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州姑臧,英雄輩出的河西「五涼」——後涼和南涼

2020-11-30 沅汰

河西

河西,位於甘肅西部,地處黃河以西,南到祁連山,北到阿拉

河西

善高原南緣,西至玉門關。

河西東連關隴、西通西域,北抵匈奴、南接羌,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歷來是天下之要衝。

西漢以前,河西曾經是月氏、烏孫、匈奴等遊牧民族的居住地。

十六國時期河西先後有五個以「涼」為國號的政權,合稱為「五涼」。「五涼」時代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也是河西在戰亂中得到了發展的時代。這裡曾經有過躊躇滿志的情懷,也曾經有過宮殿巍峨、雕梁畫棟的城市。最終河西歸於一統,歸為北魏治下。

奉迎高僧鳩摩羅什,歸來故國已不再

鳩摩羅什,被稱為大德智人,西域高僧。前秦皇帝符堅在滅了前涼並統一北方之後欲出兵西域,其中一個目的就是為了迎請高僧鳩摩羅什。鳩摩羅什此時在西域的龜茲國,她的母親耆婆就是龜茲王族出身。符堅派呂光為持節,都督西討諸軍事出徵西域。

前秦東晉

呂光出身於氐族豪酋之家,受符堅器重跟隨皇帝南徵北戰、屢立奇功。符堅非常信任呂光,在他兵出長安之前特為囑咐,「朕聞西國有鳩摩羅什,深解法相,善閒陰陽,為後學之宗,朕甚思之。賢哲者,國之大賢,若克龜茲,即馳對送什。」

龜茲古城

皇帝有命呂光不敢耽誤,呂光抵高昌經過塔克拉馬乾沙漠到焉耆,焉耆不戰而降。呂光直赴龜茲,遭到了龜茲的強力抵抗,最後奪下龜茲。這時前秦皇帝符堅拜呂光為安西將軍、西域校尉,都督玉門以西諸軍事。呂光卻在受命之際有了留在西域的念頭。因為歸途實在是太遙遠了,萬裡歸途讓呂光心存猶豫。

但正是他迎請的高僧鳩摩羅什力勸呂光一定要東歸。於是呂光帶著兩萬頭駱駝的駝隊出發了,帶著奇珍異寶,帶著珍禽異獸,帶著奇伎異戲。只是歸途不同於來路,前秦已經搖搖欲墜了。

歸來已入玉門關才知皇帝符堅已死,呂光在姑臧舉哀痛哭。之後呂光建號稱王,改元「麟嘉」,稱「三河王」,又一個以「涼」為號的政權誕生了,史稱「後涼」。就在建元稱王的同年,呂光為高僧鳩摩羅什造了寺廟,就在姑臧,現在的武威市涼州區。鳩摩羅什在此駐錫十七年,目睹了整個後涼的興衰存亡。

武威鳩摩羅什寺

幾乎是隨著呂光一死,後涼政權就進入了倒計時,衰亡只是早晚的事。後來建立南涼的禿髮氏和建立北涼的沮渠氏都是河西民民,這時也都多次趁火打劫。最後,後涼呂氏以降於姚氏後秦而宣告了結束。

他們是來自大興安嶺的鮮卑人,是拓跋氏的後裔

鮮卑人生活在極北之地、廣漠之野,距離河西非常遙遠。大興安嶺北段頂端東麓發現了鮮卑先祖曾經生活的石室「嘎仙洞」。東漢初年,拓跋部遷徙到了「大澤」,也就是今天的呼倫湖。考古發現了呼倫湖北岸的扎賚諾爾有鮮卑墓葬,是拓跋鮮卑曾經在此生活的痕跡。後來被追尊為「聖武帝」的拓跋鮮卑始祖拓跋詰汾又率部遷徙到了「匈奴故地」,漢代的五原郡,現在的內蒙古河套陰山一帶。

呼倫湖

拓跋詰汾的長子叫「拓跋匹孤」,還有一個小兒子就是「拓跋力微」。拓跋詰汾讓小兒子拓跋力微作為自己的繼承人,於是長子拓跋匹孤率眾脫離了拓跋部,西遷到了河西雍涼,就是現在的陝西中部以及甘肅一帶。定居於河西的拓跋匹孤一支後來成為這一帶勢力最大的鮮卑部落,被稱為「河西鮮卑」。拓跋匹孤改姓為「禿髮」,這個部落就是後來所說的「鮮卑禿髮部」。鮮卑禿髮部建立了南涼,公元397年由禿髮烏孤建立。

