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姐姐搶我的玩具」,媽媽「你可以搶回來」,還有一句重要

2021-01-08 橙爸聊娃

孩子:我的奧特曼卡片變少了

媽媽:跑哪裡去了呢

孩子:姐姐把我卡片搶走了

媽媽:姐姐,沒經過你同意,自己搶你卡片嗎

孩子:是的,我還要玩,姐姐她想要,就直接搶了

媽媽:你自己的玩具,如果不想分給姐姐,姐姐想搶玩具,你可以大聲告訴姐姐,玩具是我的,我還要玩,你不可以搶。

孩子:我說了,可她還是要搶

媽媽:那你也可以搶回來

孩子:我搶不過姐姐

媽媽:那你現在告訴媽媽,就很棒啊。如果是在學校,你的東西沒有想要分享,小朋友想要玩,你可以告訴小朋友,我現在還想玩,我玩好了,再給你。 如果小朋友動手搶,你可以護住自己的玩具,或者搶回來。如果自己搞不定,就告訴老師。

孩子分享的行為,一定是要孩子自發的、願意的,而不是被父母要求、強迫的。

身邊經常有這麼一幕,幾個小朋友一起玩,孩子的玩具被搶,父母或者長輩,總是安撫孩子:「你是乖孩子(哥哥/姐姐 ),要學會分享。」我不是說教孩子分享不對,只是我們希望孩子有素質,教孩子照顧別人的感受,但我們卻忽略了,教孩子維護自身的權利。

一味地讓孩子去分享,也許人人都誇孩子懂事。當孩子被欺負時,忍氣吞聲,並助長對方孩子搶東西的行為。

我們經常會教育孩子,不可以搶別人的東西,但在家裡來客人,或者碰到熟人時,又催促孩子去分享。這會讓孩子產生疑惑,為什麼我想要別人的東西,就不可以搶,別人想要我的東西,我就得分享呢?催促、強迫孩子分享,對孩子來說就是雙重標準,讓孩子困惑。

了解權利邊界

我們讓孩子學會分享之前,先要讓孩子明白,每個人權利的邊界在哪裡。我們應該告訴孩子,自己喜歡的玩具,不願意的時候,可以不分享。在玩公共玩具的時候,別人也不可以,隨便搶奪你正在玩的玩具,每個人都可以決定,怎麼處置自己的玩具。

孩子只有明白自己不願意,可以不分享。東西被搶時,可以制止別人。了解界限,才能共情,不會在沒有經過別人同意的情況下,搶其他小朋友東西。

孩子懂得每個人的權利邊界後,在告訴未經別人允許,我們也不可以去搶其他小朋友的東西,小朋友的玩具被搶,也會和你一樣不高興,傷心。這時候孩子才會明白,為什麼不可以搶別人東西。

敢於說「不」

我們要鼓勵孩子,當別人冒犯自己邊界,搶自己東西,欺負自己的時候,要敢於說「不」。所以在孩子發生搶奪的時候,不要用「你要學會分享」,去綁架孩子。也不要把孩子抱開,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安撫孩子。

我們需要去判斷,孩子是否願意分享,如果孩子捨不得,我們應該鼓勵孩子勇於說「不」。孩子有說「不」的勇氣,需要建立在良好親子關係的基礎。孩子有信心,父母會是他堅強的後盾,需要的時候會給他提供幫助。

催促、強迫孩子分享,會讓孩子認為不分享是自己的錯,以後被欺負也不敢反抗,尋求父母的幫助。催促、強迫孩子分享,會破壞親子關係,孩子不能篤定,父母是否會支持自己。

練習說「不」

很多孩子被搶時會選擇沉默或者哭,但這樣並不能阻止其他孩子搶玩具的行為。還可能被人認為是軟柿子。在孩子沒有經驗說「不」時,父母僅僅是鼓勵孩子說「不」,通常孩子會選擇隱忍。

