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林翎 實習生 張婧 通訊員 黃美霖 袁旺 李幹錢
提到中山美食,很多人會想到中山的城市名片「石岐乳鴿」,這已是遊客初到中山的必點菜式。改革開放以來,以「石岐乳鴿」為代表的中山本土特色粵菜乘勢而起,菜式豐富、名廚輩出,以其生、脆、鮮、淡的口味,成為世人「舌尖上的美味」,同時也成就了中山市「中國粵菜名城」和「新派粵菜發源地之一」的美名。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10月14日獲悉,今年9月底,中山「石岐鴿」通過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專家評審,如果順利通過公示期,將獲得農產品地理標誌。
石岐鴿申報地理標誌保護
中山三鄉鎮的白石村,中山市石岐鴿養殖有限公司的石岐鴿養殖基地就位於此,是石岐鴿最大的養殖基地。該基地現有種鴿10萬多對,蛋鴿2萬對,年產乳鴿220多萬隻,每年可育成優質良種鴿20萬對以上。
中山市石岐鴿養殖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李正晟告訴記者,石岐鴿在中山的養殖時間已超過百年。1915年,旅美中山華僑從美國帶回良種肉鴿王鴿,與中山本地鴿雜交,並經養鴿人不斷改良形成目前已定型的石岐鴿。因其產自石岐及周邊地區,故被稱為「石岐鴿」。
申請農產品地理標誌標識,要求申請的農產品來源於特定地域,產品品質和相關特徵主要取決於自然生態環境和歷史人文因素。石岐鴿一旦通過地理標誌保護產品,這將為石岐乳鴿產業鏈帶來正面效應,推動石岐鴿走上標準化的發展道路。
據了解,中山市內石岐鴿養殖場7家,分布在三鄉、古鎮、民眾、橫欄等鎮,現有石岐鴿存欄量33萬至50萬隻,石岐鴿年產量達240萬隻左右。
有望迎來「創業2.0」時代
「目前,石岐鴿正迎來第二波產業升級的『創業2.0』時代」,李正晟說,第一波產業升級,發生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以「妙齡乳鴿」為代表。但是,這只是飲食方面的升級,中山人的「十八般武藝」還沒有調動起來。「近年來,除了不斷擴大市場份額,石岐鴿還注重品牌的培養,若能將石岐鴿打造成北京烤鴨一樣的知名品牌,對地方經濟的發展十分有益。」
「第二波產業升級是全方位發展,追求產品的質量和出品多樣化。」李正晟說,公司正試水發展石岐鴿的成品、半成品的食品加工產業,目前是以醃製的為主,還在籌劃滷水鴿、鹽焗鴿、石岐鴿湯水系列。「成品、半成品可以更方便進入家庭,再加上物流配送的便利性,就可以延伸產業鏈。這個未來是我們的主業,特別在粵港澳大灣區這一帶,非常有前景。」
來源|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李程
審籤|梁澤銘
實習生|李紫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