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羹堯殺孫嘉誠後為何雍正就起了殺心?說出真相讓人萬萬沒想到!

2021-01-10 劇曾相識

年羹堯是雍正在潛邸時候的奴才,在雍正繼位的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雍正登基之後,欽命年羹堯為撫遠大將軍前去西北平叛,對清王朝的穩定和雍正登基初期都充當著重要的籌碼。

然而,年羹堯因此也以清王朝和雍正的恩人自居。

孫嘉誠,是清流派的領袖,首次覲見雍正,便當場頂撞了軍機大臣和雍正。

在年羹堯,越來越狂妄的時候,孫嘉誠一紙奏疏上達天聽,雍正看了非常惱火,最後把孫嘉誠派往年羹堯的手底下任職。

孫嘉誠,認定年羹堯是個大奸臣,當初他膽敢觸年羹堯逆鱗,那就要義無反顧地扳倒他,至於是死是活那就不在他考慮範圍之內了。

正知道,孫嘉誠此去必死無疑,只要年羹堯膽敢殺死孫嘉誠,那麼雍正便可以名正言順的除掉年羹堯孫嘉誠是一塊試金石,是雍正用來確認年羹堯忠誠度的一把尺子。

雍正,讓孫嘉誠去西北推行火耗歸公借年羹堯之手除去孫嘉誠,然後再遷怒於年羹堯,終於辦了他,一箭雙鵰一石二鳥。

雍正,皇帝也開始「修理」年羹堯:先是撤換川陝官員,將年羹堯從川陝總督調任為杭州將軍,然後乘百官「挺身而出」揭年罪狀之勢,將年羹堯革職查辦。

朝廷,議政大臣向雍正提交了年羹堯92款大罪的審判結果,其中應服極刑及立斬的就有30多條,雍正帝念及年羹堯功勳卓著,終賜其在獄中自裁。

可憐,威風赫赫、叱吒風雲的「年大將軍」,因恃功而驕, 恃寵而驕,種種貪婪僭越行徑,嚴重侵犯了皇權,終於為雍正帝所不容。

念及,君臣恩義,也為自己的聲譽著想,雍正最終賜年羹堯自盡。雍正殺年羹堯的決心是何等的決絕,而孫嘉誠,只是雍正對付年羹堯的犧牲品罷了。

惹得,雍正皇帝大怒,這大約就是電視劇中編劇理解的帝王心術,上一個這麼玩的人叫曹操。

他為,了不擔上殺名士禰衡的罪名,把禰衡送給了劉表,劉表把禰衡送給了大老粗黃祖,黃祖不像劉表曹操有那麼多花花腸子,禰衡喝多酒一開始罵他,黃祖就一刀把他咔嚓了。

但是,雍正不是曹操,孫嘉淦也不是禰衡那樣的狂士,人家是有真正才能的人。

孫嘉誠知道雍正也對年羹堯不滿,這樣的話勝算就大多了。去和年羹堯死磕,勝利了最好不過,死了也會加大反年聯盟的籌碼,這就值了!

