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痛檢測血糖,可穿戴設備向醫療縱深領域邁進

2021-01-10 智能製造網

近兩年,可穿戴設備風口漸起,越來越多的可穿戴設備開始從最開始的智能手環、智能手錶系列向醫療健康領域滲透,可穿戴醫療成為了可穿戴設備發展的又一大關鍵方向。

近日,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生命科學機構Verily宣布,將正式終止歷時四年的淚液血糖監測「智能隱形眼鏡」項目。據了解,這個項目已經研究了四年,研究者希望通過智能隱形眼鏡檢測使用者的淚水從而判斷使用者的血糖水平,如果成功,在可穿戴醫療健康領域將會是一次跨越式的進步。

不過設想很美好,現實很骨感,這場歷時四年,耗資數十億美元的項目最終並沒有能夠成功。因為經過研究發現人類眼睛內部環境總是在不斷變化,無法像在實驗室中可控,而且根據此前針對隱形眼鏡血糖感測的臨床研究,淚液血糖水平與人體血糖水平之間的聯繫並不是非常緊密,無法完全滿足相關醫療設備的要求。

一個偉大的項目就此被腰斬,不過可穿戴設備對醫療行業的探索卻沒有就此結束。要知道一個偉大的發明不僅可以解決諸多現實問題,更可能會在研發的道路上遭受多次失敗,據了解這家研發公司甚至出版書籍,專門介紹曾經出現過的失敗案例,可見也是了悟了這一真諦。

言歸正傳,從研發智能隱形眼鏡檢測血糖我們就可以窺見在血糖檢測領域使用可穿戴設備會是一個很大的市場。糖尿病作為一個不易察覺但一旦出現併發症就可能帶來難以預測可怕後果的病症,越來越普遍的出現在人群中。據了解,糖尿病患病人數在全球範圍持續增長,2017年全球患病人數約為4.25億,預計到2045年將會達到6.29億。

如此龐大的患者數量,更讓我們意識到提前防治的重要性,因為很多患者並不知道自己患有糖尿病,其中四分之一的人一生都沒有得到診斷,因此擁有一款可以隨時檢測血糖情況的設備就變得很重要。

我們知道傳統的血糖檢測都是通過採指血的方式進行,這種方法會有一定疼痛因而很多患者都不願意經常接受血糖檢測,所以能夠研製出一款設備讓患者在無痛的情況下對患者進行持續性的跟蹤檢測就成了近年來的研發熱點,這也是谷歌研發智能隱形眼鏡的初衷。雖說智能隱形眼鏡沒有成功,不過可用於檢測血糖的其他微創或非侵入性的檢測設備已經被研製出來並得到了應用。

眼淚不行,也許汗液可以。當前美國德克薩斯大學達拉斯分校的研究人員研發了一款非入侵性可穿戴電化學生物傳感器,能夠從糖尿病患者的汗水中測算出葡萄糖水平。據了解,這款傳感器可以檢測汗液並像血糖檢測條一樣發生酶促反應,在捕獲葡萄糖氧化酶分子後,聚合物的表面會發生改變,及時顯示血糖狀況。

除此之外,韓國研究人員也研究出可以根據汗液檢測人體血糖含量的可穿戴設備。據了解,這款可穿戴設備是石墨烯材質,質地透明纖薄,使用者只需要把它貼在手腕上就能進行血糖檢測。更讓人驚喜的是這款設備除了檢測血糖更能夠對血糖進行調控,當檢測出血糖較高時,該設備就會自動經皮膚向患者輸送降糖藥物,不僅無痛還省去了吃藥的麻煩。

