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人嫌棄鯊魚,
因為海鮮之中它最騷。
這真不是罵它——
鯊魚肉或多或少總帶點騷味——有人說是氨味、有人說是尿味,總之就是騷味。
為什麼鯊魚會有騒味?在搞清楚這個問題之前,我們要先弄明白另外一個問題:
海水很鹹,魚蝦蟹貝整天在鹽水裡吃吃喝喝,不可避免要攝入大量的鹽,高鹽會給細胞帶來高滲透壓,進而讓細胞很快脫水完蛋。(相反,淡水帶來的低滲透壓會讓細胞水腫而死。)如下圖:
所以海洋動物來一方面要有排鹽的能力,另一方面細胞自身必須能抵禦一定的滲透壓。
為了抵禦滲透壓,魚蝦蟹貝在體內釋放了大量游離的胺基酸,用胺基酸的濃度來平衡鹽帶來的滲透壓,而胺基酸的味道就是我們吃到的「鮮味」。
——所以海鮮湯滾一滾就很鮮,因為都是游離的胺基酸;禽畜肉類則要燉很久,等蛋白質慢慢水解成胺基酸,鮮美的味道才會出來。
——有經驗的老饕都知道:同一種海鮮,高鹽海域產的要比低鹽海域產的更鮮一些,因為生活在高鹽海域的品種,必須釋放更多的胺基酸。
鯊魚天生異稟、骨骼精奇,它不願走尋常路,它把一部分胺基酸換成了尿素!沒錯,就是本該排出體外的尿素!——參照人類的體檢指標,鯊魚天生就是一個尿毒症患者。
有人說:原來這樣啊!打死不吃!
可是......你對爆炒豬腰好象沒這麼絕決啊,還有更重口的羊腰、牛腰、肥腸呢?你把鯊魚看成一個會遊泳的大腰子不行嗎?
其實鯊魚肉並不比豬腰味大,有些幾乎察覺不出,例如飯店裡貴得要死的狗鯊(至少200塊/斤),經常用來煮湯:
為什麼狗鯊騷得不明顯?
品種差異是主要的原因,但和狗鯊大多是活殺也有很大關係,活殺等於放血,血放乾淨騷味自然也少了很多。
市場上經常有小型鯊魚出售,如下圖從左到右依次是:日本鬚鯊、狗鯊(條紋斑竹鯊)、斜齒鯊:
有時運氣好,還會碰到犁頭鯊甚至雙髻鯊。
犁頭鯊其實是鰩魚的一種,它的鰭就是魚翅中著名的「群翅」;雙髻鯊是保護動物,這就不多說了;
犁頭鯊:
雙髻鯊
市場上最常見的是這種小型鯊魚——「尖頭斜齒鯊」,很便宜,量很大。
這些小型鯊捕上來就已經死了,放血是不可能的,所以騷味比較重,但是只要鮮度好,再經過適當處理,肉質細膩綿軟、無硬骨無小刺的小鯊魚,一樣可以做出很多不錯的菜式,例如紅燒、酸菜煮、油炸等,甚至煙燻等。
「沙」就是鯊魚的盾鱗,細小堅硬,和魚皮結合得非常緊密,用刀是刮不掉的。如果不處理乾淨的話,吃起來就是滿口沙子的感覺。
下面以味最重、最便宜的尖頭斜齒鯊為例:
燒水到微微起泡(蟹眼水),把鯊魚放進去,熄火泡半分鐘,中途翻動。
取出後輕輕一擼,沙就去得一乾二淨啦(已經燙得有點過熟了,魚皮都擦掉了)。
❖祛味
去完沙、洗淨剁塊,可以看到魚很新鮮,肉裡帶血,但這正是異味的來源:
加薑片、少油,慢火煎至微黃,加熱會讓產生氨味的物質揮發掉。
煎好後你愛幹嘛就幹嘛了,老傅推薦用酸菜煮,酸菜中的乳酸、醋酸等可以進一步中和異味物質,還能勾兌出魚肉中鮮美的味道。
公鯊魚有一個公開的秘密:它有兩個丁丁.....
公鯊和母鯊在為愛鼓掌的時候,採用側身並排的姿式,如果母鯊在左邊,公鯊就使右邊的丁丁(是的,繞過身子,不存在鞭長莫及的問題);如果母鯊在右邊,公鯊就使用左邊的丁丁。如下圖。
(請注意躲在暗處圍觀拍照的潛水員,第一次感覺潛水員好猥瑣......)
這可能會讓兄弟們豔羨不已、浮想聯翩:如果有兩條母鯊會怎樣?
老傅猜測公鯊會被撕成碎片,因為雌性都善妒......
另一方面,也說明中醫說吃鯊魚肉可以「益氣滋陰、壯陽強腰、縮尿化痰」是有信仰依據的。
再來一張高清無碼圖辣一下眼睛:
說起吃鯊魚,總有人異議:破壞生態。
事實上,鯊魚有幾百個品種,絕大多數都不是瀕危狀態,而且繁殖能力很強大。農業部也發布了監管指引(點擊放大),可見受保護品種並不多:
事實上,優雅的歐洲人吃鯊魚肉更猛,華人只能吃些邊角料,例如魚翅什麼的,大家合作愉快!
鯊魚全身都可利用:魚肝可以提煉最正宗的魚肝油;鯊魚皮、鯊魚胃、鯊魚骨等等都是美味食材。傳說中割鰭棄魚的事,只是很個別的極端事件。
鯊魚皮:
鯊魚胃:
所以我們要理性客觀地對待自然資源,保護是為了利用,沒有利用,保護也難以為續。
這裡分享一個新加坡拍的視頻《一碗魚翅的故事》,視頻對全球的鯊魚產業鏈做了簡約的介紹。視頻時長約20分鐘,您可以有空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