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午11點45分,奉賢區古華中學九年級240多名學生伴著下課鈴從教學樓魚貫而出,奔向二樓食堂。咖喱大排、四喜烤麩、清炒牛心菜、榨菜蛋湯……九(8)班的邊宇琳和幾個好朋友端著餐盤走到座位上,驚喜地發現校長楊蓮花是她們的「同桌」。「今天我和大家一起吃飯!」聽了校長的話,大家都大呼「哦耶」!
根據教育部等相關部門規定,4月1日起,各級各類學校、幼兒園應建立集中用餐的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管理,每餐均應由學校相關負責人與學生共同用餐,有條件的中小幼學校還應邀請家長一起陪餐。
昨天是新規實行第一天,記者走訪滬上多所中小學發現,陪餐,不僅僅是為了守護孩子們「舌尖上的安全」,學校管理者們跨前一步,意識到陪餐也是育人的契機,可以讓孩子和家長吃出學校教育的溫度。
學校食品安全管理平臺覆蓋全市3000所學校幼兒園
徐匯區愛菊小學黨支部副書記葉鶯是昨天輪值的「行政總護導」,中午11點35分她就走進一(1)班教室,與孩子們共進午餐。她吃的和孩子們一樣——米飯配西紅柿炒蛋、黑胡椒牛柳、蘑菇炒蝦仁、青菜,還有蛋花湯和一根香蕉。葉鶯告訴記者,兩周前學校就已經安排好了陪餐排班,輪值的校領導必須每天記錄並及時反饋。
昨天中午,距離午餐還有一節課,世界外國語小學的衛生老師提前來到學校食堂。校長張悅穎說,衛生老師每天都要提前試吃食堂飯菜。此外,校長、衛生老師、家委會成員等13位代表還建了微信群,當天孩子吃什麼菜、口味如何,每天在微信群「直播」。
作為奉賢區第一所啟動生鮮食品快速檢測實驗室建設的學校,古華中學自本學期起配備食品安全檢測員,每天早晨6點前要完成對食堂當天採購食材的「體檢」,檢測項目包括蔬果中的農藥殘留、牛羊肉和豬肉是否有瘦肉精、水產品是否含孔雀石綠等。
記者從市教委了解到,目前上海已經建立「學校食品安全管理平臺」,並與上海市食品安全追溯管理平臺對接。市區兩級監管部門可以對學校飲食安全進行日常監督管理,實現校園食品從採購源頭開始,每個環節都可監控、可追溯。目前平臺已覆蓋全市3000餘所中小學校和託幼機構,今年年底前,將實現中小學校和託幼機構覆蓋率、追溯的食品原材料總類覆蓋率兩個100%。
45分鐘的午餐還是一堂育人課
「午餐不僅要吃飽吃好,更要吃出教育的溫度。」一直以來,世外小學都有「老師喊你吃飯」的傳統。張悅穎介紹說,每位老師都可以邀請學生與其共進午餐。共進午餐也是傳遞教育觀的機會——老師愛孩子,跟成績無關。「有些被邀請與老師一起吃午餐的孩子,平日在班級裡並不突出。午餐時請他們和老師聊聊心裡話,為每個孩子創造發光發亮的機會。」
從這學期開始,愛菊小學校長方繼東也開設了「校長有約」活動,每周一中午邀請部分學生與他共進午餐。昨天,方繼東邀請了八名三至五年級的學生一起吃飯、聊天。這些孩子大多是在近期科技創新比賽中表現不俗的「小創客」。
方繼東說,以往雖然學校也設置了與學生座談等環節,但這樣的方式總有些太「正式」。方繼東的微信頭像是一副學生的畫作,昨天她特地邀請這幅畫的小作者一起共進午餐。其他孩子們看到了,還詢問班主任:「上周我的作品也得獎了,可以跟校長吃飯嗎?」「我這周進步了,可以和校長吃飯嗎?」
孩子們的童言童語,讓方繼東開始反思學校教學和管理的諸多環節。她說,一名五年級的學生在吃飯時告訴她,他們心裡最在意的,是老師能否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個人。「這也給全校老師敲響警鐘。為人師表,老師的一舉一動,孩子們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這也是對教師很好的督促。」(文匯報記者 張鵬 朱穎婕)
註:請在轉載文章內容時務必註明出處! 編輯:王丹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