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從中國農業科學院獲悉,近日,中國農科院植物保護研究所作物黃萎病研究團隊與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聯合牽頭的「全球黃萎病菌基因組研究」計劃取得重要進展,搭建了國際上第一個作物黃萎病菌資源和基因組資料庫(Verticilli-Omics)並正式上線(https://db.cngb.org/Verticilli-Omics )。用戶可在該網站查閱收錄的菌種資源信息、測序基因組可視化展示、數據挖掘和分析等工作。
大麗輪枝菌是一種毀滅性的土傳維管束病原真菌,曾與馬鈴薯晚疫病病原並列為世界頭號檢疫對象,寄主廣泛,年均損失近百億美元。而該病原難以防控的重要原因是種群結構複雜,農業生產實踐中缺少分子流行檢測技術。
針對這一難題,中國農科院作物黃萎病研究團隊聯合國內外16家單位開展協同攻關,構建了迄今為止來源國家和寄主最為系統、基因型最為全面的菌種資源庫,發起了「全球黃萎病菌基因組研究」計劃。據介紹,目前已完成了159株大麗輪枝菌全基因組及3624株基因組重測序工作,搭建了Verticilli-Omics資料庫1.0版本並開始線上運行。
Verticilli-Omics資料庫1.0版本優先釋放了菌種資源和全基因組數據。菌種資源資料庫收錄了來源10個國家26個寄主共8102份黃萎病菌菌種資源,為迄今為止遺傳多樣性最豐富的菌種資源資料庫;全基因組資料庫釋放了159個大麗輪枝菌全基因組數據,佔目前已釋放大麗輪枝菌基因組總數的85%;搭建了基因組可視化、基因組注釋信息、基因功能檢索、基因組家族聚類、基因比對、基因多樣性鑑定、致病相關基因富集等檢索和分析通道。
研究團隊目前還在搭建Verticilli-Omics資料庫2.0版本,主要展示全球大麗輪枝菌遺傳變異組數據。
研究團隊認為,Verticilli-Omics資料庫在線將為作物黃萎病研究領域提供重要的數據資源和共享服務,同時也為合作團隊後續構建全球大麗輪枝菌種群結構參考「基線」並闡明其演化機制、建立完善的種群分子流行監測技術體系提供重要支撐。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