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嘉誠的死不一定導致年羹堯被殺,他這一跪才是將年羹堯推上死路

2021-01-10 侃侃談史

《雍正王朝》忠臣孫嘉誠被年羹堯殺害,雍正密令副帥嶽鍾琪趁年羹堯和蒙古王公宴會之際接管了軍權。

當年羹堯回到軍營後,才發現帥旗上的「年」字已換成了「嶽」字。年羹堯進入軍帳,嶽鍾琪早已坐上大將軍的位置,將領們兩排並立。年羹堯發現自己的親信都在,原來都被調走了,這下他徹底失勢了!雍正的貼身侍衛作為欽差大臣從後帳出來宣讀聖旨,將年羹堯貶為杭州將軍,而且即刻啟程杭州赴任。

話說孫嘉誠被年羹堯殺害,京城的大小官員都在

給孫嘉誠設置靈堂,為孫嘉誠討公道。年羹堯雖然被為杭州將軍,但是仍然是一品大臣作威作福,大臣都覺得像孫嘉誠這樣的忠臣死得太冤了。古人云: 小人道長,君子道消。如果不能秉公處理年羹堯,群臣又怎麼能獨善其身!眾臣於是聯名寫參年羹堯的摺子,為孫嘉誠討回公道。

京城的大小官員都到孫嘉誠靈堂上香了,而王公貝勒、軍機大臣和六部九卿一個也沒去。眾臣們都認為一個被降了職的年羹堯仍然是炎威赫赫,孫嘉誠死得卻是輕於鴻毛!因此,眾臣們認為事情不能這麼算了,否則孫大人就白死了。

眾臣為孫嘉誠憤憤不平,廉親王(八爺)突然到了。八爺進入靈堂給孫嘉誠上了香,還跪下給孫嘉誠磕了頭。眾臣見八爺此舉,個個都跪下了。緊接著,十三爺和張廷玉等大臣也到了靈堂給孫嘉誠上香。眾臣將聯名參劾年羹堯的摺子遞給了十三爺,請他把摺子轉呈皇上。十三爺見眾臣如此執著地為孫大人鳴不平,只好照辦!

為了平息此事,雍正又把年羹堯從一品杭州將軍貶但四品參將。但眾怒難平,眾臣楊言年羹堯一天不殺孫嘉誠的靈堂一天不撤,這把雍正搞得有點騎虎難下了。

大臣們為什麼敢在雍正的眼皮子底下一直糾著這件事不放呢?況且年羹堯一直都是受雍正寵信的,只不過是這次倒了黴而已。顯然眾臣也是知道雍正不想殺了年羹堯的,那麼他們為什麼敢鬧著「逼」雍正殺年羹堯呢?

其實有一個人給了眾臣一直鬧下去的膽量,而這個人就是在孫嘉誠靈堂前下跪的廉親王八爺。八爺這一跪等於將年羹堯判了死刑,至於什麼時候執行那只是時間的問題。

孫嘉誠的靈堂要是王公貝勒不去,眾臣肯定搞不了多久就罷了。王公貝勒要是不去給孫嘉誠上香,那麼軍機大臣這樣的一等一的大臣自然也是不會去的。那麼眾臣給孫嘉誠設的靈堂沒有一個王公貝勒和一品大臣的支持恐怕鬧一陣也就收攤了!因為上面的大佬都在看雍正的面子行事,下面的眾臣就算想鬧也是有心無力。

八爺首先去給孫嘉誠上香,這已經讓眾臣覺得八爺能為他們撐腰、鼓氣;而八爺在孫嘉誠靈堂當眾下跪,這更令眾臣覺得孫嘉誠死得太冤屈。自古忠臣被害,有的君王都對其行叩首之禮!八爺此舉正是有意告訴眾臣孫嘉誠這樣的朝廷忠臣被奸臣年羹堯所害,而年羹堯依然逍遙法外,孫嘉誠怎能得以安息,忠臣怎麼能視而不見!

