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生活的心理學課

2020-11-30 南開大學新聞網

  記者 陸陽

  「一身職業套裝,上課時思路清晰、滔滔不絕,站在那裡就給我們很好的感覺。」這是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大二學生劉書冰對社會心理學系副教授管健的印象。這學期,劉書冰在內的22名同學選修了管健主講的「社會心理學」,他們發現:這門心理學的課程能夠改變生活。

  自我、人格、人際關係……從心理學知識講授到日常生活應用,同學們從課堂上更加清楚地認識自我,學會更好地開展社會關係,更重要的是,這門課讓同學更加喜愛自己的專業——心理學。

  「如果你經過大學四年還不喜歡心理學,畢業時可以來找我。」高永睿清楚地記得大一剛入校時管健說的這句話。這學期,他修了「社會心理學」課程,通過聆聽管健的講解,他發現自己越來越喜歡這個專業,以至於雖然只是個大二學生,也要申請加入管健的研究團隊。

  管健當然不會拒絕,因為她認為自己的課堂一方面在於傳授知識,另一方面是要培養學生對科研的興趣。「學生不能滿堂灌,教育不是灌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這是管健心中認可的教育理念。

  為了培養同學們的興趣,管健儘可能地讓課堂鮮活起來。她的課件、布置的作業常常更新,希望提供給學生最新的學科前沿;她上課舉的案例儘可能生活化,有時甚至是同學們前天晚上發的一條微信,因為她知道作為一名教師,不能關在書屋裡,要了解學生的語言,知道他們在關注什麼。

  《自我》《親密關係》《決策與判斷》《跨文化溝通心理學》……說起管健課上的推薦書目,高永睿如數家珍。這學期,他把這些書一讀再讀,並認真撰寫了讀書報告,他覺得管健推薦的教材可讀性很強,十分具有操作性。

  「閱讀完《跨文化溝通心理學》一書,我從中認識到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偏重集體主義,西方人則更注重自我。了解到這些中西方社會心理文化的不同,對我們今後同外國人交流有很多啟示。」劉書冰說。

  有些同學周末會去福利院、養老院參加社會實踐,在課下這些同學常向管健請教:如何針對不同年齡段群體實行有效的心理幹預。這種活學活用知識通常效果最為明顯,師生一起討論如何利用專業知識更好地幫助他人,反思實施的效果、探索新的方法。每當這時,學生們特別開心,因為發現自己能夠學以致用,發現自己「被人需要」。

