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嘉誠是雍正親自委派的大臣,年羹堯都敢殺,三點告訴你原因

2021-01-10 欣兒妹

雍正借著吃火鍋的機會,請了孫嘉誠和年羹堯,在他們兩個人之間進行調解,從而使得年羹堯答應了派孫嘉誠前往西北,推行火耗歸公新政的要求。雍正內心也甚感欣慰,他希望自己看中的兩個人能夠精誠合作,好讓事情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是這麼多年過去了,他疏忽了年羹堯的變化。

於是他自以為是的合作,也就變成了孫嘉誠死去的噩耗。當時孫嘉誠受到雍正的親自委派,前往西北推行新政,而年羹堯是西北的大將軍王。之後在雍正前去河南和江蘇查看田文鏡和李衛的新政推行情況之時。這一天晚上他到了李衛處,在和李衛說話的期間,收到了一張急報,上面寫的正是孫嘉誠被年羹堯給謀害了。孫嘉誠可是雍正親自委派過去的大臣,年羹堯都敢殺?年羹堯是真的居功自傲了嗎?年羹堯是否居功自傲不敢說,但是孫嘉誠這個諍臣去了西北就註定了要被年羹堯所殺,這其中緣由現在就來告訴你!

一.見解不同

年羹堯為什麼拒絕在西北施行新政呢?從他吃飯之時拒絕雍正的三個請求就可以看出。首先行軍打仗需要錢糧。第二西北幾個省常年由於西北的戰事已經貧困不堪,相比其他省份它們是需要救助的。以此理由,年羹堯拒絕了雍正提出的三個要求,同時他也沒有答應去西北推行火耗歸公的新政,但是在雍正心裡新政還是要推行的。你不接受,那雍正大可以派其他人前去,那個人就是年羹堯的死對頭孫嘉誠。

孫嘉誠是一心為民眾謀取利益,況且在雍正向年羹堯介紹孫嘉誠的時候就說了,孫嘉誠是一個理財的能手,錢是年羹堯在乎的東西,從他寫寫江夏鎮一案就可以看出。因為他常年帶兵打仗,沒錢就沒有兵。但孫嘉誠不明白,孫嘉誠覺得有民眾才會有兵,所以兩個人的政見上會產生很大的分歧。況且年羹堯在常年的行兵作戰中,練就了殺人不眨眼的工夫,他之前在西北就是一個土皇帝,看誰不順眼就可以殺了誰。因此,孫嘉誠也不例外。

二.性格不合

早在兩人吃火鍋,這是雍正想要從中調解年羹堯和孫嘉誠的關係,孫嘉誠就哼的一聲拱手,算是對年羹堯行禮了。想想年羹堯剛進京的威風,百官對他朝迎,他都能視而不見。雍正讓將士們卸甲,年羹堯卻說,將士們只知軍令,不知皇上。他都做到如此過分的份上了,之前雍正還是對他一忍再忍,年羹堯心裡也很是得意,連當今皇上都對他作出讓步,何況你一個小小的孫嘉誠。

當今聖上,都稱我是他的恩人,都對我的要求言聽計從,可你一個小小的言官,先是上折參我,後又求雨讓我難堪。如今到了西北我的地盤上,你還想利用權力來管住我的錢財。這對於已經飄飄然的年羹堯,怎麼能忍受得了呢?年羹堯之前在西北,就相當於一個皇帝了,京城有一位皇帝,西北也有,他睡覺要翻牌子,吃菜只吃白菜心。現在忽然來了一個人管束著他,而且那個人的言語比他還強硬,他自然是受不了的,所以一怒之下就殺了孫嘉誠。

三.雍正給他的勇氣

要說他為什麼敢殺朝廷命官?其實他這也不是第一次殺了。之前雍正看到都沒有追究,這次想必雍正也會視而不見。但是他忘了孫嘉誠是去幹嘛的,孫嘉誠是被雍正派去執行任務的。雍正之所以在此前對年羹堯的行為選擇視而不見,就是因為在當時西北戰爭才是他心頭最重要的事情,他要極力安撫好年羹堯,從而使得他西北大捷,為雍正臉上爭光。但是如今西北已取得大捷,雍正心頭最重要的事業,從西北戰爭轉移到了推行新政上。所以如今的局面新政最大,因此推行新政的人也最大,至少在雍正的心裡是這樣的。雍正也希望年羹堯能有些許收斂,為他的新政作出讓步。