青史揚名——古代死諫的臣子,很多抱有這個目的。就這樣,孫嘉誠欣然前去和年羹堯死磕。

相關焦點

  • 年羹堯殺孫嘉誠之後,為什麼雍正就開始動年羹堯了?
    年羹堯殺孫嘉誠,這個事件是虛構的,但是雍正和年羹堯的真實的歷史矛盾卻是存在的,孫嘉誠其實就是年羹堯與雍正之間矛盾形態的一個化身,一個引子,當年羹堯點燃了這個引子,他便走上了那不變的,如何都是一樣的結局:被雍正處死。
  • 《雍正王朝》為何非要等年羹堯殺了孫嘉誠,雍正帝才動年羹堯呢?
    「孫嘉誠」只是一個導火索,即使沒有孫嘉誠這一事件,年羹堯的日子也到頭了!西北軍事結束後,年羹堯進京一共兩次,這兩次進京雖然得到了雍正皇帝的加官進爵,但是也把雍正皇帝氣的夠嗆,包括王公大臣都認為這不是養出來一個大爺嗎?
  • 《雍正王朝》年羹堯殺了孫嘉誠之後,為何沒有造反?真相太無奈
    和清朝有關的電視劇一直很多,比較多的就是關於後宮的愛恨情仇,不過小編更偏愛歷史劇,比如《康熙王朝》,而比它更早的《雍正王朝》,更為經典。《雍正王朝》描述了雍正如何在眾多皇子中笑到最後,登基後如何大力改革,劇中也描述大量黨派的博弈,讓人大呼過癮。
  • 年羹堯殺孫嘉誠後為什麼雍正就開始動年羹堯了?
    雍正動年羹堯,僅僅是因為他殺了孫嘉誠嗎?這只是雍正找的一個藉口,一個空有名正言順地剷除年羹堯的藉口。畢竟年羹堯可是西北的邊疆大吏,掌控著四省的軍政大權,權傾朝野,牽一髮而動全身。要說年羹堯恃寵而驕,他倒也是有這個本錢的。他1679年出生,字亮工,號雙峰,安徽鳳陽府懷遠(今安徽省懷遠縣)人,父親父年遐齡,歷任河南道御史、工部侍郎,官至湖廣巡撫,是一方封疆大吏。其妻子的祖父是當時權傾朝野的納蘭明珠。
  • 年羹堯若沒殺孫嘉誠,雍正會不會網開一面?很多人沒看出真正原因
    年羹堯在當上這個所謂撫遠大將軍後,西北四省的軍政大權集於一身,再加上雍正曾密旨給年羹堯,讓他在西北放手幹,出了什麼問題有雍正給他擔著,年羹堯開始變得囂張跋扈,不僅在西北前線生活的十分奢侈,而且還私自斬殺朝廷命官,在朝中引起了極大轟動。
  • 孫嘉誠是雍正親自委派的大臣,年羹堯都敢殺,三點告訴你原因
    於是他自以為是的合作,也就變成了孫嘉誠死去的噩耗。當時孫嘉誠受到雍正的親自委派,前往西北推行新政,而年羹堯是西北的大將軍王。之後在雍正前去河南和江蘇查看田文鏡和李衛的新政推行情況之時。這一天晚上他到了李衛處,在和李衛說話的期間,收到了一張急報,上面寫的正是孫嘉誠被年羹堯給謀害了。孫嘉誠可是雍正親自委派過去的大臣,年羹堯都敢殺?年羹堯是真的居功自傲了嗎?
  • 雍正罷免年羹堯是因為孫嘉誠?不,因年羹堯殺孫的同時做了這件事
    雍正王朝,雍正二年,西北的羅卜藏丹增率兵叛亂,同年雍正便委任年羹堯為撫遠大將軍,授予「大將軍王」稱號坐鎮西北。因雍正給予年羹堯的權利太大,西北四省的軍政大權盡歸於年羹堯一人之手,再加上雍正為了剿滅西北叛亂,曾有密旨給年羹堯,讓他在西北可大膽行事。
  • 孫嘉誠的死不一定導致年羹堯被殺,他這一跪才是將年羹堯推上死路
    《雍正王朝》忠臣孫嘉誠被年羹堯殺害,雍正密令副帥嶽鍾琪趁年羹堯和蒙古王公宴會之際接管了軍權。當年羹堯回到軍營後,才發現帥旗上的「年」字已換成了「嶽」字。年羹堯進入軍帳,嶽鍾琪早已坐上大將軍的位置,將領們兩排並立。年羹堯發現自己的親信都在,原來都被調走了,這下他徹底失勢了!
  • 雍正王朝:鄔思道是被孫嘉誠處死的?這才是雍正帝的帝王心術
    雍正皇帝為何如此著急?他對孫嘉誠的破格重用,目的何在?雍正皇帝在「九王奪嫡」事件中雖然也有對部分朝臣的拉攏,也有對自身政治勢力的搭建,但對於治理一個偌大的國家而言,這些政治勢力遠不夠雍正皇帝所用。01 雍正皇帝派遣孫嘉誠前往西北的背後既然孫嘉誠對雍正皇帝的用處良多,既然他是雍正皇帝穩固皇權、管控朝局較為關鍵的人物所在,那麼雍正皇帝為何在明知道孫嘉誠和年羹堯已經水火不容,卻還要把孫嘉誠送到西北,送到年羹堯的勢力範圍,將其送入虎口呢?表面上看,雍正皇帝的決定並不是衝動的,更不是有意將孫嘉誠送入虎口的!
  • 《雍正王朝》中,雍正在河南想見鄔思道是否還有殺心?
    題者大概也認為雍正即位之後,一定想要殺了鄔思道。我一直不同意這個觀點,要是雍正真的要做「兔死狗烹」的事兒,根本用不著在即位的當晚親自返回府邸殺鄔思道。 要知道,雍正的即位是充滿兇險的。康熙留給雍正的是一個爛攤子,國庫空虛,吏治腐敗,兄弟奪嫡,黨派林立,戰事不斷,百姓不安。
