可穿戴設備控制腦電波?改變情緒不如監測情緒靠譜

2021-01-11 砍柴網

科技自媒體 / 東方亦落

近日,一款名為NeoRhythm(新節奏)的可穿戴設備出現在眾籌網站IndieGoGo中。該產品號稱可以「使用技術刺激大腦以特定的頻率工作」,「一鍵改變心情」。 從眾籌結果來看,NeoRhythm受歡迎的程度遠超預期,原本2.5 萬美元的眾籌目標完成率最後達到了1239%,最終籌集到的資金高達309827美元,可見人們對改變情緒這類技術的熱衷程度。

好的情緒狀態對人類而言尤為重要,精神的力量是十分強大的,甚至能夠影響生理機體健康和對現實世界產生改變。一鍵改變情緒,也就是說人類有可能用這種可穿戴設備中關乎腦電波的技術讓自己大部分時間處於愉悅狀態。這聽上去就像是科幻電影中的情節,但如今它真切地出現在現實生活中。

關乎情緒的功能與技術,對於略顯疲態但仍能代表未來趨勢的可穿戴設備而言是不錯的發展方向。只是通過技術改變情緒的可穿戴設備,到底是哆啦A夢的奇幻魔法,還是會帶來麻煩的潘多拉魔盒?對於情緒,強行用技術去達到被動轉變,似乎並不讓人十分放心,畢竟其中涉及到是否安全、是否正規等各種問題。而且關於情緒,可穿戴設備未必非要「一口吃個胖子」直接改變情緒,通過情緒監測讓人們關注自身的情緒變化,或許是一個不錯的折中之法。

一、改變情緒的「魔法」之於可穿戴設備,或許是 「潘多拉魔盒」

穿上新鞋子,搭配漂亮的衣服,可出門就遇到颳風下雨,精心裝扮毀於一旦;沒吃早飯上班,可公交地鐵全滿員,最後餓著肚子遲到還要被責罰;用心投入的感情最後以分手告終,陷在傷心痛苦的情緒中無法自拔……

這些場景是現代人生活中的「一地雞毛」,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可與人言無二三,這是現代社會的成年人都懂的道理,於是很多時候我們只能自我調節,有些人精神力量強大心性堅韌,能夠調節好,可有些人精神比較脆弱心緒敏感,又羞於啟齒傾訴或就醫,於是陷入惡性循環,甚至發展成抑鬱症,如果關注新聞報導,會發現抑鬱症等精神類疾病的患者比例不在少數,並基本呈逐年上升趨勢。

如果能有一種迅速轉移壓力、改變情緒的方法,那麼這種狀況也許會得到改善。NeoRhythm就是這樣的產品,根據產品信息來看,該產品能發出兩種不同頻率的電磁波,這些電磁波能夠與大腦中的腦電波同步,從而達到幫助使用者減壓、集中注意力,甚至是緩解疼痛等效果。

按照NeoRhythm團隊的說法,該產品發出的主導頻率和伴隨頻率是經過科學驗證的,這種技術能夠為理想的精神狀態創造一個完美的精神環境。那些玄妙的說辭和關乎先進技術的字眼使產品從表面上看十分誘人,但實際上改變情緒的技術出現在可穿戴設備中並非首次。

2016年,同樣是在NeoRhythm中,美國可穿戴設備創業團隊ELF emmit發布了一款含有電磁線圈的頭帶,宣稱可以利用脈衝頻率的改變讓人們的情緒發生轉變。聽上去原理和NeoRhythm相差無幾,當時這個項目的目標金額是5 萬美元,最終籌集了207186 美元,完成率414% 。但時至今日,這款產品在亞馬遜中的評分平均為兩顆星,狀態為「當前不可用」,而多數的評論都是差評,獲得差評的主因是用戶體驗差,或是根本沒效果。

照此看來,如今的NeoRhythm同樣是眾籌階段如火如荼,宣傳語言也顯得非常神奇,但是實際上很有可能重蹈ELF emmit的覆轍,因為不論是從技術發展情況還是實際狀況來看,其中的問題都不在少數。

雖然將情緒改變的技術應用到可穿戴設備上的做法近年才出現,但就技術本身來說,它已經存在了相當長的時間。早在1953年,蒙特婁麥吉爾大學的兩名年輕科學家詹姆斯·奧爾茲和彼得·米爾納就將電極植入了小白鼠的腦袋,由此刺激小白鼠的大腦區域,結果令小白鼠產生了渴望和快感。

