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廣東•鄉音】西餐東傳廣府,妙廚融匯中西

2021-01-20 澎湃新聞

廣州是千年不衰的通商港口城市,舌尖上的文化成為嶺南與世界中西互通的符號。飲食又是交流性極強,且兼具鮮明地方特色的矛盾統一體。晚清時期的廣東人,首先從歐美商人的僕人或學徒開始做起,逐漸發展成為西餐師傅,隨後流布國外和國內主要城市。在這個過程中,融合了西餐特色的粵菜也隨之盛行全國、走向世界。

醬紫FM出品

值班主播 | 羊城晚報記者 陳亮 實習生 湯舒夷

在廣州,建設六馬路是一條被譽為「不用出國即可吃遍全球」的美食街。在這條全長不過700米的馬路上,匯集了韓國、日本、越南、新加坡、義大利等多家餐廳,海外美食一應俱全。這裡是廣東作為西方飲食登陸中國的入口的縮影之一。

西餐東傳的首站就在嶺南。一般談及廣州西餐的起源,往往前溯自1860年太平館的建立。而歷史學家程美寶、劉志偉的研究表明,其實還應該更往前溯及外夷洋行和廣州行商的幫廚侍僕——早在1769年,行商潘啟官招呼外國客人時,便完全依英式菜譜和禮儀款客了。

在洋人廚房裡當學徒的廣東人逐漸成長為師傅、老闆。在洋行當廚的粵僕徐老高,在街邊挑籮賣擔地賣了一段時間煎牛排,賺足了開店的本錢後,於1860年在廣州開設了第一家中國人的西餐館:太平館。

在「頗合廣州人的胃口」的同時,太平館其實更合外國人的胃口,甚至讓他們自愧弗如。1861年2月22日《紐約時報》記者在新聞專稿《清國名城廣州遊歷記》寫道:「在這裡,我們開始談論一種最豪華的清式大餐,是用牛排做的。先前,我常聽人說廣州牛排如何如何美味,但從未有親口嘗過。」

是故,上海開埠後,西方人湧進上海,要覓西廚,首先想到的自然是廣東人。1862年7月《上海新報》的一則招聘廣告就直說:「現擬招僱廚師一名,最好是廣東人。」

在另一重要口岸天津,西廚也唯廣東幫馬首是瞻。1907年4月,天津廣隆泰中西飯莊在《大公報》發布的廣告稱:「新添英法大菜,特由上海聘來廣東頭等精藝番廚。」

上海西餐以廣東廚師為正宗。據文史學者周松芳考究,到1875年,上海才出現中國人開辦的番菜(西餐)館。其中最早的是坐落英租界的「一品香」,掌勺主理就是粵廚。

就連番菜的得名,滬上亦認為正源在廣州。《晶報》刊文稱:「廣東人華夷之辨甚嚴,舶來之品恆以番字冠之,番菜之名始此。」

華夷之辨卻不影響做生意。粵菜挺進京滬之初,多兼售番菜,聲勢互助。周松芳認為,西餐對「食在廣州」在晚近的得名和傳播,頗有助益。

1918年版的《上海商業名錄》收錄了80家菜館,其中5家粵菜館即兼營番菜。到了1920年代,粵菜在上海地位已經雄踞諸幫之上,傲立南京路的著名粵菜酒樓仍然兼營西餐。

在北京,最著名的醉瓊林正是粵菜西菜合一,《順天時報》1907年曾對其做過報導。直到1930年代,天津粵菜館的特色仍是中西結合。國民作家王受生在《天津食譜:關於天津吃的種種》裡記述,津門最好的飯館當屬「廣東派」,而其特色是中西兼備。

廣東人開的番菜館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價廉物美,特別是抗戰勝利後,更便宜過中餐。如著名的嶺南樓的廣告稱:「全餐收銀五毫,大餐收銀壹圓。」比起當時的高檔中餐酒樓一碗魚翅動輒數十元來講,可謂便宜至極。