雍正為此雖沒有明說,但是他希望自己曾經的這個心腹,能理解他的所作所為。可是年羹堯經歷西北戰事後,雍正的每一封信都給了他很大的勇氣和飛把跋扈的資本。正如學壞容易學好難,年羹堯已經在雍正示意的勇氣之下越來越壞,回不了頭了。現雍正為了推行新政,希望年羹堯能夠體諒自己。但是年羹堯在西北胡作非為,他殺朝廷命官,還貪贓枉法,這些壞習慣一時之間都是改不了的。現在突然派去一個像楞頭青似的孫嘉誠前去和年羹堯共事,這不是給年羹堯添堵嗎?所以以年羹堯的習性,有人擋他的路,他自然要清除路障。而這個路障就是孫嘉誠,所以他一怒之下殺了孫嘉誠,無論是居功自傲有心為之或是無心為之。

只是可惜了孫嘉誠,一代忠臣淪為雍正和年羹堯之間權力的棋子了。

相關焦點

  • 《雍正王朝》為何非要等年羹堯殺了孫嘉誠,雍正帝才動年羹堯呢?
    「孫嘉誠」只是一個導火索,即使沒有孫嘉誠這一事件,年羹堯的日子也到頭了!西北軍事結束後,年羹堯進京一共兩次,這兩次進京雖然得到了雍正皇帝的加官進爵,但是也把雍正皇帝氣的夠嗆,包括王公大臣都認為這不是養出來一個大爺嗎?
  • 年羹堯殺孫嘉誠後為什麼雍正就開始動年羹堯了?
    雍正動年羹堯,僅僅是因為他殺了孫嘉誠嗎?這只是雍正找的一個藉口,一個空有名正言順地剷除年羹堯的藉口。畢竟年羹堯可是西北的邊疆大吏,掌控著四省的軍政大權,權傾朝野,牽一髮而動全身。要說年羹堯恃寵而驕,他倒也是有這個本錢的。他1679年出生,字亮工,號雙峰,安徽鳳陽府懷遠(今安徽省懷遠縣)人,父親父年遐齡,歷任河南道御史、工部侍郎,官至湖廣巡撫,是一方封疆大吏。其妻子的祖父是當時權傾朝野的納蘭明珠。
  • 年羹堯殺孫嘉誠之後,為什麼雍正就開始動年羹堯了?
    年羹堯殺孫嘉誠,這個事件是虛構的,但是雍正和年羹堯的真實的歷史矛盾卻是存在的,孫嘉誠其實就是年羹堯與雍正之間矛盾形態的一個化身,一個引子,當年羹堯點燃了這個引子,他便走上了那不變的,如何都是一樣的結局:被雍正處死。
  • 孫嘉誠的死不一定導致年羹堯被殺,他這一跪才是將年羹堯推上死路
    雍正的貼身侍衛作為欽差大臣從後帳出來宣讀聖旨,將年羹堯貶為杭州將軍,而且即刻啟程杭州赴任。話說孫嘉誠被年羹堯殺害,京城的大小官員都在給孫嘉誠設置靈堂,為孫嘉誠討公道。年羹堯雖然被為杭州將軍,但是仍然是一品大臣作威作福,大臣都覺得像孫嘉誠這樣的忠臣死得太冤了。古人云: 小人道長,君子道消。如果不能秉公處理年羹堯,群臣又怎麼能獨善其身!
  • 年羹堯殺孫嘉誠後為何雍正就起了殺心?說出真相讓人萬萬沒想到!
    年羹堯是雍正在潛邸時候的奴才,在雍正繼位的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雍正登基之後,欽命年羹堯為撫遠大將軍前去西北平叛,對清王朝的穩定和雍正登基初期都充當著重要的籌碼。然而,年羹堯因此也以清王朝和雍正的恩人自居。
  • 雍正罷免年羹堯是因為孫嘉誠?不,因年羹堯殺孫的同時做了這件事
