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生活的心理學法則—跳蚤效應(啟示)

2020-12-03 掌門人學院

閱讀前請點擊右上角「關注」,掌門人學院免費分享企業成長乾貨知識!

跳蚤調節了自己跳的目標高度,而且適應了它,不再改變。很多人不敢去追求夢想,不是追不到,而是因為心裡就默認了一個「高度」。這個「高度」常常使他們受限,看不到未來確切的努力方向。作為人類,有什麼樣的目標就有什麼樣的人生。

【來源實驗】

生物學家曾經將跳蚤隨意向地上一拋,它能從地面上跳起一米多高。但是如果在一米高的地方放個蓋子,這時跳蚤會跳起來,撞到蓋子,而且是一再地撞到蓋子。過一段時間後,拿掉蓋子就會發現,雖然跳蚤繼續在跳,但已經不能跳到一米以上了,直至結束生命都是如此。為什麼呢?理由很簡單,它們已經調節了自己跳的高度,而且適應了這種情況,不再改變。

不但跳蚤如此,人也一樣,有什麼樣的目標就有什麼樣的人生。我們周圍有許多人都明白自己在人生中應該做些什麼,可就是遲遲拿不出行動來。根本原因乃是他們欠缺一些能吸引他們的未來目標。有什麼樣的目標,就有什麼樣的人生!

【黃金啟示】

不要囿於慣性思維

慣性思維其實是一種惰性,思維的惰性會扼殺我們的創造力,我們會囿於這種條條框框,從而阻礙前進的道理。

不要自我設置心理高度

成功是一種無線的高度,成功是一種追求的過程,可是很多人不敢去追求成功,不是他們追求不到成功,而是因為他們心裡默認了一個高度。這個高度嘗嘗暗示他們的潛意識:成功是不可能的,這是沒有辦法做到的。因此,心理高度是他們無法取得成就的根本原因之一。

我們對形勢變化要敏感,並且隨機應變,及時調整。

一個人或一個公司在經過無數次努力,要分析之後才能知道有沒有問題,如果沒有問題就繼續堅持下去,如果情況發生了變化,目標已經不可能實現,那就要進行調整了,不懂得隨時勢而變化,一條道走到黑,註定要失敗的。當然,冒險蠻幹和輕易放棄都是不正確的,冒險蠻幹會碰得頭破血流。

4.突破自我

「自我設限」是一件悲哀的事情,跳蚤變成「爬蚤」並非自身已失去跳躍能力,而是由於一次次受挫後學乖了,習慣了,麻木了。孩子如果在面對失敗後,父母要善於幫孩子分析問題,鼓勵孩子勇敢去超越自己。

5.成功的心

有一句話叫"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如果你沒有追求成功的野心,肯定無法取得巨大成就。你害怕表現失常,從而導致慘敗,害怕周圍人對你的能力產生懷疑,害怕失敗後自尊和自信受到打擊,於是你躡手躡腳行動,畏畏縮縮地思考,在不知不覺間你已經給自己設限了。這樣你的潛力怎麼可能爆發出來呢?其實只要你有成功的野心,你就能找到施展才華的舞臺。

6.敢於追求

很多人不敢追求成功,不是追求不到成功,而是因為他們的心理已經默認了一個「高度」,這個高度常常暗示自己:成功是不可能的,這個是沒辦法做到的。因此,「心理高度」是人無法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之一。因此,父母要將成功的信念注入孩子的血液中。「我相信我能成為一個好學生!」「我努力我一定成功!」「我是最棒的,我能行!」

以上就是今日份的推文,如有更多建議歡迎在評論區補充,或者私信小編哦!