我們可以在孩子被搶奪的時候,站出來告訴搶東西的小朋友,我家孩子現在還要玩這個玩具,等會他玩好了,你可以過來詢問,他同意了你才可以拿,因為這個玩具屬於他的。

孩子會模仿和內化父母處理問題的方式,我們應該給孩子提供好模板。讓孩子用語言,表達自己的不願意,向對方表達自己的立場,必要的時候可以搶回自己的東西。

孩子玩具被搶的時候,我們應該鼓勵孩子說「不」。讓孩子了解,每個人都有權利和行為的邊界。孩子才能在,受到侵犯時,勇敢的說「不」。有邊界意識,孩子才不會去搶別人東西,冒犯別人的邊界。

相關焦點

  • 如果孩子的玩具被別人搶走,家長幫孩子「搶回去」很重要
    玩具,能帶給孩子快樂美好,但也往往會帶來很多爭端。對於幼小的孩子們來講,玩具就是他們的精神世界。 經常會收到這樣的私信:孩子的玩具總是被其他小朋友搶過去,是孩子太內向了嗎?大人是否應該鼓勵他搶回來?或者應不應該參與其中?
  • 孩子搶玩具成習慣,搶別人和被搶者,裡面的原因和性格家長要注意
    1、 我喜歡的就是我的小區裡一個年幼的小朋友在玩遙控汽車,有閃光還有炫酷的音樂,一下就吸引了其他小朋友的目光。其中一個大一點的孩子跑過來,一下就拿走了遙控汽車。周邊的小孩子都看傻了,被搶的孩子哇的一聲就哭了,搶玩具的孩子媽媽趕緊跑了過來,從他手裡拿過玩具還給小弟弟,可是大孩子卻說「這就是我喜歡的玩具」。
  • 帶孩子聚會,寶寶總是愛搶玩具怎麼辦?
    作者:寶寶知道 育兒風向標好不容易放個長假,媽媽們都會帶上孩子去參加各種聚會,但是問題來了,很多1歲半到3歲左右寶寶的媽媽找我諮詢的內容都是:寶寶愛搶別的小朋友的玩具,怎麼辦?什麼?你說孩子搶玩具,大人最好別幹涉,讓孩子自己解決衝突?我也覺得聽起來很有道理呀,可是那個被搶娃的媽媽應該會心理很不舒服,說我們「站著說話不腰疼」吧?
  • 當孩子對別人說:「這是我的玩具」時,父母怎麼做才是正確的?
    有個媽媽說她的孩子英英2歲的時候,曾帶去參加一次朋友的聚會,一開始幾個孩子都玩得還挺開心的,但沒過多長時間就突然起了爭執,媽媽們過去了解了下,發現是英英喜歡另一個小朋友的玩具,非要搶過來玩。媽媽把玩具還給了孩子,英英就開始大哭大鬧。後來怎麼勸都沒有用,為了讓英英停止哭鬧,這位媽媽只能答應給孩子買新玩具才就此作罷。
  • 孩子的玩具被損壞,這個媽媽的做法價值100
    小孩子在一起玩,時常爭搶玩具。  比如喆同學,動作非常快,我緊緊盯著,他有時還是會剛問完「我可以玩你這個嗎?」,便直接下手去拿。  正常情況下,大部分家長都會打圓場,哄哄自己家孩子,要麼騙孩子回頭再買,要麼就找個別的玩具轉移注意力。  讓我們大跌眼鏡的是,小森媽媽把女兒的意見重複了一遍:「你想讓丁丁買一個一模一樣的小桶給你,對嗎?」  小森點點頭。  媽媽又問:「買回來你就原諒丁丁了,對嗎?」  小森答:「嗯。」
  • 2歲寶寶為「維護正義」,抓傷搶玩具的小朋友,怎樣處理才靠譜?
    2歲寶寶為「維護正義」,抓傷搶玩具的小朋友,「正義傷害」需警惕同樓層的鄰居家來了小客人,兩個女孩是表姐妹,一個三歲,一個兩歲半,我家兒子現在兩歲三個月,自然是喜歡湊在一起玩,嘰嘰喳喳的好不熱鬧。孩子開學,我們也開心,可是一不注意就會有「流血事件」。
