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都聽過血小板,血小板是人體血液中的一種成分。但是很多有知道的都不具體。什麼是血小板?血小板高是什麼意思?血小板低又是怎麼回事?下面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什麼是血小板
血小板是只存在於哺乳動物的血液中,是血液的一種成分。血小板是骨髓成熟的巨核細胞胞質裂,而解脫落下來的一種小塊細胞質,具有生物活性,血小板在長期內被看作是血液中的沒有功能的細胞碎片。血小板體積很小,沒有細胞核,也沒有特定的形狀。
血小板具有特定的形態結構和生化組成,在正常血液中有較恆定的數量(如人的血小板數為每立方毫米10~30萬),在止血、傷口癒合、炎症反應、血栓形成及器官移植排斥等生理和病理過程中有重要作用。
血小板只存在於哺乳動物血液中。沒有細胞核結構,即沒有染色體。
血小板高
造成血小板偏高有很多原因,比如人體運動進餐後都會導致血小板升高,一般休息後就可恢復正常,這是生理變化。但也有病理的因素,比如感染、失血過多,嚴重的有白血病等。
1.【生理變化】
在運動、進餐後血小板升高,休息後可恢復。正常人每天血小板數有6--10%的波動,晨間較低,午後略高;春季低,冬季高。婦女月經期前、後血小板會降低,經期第一天血小板可降低一半,後又逐漸升高,運動後也會增高。
2.【病理變化】
血小板增多常見於急性化膿性感染、急性失血、脾切除手術後、溶血性貧血、真性紅細胞增多症、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
以上了解了血小板的定義及生理和病理的變化之後,是不是血小板略微偏高就會導致上面可怕的病理性變化呢?這個事情我可以先告訴大家,如果含量在一定範圍內,其他檢測值正常的話,基本沒有大問題,詳細內容可以看以下解釋:
人在某種炎性因素作用下的炎性反應可導致血小板的升高,而其他值均正常。人正常的血小板含量為100-300*10^9/L,略高於正常值的人,如果其他值正常及沒有症狀,一般不會有問題。只是血小板參與凝血,於是值較高會增加血栓形成的可能。
血小板偏高:當>400x109/L時為血小板增多,原發性血小板增多常見於骨髓增生性疾病,如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真性紅細胞增多症,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等;反應性血小板增多症常見於急慢性炎症,缺鐵性貧血及癌症患者,此類增多一般不超過500×109/L,經治療後情況改善,血小板數目會很快下降至正常水平。
血小板低
我們了解了血小板高的情況,那麼,血小板低又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造成血小板減少也有很多原因,如果過低對人體的危害特別大,主要是人體傷口的止血速度變慢,不能正常的發揮作用。
血小板是由骨髓中成熟的巨核細胞的細胞質脫落而成的,每個巨核細胞可產生2000~7000個血小板。一個健康人每天生成血小板約1200億個。
血小板平均的分布在血液中,循環血液中的血小板一般處於靜止狀態,當血管破裂時會大量聚集。正常人血液中的血小板濃度為100~300×109/L。
血小板低的參考值及病因
血小板濃度過低是相當危險的,一般來說,血小板濃度為80~100×109/L時,傷口的止血速度會變慢;血小板濃度為50~80×109/L時,傷口的止血速度會更慢,甚至會出現自發性出血,比如皮下,黏膜出血,月經增多等。
血小板濃度低於50×109/L時,會頻繁的出現明顯的自發性出血,最常見的就是皮下紫癜。
血小板濃度低於20×109/L時,病人就會變得極其危險,外傷、突如其來的顱內出血、消化道大出血等可以嚴重威脅到病人的生命。
總結:通過了以上的閱讀,想必大家對血小板有一個詳細的了解了,血小板正常的偏高偏低都是沒什影響的,但是如果過高或過低則會對人體產生很大的危害,我們一定給要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