私信回復「爆品」送爆品三法則

私信回復「騰訊」送騰訊人力資源管理包

私信回復「營銷十誡」送營銷十誡思維導圖

私信回復「會議」送高效會議思維導圖

私信回復「500強」送500強內部資料包

私信回復「海底撈」送海底撈績效資料包

更多資料包在更新中,有想法也歡迎留言互動,小編會隨時翻牌子哦

相關焦點

  • 改變生活的心理學法則(蔡戈尼效應)
    蔡戈尼效應:善始善終,一生只做一件事(1)蔡戈尼效應:善始善終,一生只做一件事大學畢業後,陳偉和幾個同學一起應聘到一家外貿公司,開始了為期三個月的試用期。三個月後,人事主管面無表情地告訴他們,第二天統統到財務處結帳走人。
  • 改變生活的心理學法則(登門檻效應)
    (1)登門檻效應:步步為營,得寸進尺成功篇成功,誰不想獲取?然而真正成功的人卻鳳毛麟角。他們之所以成功,在於擁有最初的夢想,並堅持不懈地去實現它,永不言棄。「登門檻效應」正好是與前面提到的「留面子效應」相反,它是指一個人一旦答應了別人一個較小的要求,當對方進一步提出更高的要求時,他為了避免給人留下前後不一致的印象,即使心有不願也會爽快地答應,因此也被稱作「得寸進尺效應」。這種現象,猶如一步步地登門檻,循序漸進地達到最終的目標。這個效應是由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弗裡德曼和弗雷瑟,於1966年在做「無壓力屈從——登門檻技術」的現場實驗中提出的。
  • 心理學中的效應知多少
    (二)暈輪效應當我們認為某人具有某種特徵時,就會對其他特徵作相似判斷,這就是暈輪效應,也稱為光環效應、成見效應。(三)首因效應在總體印象形成上,最初獲得的信息比後來獲得的信息影響更大的現象,稱為首因效應,也叫最初效應、第一印象。
  • 你有沒有進入「跳蚤效應」的人生模式?不要輕易給自己的人身設限
    01什麼是跳蚤效應跳蚤效應指跳蚤調節了自己跳的目標高度,而且適應了它,不再改變。02跳蚤效應的啟示,態度決定高度,人生不設限「自我設限」是一件悲哀的事情,跳蚤變成「爬蚤」並非自身已失去跳躍能力因此,如果你審視自己之後,發現自己的觀念缺少靈活的變通性、自己的心理缺乏不斷嘗試的勇氣,那麼,你就很有必要及時從「跳蚤效應」的魔咒裡把自己解脫出來了。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會遭受外界(包括家庭)太多的批評、打擊和挫折。
  • 你進入「跳蚤效應」的人生模式?你本可以成功,別做自我設限的...
    01什麼是跳蚤效應 跳蚤效應指跳蚤調節了自己跳的目標高度,而且適應了它,不再改變。 從此,可憐的跳蚤再也沒有跳出那個玻璃杯,最終死在了裡面。 實驗結束後,很多學生覺得有些滑稽,坦言說跳量實在是太愚蠢了,只是一個小小的玻璃蓋,使得原本彈跳力很強的它被困在了一個特定的彈跳高度,不能自由自在地生活,真是可悲。
  • ,工作8年才懂,職場「跳蚤效應」不得不破
    生物學家做過一個實驗,把跳蚤放到1米高的玻璃瓶中,蓋上蓋子。跳蚤每次起跳都會撞到蓋子。過一段時間,再把蓋子拿掉,發現跳蚤雖然還能跳,但最多只能跳到瓶蓋的高度。跳蚤原本可以跳到1米多高,但因為已經自動適應了瓶蓋的高度,直到死去,它都再也跳不到原來的高度了。這種內心默認了較低目標,不再改變的狀態,心理學家將它叫做「跳蚤效應」。
  • 每日新書|《圖解世界精英思維》:聰明人都懂的心理學效應
    對各種心理學效應感興趣的初學者;想提高認知能力,開拓思維的人。 ��我為什麼推薦你讀這本書?關於思維方式的書有很多,這本書的特點是從心理學效應的角度,來幫助讀者開拓思維。克服人生「短板」,你就是強者 / 031蝴蝶效應:別讓小毛病阻礙你的成長 / 035第二章 目標思維:決定你走多遠的關鍵指標目標效應:知道自己去哪兒,全世界都會為你讓路 / 040洛克定律:目標重要,實施目標的步驟更重要 / 044跳蚤效應:不畫地為牢,你可以跳得更高
  • 啟動效應:或將徹底改變人類行為的心理學發現,如果它是真的話
    很多批評聲音都將矛頭指向啟動效應的研究。「啟動效應」的定義變得比較模糊,因為這個術語可以代指一系列現象。其中一些現象以數十年的可靠證據為根據,比如錨定效應(anchoring effect),當某商家在自己的標價牌旁列出競爭對手高昂的售價時,就是利用這個心理學效應讓你覺得在這裡買東西是佔了大便宜。這一招也確實管用。
  • 5個有用的心理學效應,學完受益匪淺
    3 拆屋效應 魯迅先生曾於1927年在《無聲的中國》一文中寫下了這樣一段文字:"中國人的性情總是喜歡調和、折中的,譬如你說,這屋子太暗,說在這裡開一個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許的,但如果你主張拆掉屋頂,他們就會來調和,願意開天窗了。」這種先提出很大的要求,接著提出較小較少的要求,在心理學上被稱為"拆屋效應"。