  這是管健最希望看到的畫面,她認為上課的樂趣就在於此:她可以通過課堂了解學生的想法,而學生也可以通過學習改變自己、改變生活,再去幫助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自卑心理改變方法
    自卑的卑微心理自卑這種心理表現為對自己缺乏一種正確的認識,在交往中缺乏自信這是最主要的,辦事無膽量,畏首畏尾,隨聲附和,沒有自己的主見,一遇到有錯誤的事情就以為是自己不好。這樣導致他們失去交往的勇氣和信心。遇見自卑的人有時候就會一種嘆氣,交流不進,畏懼畏腦的;但是開了心扉的情況下,他是非常認可你這個朋友,會珍惜這種到很久。
  • 改變心理——心若向陽,無謂悲傷
    改變心理 ——心若向陽,無謂悲傷! 「小青蛙的悲劇在於它,不再有跳出井口的想法」。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寬。「只有你的心中存有廣闊的藍天,你才能跳出貧窮的井」。
  • 2020年第二季度學課講解:2聖經的起源與性質
    ▲ 點擊收聽▲ 點擊觀看視頻▲ 上下滑動圖片第二課聖經的起源與性質作者:楊諸解上帝每一刻都向我們說話,聖經就是從上帝而來的真理,由神賜下,為了塑造我們的信仰,引導我們的生活,從今時直到永遠。上一課,學習「聖經的獨特性」,她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件奇蹟,聖經的成書是奇蹟,啟示未來,承載過去。
  • 2020年第三季度學課講解:4禱告的力量:為他人代求
    虔誠生活的要素,它包括認識神,遵行他的命令,並為他人代求。美國洛杉磯有座教堂,主任牧師曾調查了兩年內信主的數百位信徒。結果他查出有百分之九十九的信徒都知道在信主之前有人替他代禱,這真是一件寶貝的事情。你是否想過?
  • 中學生需要學會調整自己的心理,改變心胸狹隘的行為
    中學生需要學會調整自己的心理,改變心胸狹隘的行為目前,中學生普遍存在的心理素質脆弱的現象,究其根源也是心眼小,即心胸狹隘造成的。狹隘的人把目光只投向自己,他們唯我獨尊,時時處處都從自己的利益出發,在交往中更是極力排斥「異己」,容不得別人比自己強,嫉妒超過自己的人,他們只願和不如自己的人交往,其結果導致自負心理的增強和交際圈的縮小。門庭冷落和交際圈的縮小,必然帶來孤獨、寂寞和空虛的困擾,最後走入一個惡性循環的怪圈。
  • 2021安息日學課 第1季度:第1課《身份危機》文字/音頻/視頻
    安息日學研經指引學課2021年第1季1~3月導 言以賽亞:「安慰我的百姓!」先知以賽亞的話一經說出,就被銘刻、甚至嵌入到我們的思想之中。在此上帝提供了一個改變他們的方法。這正是大衛在娶了拔示巴並殺害了她的丈夫之後,祈求赦罪時所使用的言語(閱讀詩51:7,14)。在賽1:18中,上帝辯論的目的乃是要赦免祂的百姓!上帝所賜的饒恕如何成為推動他們改變行為的力量?請比較賽1:18和44:22。
  • 改變色彩——改變生活
    給它塗上了讓人心理上感覺沉重的深色,使人產生無法搬動的感覺。人對顏色的偏好並不是一成不變的,過幾年也許就改變了。喜歡藍色的男性與喜歡白色的女性投緣。白色的婚紗,象徵著純潔無暇……白色裝束意味著新娘在決定離開娘家時已經做好了不怕死的心理準備。第一次約會時最好不要穿白色衣服。白色也容易給人留下一種"冷冰冰"的印象,增加雙方的緊張感,弄得冷場不斷。容易給人留下一種"冷冰冰"的印象,增加雙方的緊張感,弄得冷場不斷。
  • 冥想改變生活,從此遠離塵囂
    《超級心智》:每日冥想,可以高效工作,愉悅生活,讓人生變樣靜心冥想是一種修心的方式,它可以讓人身心放鬆,趨於平靜,並提高生活質量和工作效率。《超級心智》的作者是諾曼·E·羅森塔爾。他是享譽全球的精神病科學家,也是暢銷書作家。
  • 抽菸、逃課、頂撞老師讓人愁,心理諮詢怎麼幫孩子改變?
    於是帶他看心理諮詢師。我知道,只是從行為的層面改變孩子,只能遭到他更大的抗拒。而心理諮詢,重要的是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心理動機。02男孩說,並不總是通宵達旦地玩遊戲喝酒。通常後半夜就從網吧或酒吧離開。有時去朋友家睡在沙發上。有時就幾個人在大街蹓躂。我插話說:這情境讓我內心覺得好孤單好可憐。
  • 養貓之後,我的生活被徹底改變了
    沒有其他的可能了~說出來大夥肯定不會相信,一隻貓怎麼可能改變一個人的生活和性格,但是喵藥君可以很明確的可以告訴你當你收養一隻貓的時候,你肯定是對這隻小可愛充滿了無限的愛,這隻小可愛將會進入到你的生活,它將改變你的生活方式,改變你的脾氣秉性,可以讓你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 與進食障礙抗爭:感受生活本質的改變
    與進食障礙抗爭:感受生活本質的改變 2020-12-15 15: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心理學:那些生活中愛吹牛的人,都是什麼心理?
