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丁磊養豬無疑是最熱門的話題之一,億萬身家的網易CEO卻打起了「養豬」的念頭,據說是「一盤豬血」惹的禍,同時,丁磊還明確表示這「絕不是噱頭,而是實實在在的想法」,是一個已經醞釀了一年之久的計劃。3月底,丁磊還將率領「養豬小組」遠赴日本的鹿兒島「取經」。
說起自己的養豬經,丁磊也是頭頭是道,豬種目前已初步鎖定日本鹿兒島的黑毛豬,飼料打算要用番薯等綠色飼料,還要訓練豬定時定點地「上廁所」。這些招數到底靠不靠譜,記者特地請教了浙大動物科學學院徐寧迎教授和省農科院畜牧所的胡錦平研究員。
日本黑毛豬種更好?
嘉興黑豬和金華豬肉質都不錯
說起打算養殖的日本鹿兒島黑毛豬,丁磊給出的評價是「肉的口感好,而且利潤較高」。
這種肉質號稱全日本頂級的黑毛豬,兩位專家異口同聲地表示:聽說過,沒吃過。「黑毛豬國內很少見,屬於地方品種,也叫土種豬,一般來說,土種豬的口味的確要好點,因為精肉裡脂肪含量較高,肌纖維也會細一些,而白毛豬大多數是瘦肉型品種,口感就差了些。」胡錦平研究員告訴記者。
「其實,浙江省內的嘉興黑豬、金華豬,都是優良品種,肉質都不錯。據我所知,日本沒有特別好的豬種。」浙大動物科學學院徐寧迎教授覺得,從豬種上來說,日本鹿兒島的黑毛豬「沒有很特別」。不過,外來的和尚好念經,兩位專家都覺得,引進後豬肉的價格估計不是一般的貴。
「放牧豬」肉質更佳?
此說不乏炒作的成分
丁磊的「養豬小組」打算給豬餵番薯等綠色飼料,還有一項特別計劃,就是「圈養+放養」的模式,難道豬也可以像羊一樣放著養嗎?
「高玉寶寫的書裡,豬就是放養的,北方以前是有豬放養的,只不過在南方比較少見罷了,國外老早就在用放養法了。」徐教授說。
「養豬小組」的計劃是30公斤前圈養、30公斤後放養,這個也是有道理的,胡研究員說:「小豬要長脂肪,飼料要餵好點,而且居住環境要保溫通風,以保證較高的存活率,所以得圈著養,等豬長大點了,抵抗力強了,就可以放養了。」
放養的另外一個後果是「長得慢」,而「低產」與「優質」是直接掛鈎的,「豬長得慢,豬肉口感就更好。」胡研究員說。
「目前養殖場養豬通常是餵精飼料,像玉米、豆粕、谷糠、麩皮什麼的,豬長得又快又肥。但是以前的農家豬,吃的是粗飼料和青飼料,像番薯、野菜、蘿蔔、青草之類的,丁磊他們大概也想這麼喂。營養全面、飼養期長,脂肪慢慢沉積下來,豬肉的口感也就上去了。」徐教授也說。
不過,這樣養出的豬是不是更好呢?其實未必。胡研究員說:「這樣養的目的主要在口味上,從營養學觀點來看,兩種方法養出的豬品質上沒有根本性區別,甚至可以說,吃精飼料的豬因為蛋白質等含量更高而營養更好。」因此,「放養」的概率裡不乏炒作的成分。
「文明豬」味更香?
肉質與營養有關與環境無關
丁磊的「養豬小組」還有個看上去很有意思的辦法,就是控制生豬的日常起居,比如讓豬定時定點地「上廁所」。
印象裡豬是種很髒的動物,事實上,卻完全不是這回事兒。兩位專家一致認為豬很愛乾淨而且很聰明,「只要一開始幾天,飼養員好好管理、調教,一般豬都能學會這個本領,否則它們會弄得全身上下很髒。」徐教授說,「我們跟浙江省內幾個養豬場有合作,調教得好的話,豬的吃料、排洩、睡覺可以在不同區域進行,完全能做到定時定點。」
不過,兩位專家都表示:這個本領可跟肉質沒多大關係。胡研究員告訴記者:豬的肉質主要跟品種和營養有關係,環境排最後,而且關係不大。「有說法認為豬肉脂肪會吸收一點豬欄的臭味兒,所以豬欄臭味要少點,但這個影響還是很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