禿髮烏孤自稱「武威王」,定都於「樂都」,就是今天的青海樂都,主要統治區域是湟水流域,在涼州的南端。後來又把都城遷到西平,就是今天的青海西寧。禿髮烏孤死後他的弟弟禿髮利鹿孤繼承了他。利鹿孤很想刷新政治、治內政而興文教。南涼的祠部郎中史暠提出了培養人才的建議。史稱利鹿孤從史暠之言,建學而言胄子,遂能開疆河右,抗衡強國。

南涼北涼西涼

南涼建立時涼州的環境很複雜,南涼與呂氏後涼、李氏西涼、段氏北涼對峙,另外還有後秦這個時時帶來壓力的敵人。利鹿孤死後他的弟弟禿髮傉檀即位,傉檀非常想北上坐定姑臧。呂氏後涼滅亡後,傉檀自願去號臣服於後秦,後秦封傉檀為涼州刺史,坐鎮姑臧,於是半個河西都歸於南涼。禿髮傉檀在達到目的之後就又重新以王自居,不再侍奉後秦。傉檀甚至自稱涼王,完全不把後秦放在眼裡。

武威古城

南涼與北涼為敵姑臧被奪,傉檀退回樂都。又與後秦決裂,同為鮮卑人的吐谷渾趁火打劫奪走澆河郡。也是鮮卑人的西秦乞伏氏最後攻取了南涼的西平,殺傉檀,最後南涼被西秦所滅。

沅汰,文化學者,歷史作家

主要作品:《龍鳳傳奇》、《南北亂世之三國霸業》、《高澄傳》、《情探泰陵》、《胤禛二十七年》,中國古代《古國迷蹤》系列,《博物館青銅器名稱漢字解讀》系列、《漢字》字形釋義、《青銅銘文裡的西周史》、《晉國霸業》、《夢回春秋》等。