  • 稟賦效應:生活滿滿的都是心理學的套路
    定義:稟賦效應是指當個人一旦擁有某項物品,那麼他對該物品價值的評價要比未擁有之前大大增加。也被稱為幼犬效應。舉個例子說明:全世界二手市場都不景氣,買家買不到便宜的東西,賣家又找不到好的買家。如果按照常識有買家也有賣家應該市場很繁榮才對。二手市場不景氣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呢?
  • 實用|超限效應和南風效應——孩子逆反的原因與解藥
    這其中還有個心理學效應:超限效應。這是指當人們受到的刺激過多、過強或受到刺激的作用過久,從而引起心理極不耐煩或逆反的心理現象。在了解這個心理現象後,家長可以做些什麼來撫平孩子的逆反心理呢?一起來了解一下吧。作者:Kay整編:澤小童編輯部翻譯整理轉載請聯繫澤小童為什麼孩子會出現逆反心理?
  • 管理學十大著名「效應」
    蝴蝶效應是說,初始條件十分微小的變化經過不斷放大,對其未來狀態會造成極其巨大的差別。有些小事可以糊塗,有些小事如經系統放大,則對一個組織、一個國家來說是很重要的,就不能糊塗。  管理啟示今天的企業,其命運同樣受「蝴蝶效應」的影響。
  • 2018國家公務員面試:掌握這40個原理效應再也不怕沒素材!
    啟示: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不管是個人發展、企業發展,還是國家發展都要有這種意識。2、墨菲定律是一種心理學效應,是由愛德華·墨菲(Edward A. Murphy)提出的。主要內容:任何事都沒有表面看起來那麼簡單;所有的事都會比你預計的時間長;會出錯的事總會出錯;如果你擔心某種情況發生,那麼它就更有可能發生。
  • 37個教綜常考「效應」
    從眾效應 指當個體受到群體的影響(引導或施加的壓力),會懷疑並改變自己的觀點、判斷和行為,朝著與群體大多數人一致的方向變化。 8.霍桑效應 當人們在意識到自己正在被關注或者觀察的時候,會刻意去改變一些行為或者是言語表達的效應。 16. 酸葡萄效應 把得不到的東西說成是不好的。 17.
  • 【薦讀】世界七大著名心理學效應,學會一個受益終身
    了解這七個著名的心理學效應,做個明白人。1飛輪效應假期過後,重新返回工作時總是異常艱難?面對工作,總覺得提不起精神,效率降低,甚至還會焦慮和神經衰弱?有人說,這是萬事開頭難的體現,「飛輪效應」的理論正支持了這一點。
  • 改變生活的心理學課
    這學期,劉書冰在內的22名同學選修了管健主講的「社會心理學」,他們發現:這門心理學的課程能夠改變生活。  自我、人格、人際關係……從心理學知識講授到日常生活應用,同學們從課堂上更加清楚地認識自我,學會更好地開展社會關係,更重要的是,這門課讓同學更加喜愛自己的專業——心理學。  「如果你經過大學四年還不喜歡心理學,畢業時可以來找我。」
  • 心理學:越長大越自卑怎麼辦?改變自卑的兩個方法
    相信很多人心中都曾「住著」一個漫威英雄,我們曾經夢想著要成為一代偉人,要成就一番大事業,幻想著要拯救世界,改變人類文明。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在生活面前我們終將敗給現實,不得不向現實低頭。有的人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和生活經歷的不斷豐富,他們找到了生活的規律和訣竅,面對殘酷的現實挺過來了,越長大越自信;而有的人沒能挺過來,越長大越自卑。
  • 心理學的6個經典實用心理效應,讓你的生活事半功倍
    那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六條著名的心理學效應歡迎關注點點訂閱一起長知識第一個暈輪效應喜歡一個人就會喜歡他的一切在生活中我們一旦對某人的某種特徵形成好或壞的印象後在看待他的其他品質時也會傾向於帶上相似的態度
  • 跳蚤效應:「自我設限」影響孩子成長,家長要這樣幫孩子突破
    孩子改變了嗎? 孩子不但沒有改變,反而還給自己做不好的事情找了很好的藉口,原來我就是粗心,原來我就是笨,本來我就是笨了,學也學不會了。 而有些孩子膽子比較小,做事情都放不開,父母對孩子就特別不放心,總認為"孩子這也做不了,那也幹不好"。結果呢?
  • 其他常見的心理學效應
    近年來,在教師招聘和教師資格考試中,對於心理學效應的考查也越來越多,書本上常見的效應有社會刻板印象、暈輪效應、首因效應、近因效應、投射效應、登門檻效應等,但是選項中會出現其他的一些效應,比如扇貝效應、破窗效應等,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學習這一部分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