這個實驗實質上是對低頻電磁的應用。在當代醫學領域中,高頻電磁是X射線與CT 這類設備成像的基礎,高頻電磁還被應用於對腫瘤等疾病的放射治療中,而低頻電磁則被發現可以用來緩解壓力甚至治癒癌症。在這個快節奏高速運轉的社會,這類技術中潛藏著巨大的商機,於是一些初創公司由此開始嘗試這種療法,或者研究相應的產品。而將其與可穿戴設備結合起來,是非常聰明的做法,因為可穿戴設備是這類技術應用的最佳載體,並且根據近年的數據來看,可穿戴設備也無疑是大熱領域。

看上去,這些公司獲得了關注與資金,然而實際上,通過改變脈衝頻率、發出與腦電波同步的電磁波等改變情緒的技術存在著不少風險。在那個改變小白鼠情緒的實驗中,科學家將植入小白鼠腦中的電極與一個按鈕連接,按下按鈕就能體會到快感,以至於這些小白鼠瘋狂地去按動按鈕,導致它們放棄了水、食物和性,最終這些實驗體走向死亡。

再看看近年這些號稱可以改變情緒的可穿戴設備,聽上去就像是「魔法」, 可本質上與小白鼠實驗沒什麼太大的差距。小白鼠會因為沉溺快感死亡,而NeoRhythm也被指出可能存在會讓部分有心理疾病的患者形成依賴的弊端。

人都是有惰性的,這種通過技術改變情緒的可穿戴設備有些類似於「毒品」,極可能讓人類對其形成重度依賴,這對人類而言並不是積極的現象。而對於那些不喜歡接受藥物治療的患有精神疾病的人們而言,沉溺於強行改變的情緒中也可能讓其徹底放棄其他選擇,從而導致病情惡化。

除了這些較為明顯的弊端之外,此類技術和產品還潛藏著更深的風險。人類的身體其實是基於一些微小的電流來運作的,如心臟的跳動。所以電磁療法、改變脈衝是否會對身體造成進一步的危害仍有待商榷。

更重要的是,截至目前,這類改變情緒的可穿戴設備中所應用到的技術沒有獲得過如FDA(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或EMA (歐洲藥物管理局)等正規機構的批准,購買未經專業醫療人員驗證的未知設備,無疑是拿健康開玩笑。

所以就目前的情況而言,這種改變情緒的可穿戴設備尚不成熟,存在諸多風險,直接使用似乎就如同開啟了「潘多拉魔盒」,會對人類的健康造成不可預知的負面影響。不過將可穿戴設備與「情緒」掛鈎的大方向仍是可取的,只不過我們需要找到一種「折中之法」。

二、技術發展也需循序漸進,監測情緒比被動改變更靠譜

「用科技改變心情」並非玩笑或不切實際的幻想,一些公司的做法過於激進,雖然誘人但風險極高。不過人們其實已經發現了將可穿戴設備與情緒結合的一個穩妥方向,那就是利用可穿戴設備對情緒進行監測。

2017年,英國蘭卡斯特大學的研究團隊與英國自閉症項目慈善組織Autism Initiatives合作,用智能材料製作出一種手環,旨在幫助抑鬱症、焦慮症以及雙重極端性格障礙的患者監測情緒。這種手環會根據情緒喚醒的水平改變顏色,讓用戶可以輕易地看到或者感覺到正在發生的情緒變化,無需藉助行動裝置或PC端。

對於人類而言,認識自己,及時了解自己的情緒並進行調整,對精神健康而言至關重要。而這個手環的開發初衷就是為了給人類的私密情感和身體之間架設「橋梁」,將兩端連接,幫助人們意識到情緒變化,於是人們就能夠主動去控制和調節自己的情緒,通過健身、看電影、社交等活動讓情緒中積極的部分變得活躍,而不是宅在家中自我封閉。

2019年,亞馬遜也著手開發可識別人類情緒的可穿戴設備。由Lab126硬體開發團隊和Alexa語音軟體團隊之間合作打造,Lab126是亞馬遜Fire手機和Echo智能音箱背後的硬體開發團隊。該項目的開發代號為「Dylan」,可與智慧型手機搭配使用,亞馬遜希望這項技術最終能夠引導用戶「學會如何更有效地與他人展開交流」。

