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車在中國,銷量不到全球總量的尾數,什麼時候能壞呢?我對法系車不太了解,說是習慣了也不過分,因為法律系車在國內的銷售量很少,事實上,法律系車在世界市場上的表現與國內完全不同,去年,PSA集團銷售了387萬臺,這個數字並不壞,但是,國內只有25萬臺的大規模市場只有這個,所以我覺得哪個品牌都很難買到,究竟為什麼法律系車在國內被認可,不被銷售呢?
法系汽車於上世紀80年代出現在我國各大城市的街頭,法國系汽車和其他國家的品牌汽車相比,進入我國市場的時間要早得多,這個時期中國的汽車產業還十分空虛,國內對汽車的需求還很大,這是法國代表性的汽車雪鐵龍在中國作為計程車和公用車工作,90年代法系汽車發展起來的東風雪鐵龍富康在我國受到了更古老一代人的歡迎,上世紀80年代的人,對於法系汽車,總覺得有一種特別的自卑感。
事實上,法系車在歐洲很受歡迎,走在歐洲的街道上,就會發現這裡的人使用的車大多是法系車,特別是在南歐地區,國民對法國汽車的執著,因為在歐洲的西班牙、義大利、法國街道上行駛的法國系汽車比其他大眾車多,所以在歐洲法國系的車更符合當地人的審美意識。
但在21世紀,中國的汽車市場並沒有進展,自從上世紀80年代佔據了我國的一些市場以來,我的法系汽車到現在一年的銷售量很少,從法系汽車的各種角度來看,其實是非常正常的,他們的失敗可能是由於以下原因造成的。
首先是戰略的錯誤,很多法國人都很自豪,但是,法國人的驕傲不僅是中國人,在歐洲地區他們的銷售服務也不能令人滿意,對自己的產品很有信心,因此,在產品推進的戰略中,他們始終保持著驕傲的特點,將那個品牌定位得比較高,他們認為BBA和手臂可以分開,但是對中國人來說BBA的影響力很強。
其次是長期對市場的冷漠,法國人總是這樣,他們是對中國市場不感興趣,還是相信總有一天會好起來?市場需要大量的人來考慮,而不是一個好的時候,如果是其他哪個品牌的話,早就不能考慮刺激銷售額的方法了。
從技術方面來說,法系汽車在過去的歐洲可以說是水龍頭,法系汽車在整個汽車行業中最早應用了底盤的升降技術,隨著汽車的運轉,技術也出現在法系汽車中,這兩種先進技術被其他品牌廣泛使用,預計2010年以後會出現這個時間差。
中國汽車在這幾年的換代速度變慢了,而且,車種不太靈活,2010年以前的法系汽車從外形來看也很舊,沒有新味道,從整個歐洲的水平落後了5年到10年左右,我的不足之處是想引進新車,但是好像已經晚了。
法系車不錯,這輛車不太適合法國人,在合資關係中,法國高層一直不肯完全迎合中國市場,這體現了高層的動蕩,去年時在國內法系汽車企業經歷了兩次動蕩,年底直接撤去了10名高層人員,但是,這樣大量的裝腔作勢,結果導致新來的管理者更加不了解情況,對企業來說也不是好事。
一年中國這樣的超市只賣25臺,這樣的法系車可以說是失敗了,不怎麼好賣的車,法律系的車必須換,不是總是自作自受,你們怎麼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