相關焦點

  • 武威五涼文化探秘——「五百年間延綿一脈!」
    五涼文化有哪些精彩看點,應讀者要求,記者再次來到該館探秘尋寶。  1  河西曾是中國北方文化的制高點  歷史上,西晉永寧元年,張軌出任涼州刺史,前涼肇基。而後,呂光(氐)、禿髮烏孤(鮮卑)、沮渠蒙遜(匈奴)和李暠分別創立後涼、南涼、北涼、西涼,與前涼並稱「五涼」。
  • 非遺文化 | 涼州攻鼓淵源考——西涼樂舞的遺存
    西涼樂舞形成於五涼時期的涼州。西晉滅亡後,東晉佔據了江南、荊湘地區,在北方和西南地區則先後建立了二十多個國家。北魏史學家崔鴻撰寫了一本史書《十六國春秋》,選取其中十六個國家來代表這段時期,史上稱之為「東晉十六國」。在301年至439年的140年間,河西走廊地區先後產生了前涼、後涼、南涼、北涼、西涼五個以「涼」為號的割據政權,史稱「五涼」,屬於「十六國」的範疇。
  • 盤點十六國———南涼皇帝之間的關係,高清南涼皇帝列表、世系圖
    南涼,公元397年建立,公元414年滅亡,一共經歷十八年,是十六國的其中之一,輝煌時佔有甘肅西部和寧夏一帶,建立者是河西鮮卑禿髮烏孤,南涼國一共經歷三位君主,涼武王禿髮烏孤、涼康王禿髮利鹿孤、涼景王禿髮傉檀,皇位繼承都是兄終弟及
  • 它和前涼王陵有著怎樣的關係
    姑藏是匈奴人給這裡的第一個地名;漢武帝時,因霍去病兩次西徵,收復了河西走廊,感念其軍功,命名武威;東晉時期,前涼、後涼、南涼、北涼將其作為都城,五涼古都因此得名;西域高僧鳩摩羅什在此停留講經,繁華一時。隋唐時期,光芒被甘州掩蓋。西夏時期,涼州得到了第二次繁榮,成為了西夏的陪都。雷臺漢墓因處於雷臺而得名,為前涼張茂所築高臺。
  • 「十六國史新編」之《五涼史》連載十五 ——後涼立國之呂光徵西域
    武威,亦稱涼州,自古以來就是河西走廊上門戶城市,中西方文化交匯之地。千年的融合發展,形成了光輝燦爛的漢唐文化、五涼文化、西夏文化、佛教文化等為主的涼州文化,成為中國文化寶庫中不可多得的珍品,在中國文化史上佔有重要位置,給武威這片神奇的土地增添了無窮的魅力。
  • 呂光掃平涼州建立後涼
    梁熙和他的哥哥梁讜皆以文採出名,史稱「二梁」,當時的人們都說:關東堂堂,二申兩房。未若二梁,環文綺章。可嘆梁熙文章雖好,卻無治國才能,在亂世中也只能落得個戰敗被斬的結局。呂光進入甘肅姑臧城後,自己兼任涼州刺史,涼州的郡縣全部都投降了呂光,只有酒泉太守宋皓和西郡太守索泮固守城池不投降。
  • 五胡十六國中的前涼、後凉、南涼、西涼、北涼,究竟是什麼關係?
    我們不妨先來看看這十六個國家的名字:成漢、前趙、後趙、前涼、後凉、南涼、西涼、北涼、前燕、後燕、南燕、北燕、夏、前秦、西秦、後秦。仔細一看,其中帶「涼」的國家有5個,帶「燕」的國家有4個(實際上也有5個,因為西燕的實力比較弱沒有被算在內),帶「秦」的國家有3個,帶「趙」 的國家有2個,其他的也就只剩下成漢和夏這兩個國家了。
  • 西晉後的十六國到底是怎麼回事?一、前涼
    近期看《軍師聯盟》覺得挺有意思,開始看相關資料,看到了下司馬懿的資料,又去找了西晉資料,覺得八王之亂比較亂整理了下資料,結果還是把自己繞進去了,搞錯一個王的年齡和輩分,後來又看了下八王之亂之後的五胡十六國時期的史書資料,察覺十六國更是個亂。
  • ...五涼史》連載六——漢晉之際的河西民族問題之漢代「羌胡」問題
    武威,亦稱涼州,自古以來就是河西走廊上門戶城市,中西方文化交匯之地。千年的融合發展,形成了光輝燦爛的漢唐文化、五涼文化、西夏文化、佛教文化等為主的涼州文化,成為中國文化寶庫中不可多得的珍品,在中國文化史上佔有重要位置,給武威這片神奇的土地增添了無窮的魅力。
  • 叱吒東漢王朝的涼州軍事集團
    西漢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在全國設13個監察區——刺史部,其涼州刺史部大體包括今甘肅地區以及今寧夏回族自治區和青海東部農業區。這裡所說的涼州軍事集團,並不是一個有組織的團體,而是指漢代在涼州地區湧現的一群著名豪族軍事將領,他們在地方安全和王朝政治上發揮了重要作用,影響巨大。
  • 西涼後主李歆,在處於弱勢的情況下,為什麼卻變得窮兵黷武?
    在東晉時期,涼州由於前涼的發展而成為了中國北方士族的聚集地之一,無論在戰略還是經濟方面都有著極高的影響力,因此在前秦的大一統局勢被破壞之後,涼州地區立即出現了多個割據政權,處於長期對峙狀態。在最多的時候,涼州地區有南涼,北涼,西涼以及後涼四個政權,各個政權之間相互牽制,讓軍事戰爭成為了涼州地區的主旋律。
  • 《涼州講壇》之《五涼史》《前涼風雲》開講
    為「弘揚涼州文化,建設書香武威」,7月3日下午,武威市圖書館舉辦2020年《涼州講壇》之《五涼史》第三講《前涼風雲》之一。活動由武威市文體廣電和旅遊局、武威市新聞傳媒集團主辦,武威市、區圖書館承辦。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理事、河西學院歷史文化與旅遊學院賈小軍教授作主旨演講。
  • 古代婚姻慘案:北涼君主對妻子不忠,「大舅哥」帶數萬大軍圍城
    01北涼和北魏的聯姻,使原本想親近柔然的沮渠牧犍寵妾滅妻公元436年,當時被北魏封為河西王的沮渠牧犍派遣使者向北魏朝貢,企圖維護與北魏的和平關係。一年後的冬天,為了一睹汗血寶馬的風姿,並趁機和北魏搞好關係,河西王沮渠牧犍又派其世子封壇到北魏朝拜。公元439年,拓跋燾親自向西討伐沮渠牧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