除了對人類情緒進行監測,人類也在通過可穿戴設備關注寵物情緒。日本的langualess公司研發了一款全新的Inupathy(智能寵物項圈)設備,可實時顯示寵物的情緒狀態。由於寵物在感到壓力或焦慮時心跳會加快,所以該設備通過一個小型心率監測器來監視、記錄並分析寵物情緒狀態,並通過LED顯示屏和手機APP為用戶「翻譯」,讓用戶能夠及時關注到愛寵的情緒變化。

可以看到,即使不去通過技術手段強行改變情緒,可穿戴設備依然存在許多能與「情緒」結合的點。實際上,監測情緒與監測健康本質相同,尤其是在情緒方面,人們往往不願意將負面情緒讓人察覺,或者說在現代社會中許多人已然喪失了對自我情緒變化的感知能力,所以在遇到壓力或感到焦慮時無法及時發洩或轉化,久而久之導致了極其嚴重的問題。而與可穿戴設備結合促使人們自我監測情緒則能夠有效解決這一問題,有利於提升人們不易被關注的精神健康水平。

就可穿戴設備行業自身而言,這樣的結合也將產生一系列機遇。儘管可穿戴設備是公認的未來發展方向,但仍然需要不斷尋找新的增長點,情緒監測或許會使其迎來大爆發。當然使用可穿戴設備監測情緒也有許多問題需要注意,如保護個人隱私等,這就需要行業制度與法規的進一步完善。但不管怎樣,在現階段,讓人們主動關注情緒自我提升比通過不成熟的技術手段強行改變情緒更加靠譜。

