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脈通編譯整理,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
導讀:高鈣血症是內分泌臨床較常見的急症之一,輕者可無症狀,僅常規篩查中發現血鈣水平升高,重者可危及生命。高鈣血症患者臨床表現差異性較大,致病因素也較為複雜,常見原因包括原發性甲旁亢和惡性腫瘤等。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例伴嚴重高鈣血症但未出現典型症狀患者病例,重溫高鈣血症的鑑別診斷。
病例分享
患者,女,54歲,體型肥胖,因持續3天的腹痛到醫院就診。病人為自己疼痛打分為5分(滿分10分),自述疼痛不具放射性,體位改變不能緩解,伴有呆滯、抽筋、食欲不振、噁心、嘔吐和便秘症狀。近期無外傷、腹瀉、發燒、虛弱、呼吸短促、胸痛、肌肉疼痛或飲食變化,之前未出現類似情況。無吸菸、酗酒或使用違禁藥品,無手術史,體重少量減輕。疾病史:高血壓、貧血、子宮肌瘤,無重大疾病家族史。用藥史:目前使用的藥物有氯沙坦、氫氯噻嗪和沙丁胺醇。
初步評估:入院時,患者體溫36.6℃,心率為每分鐘100次,血壓136/64mmHg,呼吸頻率每分鐘18次,血氧飽和度為97%,體重130.6kg,BMI 35kg/m^2。肺部聽診清晰,沒有喘息和爆裂聲。心臟節律正常,無額外心音和雜音。4個象限腸音正常,上腹部觸診有壓痛,但無保護性或反跳性壓痛。
初步實驗室檢查:血紅蛋白8.2g/dL(12.3-15.3g/dL);血細胞比容:26%(41%-50%);平均微粒體積107fL(80-100 fL);血尿素氮33mg/dL(8-21mg/dL),6個月前為16 mg/dL;血清肌酐3.6mg/dL(0.58-0.96 mg/dL),6個月前為0.75 mg/dL;白蛋白3.3g/dL(3.5-5g/dL);血鈣18.4mg/dL(8.4-10.2 mg/dL),6個月前為9.6mg/dL;校正鈣19mg/dL。
影像學檢查:胸部X光片未見急性心肺異常。腹部電腦斷層掃描顯示胰腺未出現異常,也無炎症或梗阻的跡象。心電圖顯示竇性心動過速。
患者血鈣水平在6個月內由9.6mg/dL增加至18.4mg/dL,提示體內出現鈣吸收或鈣保留增加。此外,從指標來看患者高鈣血症處於「非常嚴重」級別(見表1)。嚴重高鈣血症患者可能出現危機生命的心率不齊和癲癇發作,不容忽視。總體而言,實驗室檢查結果提示嚴重的高鈣血症和急性腎損傷,並且患者伴有一定的全身症狀。
初始治療:醫生給予0.9%氯化鈉(靜脈輸注速度為150ml/h),同時給予唑來膦酸4mg靜脈注射,降低鈣水平,減輕急性腎臟損傷,同時保持尿液排出量超過100ml/h,並同時密切監測尿量。
表1 高鈣血症分級和初始治療
鑑別診斷
考慮到高鈣血症常見原因包括原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惡性腫瘤、藥物引發和家族性低尿鈣性高鈣血症四種,因此應逐一進行鑑別診斷。
1.原發性甲旁亢
原發性甲旁亢是高鈣血症的主要原因,而良性腫瘤是原發性甲旁亢最常見病因。甲旁亢引發甲狀旁腺激素(PTH)的分泌增加,PTH與骨和腎臟的PTH受體結合,使骨吸收增加,促進骨鈣釋放入血,同時腎小管回吸收鈣的能力增加,並增加腎臟活性維生素D的合成,後者作用於腸道,增加腸鈣的吸收,進一步導致血鈣升高。當血鈣上升超過一定水平時,從腎小球濾過的鈣增多,致使尿鈣排量增多。PTH可抑制磷在腎小管的重吸收,尿磷排出增多,血磷水平隨之降低。因此,高鈣血症常與高鈣尿症、低磷血症和高磷尿症同時出現。
2.惡性腫瘤
當血鈣水平>13mg/dL時,惡性腫瘤導致高鈣血症的可能性增加,並且預後往往較差。腫瘤分泌PTH和/或PTHrP,異源性PTH分泌瘤分泌過多的PTH引起類似於原發性甲旁亢臨床症狀、體徵和實驗室改變。腫瘤細胞過度表達PTHrP,多種細胞(主要是鱗狀上皮細胞)以胞內分泌的形式將PTHrP分泌入血。PTHrP的作用和PTH相似,與骨骼和腎臟的PTH受體結合,產生cAMP,尿cAMP和尿磷排出增多,尿鈣排出減少,骨吸收加快,血鈣濃度顯著增加。