科技不斷向前,正在改善我們的生活,未來還會有更多的可穿戴設備和醫療健康相結合,在給我們帶來方便的同時,更能使可穿戴設備在醫療領域得到縱深發展。

相關焦點

  • 意展醫療器械CDMO:血糖監測設備
    近年來可謂在健康領域關注度越來越高,從最初的智能手環、計步器到至今的智能手錶、運動監測、智能眼鏡、心率血氧檢測儀、智能助聽器等等,可穿戴設備產品的形式已經涵蓋了幾乎所有可能存在的形式。同時,可穿戴設備的健康監測功能也從起初的計步、血壓監測擴展到血糖、心率、脈搏、體重計算、助聽器等諸多範疇,眾多知名品牌商也紛紛推出了針對可穿戴設備健康監測方向的各種解決方案,積極發揮可穿戴設備在移動醫療方面的作用。智能無線葡萄糖監測系統 20.09.28-2可視化每日糖尿病管理系統有效的數據管理安全且可共享的雲數據可攜式和謹慎的設計隨身攜帶。
  • 詳解血糖監測設備市場發展趨勢
    ,持續的政策利好推動國產設備進口替代,同時在新經濟背景下,傳統血糖監測行業湧現一系列新興服務模式。 二、政策持續利好,推動國產設備進口替代 「十二五」時期,科技部出臺《醫療器械科技產業「十二五」專項規劃》,按照規劃要求,在診斷領域,積極發展現場快速檢測儀器(POCT)。
  • 亞馬遜、谷歌入場,NMPA審批創紀錄,可穿戴持續大熱
    2020年,可穿戴領域又迎來了新的巨頭玩家。2020年8月27日,科技巨頭亞馬遜發布了名為「Halo」的智能手環,主要用於健康和健身追蹤。同時,亞馬遜還推出了與之配合的手機App及訂閱服務。這是亞馬遜旗下第一款可穿戴設備,標誌著亞馬遜向醫療健康領域又邁進了一大步。與此同時,可穿戴領域的其他大玩家也沒有閒著。
  • 國內可穿戴設備想接入醫療保險,還得跳幾個坑?
    可穿戴設備將接入醫療保險》和《可穿戴將如何推動健康保險革命?》拋出了一個新的話題——可穿戴設備與醫療保險相結合。乍看之下,覺得這個模式很有前景,畢竟可穿戴設備收集的身體相關數據本就是需要為用戶生活服務的,可靜下心來思考後,發現還有各種坑等著可穿戴廠商去跳呢!特別是國內的可穿戴創業者們要注意,路漫漫其修遠兮。
  • 前瞻醫療器械產業全球周報第6期:斯坦福研發出可穿戴無線皮膚...
    但索尼表示,將通過合資公司形式繼續與奧林巴斯在醫療設備領域展開合作。瓦裡安醫療與南方醫科大學達成合作,捐贈價值1350萬元人民幣設備近日,南方醫科大學與瓦裡安醫療籤署「放療新星」醫學公益項目戰略合作協議。
  • 「Dinbeat」為寵物提供醫療可穿戴設備,實時無線監控寵物的健康狀況
    Dinbeat 是一家寵物技術公司,成立於2016年,總部位於西班牙巴塞隆納,由 David Arranz、Francisco Gil 和 Talia Bonmati 聯合創立,旨在為寵物提供醫療可穿戴設備。
  • Healthline:調查顯示超過45%的可穿戴設備用戶擔心個人健康信息安全
    這些智能可穿戴,它們大都具有健康追蹤的功能。然而很多人對健康追蹤得來的數據持懷疑態度,他們擔心自己的身體數據會被黑客竊取利用。Healthline的一個調查顯示,在使用健康設備或與健康相關的移動應用的人群中,將近有一半的人擔心他們的數據會被盜竊。在2014年,保守估計全球售出2100萬個可穿戴設備。此外,預計到2019年,可穿戴設備全球總銷量將上升到1.5億個。
  • 可穿戴電子設備的能量收集應用介紹
    可穿戴電子設備的能量收集應用介紹 電子設計 發表於 2019-02-06 09:40:00 能量收集主要被視為一種供電方式,用於向那些無法接入電源或除電池以外亦需要補充電源的電子設備供電
  • 從谷歌到蘋果:可穿戴設備的長尾效應在哪裡?
    許多科技廠商相信可穿戴設備將推動消費電子行業產生更多的創新,同時意味著一個充滿活力的市場,於是紛紛布局包括智能眼鏡、手環、鞋在內的各種可穿戴設備,市場一度蜂擁。然而,可穿戴設備作為新產品,並沒有讓電子發燒友們持續「發燒」:價格高、功能少、操作不方便、樣式不夠酷……大眾的態度始終不冷不熱。看來,在可穿戴設備爆發前,無論是開發、設計還是市場推廣,仍面臨不小的挑戰。
  • 前瞻醫療器械產業全球周報第55期:全球醫療器械公司研發排行榜發布...
    此次新取得的全自動模塊式血液體液分析系統(BF-7200Plus、BF-7200)可實現五分類NRBC有核紅細胞、RET網織紅細胞等全參數的血液檢測,可多種模塊靈活組合、檢測項目更全面,滿足實驗室大批量標本檢測的需求。
  • 科學家研發新型可穿戴設備,未來有望用於智能假肢