相關焦點

  • 國內可穿戴設備想接入醫療保險,還得跳幾個坑?
    可穿戴設備將接入醫療保險》和《可穿戴將如何推動健康保險革命?》拋出了一個新的話題——可穿戴設備與醫療保險相結合。乍看之下,覺得這個模式很有前景,畢竟可穿戴設備收集的身體相關數據本就是需要為用戶生活服務的,可靜下心來思考後,發現還有各種坑等著可穿戴廠商去跳呢!特別是國內的可穿戴創業者們要注意,路漫漫其修遠兮。
  • 可穿戴電子設備的能量收集應用介紹
    典型例子包括可穿戴技術,如健身小工具和健康監測設備,以及諸如環境或結構狀況監測應用中的無線傳感器節點。 通常情況下,從諸如太陽能、振動或溫差等環境能量源收集的能量,需要經過轉換、升壓和暫存後才能得到有效利用。 現如今,多家公司針對能量收集應用推出的電源轉換和電源管理集成電路日益增多。 但面臨的壓力使,要確保這些設備高度集成,以便於多功能操作,且尺寸要儘可能小。
  • 可穿戴設備2015年將會朝著這10個方向發展
    但是應用程式真的有讓可穿戴設備從玩具變為工具嗎?我不相信。對於2015年可穿戴設備的發展趨勢,我們還是進行了一下14種趨勢的預測,其中許多現在已經初現端倪。可穿戴設備,比如三星的Gear系列,當你的智能手錶就在附近時,你可以跳過手機的屏幕鎖。2015年的可穿戴設備可以利用生物指標來提高安全級別,比如Nym,穿著就是驗證。多倫多的Nymi公司承諾提供身份驗證,不需要密碼就可以訪問任何連接設備,只要你戴著活動手環就好。我希望2015年的可穿戴設備也和Nymi一樣,與其他設備(物聯網)通過藍牙相連接。
  • 情緒,不要控制,學會管理
    跟你吵一個架,我需要在屋內平復很久,才能夠拿起書,這個情緒恢復的時間遠遠超過了我們吵架的時間」聽到這段話後,我是愣住了,我突然意識到孩子已經長大,自我意識越來越獨立,越來越有思想,情緒也越來越豐富了,不再像小孩子一樣,訓過他,再給一個擁抱,就會立刻忘記了煩惱。我有些懊悔自已沒有控制好情緒,沒有如北極熊一樣與情緒共處,最終影響了他人。
  • 無痛檢測血糖,可穿戴設備向醫療縱深領域邁進
    近兩年,可穿戴設備風口漸起,越來越多的可穿戴設備開始從最開始的智能手環、智能手錶系列向醫療健康領域滲透,可穿戴醫療成為了可穿戴設備發展的又一大關鍵方向。近日,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生命科學機構Verily宣布,將正式終止歷時四年的淚液血糖監測「智能隱形眼鏡」項目。
  • 不能控制情緒,是失敗者最顯著的特徵,這樣訓練你的情緒控制能力
    善於駕馭自己的情緒,是一個人最重要的心理能力。駕馭情緒不是壓抑自己的情感,而是不做出過激的反應,善於化解不愉快的感受。生活中充滿各種不確定性,誰也無法預知自己的情感變化,但這並不表示人們無力掌控自己的情感。但是大多數人對情緒都採取了一种放任的態度,很少有意識地控制它,讓自己保持頭腦的冷靜。如何才能讓糟糕的情緒遠離自己呢?如何才能讓那些瘋狂、無序、混亂的思想停止呢?
  • 認識情緒的重要性,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人生有一種很重要的東西,卻一直被忽略,它就是情緒!我們常說的情商就是指情緒商數。情商和情緒雖不能劃上等號,卻也很相近。一般來說,越是情商高的人,越是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緒。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致力於如何去提高「賺錢」的能力,卻忽略了如何提升管理「情緒」的能力。
  • 情緒失控的4大原因:控制習慣,就能控制情緒
    ,控制影響情緒的習慣。如果你能在生活中發現並減少這些壞習慣,你的情緒就會變得穩定,更容易控制。如果你曾經感覺情緒有點「失控」或者「過於強烈」,你不是一個人。許多人經歷過這種看似過度或者不合適的強烈情緒。但誘發這些感覺的通常不是你的情緒,而是你的一些習慣:·擔心的習慣會把正常的恐懼放大成焦慮和恐慌。
  • 意展醫療器械CDMO:血糖監測設備
    近年來可謂在健康領域關注度越來越高,從最初的智能手環、計步器到至今的智能手錶、運動監測、智能眼鏡、心率血氧檢測儀、智能助聽器等等,可穿戴設備產品的形式已經涵蓋了幾乎所有可能存在的形式。同時,可穿戴設備的健康監測功能也從起初的計步、血壓監測擴展到血糖、心率、脈搏、體重計算、助聽器等諸多範疇,眾多知名品牌商也紛紛推出了針對可穿戴設備健康監測方向的各種解決方案,積極發揮可穿戴設備在移動醫療方面的作用。智能無線葡萄糖監測系統 20.09.28-2可視化每日糖尿病管理系統有效的數據管理安全且可共享的雲數據可攜式和謹慎的設計隨身攜帶。
  • 亞馬遜、谷歌入場,NMPA審批創紀錄,可穿戴持續大熱