3.藥物治療引起的高鈣血症
過量使用噻嗪類利尿劑、碳酸鋰、特立帕肽、維生素A、維生素D等可提高血清鈣濃度。該名患者服用噻嗪類藥物治療高血壓,但考慮到其血鈣水平極高,藥物引起的可能性不大。
4.家族性高鈣血症性低鈣尿症
家族性高血鈣低血鈣尿是一種罕見的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的高血鈣症,此類患者身體(尤其是腎臟)感知鈣水平的能力受損,導致尿中鈣的排洩減少,血鈣水平增加,但很少會出現如此高的血鈣水平。本病例患者,校正鈣濃度接近19mg/dL,因此不太可能由家族性高鈣低鈣尿症引起。
進一步檢查,最終確診為惡性腫瘤
確定患者伴有高鈣血症後,應檢查PTH水平以判斷高鈣血症是否由PTH介導,如果PTH水平處於正常範圍上限或升高提示原發性甲旁亢。檢查結果顯示,患者PTH處於低值,說明並高鈣血症並非由PTH介導。之後,進一步檢查PTHrP水平,結果顯示升高,提示惡性腫瘤體液性高鈣血症。隨後進行血清蛋白電泳、尿蛋白電泳和血清游離輕鏈分析,以評估多發性骨髓瘤的可能性。
檢查結果如下:
血清PTH:11pg/mL(15–65pg/mL);
PTHrP:3.4pmol/L(
蛋白質電泳顯示單克隆(M)峰值為0.2g / dL(0);
活性維生素D:
維生素A:7.2mg/dL(33.1–100mg/dL);
維生素B12:194pg/ml(239-931pg/ml);
促甲狀腺激素:1.21mIU/L(0.47–4.68mIU/L);
游離甲狀腺素:1.27ng/dL(0.78–2.19ng/dL);
鐵:103ug/dL(37–170ug/dL);
總鐵結合量:335µg/dL(265–497µg/dL);
轉鐵蛋白:248mg/dL(206–381mg/dL);
鐵蛋白:66ng/mL(11.1–264ng/mL);
尿蛋白(隨機):100mg/dL(0–20mg/dL);
尿微量白蛋白(隨機):5.9mg/dL(0–1.6mg/dL);
尿肌酐清除率:88.5mL/min(88–128mL/min);
尿白蛋白/肌酐比:66.66mg/g(
骨掃描顯示髖部和雙肩骨攝取增加,左下肋骨2處活動增強,伴有繼發於溶解性病變的肋骨骨折,進一步檢查,前臂和股骨伴有多個邊界清楚的「穿孔」溶解性病變。
確診為多發性骨髓瘤:尿液檢查顯示Bence-Jones蛋白陽性。由於懷疑多發性骨髓瘤,因此進行了免疫電泳檢測,結果顯示,kappa輕鏈水平升高[806.7mg/dL(0.33-1.94)],lambda輕鏈水平正常[0.62mg/dL(0.57–2.63)]。免疫球蛋白G水平較低[496mg/dL(610-1660)]。在嚴重高鈣血症的患者中,這些結果指向惡性腫瘤,骨髓穿刺檢查顯示血漿細胞超過10%,確診為多發性骨髓瘤,隨即被轉診至腫瘤科。
本文小結
本例患者起初主訴為腹痛,經檢查發現伴有「非常嚴重」的高鈣血症,最終確診為多發性骨髓瘤引發。
如果患者高鈣血症是輕到中度,多考慮原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引起。如果患者出現嚴重高鈣血症,則需要評估患者容量負荷、急性腎損傷、心率失常或癲癇發作等情況,並需留意惡性腫瘤的可能性。如高度懷疑惡性腫瘤,應儘早轉診至腫瘤科以免貽誤治療。
醫脈通編譯整理自:MICHAEL A MUNOZ, ZEESHAN ZAFAR, BENSON A BABU.Severe hypercalcemia in a 54-year-old woman[J]. CLEVELAND CLINIC JOURNAL OF MEDICINE.2019 No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