除了早期中西並行之外,後來者對廣州的飲食深刻印象,也多與西菜有關。周松芳認為,其中西式的紅燒乳鴿最為典型。

梁實秋說:「吃鴿子的風氣大概是以廣東為最盛,燒烤店裡常掛著一排排烤鴿子。」郭沫若1927年3月底到中山大學任文科學長,7月底參加北伐,離別的飲食記憶是「吃了荔枝,吃了龍眼蕉,吃了田雞飯,吃了燒鴿」。

邵元衝和張默君這一對國民黨內著名的姐弟夫妻,幾乎每次來廣州,都會去太平館吃燒鴿,僅日記中所記就達十三次。尤其是張默君,認為吃燒鴿才是居粵最值得紀念的事情,所以,臨別之際,也是一定要去吃一次太平館燒乳鴿的。

紅燒乳鴿逐漸從西餐館的代表菜,變成了粵菜的代表菜。1939年《晶報》則以「宋美齡喜食燒乳鴿」為題,介紹宋氏所喜愛的西菜「紅燒乳鴿」是廣東特色,原因乃是乳鴿為粵中家禽獨有珍品,「他處所產,遠不及其肥美」。

專程到沙面吃西餐的,還有陳寅恪。上世紀60年代,已經目盲的陳寅恪與剛調任廣州的侄子陳封懷,相聚在廣州沙面的西餐館。陳寅恪在國外生活多年,飲食習慣趨同西方,早餐愛吃牛奶麵包。

西餐館見證了不少陳寅恪與同仁的交往。在《陳寅恪的最後20年》中,記錄了上世紀50年代中山大學流傳的逸聞。陳寅恪與陳序經同席吃飯,喜歡西餐的陳寅恪對喜歡中餐的陳序經說:陳校長的「全盤西化」是假的,我的全「盤」西化才是真的。

