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羹堯是雍正在潛邸時候的奴才,在雍正繼位的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雍正登基之後,欽命年羹堯為撫遠大將軍前去西北平叛,對清王朝的穩定和雍正登基初期都充當著重要的籌碼。
然而,年羹堯因此也以清王朝和雍正的恩人自居。
孫嘉誠,是清流派的領袖,首次覲見雍正,便當場頂撞了軍機大臣和雍正。
在年羹堯,越來越狂妄的時候,孫嘉誠一紙奏疏上達天聽,雍正看了非常惱火,最後把孫嘉誠派往年羹堯的手底下任職。
孫嘉誠,認定年羹堯是個大奸臣,當初他膽敢觸年羹堯逆鱗,那就要義無反顧地扳倒他,至於是死是活那就不在他考慮範圍之內了。
正知道,孫嘉誠此去必死無疑,只要年羹堯膽敢殺死孫嘉誠,那麼雍正便可以名正言順的除掉年羹堯孫嘉誠是一塊試金石,是雍正用來確認年羹堯忠誠度的一把尺子。
雍正,讓孫嘉誠去西北推行火耗歸公借年羹堯之手除去孫嘉誠,然後再遷怒於年羹堯,終於辦了他,一箭雙鵰一石二鳥。
雍正,皇帝也開始「修理」年羹堯:先是撤換川陝官員,將年羹堯從川陝總督調任為杭州將軍,然後乘百官「挺身而出」揭年罪狀之勢,將年羹堯革職查辦。
朝廷,議政大臣向雍正提交了年羹堯92款大罪的審判結果,其中應服極刑及立斬的就有30多條,雍正帝念及年羹堯功勳卓著,終賜其在獄中自裁。
可憐,威風赫赫、叱吒風雲的「年大將軍」,因恃功而驕, 恃寵而驕,種種貪婪僭越行徑,嚴重侵犯了皇權,終於為雍正帝所不容。
念及,君臣恩義,也為自己的聲譽著想,雍正最終賜年羹堯自盡。雍正殺年羹堯的決心是何等的決絕,而孫嘉誠,只是雍正對付年羹堯的犧牲品罷了。
惹得,雍正皇帝大怒,這大約就是電視劇中編劇理解的帝王心術,上一個這麼玩的人叫曹操。
他為,了不擔上殺名士禰衡的罪名,把禰衡送給了劉表,劉表把禰衡送給了大老粗黃祖,黃祖不像劉表曹操有那麼多花花腸子,禰衡喝多酒一開始罵他,黃祖就一刀把他咔嚓了。
但是,雍正不是曹操,孫嘉淦也不是禰衡那樣的狂士,人家是有真正才能的人。
孫嘉誠知道雍正也對年羹堯不滿,這樣的話勝算就大多了。去和年羹堯死磕,勝利了最好不過,死了也會加大反年聯盟的籌碼,這就值了!
青史揚名——古代死諫的臣子,很多抱有這個目的。就這樣,孫嘉誠欣然前去和年羹堯死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