    不過我們需要注意的是,自負的情緒不僅不可以幫助我們走向真正的成功,甚至會成為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的累贅。自負可以影響我們的工作學習,還會影響到我們的人際關係。而過度的自負也會影響到我們的心理健康,這也確實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因此如果想要正確地掌握自己的情緒的話,在人生的道路上就一定要有自知之明,千萬不要驕傲自滿,否則的話你的人生很有可能會變成孤家寡人。
  • 生活|改變你的狀態,如果改變不了世界,那就改變自己吧
    當今世界是一個瞬息萬變的世界,社會在變化,生活在變化,人在變化,工作在變化,生活在變化。變化是當下的主基調,豐富了世界,我們都生活在變化中,期待變化成為我們心中的希望和嚮往。我們期待改變。比如,有了更多的收入,更高的幸福指數,更和諧的人際關係,更舒適的個人身心,更快更好的職業發展,我們所有的變化都會更好,因為這是社會潮流、發展趨勢、生活追求和人性。但期望和結果畢竟是不同的。改變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改變什麼和如何改變。要有深刻的理論思考、理性的求真比較、自覺的戰略行動和準確的綜合治理。那我們能改變什麼?1.我們可以改變我們的心態。
  • 改變生活的心理學法則—跳蚤效應(啟示)
    跳蚤調節了自己跳的目標高度,而且適應了它,不再改變。很多人不敢去追求夢想,不是追不到,而是因為心裡就默認了一個「高度」。這個「高度」常常使他們受限,看不到未來確切的努力方向。作為人類,有什麼樣的目標就有什麼樣的人生。
  • 生活變得美好不是偶然,而是我們努力改變的結果。
    心理不平衡,心裡不平靜。都是源於我們看別人的成功,好像都非常容易也很簡單,仿佛是命裡註定好了,水到渠成自然而然。更可惡的是,取得成功的人都喜歡用謙虛的態度來輕描淡寫自己所付出的努力。這就給我們造成了這樣一個錯覺:成功靠的是機會和運氣,我沒成功,那只是暫時命沒他那麼好而已。其實每個人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都有它特有的必然性存在。
  • 心理諮詢師:如何療愈一個人生沒有意義、生活沒有陽光的女人
    近日有網友在心理諮詢師公眾號平臺提問:人生沒意義,生活沒陽光,該怎麼辦?山東省金牌心理諮詢師芳飛老師解答:從你詳盡的描述中,我能感受到你想要走出困境卻無法找到方向的困惑,亦能感受到你想要找回自己卻無法確定目標的迷茫,同時更能感受到你已經準備好要接受改變、實現蛻變的力量和勇氣。作為度麥學苑心理關愛中心專業的心理諮詢師,我特別欣賞你問句的最後四個字:「該怎麼辦?」
  • 如果我們能夠克服逃避心理,那就能戰勝自己,擁有自己想要的生活
    這句話的意思是:在平時,對的一定要努力地做,不對的一定要堅決地制止,不應該因為困難就輕易改變自己的志向。如果因為現在做起來難而不管它,又怎麼知道將來的事情做起來不比現在更難呢?人生在世,面對競爭,面對壓力,面對坎坷,面對困厄,有人選擇了逃避,有人選擇了面對和徵服,結果不言而喻。越是逃避的人,越是躲避不開失敗的命運,敢於迎頭而上的人,才能夠品嘗到成功的甘甜。
  • 【防疫科普|心理篇】居家隔離,出現應激心理反應怎麼辦?
    居家隔離,每個家庭成員都會出現一些心理應激反應,並影響到家庭關係。那麼,居家隔離容易出現哪些心理反應呢?由此帶來的問題如何解決?心理專家為您一一解答。作者:青音,家庭治療學派知名心理專家、中國心理衛生協會會員、北京市「潤心工程」心理專家組專家。隔離在家,容易出現哪些心理反應?
  • 一個可以徹底改變你生活體驗的練習-冥想
    那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該如何去提升自己的幸福感呢?而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就是如何通過冥想練習去提升自身的幸福感。過去一年的時間我嘗試過很多不同的生活習慣,像是早上5點半起床、洗冷水澡、或是每天都預先安排好一天的行程等等。但如果真的要我選的話,冥想練習絕對是至今為止影響我最深的幾個習慣之一了。
  • 喵音心理:別讓心理問題成為婚姻的「化糞池」
    因日常生活裡的矛盾的累積,最後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莫魯瓦說過,沒有衝突的婚姻,幾乎同沒有危機的國家一樣難以想像。哪怕是同事朋友甚至是素昧平生的人都可能起衝突,更何況朝夕相處的夫妻呢,婚姻問題的關鍵在於雙方如何去溝通和解決。畢竟婚姻裡的另一半是除了血緣之外最需要保持最長久且緊密關係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