來源 | 羊城晚報2020年08月03日A5版

作者 | 朱紹傑

封面圖 | 視覺中國

編輯 | 舒舒

校對 | 朱曉明

審籤| 魯釔山

猜你喜歡

按以下步驟

原標題:《【今日廣東•鄉音】西餐東傳廣府,妙廚融匯中西》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今日廣東·鄉音》——灌土狗
    《今日廣東·鄉音》——灌土狗金羊網  作者:明光暗影  2020-06-14 我的童年是在大山裡度過的,父母當時在粵西山區的一個水電廠工作
  • 2020廣府壹號國際星光之夜暨世界廣府文化交流盛典舉行
    「融匯世界 方成廣府——2020廣府壹號國際星光之夜「畫面  12月23日晚,由融創·翔龍|廣府壹號主辦的「融匯世界 方成廣府——2020廣府壹號國際星光之夜暨世界廣府文化交流盛典」活動在廣府壹號項目營銷中心——方融生活藝術空間上演,開啟了一場廣府文化與世界的融匯與交流之旅。
  • 4.8公裡竹筏漂流,遊「廣東灕江」、金雞獎《鄉音》外景拍攝地
    峽天下走起領略不一樣的陽山風情追尋心靈深處的桃花源√風景優美√驚心刺激√美輪美奐俠天下位於清遠陽山縣嶺背鎮依託廣東境內罕見的喀斯特峽谷群這一帶山嶽壯美、峽谷幽深、懸崖絕壁、千峰競秀,碧水曲折溫馨的酒店讓旅程更舒適陽山碧桂園鳳凰酒店豪華型高端酒店,滿滿的歐式風情
  • 農曆八月初三,恭賀九天東廚司命太乙元皇定福奏善天尊灶君聖誕
    庚子年農曆八月初三,恭賀九天東廚司命太乙元皇定福奏善天尊灶君聖誕,灶神,又稱「九天東廚司命太乙元皇定福奏善天尊」,「灶君」、「灶王」、「灶王爺」、「九天東廚司命主」、「灶界老爺」、「東廚司命」等,因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自漢代以來無論是在宮廷還是在民間,人們都普遍信奉灶神。
  • 【今日廣東·鄉音】一碗豆花,無限鄉思
    【今日廣東·鄉音】一碗豆花,無限鄉思 2020-12-22 13: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消失的川菜西餐名店,成都「耀華餐廳」
    上世紀成都著名的耀華餐廳,將川菜、西餐、中點、西點融於兩堂,成為同時閃耀成都川菜史和西餐史的一顆餐飲明珠。李九如早年在北京事廚,擅長各大菜系,見過大場面,勤交際善周旋,在各方支持下,聚豐園很快成為同時經營南北大菜和西餐的一流名店,幾乎壟斷了包括各級官商名流和外國領事館在內的高端市場。
  • 腊味飄香,廣東清遠的東陂腊味,有一種獨特的香氣和天然風味!
    廣府人喜歡吃腊味,廣東不同區域有著不同的飲食習慣,也造就出不同的區域特色腊味,主要有清遠連州東陂腊味、客家腊味、中山黃圃鎮腊味、東莞厚街腊味、江門外海鎮腊味等,其中最具特色的應數連州的東陂腊味。腊味飄香,廣東清遠的東陂腊味,有一種獨特的香氣和天然風味!東陂腊味,靠「風」不靠吹,因此,東陂腊味又有「風乾腊味」之稱。俗語說「秋風起,吃腊味。」
  • 美術新聞 | 「北江韻·廣府情」詩書畫作品展在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
    2020-12-30 07:59:59 來源: 書畫頻道廣東工作中心 舉報     由清遠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廣州市越秀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主辦,清遠詩書畫研究院、廣州市越秀區書法家協會承辦的「北江韻·廣府情」詩書畫作品展在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展出
  • 最像豪宅的120㎡北歐宮殿風,超大中西廚+衣帽間,簡直美哭我!
    男主人從事的IT行業,女主人是家庭主婦,宅在家裡的時間會比較長,所以對居家的舒適度要求會更高一些;  女主人愛好烹飪美食,平時做飯頻率很高,中西餐都有,所以廚房和餐廳的使用便利度也是設計重要的一環。
  • 只有81㎡,卻承包了超大中西廚,獨立衣帽間,還有全鏡練舞房
    81㎡兩個人住,擁有功能完善的超大中西廚,獨立的步入式衣帽間,客廳還能當作練舞房......怎樣的格局規劃才能將空間利用到如此極致呢?
  • 「暖暖的新家」45平米一居室變三室四廳兩廚暖居