八爺這一舉動,其實也是給雍正上難題。因為他知道雍正不想殺年羹堯,他也未必真的要雍正殺了年羹堯,其實雍正殺不殺年羹堯對他不重要。他真正的目的是把雍正搞得眾叛親離,然後他就可以有議政、攝政、甚至扳倒雍正的機會。

八爺的算盤也算打得叮噹響了,但他這個舉動也確實是給了眾臣一個天大的膽子,正是因為有了他的一跪,眾臣才敢一直鬧下去。雍正處於了兩難的領地,如果不殺年羹堯就得罪了眾臣,到時候眾臣都傾向八爺那邊,八爺的陰謀豈不是得逞了;如果殺了年羹堯,又怕有人給他安個誅殺功臣的罪名!但是雍正最怕的還是八爺的陰謀得逞,為了徹底平息此事,只好硬著頭皮把年羹堯正法了……

(圖片動圖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年羹堯殺孫嘉誠之後,為什麼雍正就開始動年羹堯了?
    因為孫嘉誠就是雍正派過去「釣」年羹堯的魚餌啊,孫嘉誠的死是雍正計算好的,孫嘉誠的死,會成為雍正對他曾經視為「恩人」的年羹堯動手的理由。孫嘉誠,這其實是《雍正王朝》裡虛構的人物,在雍正朝真實歷史中,那個不顧生死而諫言的官員其實是孫嘉淦,但孫嘉淦可是沒有得罪年羹堯,一直到乾隆初年才壽終正寢。
  • 年羹堯殺孫嘉誠後為什麼雍正就開始動年羹堯了?
    「恃寵而驕」這幾個字,葬送了多少名臣戰將?道出了多少歷史秘辛?雍正動年羹堯,僅僅是因為他殺了孫嘉誠嗎?這只是雍正找的一個藉口,一個空有名正言順地剷除年羹堯的藉口。畢竟年羹堯可是西北的邊疆大吏,掌控著四省的軍政大權,權傾朝野,牽一髮而動全身。要說年羹堯恃寵而驕,他倒也是有這個本錢的。
  • 雍正罷免年羹堯是因為孫嘉誠?不,因年羹堯殺孫的同時做了這件事
    幾代帝王才能做完的事情讓他一個人就完成了,再加上康熙晚年施行仁政,導致吏治敗壞,貪腐叢生,國庫早已入不敷出,何談國計民生?大清弊端已現,若是不及時改革,推行新政,大清只有滅亡一途。雍正繼位以後,深知形勢緊迫,改革推行新政一事勢在必行,但西北的羅卜藏丹增叛亂使雍正無法安心推行新政,而且雍正也需要一場漂亮的勝仗來鞏固自己的帝位。
  • 《雍正王朝》為何非要等年羹堯殺了孫嘉誠,雍正帝才動年羹堯呢?
    「孫嘉誠」只是一個導火索,即使沒有孫嘉誠這一事件,年羹堯的日子也到頭了!西北軍事結束後,年羹堯進京一共兩次,這兩次進京雖然得到了雍正皇帝的加官進爵,但是也把雍正皇帝氣的夠嗆,包括王公大臣都認為這不是養出來一個大爺嗎?
  • 孫嘉誠是雍正親自委派的大臣,年羹堯都敢殺,三點告訴你原因
    年羹堯是否居功自傲不敢說,但是孫嘉誠這個諍臣去了西北就註定了要被年羹堯所殺,這其中緣由現在就來告訴你!一.見解不同年羹堯為什麼拒絕在西北施行新政呢?從他吃飯之時拒絕雍正的三個請求就可以看出。首先行軍打仗需要錢糧。第二西北幾個省常年由於西北的戰事已經貧困不堪,相比其他省份它們是需要救助的。
  • 年羹堯殺孫嘉誠後為何雍正就起了殺心?說出真相讓人萬萬沒想到!
    孫嘉誠,是清流派的領袖,首次覲見雍正,便當場頂撞了軍機大臣和雍正。在年羹堯,越來越狂妄的時候,孫嘉誠一紙奏疏上達天聽,雍正看了非常惱火,最後把孫嘉誠派往年羹堯的手底下任職。孫嘉誠,認定年羹堯是個大奸臣,當初他膽敢觸年羹堯逆鱗,那就要義無反顧地扳倒他,至於是死是活那就不在他考慮範圍之內了。