    雍正王朝,雍正二年,西北的羅卜藏丹增率兵叛亂,同年雍正便委任年羹堯為撫遠大將軍,授予「大將軍王」稱號坐鎮西北。因雍正給予年羹堯的權利太大,西北四省的軍政大權盡歸於年羹堯一人之手,再加上雍正為了剿滅西北叛亂,曾有密旨給年羹堯,讓他在西北可大膽行事。
  • 《雍正王朝》年羹堯殺了孫嘉誠之後,為何沒有造反?真相太無奈
    和清朝有關的電視劇一直很多,比較多的就是關於後宮的愛恨情仇,不過小編更偏愛歷史劇,比如《康熙王朝》,而比它更早的《雍正王朝》,更為經典。《雍正王朝》描述了雍正如何在眾多皇子中笑到最後,登基後如何大力改革,劇中也描述大量黨派的博弈,讓人大呼過癮。
  • 年羹堯若沒殺孫嘉誠,雍正會不會網開一面?很多人沒看出真正原因
    所以雍正試圖在西北推行耗羨歸公的新政,並給年羹堯派去了一個理財高手,也就是御史孫嘉誠,年羹堯雖然不願,但也不好違背雍正的旨意,無奈的接受了。說起這個孫嘉誠,雍正曾稱讚他為「直臣」,深得雍正的賞識,但也因為人正直,曾經得罪過年羹堯。
  • 雍正王朝:鄔思道是被孫嘉誠處死的?這才是雍正帝的帝王心術
    將孫嘉誠派往西北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孫嘉誠可以監視年羹堯,讓年羹堯有所顧忌、作死行為有所收斂。3、西北的軍事防禦系統耗費了朝廷太多的人力物力,雍正皇帝需要一個理財能手、一個耿直之臣前往約束。西北戰事對於朝廷財政的消耗之大,讓雍正皇帝不得不使用「殺雞取卵」的抄家辦法才能供應上西北的消耗。
  • 原創雍正王朝:張廷玉為何不去祭奠孫嘉誠,還解釋說「去的人太多」?
    這也就意味著,在雍正接下來的執政生涯中,張廷玉也需要堅定的站在雍正的陣營中寸步不離。但現在,張廷玉卻遇到了一個重大的難題,另一個同樣屬於雍正嫡系的年羹堯,反將雍正扶植起來的政治新星孫嘉誠處決,而孫嘉誠的死激起了朝野的眾怒,大量的官員前往孫嘉誠的靈堂上祭拜。那張廷玉是去還是不去呢?
  • 《雍正王朝》中,雍正在河南想見鄔思道是否還有殺心?
    題者大概也認為雍正即位之後,一定想要殺了鄔思道。我一直不同意這個觀點,要是雍正真的要做「兔死狗烹」的事兒,根本用不著在即位的當晚親自返回府邸殺鄔思道。 要知道,雍正的即位是充滿兇險的。康熙留給雍正的是一個爛攤子,國庫空虛,吏治腐敗,兄弟奪嫡,黨派林立,戰事不斷,百姓不安。
  • 雍正王朝:無私者無畏!張廷玉遇上孫嘉誠,也得「束手就擒」
    一位總理王大臣,兩位上書房大臣,六部正副堂官再加上全國各地的督撫,幾乎涵蓋了大清王朝整個官職體系,壓力之大,可想而知。但孫嘉誠是誰,敢和本部堂官廝打、敢頂撞總理王大臣,甚至敢和雍正皇帝正面剛的剛直錚臣,無所畏懼!來看孫嘉誠的態度:「雖然咱們人少,只要據理力爭,未必不能駁倒他們,要是皇上真的尊準了他們的奏章,我們就集體辭官!」
  • 甩石頭、摻沙子、挖牆腳,雍正三招搞惦軍中大老虎年羹堯
    《清代軼聞》的書記載年羹堯被奪兵權後,「當時其幕客有勸其叛者,年默然久之,夜觀天象,浩然長嘆曰:不諧矣。始改就臣節」。你看,年老闆有造反的本錢的啊,但他認為「不諧矣」,所以才沒動手。但「不諧矣」的原因不是通過夜觀天象來的,則是雍正高超的政治手腕使得年羹堯想反也想不了。那麼,雍正是怎麼弄倒這位清朝軍中大老虎的呢?