  • 原創雍正王朝:張廷玉為何不去祭奠孫嘉誠,還解釋說「去的人太多」?
    這也就意味著,在雍正接下來的執政生涯中,張廷玉也需要堅定的站在雍正的陣營中寸步不離。但現在,張廷玉卻遇到了一個重大的難題,另一個同樣屬於雍正嫡系的年羹堯,反將雍正扶植起來的政治新星孫嘉誠處決,而孫嘉誠的死激起了朝野的眾怒,大量的官員前往孫嘉誠的靈堂上祭拜。那張廷玉是去還是不去呢?
  • 雍正為何將「鐵哥們」年羹堯賜死,是功高震主還是卸磨殺驢?
    年羹堯(1679-1726)為清朝康熙、雍正年間人,本進士出身,官至四川總督、川陝總督、撫遠大將軍,還被加封太保、一等公,高官顯爵集於一身。他運籌帷幄,馳騁疆場,曾配合各軍平定西藏亂事率清軍平息青海羅卜藏丹津,立下赫赫戰功。雍正二年(1724年)入京時,得到雍正帝特殊寵遇,真可謂位極人臣。但翌年十二月,風雲驟變,他被雍正帝削官奪爵,列九十二條大罪,並賜自盡。
  • 雍正王朝:無私者無畏!張廷玉遇上孫嘉誠,也得「束手就擒」
    孫嘉誠,《雍正王朝》中最讓人敬重也最讓人畏懼的所在,很多「雍粉兒」有過這樣一個極為靠譜的論斷:「八王逼宮」,如果孫嘉誠不死,用不著張廷玉「舌戰諸王」,用不著怡親王胤祥「擎天保駕」,更用不著雍正皇帝「冷汗直流」,單是孫嘉誠自己就能團滅「八爺黨」外加四個旗主王爺!
  • 雍正皇帝收拾了年羹堯和隆科多,為何沒有除掉張廷玉?
    年羹堯、隆科多、張廷玉都曾是雍正皇帝的心腹重臣,尤其年羹堯和隆科多,為雍正奪嫡立下汗馬功勞,雍正剛登基那會兒,這兩位都得到特殊寵遇,春風得意,意氣風發。然而沒能笑到最後,年羹堯落得削官奪爵、賜令自盡的下場,隆科多則背著四十一條大罪,禁錮終身。
  • 雍正王朝:江夏鎮血案,年羹堯觸了雍正的底線
    江夏鎮一案,年羹堯不經四爺點頭首肯,便殺了數百口人。這一段情節看起來年羹堯魯莽專斷,實際上自有他的一番考量。年羹堯當時接受到的任務簡明扼要——拿到「百官行述」。至於怎麼拿,必要的時候用什麼手段,四爺並沒有明確指出。從這一點看,四爺對百官行述其實是志在必得的,一時間也管不上付出什麼代價了,年羹堯懂他的急迫,他也打著自己的算盤。
  • 雍正寵愛年氏是因為年羹堯的緣故嗎?
    雍正在當上皇帝之前還只是個親王,府裡嬪妃眾多,年氏是康熙親自指給雍正做側福晉的。而當上皇帝後除了妻子烏拉那拉氏外年氏便是封賞最高的妃子,就連比她進府早,年紀比她大的妃子都沒有得到皇貴妃的封賞。雍正帝對年氏的喜愛可見一斑。因為年氏體弱,雍正對她總是格外照顧,然而在康熙喪禮上年氏因為下跪動了胎氣,導致肚子裡的孩子難產,生下來後就是個死胎,而年氏原本就很不好的身體更加不行了。
  • 雍正王朝:帝王心術的最高境界——諾敏案,你看懂雍正的目的了嗎
    注意,康熙朝的胤禩曾經「監管戶部」,諾敏是有可能得罪;但後來的戶部可是胤禛在監管,如果諾敏是個理財能手,胤禛為何不重用之,為何還沉思片刻才想起來這樣一個人?更何況,隆科多就算再傻,也不至於如此直白地利用雍正皇帝和廉親王胤禩之間的矛盾,當成舉薦諾敏成功的砝碼吧?
  • 雍正王朝:年羹堯血洗江夏鎮,達到了3個目的,也埋下滅亡的禍根
    為了捉拿任伯安、劉八女,獲得《百官行述》,四阿哥胤禛派心腹年羹堯秘密帶兵前往江夏鎮。沒想到年羹堯竟然將劉八女家族男女老幼,包括江夏鎮的官兵,全部殺死,將劉八女的錢財全部擄走,把莊子一把火燒為平地!這真是駭人聽聞。年羹堯為什麼如此膽大妄為,竟敢將江夏鎮滅門?他是為了達到三個目的:第一,年羹堯想替主子胤禛出氣。
  • 雍正問:貪官怎麼辦?年羹堯只說了一個字,不久他便在獄中自殺了
    清朝時期的年羹堯,就是這樣的一個人物。他曾在雍正爭奪皇位的過程中,立下了汗馬功勞,曾與隆科多、張廷玉、怡親王允祥並稱為雍正時期的「四大輔臣」。可是,雍正繼位後僅僅兩年的時間,年羹堯就獲罪入獄了,列大罪九十二條,最後,更是被賜死在獄中。並且,斬其子年富,諸子年十五以上皆戍極邊。
  • 雍正王朝:從奴才到將軍再到自盡,年羹堯的人生全在這首童謠裡
    很簡單,殺了吃肉!這頭牛,不就是年羹堯嗎?這個小小的牧童,不就是掌控一切、控制一切的雍正皇帝嗎?年羹堯為什麼會落得「被賜自盡」的悲涼下場?一句話概括:年羹堯不聽話了,年羹堯越界了,年羹堯不甘心只做雍正皇帝的「牛」了!「血洗江夏鎮」以後,年羹堯不降反升,成為了「四川巡撫」。在前往四川上任之前,皇四子胤禛和年羹堯之間有有過一段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