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蝴蝶「尋找自己」的求偶行為

2020-11-25 cnBeta

人們通常會因為配偶的差異性而被對方吸引,但對於動物王國的其他成員而言,情況並非如此,例如,蝴蝶求偶的邏輯似乎就很簡單:找自己。在PLOS上發表的一篇新研究論文的作者仔細研究了哥倫比亞蝴蝶,以便更好地了解它們選擇與誰一起繁殖後代。他們發現,當尋找配偶時,蝴蝶真的只是在尋找自己。

科學家們觀察了同一種蝴蝶屬的兩種常見物種的求偶儀式。這兩個物種具有明顯類似翅膀圖案。為了確定這兩個物種在交配方面如何相互作用,研究人員將雄性蝴蝶引入兩個雌性物種的生活區域。然後,他們觀察了相互作用,並根據雄性蝴蝶在每位雌性蝴蝶身上顯示的興趣量對其進行評分。他們還在其中引入了雜交蝴蝶,以了解它們將被吸引到哪些物種上去。

該團隊發現的是,蝴蝶通常被吸引到看起來最像他們自己的潛在配偶,而且重複試驗證實了這一結果。

「這解釋了為什麼雜交蝴蝶如此罕見 - 對與自己類似的品種有強烈的遺傳偏好,這以至於阻止了種間繁殖,」該研究的共同作者理察•梅裡爾博士在一份聲明中說。 「這種遺傳結構通過減少與其他物種的混合來促進新物種的長期進化。」

閱讀論文:

https://journals.plos.org/plosbiology/article?id=10.1371/journal.pbio.2006288

相關焦點

  • 研究人員發現蝴蝶「尋找自己」的求偶行為
    研究人員發現蝴蝶「尋找自己」的求偶行為2019-02-08 15:54出處/作者:cnBeta.COM整合編輯:Alan責任編輯:leijunhua> 人們通常會因為配偶的差異性而被對方吸引,但對於動物王國的其他成員而言,情況並非如此,例如,蝴蝶求偶的邏輯似乎就很簡單:找自己。
  • 科學家對於魚類和甲殼類動物求偶的研究探索
    科學家們一直都在研究動物的繁殖和求偶行為,尤其是魚類和甲殼類動物,它們求偶相比哺乳動物差異較大,科學家一直都在研究探索魚類和甲殼類動物的求偶行為。利用色彩求偶馬西亞斯・加西亞現在墨西哥國立大學生態研究所做研究工作。他計劃進行引進動物的求愛儀式如何影響本土動物的求愛的研究,他是一位專門研究魚類求偶的科學家。
  • 豆娘化石揭示億年前昆蟲求偶行為—新聞—科學網
    求偶行為復原圖 黃氏憶人扇蟌 「求偶行為廣泛存在於現生昆蟲的各個類群,但化石記錄極為罕見,這是因為昆蟲(包括其他動物)行為保存為化石的機率極低。」
  • 【中國科學報】豆娘化石再現億年前昆蟲求偶行為
    「求偶行為廣泛存在於現生昆蟲的各個類群,但化石記錄極為罕見,這是因為昆蟲(包括其他動物)行為保存為化石的機率極低。」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王博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昆蟲的古行為研究多藉助間接的證據來推導,如一些特殊的身體結構。」
  • 科學家發現奇特雙性蝴蝶 雌雄各一色
    據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家日前發現了一種非常罕見奇特的雙性蝴蝶,這種蝴蝶一出生就具備雄性蝴蝶和雌性蝴蝶的雙重性別特徵。雙性蝴蝶的現象被稱之為「雌雄同體(gynandromorph)」,其一只翅膀與雄性蝴蝶一樣為粉紅色,另一隻蝴蝶與雌性蝴蝶一樣為白色。
  • 不懂就問|這些動物求偶方式怎麼如此奇葩(上)
    春暖花開,萬物復甦,又到了交配的季節~雌性蝴蝶開始分泌信息素吸引遠處的雄性;雄性錦龜輕輕地觸碰雌性,尋找合適的伴侶;雄性袋鼠們互相搏擊,在雌性面前展示自己的強大……動物間的求偶方式極為多樣,除了這些我們所熟知的求偶行為外,還有這些或有趣或奇葩的求偶方式。
  • 愛情是神聖的,為了獲得愛情,這些動物求偶過程讓人看了匪夷所思
    求偶之歌在所有的動物中,最為精妙的求偶炫耀行為可能是座頭鯨的歌聲。每隻座頭鯨都唱著自己的特殊歌曲,這種歌是由一系列的長音符組成的,而且能不停地重複演奏下去。座頭鯨的歌聲洪亮,旋律奇異而美妙。這些「歌曲」成為科學家研究座頭鯨習性變化的重要依據。
  • 新發現!南京科研團隊揭示一億年前古昆蟲偽裝和求偶行為
    據江蘇公共·新聞頻道《新聞360》報導:中科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團隊 在對27塊琥珀中的昆蟲標本研究後首次發現,1億多年前,一種叫麗蛉的傳粉昆蟲,不僅對當時生態系統構建貢獻巨大,還會偽裝術。研究人員正是在緬甸琥珀中發現了麗蛉,它翅膀上的眼斑像大型動物的眼睛,能起到防禦作用。而不同種類的麗蛉口器長短不一,和不同植物花管一一匹配,對當時植物傳粉和生態系統形成至關重要。伴隨傳粉形式的多樣化,麗蛉也演化出獨特的化學通訊機制,團隊首次發現,1億年前的麗蛉有著和「天線」一樣的觸角,專門用於遠程「求偶」。
  • 愛情是神聖的,為了獲得愛情,這些動物求偶過程讓人看了匪夷所思
    >在所有的動物中,最為精妙的求偶炫耀行為可能是座頭鯨的歌聲。每隻座頭鯨都唱著自己的特殊歌曲,這種歌是由一系列的長音符組成的,而且能不停地重複演奏下去。座頭鯨的歌聲洪亮,旋律奇異而美妙。這些「歌曲」成為科學家研究座頭鯨習性變化的重要依據。
  • 動物的「中二」求偶行為:螢光棒、扇子舞、畫圓圈
    相比之下,動物的求偶行為就更為「迷惑」,我們一起來看看吧。01 黑到發光,愛我你怕了嗎?極樂鳥作為鳳凰的原型,大多色彩繽紛,具有複雜華麗的飾羽。但它們求偶的時候,就是不一樣的風景了。2007年湖北大學教授李代芹等人在《科學》上發布論文,這是世界上首次發現跳蛛求偶的
  • 紫外線求偶:驚現跳蛛奇妙「情愛」世界(圖)