    OPPO在2020年3月發布了旗下首款可穿戴智能設備OPPO Watch,可實現24小時心率監測及心率異常提醒,並可實現運動實時監測。從運動入手,這也是眾多可穿戴設備品牌的傳統路徑。作為OPPO的兄弟企業,也是主要競爭對手的VIVO也迅速做出了回應。2020年9月22日,VIVO發布了旗下首款智能手錶VIVO Watch。
  • 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
    文丨Manson選你想讀的深度好文雖然任何一種情緒本身都沒有什麼問題,但如果不加以控制,其中一些情緒會導致大量的痛苦。值得慶幸的是,你可以使用一些心理健康技巧,改變生活方式來控制和克服這些負面情緒。01重新集中你的思想和身體1.注意當你感覺情緒從你身邊溜走時。控制情緒的第一步是意識到什麼時候情緒失控。問問自己身體上和精神上的感受是什麼,然後努力去識別它。當你的情緒開始螺旋上升時,捕捉它們需要正念、有意識、理性的思考;僅僅是認知本身就會讓你在當下紮根。
  • 多款智能可穿戴設備與平臺結合,「嘎趣看看」發力智能居家養老市場
    提起可穿戴設備,腦海中自然想到谷歌眼鏡、Apple Watch、小米手環、兒童手錶……三星、蘋果、華為、小米等國內外知名品牌不約而同的參與到可穿戴設備市場中。的確,新興科技更新迭代,智能可穿戴設備通過軟體支持、數據交互以及雲端交互等現代科技手段給人們的社會工作與生活帶來便捷,在年輕人的心中留下時尚潮流的象徵。
  • 成熟的職場人,都懂得如何控制情緒
    讓你產生情緒的只能而且永遠是你自己。聲明二:產生負面情緒後你只有兩個選擇,要麼控制它,要麼被它控制。也就是說,在出現強烈情緒時,如果你無法駕馭它,就會成為它的俘虜。事實證明,他人的行為和我們的感受之間的確存在著一個中介環節。這個環節的存在是因為行為本身無法,也不會造成情緒反應。
  • 可以反映穿戴者心情的「意念貓耳」
    Necomimi貓耳朵是日本neurowear公司開發的一款很可愛特別的意念控制的腦電波貓耳朵玩具,改產品採用了NeuroSky(神念科技)腦電波技術,可以體現出穿戴者的心情。只要將貓耳像發箍戴在頭頂上,並將傳感器放置在左額前部,腦電波傳感器就會探測並自動分析觀察到的腦電波,隨著人類情緒起伏,讓貓耳做出相對應的動作:集中注意力時,貓耳會豎起來;心情愉快時,它會來回擺動;疲倦放鬆時,它則會垂下。
  • 成年人為什麼要控制自己的情緒
    拿破崙說過一句話:「能控制好情緒的人,比能拿得下一座城池的將軍更偉大。曹操戰劉備,赤壁失敗後的時候,回到長安與兒子溝通時說過這樣一段話:不要憤怒,憤怒會降低你的智慧;也不要恨自己的敵人,因為仇恨會使你降低判斷力,與其恨自己的敵人,不如拿他來為我所用。那麼我們今天要聊的職場話題是:做一個會控制情緒的成年人1. 先解決情緒,再解決問題。
  • 可穿戴SIM卡:任何設備都能用
    目前這款原型產品是信用卡大小,但他們打算把它做成更小的可穿戴設備。產品帶有藍牙和NFC,也有可能會用作其它用途。把這款便攜SIM卡對著手機、平板、遊戲機或是其它設備,它就會把用戶的來電信息和身份傳輸到新設備中,這主要針對需要分享硬體設備的家庭或商業用戶。有了它你就不用再把SIM卡拆下來放到另一臺手機中來使用了。
  • 寵物可穿戴設備大盤點
    現在有了可穿戴設備,一切都有了可能,穿戴控網匯集了2012年以來的所有關於動物的可穿戴設備,供大家查閱,如果你是一名動物愛好者,這篇資訊對你極有用處。該設備直接連接在寵物的項圈上,通過一個內置的三軸加速度計收集全天的活動數據。用戶可以通過Whistle的行動應用程式評估所有數據。 該應用程式還允許用戶設置活動目標,添加備註功能,所有信息可通過文本,電子郵件,Facebook或是Twitter與朋友分享。 此外,用戶還可以捕捉和分享用戶與寵物的互動照片;寵物的用藥提醒;自定義的記錄備註功能。
  • 學會控制舌頭,就會控制情緒
    心理學裡有種說法,當情緒累積到一個程度,若未做適度的調節,可能會產生「溢出效果」(spillover effect)。有一個著名的例子就深刻地闡釋著這個現象,就是一個父親在辦公室裡被老闆罵,有氣無處發的情況下,下班回到家,看到老婆正在做飯,於是就沒來由地劈哩啪啦罵了老婆一頓。
  • 智能背帶,幫主人了解寵物狗情緒
    對寵物主人而言,能準確了解寵物情緒可以省去不少麻煩。日本初創企業Inupathy在7日正式開幕的2020年美國拉斯維加斯消費電子展(CES)上展出最新款智能狗背帶。它不僅能夠經由分析心率波動評估狗情緒並以不同顏色顯示,還可以向主人提供互動遊戲選項。
  • CES播報:「可穿戴設備之戰」一觸即發 誰能撩動你的心?
    在這波新技術的洪流中,前有英特爾、AMD和英偉達晶片三巨頭的「晶片大戰」,後又有一些奪人眼球的可穿戴設備此起彼伏,撩撥著人們的興趣。Fossil Gen 5 LTE化石集團(Fossil Group)原是一個美國服裝品牌,也銷售手錶和珠寶等首飾,後來因生產出業內最好的Wear OS智能手錶而聞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