  • 年羹堯若沒殺孫嘉誠,雍正會不會網開一面?很多人沒看出真正原因
    雍正在得到消息後,欽封年羹堯為撫遠大將軍,並授予「大將軍王」的稱號,率兵23萬,欲一舉平定西北。年羹堯在當上這個所謂撫遠大將軍後,西北四省的軍政大權集於一身,再加上雍正曾密旨給年羹堯,讓他在西北放手幹,出了什麼問題有雍正給他擔著,年羹堯開始變得囂張跋扈,不僅在西北前線生活的十分奢侈,而且還私自斬殺朝廷命官,在朝中引起了極大轟動。
  • 《雍正王朝》年羹堯殺了孫嘉誠之後,為何沒有造反?真相太無奈
    年羹堯幫助雍正坐穩了皇位後,卻也變得驕橫跋扈。於是雍正就派孫嘉誠去監視年羹堯,但年羹堯卻把孫嘉誠殺了。雍正也就抓住了把柄,派嶽鍾琪奪取了他的大權。不過年羹堯早就成了西北的土皇帝,手上握有二十萬精兵,如果造反的話,最起碼也能折騰大清一陣子,那為何年羹堯沒有造反呢?如果他造反的話,是否會成功呢?
  • 雍正王朝:鄔思道是被孫嘉誠處死的?這才是雍正帝的帝王心術
    雍正皇帝在孫嘉誠和年羹堯已經水火不容的前提下,還將孫嘉誠派往西北推行新政,這是雍正皇帝的帝王心術所在,更是雍正皇帝陰暗權謀的集中表現。剛剛登基,急需建立自身政治勢力的雍正皇帝,把敢於直言納諫、一片赤膽忠心、一心為公為國的孫嘉誠成為他刻意培養的對象。只是雍正皇帝太過心急,沒有納取張廷玉「稍加時日,加以磨鍊」的建議,就直接將其任命為正三品的都察院監察御史。
  • 雍正為何將「鐵哥們」年羹堯賜死,是功高震主還是卸磨殺驢?
    年羹堯影視形象有人認為,年堯參與了雍正帝奪嫡的活動,雍正帝即位後,他反遭猜忌,以致被殺。而且,他在皇帝面前「無人臣禮」,藐視並進而威脅皇權,甚至有自立為帝之野心。年羹堯在西安總督府時,令文武官員逢五、逢十在轅門做班,轅門、鼓廳畫上四爪龍,吹鼓手著蟒袍,與宮廷相似。他還讓雍正帝派來的侍衛前引後隨,牽馬墜蹬。按清代制度,凡上諭到達地方,地方大員須迎詔,行三跪九叩全禮,跪請聖安,但雍正帝恩詔兩次到西寧,年羹堯竟「不行宣讀曉諭」。
  • 年羹堯驕縱狂傲,為什麼雍正能夠一直容忍他
    年羹堯發跡於康熙四十八年,這年年羹堯升任四川巡撫,成為一位手握實權的封疆大吏。更重要的是此時他還不滿30歲,能夠這樣年紀做到巡撫的官職,主要就是康熙賞識他。他也沒有辜負康熙的賞識,在四川巡撫任上兢兢業業,為國為民確實做出了不少實事,所以官運亨通,一路平步青雲。年羹堯之所以得到雍正的賞識主要是因為對於雍正的繼位,他立下了汗馬功勞。作為從龍之臣,雍正當然需要重賞他。
  • 原創雍正王朝:張廷玉為何不去祭奠孫嘉誠,還解釋說「去的人太多」?
    這也就意味著,在雍正接下來的執政生涯中,張廷玉也需要堅定的站在雍正的陣營中寸步不離。但現在,張廷玉卻遇到了一個重大的難題,另一個同樣屬於雍正嫡系的年羹堯,反將雍正扶植起來的政治新星孫嘉誠處決,而孫嘉誠的死激起了朝野的眾怒,大量的官員前往孫嘉誠的靈堂上祭拜。那張廷玉是去還是不去呢?
  • 《雍正王朝》中年羹堯為什麼要將江夏鎮滅門?他這樣做的原因何在