    楊子提出,在新家不僅要保留封閉式的中廚,還要新增一個做西餐的島臺區域,中西結合的廚房,設計師真的可以實現嗎?廚房往東,一牆之隔的區域是業主夫妻二人的臥室。設計師發現,光在這一個主臥裡竟然就放置了10個旅行箱。這些旅行箱已經變成了收納箱,楊子把化妝品,換季衣物以及旅行用品,分門別類,井然有序地放在箱子裡。問題再一次拋給了設計師,他究竟該如何把10個旅行箱帶回45平米的新家呢?
  • 清遠雞:是每個廣府人的鄉愁,也是每個廣府人的記憶
    清遠雞雞,是廣府人的一種鄉愁。每個廣府人,記憶裡都存在著若干個與雞相關的故事。無論你是腰纏萬貫或是清貧窮困,對於離鄉已久的廣府人來說,回到家裡最想吃到的,多半會是一口肥美的白切雞。雞有雞味,皮爽肉滑的白切雞,骨髓還要帶著點血紅色的,才是思念中的影像。
  • 【今日廣東·鄉音】徒步溪頭村
    【今日廣東·鄉音】徒步溪頭村 2020-10-20 18: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西餐畢業生去哪就業?我們都為你準備好了
    就業推薦 · 西餐優秀畢業生劉彪強,西餐6個月專業學員,現就職於王品牛排昨天下午,我們的創就業老師到王品牛排進行就業回訪,了解到劉同學對這份工作很滿意,王品牛排的韓主廚說他很聰明,比其他人更容易上手。校企合作 · 王品臺塑牛排廈門歐米奇與王品臺塑牛排合作就業,為西餐畢業學子提供就業平臺,保障薪資福利。 王品牛排是昔日的臺灣首富、臺灣知名企業臺塑集團董事長王永慶先生招待貴賓的知名私房料理,是以「一頭牛僅供6客」的臺塑牛排為招牌菜的中高價位直營連鎖西餐廳。
  • 秋聲賦之秋蟲、鄉音、秋思……
    >三我想起2000年秋天,我在海南省海口市出差,黃昏時我騎一輛車在小裡漫遊,這是一個背街小巷,沒有人家,沒有路燈,路坎坷不平,我正欲退回,忽聽見前面傳來隱約的歌聲,向前望去,前面不遠有一個棚子,掛子一個昏黃的燈泡,歌聲從那裡傳來,我好奇地騎車過去,只見臨街搭的簡陋的工棚裡有一個中年男人光著膀子,正在整理一大堆揀拾回來的廢品,在工棚的一張破桌子上,放著一個收音機,那歌聲便是從那裡傳出來
  • 廣東有個很牛的小縣,廣東的「廣」字、粵語、南漢國均發源於此
    在廣東西部,粵桂兩省交界處,有一個小縣城。表面看上去,這裡並不起眼,但在歷史上它卻是非常的牛。它就是有「兩廣門戶」之稱的封開,注意,不是開封。封開隸屬於肇慶,總面積約2724平方千米,人口42萬左右。珠江幹流西江貫穿全境,順江而上不到20公裡,便是廣東的歷史文化名城梧州。封開雖然是一座小縣城,但它卻與廣東、廣西的「廣」字有著很深的淵源。當年,漢武帝滅掉了割據嶺南百年之久的南越國後,在人口稀少的嶺南地區,設立了蒼梧郡,治所位於廣信縣。
  • 和廣府文化達人PK打通關吧!
    文/羊城派記者 艾修煜圖/羊城派記者 宋金峪7月26日,由廣東廣播電視臺珠江頻道主辦,廣府人聯誼總會、廣東省廣府人珠璣巷後裔海外聯誼會倡議並作為支持單位,廣東南方之星影視節目有限公司承辦的《「超粵未來」——2019粵港澳青少年廣府話大賽》(以下簡稱「大賽」)在廣州粵劇博物館劇場舉辦新聞發布會。
  • 西餐用刀是左手還是右手?西餐中你想知道的知識全在這裡了!學起
    甜蜜的西餐  吃西餐用刀叉,  你有木有各種不習慣?  尤其是對於第一次成功相約女神的屌絲來說,  忒麼的誰告訴我怎麼西餐這麼刀叉與盤碟?  西餐,顧名思義是西歐國家的飲食,這是地理位置上的中西方位來劃分。隨著世界美食文化的交流,流入國內的西餐其實也進行了很多簡化,普通的西餐大致可以分為:頭盤、湯、副菜、主菜、甜品、飲品等。下文我們就簡略介紹下關於西餐的飲食禮儀。
  • 西餐,在清朝的廣州
    清朝時十三行時期,廣州就有許多西餐。1道光年間京官李鈞巡視廣州,對廣州人的洋習俗非常驚奇《清稗類抄》說:「國人食西式之飯,曰西餐,一曰大餐,一曰大菜,席具刀、叉、瓢三事,不設箸。光緒朝,都會商埠已有之;至宣統時,尤為盛行。」可以看出,西餐是國家逐步開放時進入廣州的。1786年,十三行行商潘啟官曾經宴客三天,一天是中式的,一天是全英式的西餐。
  • 廣東話差一票成國語的傳說與真相:試與唐曉峰教授商榷
    《南方為何多方言》一文選自《給孩子的歷史地理》中《鄉音難改》一節,出於嚴謹起見,筆者購來此書,細讀之後頗有啟發,但有幾點仍欲與作者商榷,並請教於方家。「國語」之爭首先,《鄉音》一文提到,「據說民國初期,很多議員來自廣東,提出用廣東話來做官方的標準口音」云云。此說在網上流傳頗廣,有人就據此演繹出「廣東話差一票成國語」的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