  • 雍正皇帝收拾了年羹堯和隆科多,為何沒有除掉張廷玉?
    年羹堯、隆科多、張廷玉都曾是雍正皇帝的心腹重臣,尤其年羹堯和隆科多,為雍正奪嫡立下汗馬功勞,雍正剛登基那會兒,這兩位都得到特殊寵遇,春風得意,意氣風發。然而沒能笑到最後,年羹堯落得削官奪爵、賜令自盡的下場,隆科多則背著四十一條大罪,禁錮終身。
  • 雍正王朝:江夏鎮血案,年羹堯觸了雍正的底線
    江夏鎮一案,年羹堯不經四爺點頭首肯,便殺了數百口人。這一段情節看起來年羹堯魯莽專斷,實際上自有他的一番考量。年羹堯當時接受到的任務簡明扼要——拿到「百官行述」。至於怎麼拿,必要的時候用什麼手段,四爺並沒有明確指出。從這一點看,四爺對百官行述其實是志在必得的,一時間也管不上付出什麼代價了,年羹堯懂他的急迫,他也打著自己的算盤。
  • 年羹堯驕縱狂傲,為什麼雍正能夠一直容忍他
    年羹堯,清代康熙和雍正年間著名的將軍。一生戎馬生涯,頗得康熙和雍正的賞識,不到30歲就升至四川巡撫。這可是堂堂二品官員,手握大權的封疆大吏。年少得志仕途順風順水,造就了個人狂妄不羈、驕縱狂傲的性格,這也是他最終身敗名裂、家破人亡的主要原因。
  • 雍正皇帝除掉了年羹堯和隆科多,為什麼沒有收拾張廷玉呢?
    由於張廷玉在協助雍正帝處理政務方面表現非常出色,事事都辦的井井有條,雍正帝不以滿漢之分,對張廷玉委以重任,不僅讓他身兼數職,在重大國策上也虛心採納他的意見。如雍正初年,蒙古準噶爾部為患西北,清廷對其大舉用兵,以年羹堯、嶽鍾琪兩路大軍阻之,但兩位大將軍用兵失機,準部叛兵屢擾邊境。
  • 雍正寵愛年氏是因為年羹堯的緣故嗎?
    雍正在當上皇帝之前還只是個親王,府裡嬪妃眾多,年氏是康熙親自指給雍正做側福晉的。而當上皇帝後除了妻子烏拉那拉氏外年氏便是封賞最高的妃子,就連比她進府早,年紀比她大的妃子都沒有得到皇貴妃的封賞。雍正帝對年氏的喜愛可見一斑。因為年氏體弱,雍正對她總是格外照顧,然而在康熙喪禮上年氏因為下跪動了胎氣,導致肚子裡的孩子難產,生下來後就是個死胎,而年氏原本就很不好的身體更加不行了。
  • 牆倒眾人推:連降二十一等,看雍正寵臣年羹堯翻身落馬的真正原因
    影視劇中的年羹堯要砍倒年羹堯這棵大樹,雍正帝還需要刨其土、斷其根,讓其徹底孤立。雍正帝首先與京畿重臣李維鈞打招呼。李維鈞是年羹堯的親信。他於雍正二年(1724年)十月由直隸巡撫擢升直隸總督。十一月,加兵部尚書銜,提督、鎮臺都聽其節制。當時有人密奏李饋贈撫遠大將軍年羹堯厚禮,並覓得兩名美女送給他。雍正帝特地發諭對其提出告誡。
  • 雍正問:貪官怎麼辦?年羹堯只說了一個字,不久他便在獄中自殺了
    雍正看到年羹堯臉色蒼白,沒有一點精神,頭上還冒著虛汗,趕緊上前,按住年羹堯,說道:「老年啊,你趕緊躺下吧,咱們君臣之間不必如此多禮。」年羹堯看雍正都發話了,實在難受的他,也沒有勉強自己,但還是激動的熱淚盈眶。之後,雍正又連忙吩咐太醫給年羹堯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