    承擔該項課題的主要負責人李代芹教授告訴記者,他們發現,經陽光或紫外線照射的跳蛛能吸引異性跳蛛,缺乏紫外線照射的跳蛛就會被忽略。因此,紫外線在異性蜘蛛之間的求偶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跳蛛的前中眼有著銳利的視覺,能夠分辨敵人、配偶和捕食它的動物,並能區分顏色。  ———實驗對象———為什麼選擇跳蛛?  跳蛛是一種不織網的狩獵蜘蛛,在各種蜘蛛中視覺最為敏銳。
  • 科學家發現一半雄性,一半雌性的蜜蜂,左右各半
    這種情況被稱為雌雄同體(gyndromorphism),科學家剛剛在中美洲和南美洲的夜行蜜蜂Megalopta amoenae中發現了該物種的第一個已知的雌雄同體個體。蜜蜂在左側是生理上的雄性。它的下頜小巧玲瓏,觸角長,後肢纖細細膩,刷毛少。右側具有雌性特徵 - 較短的觸角,明顯的帶齒的下頜和厚而有毛的後腿。
  • 哺乳動物的求偶選擇,擁有優秀的基因才能獲得「交配權」
    相比昆蟲類以及魚類,鳥類和獸類的後代並不多,而鳥類獸類的求偶行為和社會行為要比其他動物複雜得多。科學家估計獅子生下一個會活到1歲多的幼仔得要交配3000次。獅子因為不容易懷孕所以便需要經常交配。因此,只有當灰狼第一次尋找配偶,或者當它的配偶死了,需要尋找新的配偶的時候,才會發生求愛行為。狼是一種具有社會行為的群居動物,與獅群不同,狼群更注重雌性的地位,狼群的首領一般是一隻雄性和一隻雌性。但在狼群中,只有頭領才有繁殖後代的權力,這樣就保留了動物們最佳的基因。
  • 蝴蝶還記得自己小時候的樣子嗎?
    我想知道它們變成蝴蝶後,還會不會記得自己還是毛毛蟲的時候呢。但是,它可能還記得自己在毛毛蟲時期的一些經歷。令人驚異的是,毛毛蟲還在蛹裡的時候,其實是一灘液體,然後再變成蝴蝶或者飛蛾(成蟲時期)。從蛹到成蟲的轉變是蝴蝶一生中最大的變化,科學家把這一變化稱為蛻變。在整個蛻變過程當中,毛毛蟲的身體組織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最終變成美麗的蝴蝶,從蛹裡飛出來。
  • 科學家首次拍到灰海豹在水下拍手,聲音響亮,或在求偶
    由於此次拍攝的時間,在灰海豹繁衍季節,所以Ben猜測到,該行為可能是求偶,也可能是為了嚇跑同性競爭者,以獲得雌性的青睞。在海豹種群中,存在著明顯的性二態性,也就是說,海豹的兩性之間在體型上有區別,比如:人類的男性相對於女性要更強壯。
  • 果蠅新研究:出現的求偶和攻擊行為都只因為性別不同?
    果蠅新研究:出現的求偶和攻擊行為都只因為性別不同?現在,索爾克研究所的科學家們發現了兩個性別決定基因影響果蠅行為的分子機制。他們的研究發現,雄性果蠅的求偶和攻擊行為是由兩個不同的基因程序調節的。這兩項研究結果都發表在2020年4月21日的《eLife 》雜誌上,它們證明了性和行為之間的聯繫有多麼的複雜。
  • 科學家藉助實地指南發現了新的菲律賓蝴蝶亞種
    Badon習慣於前往菲律賓最偏遠的地區尋找新的蝴蝶物種。2019年8月,他在一個更意想不到的地方發現了這一發現:他五年前出版了自己的實地指南。在2014年,Badon甚至在蝴蝶田野指南中包含了該Appias菲比亞種的插圖,並標記為A。
  • 對待愛情矢志不渝的鳥類,浪漫的求偶交配過程
    在所有不同動物的求偶儀式中,鳥類的求偶儀式也非常有趣。在野外,鳥類的行為一般不容易被人們觀察到。鳥類經常通過鳴叫吸引潛在配偶的注意力並與之交流。雄夜鶯以其日夜鳴叫來吸引配偶而著稱,也經常展露其豔麗的羽毛以吸引雌鳥的注意力。雄孔雀在發情期,為了吸引異性,也會開屏展示自己華美的羽毛,以此獲取交配權。
  • 都很奇怪:動物11種古怪的求偶和交配方式
    許多動物的求偶和交配行為可能看起來既古怪又充滿危險,但這些行為的效果還算不錯。接下來,就讓我們盤點動物界中幾種非同尋常甚至令人瞠目結舌的求愛方式吧。發射愛的「飛鏢」請注意觀察這兩張散布大蝸牛(學名:Cornu aspersum)的圖片,你會發現在眼柄旁邊有一根很小的東西。
  • 科學家發現長羽毛恐龍順序換羽行為
    換羽是鳥類生命周期中的重要行為,對於這一行為的演化,目前學界知之甚少。近日,以色列和中國的科學家在《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上報導了已知最早的順序換羽行為的化石記錄及研究成果。研究發現,現生鳥類的最近祖先是以順序換羽模式進行換羽的;最早的順序換羽行為,至少在七千萬年前就已出現,現生鳥類中幾個獨立的非順序換羽的演化分支是後來獨立演化出非順序換羽的。該研究支持前人基於對現生鳥類觀察得到的假說,順序換羽模式可以使得鳥類在換羽期依舊保持飛行能力,同時換羽模式的鳥類在換羽期一般不能飛行,或本身已喪失飛行能力。研究發現,鳥類的換羽模式與棲息地選擇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