  • 4歲娃搶東西惹麻煩,母親含淚求助:我該如何教育沒禮貌的小孩?
    在他們的腦海裡,他們對東西的歸屬是沒有概念的,還沒有「你的」、「我的」「他的」這些基本的認知。甚至他們還會認為,我的東西是我的,別人的東西還是我的,只要我想要,我拿來就可以了。其次,孩子的認知能力有限。
  • 2歲寶寶愛搶東西,不會和小朋友一起玩,媽媽不用擔心,這很正常
    後來小姐姐,萌寶還有另外一個寶寶一起玩的時候,小姐姐開始孤立萌寶,不讓萌寶挨著自己做,還會用語言說,不要跟著我們,不喜歡你,我喜歡和這個寶寶玩。萌寶非常非常失落,立馬就不想玩了,無所適從的小模樣。我當時只是在旁邊觀察,也在想怎麼幫助寶寶解決這個問題。這時,另外一個寶寶的媽媽看到這種情況了,立馬說「寶寶來,阿姨和你玩,好嗎?」
  • 她穿書成苦逼女主,白蓮花多次搶男友,搶回來,再甩掉讓他們滾蛋
    :她穿書成苦逼女主,白蓮花多次搶男友,搶回來,再甩掉讓他們滾蛋。而有的,只有盛情故意潑到靈犀裙子上的蕃茄汁…… 「盛情,我一直把你當成最好的朋友,最好的閨蜜,我一直那麼相信你,卻沒有想到,你竟是那個在幕後害我的人?你既然說,我腹中的孩子是唐瑾年,那麼,是不是意味著,當初那些說我私生活混亂的話,也是你刻意傳出來的?……」 靈犀的臉上,一片悲憤,她強忍著悲慟,低聲訊問著。
  • 比熊巧用調虎離山之計惡整調皮弟弟搶回玩具,網友:這智商絕了
    當初,網友是去接姐姐小白的,可臨走的時候小黑從窩裡竄出來扒著網友的褲腿嗚嗚叫。網友看著小黑一副捨不得姐姐走的小可憐樣子,乾脆就一起帶回家了,用網友的話來說,不就是多一把狗糧的事麼。可隨著時間的流逝,小黑對小白的那份感情,似乎慢慢消失了。吃飯時,小黑自己碗裡還沒吃完就想去搶小白碗裡的,永遠覺得小白的玩具比它的好玩。
  • 孩子總出現打小報告的行為,父母不要一笑而過,加以引導很重要
    "姐姐剛剛也踩了,她還偷吃零食了!""那零食你也吃了呀,你還把零食遲到沙發上面全都是呢!""爸爸,我那是不小心的,是姐姐撞了一下我。姐姐你就喜歡打小報告!"......還有就是孩子之間如果發生了矛盾甚至是打架了,打小報告的孩子說:"是他先打的我,他先動手的,我才還手的。"這種情況有一種"惡人先告狀"的感覺,也是孩子為了逃避父母的懲罰而做出的一種行為。2.
  • 藍貓用四肢緊緊的抱住玩具,貓咪:敢搶我玩具試試
    貓咪外表軟萌可愛,但是性格就像女朋友一樣多變,前一分鐘和你親密,各種撒嬌求抱抱求親親,後一分鐘你就被冷落,你也不知道怎麼得罪了貓咪,它就直接給你甩臉色。養一隻貓咪,當女朋友寵著其實也挺好的。但是當你既有一隻愛吃醋的藍貓和一個心動的女朋友的時候,夾在中間的你要如何決斷呢?
  • 孩子的玩具被搶,別瞎客氣,家長不同的做法給孩子不一樣的人生