    如今,由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工程師們開發出的一種新型可穿戴設備或許可以實現這些場景。該設備通過將可穿戴生物傳感器與人工智慧(AI)相結合,可以根據設備佩戴者前臂的電信號模式,識別出他計劃做出的手勢。研究人員表示,該設備有望用於控制假肢,並且可與各種類型的電子設備進行交互。
  • 可穿戴設備控制腦電波?改變情緒不如監測情緒靠譜
    一鍵改變情緒,也就是說人類有可能用這種可穿戴設備中關乎腦電波的技術讓自己大部分時間處於愉悅狀態。這聽上去就像是科幻電影中的情節,但如今它真切地出現在現實生活中。關乎情緒的功能與技術,對於略顯疲態但仍能代表未來趨勢的可穿戴設備而言是不錯的發展方向。只是通過技術改變情緒的可穿戴設備,到底是哆啦A夢的奇幻魔法,還是會帶來麻煩的潘多拉魔盒?
  • 從羅氏血糖儀管窺便攜醫療設備設計策略
    在當今醫療保健系統負擔過重、價格昂貴的情況下,高性價比的家庭診療設備已經成為極具吸引力的解決方案。例如,現在可以在任意一家藥房買到家用血糖儀(BGM)產品。血糖測量從準備試紙開始。每批試紙都配有一個代碼晶片,這個晶片包含有效期等重要信息。如果試紙沒問題,可將代碼晶片插入血糖儀中開始測試。先要從受測者那裡採集血樣。羅氏血糖儀帶有一個獨立的採血筆,可以在儘可能無痛條件下採集到適量的血液用於測試。採集到的血樣要集中釋放在試紙的指定區域,然後將試紙的接觸端放進血糖儀中。這樣,血糖儀就可以開始工作了。大約5秒後就可以在LCD屏幕上讀取結果。
  • 可穿戴設備2015年將會朝著這10個方向發展
    (編譯:Raul)每到年初,大家都喜歡對這一年的發展趨勢進行預測,而在2015年,我們看到可穿戴設備將會進入到一個空前的發展階段。隨著新的設備種類的出現,可穿戴技術領域將迎來巨大發展,軟體將成為突破重點。
  • 雪梨大學:革新性呼吸酮檢測設備或可取代糖尿病針刺測試
    而近期來自雪梨大學、澳科環球(AusMed Global)和澳大利亞貿易投資委員會的研究人員在香港國際醫療及保健展上推出了一款突破性的呼吸酮分析儀,並即將應用於臨床試驗,在未來幾年或可以通過呼吸檢測替代傳統針刺採血測試來檢測血液水平。
  • 寵物可穿戴設備大盤點
    現在有了可穿戴設備,一切都有了可能,穿戴控網匯集了2012年以來的所有關於動物的可穿戴設備,供大家查閱,如果你是一名動物愛好者,這篇資訊對你極有用處。該設備直接連接在寵物的項圈上,通過一個內置的三軸加速度計收集全天的活動數據。用戶可以通過Whistle的行動應用程式評估所有數據。 該應用程式還允許用戶設置活動目標,添加備註功能,所有信息可通過文本,電子郵件,Facebook或是Twitter與朋友分享。 此外,用戶還可以捕捉和分享用戶與寵物的互動照片;寵物的用藥提醒;自定義的記錄備註功能。
  • 糖尿病檢測新突破,「博邦芳舟」推出無需扎針的無創血糖儀
    最讓糖尿病人煩惱的一大痛點,就是日復一日的有創檢測。病人需要每天刺破指尖的毛細血管,用指尖血測量血糖,理想狀態是每天檢測6-7次,通俗地說比一日三餐還要頻繁,這對於病人來說是難以依從的。這也是血糖儀滲透率低下的一大原因。據悉,我國血糖儀滲透率僅20%,平均5位患者才有1人購買並使用血糖儀,這低於全球平均數60%,遠低於發達國家90%的滲透率。
  • 德州市立醫院:精準麻醉引領舒適醫療,安全無痛護航患者健康
    德州市立醫院手術麻醉科不僅能為高難度、高精尖手術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還將麻醉醫學技術延伸到危重病人搶救、無痛分娩、內鏡診療、疼痛治療等領域。如今,麻醉科醫護團隊已由幕後走向臺前,實現了從「提供最佳手術條件、最小化疼痛、保障圍術期患者的生命安全」向「確保患者就醫舒適化」的拓展升級。2020年,德州市立醫院手術麻醉科獲評市級臨床重點專科。
  • 創新+專業 醫聯邁進網際網路醫療深水區
    從醫療的本質是延長人類壽命這一信念出發,他帶領醫聯邁進服務模式更深、技術門檻更高、整合難度更大、最終對患者結果負責的「深水區」。醫聯創始人、CEO王仕銳打造行業標準瞄準疾病全流程管理在線問診,既是當下不少人對網際網路醫療的「第一印象」,也是中國大多數網際網路醫院的「第一選擇」,而這恰恰是醫聯選擇有所不為的領域。
  • 多款智能可穿戴設備與平臺結合,「嘎趣看看」發力智能居家養老市場
    提起可穿戴設備,腦海中自然想到谷歌眼鏡、Apple Watch、小米手環、兒童手錶……三星、蘋果、華為、小米等國內外知名品牌不約而同的參與到可穿戴設備市場中。的確,新興科技更新迭代,智能可穿戴設備通過軟體支持、數據交互以及雲端交互等現代科技手段給人們的社會工作與生活帶來便捷,在年輕人的心中留下時尚潮流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