    引子:年羹堯將江夏鎮滅門是很值得推敲的一件事,從年羹堯一貫的做法,就可以知道他滅了江夏鎮只不過是一件平常的事情。年羹堯和他的主子胤禛一樣是個睚眥必報的人物,江夏鎮的劉八女曾經羞辱過胤禛和胤祥,胤禛知道年羹堯是個什麼樣的人物,所以派他去執行任務,得罪過年羹堯的人都沒有什麼好下場 ,得罪過胤禛的人更沒有什麼好下場。
  • 年羹堯死在張廷玉的一句話上,三朝老臣就是厲害
    大家好十月今天接著給大家講述雍正王朝的故事,在上一回中我們說到年羹堯太過放肆。百官們上奏參劾年羹堯,那年羹堯接下來的命運是怎樣的呢?我們接著往下看。年羹堯是曾經名動天下的大將軍,怎麼能給那些芝麻小官下跪呢?他一身布衣昂首站在杭州縣衙大堂。
  • 「朝乾夕惕」和「夕陽朝乾」各是什麼意思,為何年羹堯因此喪命?
    雍正三年(1725年)二月初一,據史書記載出現了「日月合璧,五星聯珠」的「祥瑞」現象,於是大臣們紛紛上表稱賀,反正不管是不是真的祥瑞,一定要認為是真的,一定要藉此機會拍拍雍正帝的馬屁,聯絡聯絡君臣之間的感情。遠在西北的年羹堯也隨著大流上了一份奏摺,本來這也屬於正常操作。但是年羹堯也不知道怎麼想的,將「朝乾夕惕」錯寫為「夕陽朝乾」。
  • 雍正王朝:江夏鎮血案,年羹堯觸了雍正的底線
    江夏鎮一案,年羹堯不經四爺點頭首肯,便殺了數百口人。這一段情節看起來年羹堯魯莽專斷,實際上自有他的一番考量。年羹堯當時接受到的任務簡明扼要——拿到「百官行述」。至於怎麼拿,必要的時候用什麼手段,四爺並沒有明確指出。從這一點看,四爺對百官行述其實是志在必得的,一時間也管不上付出什麼代價了,年羹堯懂他的急迫,他也打著自己的算盤。
  • 年羹堯只說了一個字,不久他便在獄中自殺了
    不問以前的付出,不問以前的忠心,在詔書之下,只有那句「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而已。清朝時期的年羹堯,就是這樣的一個人物。他曾在雍正爭奪皇位的過程中,立下了汗馬功勞,曾與隆科多、張廷玉、怡親王允祥並稱為雍正時期的「四大輔臣」。
  • 雍正王朝:從奴才到將軍再到自盡,年羹堯的人生全在這首童謠裡
    如果這頭牛不能耕地、不去耕地,或者不聽牧童的話了,那麼它會落得何種下場?很簡單,殺了吃肉!這頭牛,不就是年羹堯嗎?這個小小的牧童,不就是掌控一切、控制一切的雍正皇帝嗎?年羹堯為什麼會落得「被賜自盡」的悲涼下場?一句話概括:年羹堯不聽話了,年羹堯越界了,年羹堯不甘心只做雍正皇帝的「牛」了!「血洗江夏鎮」以後,年羹堯不降反升,成為了「四川巡撫」。
  • 雍正寵愛年氏是因為年羹堯的緣故嗎?
    雍正是歷史上有名的皇帝,在位期間做出的一系列改革政策讓國家更加安定,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雍正在位期間,國家得到休整,貪汙腐敗得到有效改善,人民休養生息,為乾隆盛世做好了鋪墊。而雍正的妃子皇貴妃年妃深得雍正帝的寵愛,在年妃還活著的時候就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