    其實聽到這個女孩的父親說的話,我覺得挺有道理的,可是4歲的男孩子的奶奶卻不這樣認為,覺得人家爸爸說話難聽,吵了起來,最後2個罵了起來,如果不是物業拉開,就要動手了。像搶玩具這件事,這在孩子玩耍過程中非常常見,主要是因為他們的物權意識還沒有形式。在他們的世界裡,只要是我喜歡的,就是我的,還沒有到了你的,我的明確界限的物權歸屬期。
  • 當孩子問「我為什麼要聽你的?」家長的四大解題思路
    曾經我們年少叛逆的時候,難免會問爸媽一句:「我為什麼聽你的?」如今,報應來了,我們的孩子也叛逆地問了這句話,難道你要用你爸媽那個態度跟他說,因為我是你媽?當年你聽到這個回答服氣嗎?不服,甚至有一絲想脫離母子關係。
  • 【閱讀共研】家裡玩具還亂成一團?看老師的材料存放秘訣,讓孩子在家也搶著收玩具!
    一說到收玩具,家長總有倒不完的苦水。      家長開始納悶:幼兒園的玩具和材料比家裡多得多,為什麼孩子在幼兒園就能主動地收拾和整理玩具,在家卻變成了小懶蟲呢?      其實呀,這都是材料存放的問題。
  • 孩子愛打「小報告」是難以忍受的缺點?了解這些你就知道你錯了
    在孩子似懂非懂的年紀,正確引導很重要。為育人者點讚!」愛告狀似乎是每個孩子的通病, 可是,你知道孩子告狀行為背後的心理需求嗎?一、為什麼孩子會告狀?凡是多子女的家庭,大概沒有一個沒經歷過孩子之間鬧矛盾相互「告狀」的場景,反正我家是這樣的,告狀最多的是弟弟:「媽媽,姐姐沒好好寫作業,在發呆」「媽媽,姐姐不好好吃飯」「媽媽,姐姐不讓我玩她的玩具」……就連姐姐摸一下他的臉,都能成為他告狀的理由。
  • 致熊孩子的家長:你孩子的表現是沒教養,不是聰明
    昨晚遛娃,我孩子帶著託馬斯小火車在小區門口玩,另一個孩子拿著一個球在那扔。這個孩子天天晚上也基本在那玩,以前就留意到他動不動就搶東西和推小朋友的習慣,所以昨天來我兒子面前想玩小火車的時候,我不是很樂意的,但是那個孩子準備來搶的時候我兒子也說了一句:那你借你的球給我玩好嗎 ?
  • 孩子玩具被搶了只會哭,怎麼辦?
    我的女兒 20 個月了,小朋友在旁邊眼巴巴地看著她的東西,她就會主動讓出去。有時玩具被搶走,她雖然很難過,哭得很委屈,但不會去搶回來。我有點顧慮,擔心她會委屈了自己,要不要教育她霸道一些,讓她更加敢於表達自己的想法呢?好的,這是關於「玩具被搶了只會哭」的話題。
  • 11個姐姐湊錢買房那家人,抖音視頻裡弟媳很美,姐姐們搶著餵弟弟
    前兩天的11個姐姐湊錢給唯一的弟弟買房子的新聞,著實火了一把,反正小編生活中已經沒看到過這種家庭了,看到這個新聞也是去湊了一把熱鬧。據說就是11個姐姐湊了23萬給弟弟買了新房結婚。(這房價不算貴啊!)後來網友們發現他們家不僅快手發了不少生活視頻,抖音也發了不少視頻。
  • 「爸爸媽媽又不偷不搶,有什麼好嫌棄的」,孩子一番話讓父母淚目
    不過,也有的孩子能明白父母的苦心,理解父母的辛苦之處。一:"爸爸媽媽又不偷不搶,有什麼好嫌棄的"浙江的談女士和丈夫是在工地工作的民工。有一次工作完了之後去接孩子,因為時間不夠所以沒來得及換衣服,渾身髒兮兮的,他們很擔心孩子會嫌棄自己太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