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一個農民種3千畝地,產150噸糧,中國為啥沒有這種大農場

2021-01-08 騰訊網

民以食為天,這句大部分中國人經常掛在嘴邊的話,其實適用於世界上的任何一個國家。農業生產不僅關係到老百姓的飯碗,也是經濟發展的基礎保障,放眼全球,很多國家在發展農業生產的過程中各自積累了經驗教訓,農業發展的道路和模式也更有不同,其中美國的大農場更是成了很多國家的標杆。

美國的大農場農業在全世界範圍內都是出了名的,採用的農場主經營模式,有數據記錄,在美國的所有人口中,務農人員只佔到了其中的2%左右,而在2017年美國卻有204萬個農場和牧場,這讓美國農業成了高效率和高收益的典範,還有「美國農民一人種地3000畝」,「一個美國農民產量150噸,能夠養活200個人口」等層出不窮的說法。都說美國的大農場模式好,那麼中國為啥沒有這種大農場呢?

其實因為美國大農場的這些突出之處,也有很多國家和企業紛紛效仿起這種模式來。不過,這種模式到了其它國家卻少有成功案例,在中國更是多次碰壁,不少選擇這種模式的企業最後也都以失敗而告終,看上去光鮮亮麗又高效率的大農場農業,為何在中國就行不通呢?

其實從美國農業發展現狀中可以看出,大農場農業的存在和發展需要好幾個必要的條件,除了農場主對土地擁有絕對的私有權之外,大農場的高效率也主要依靠高新科技的應用,同時農民也要掌握相關的知識和技術,這幾點與美國的農業發展並不衝突。一方面美國農業的突出特點就是地廣人稀,這給大規模農業和大農場的發展提供了條件;另一方面,美國的農業生產已經實現了高度機械化,如今已經向自動化和智能農業的方向發展,再加上農場主和農民都具有較高的文化素質和技術能力,這些都有利於大農場的管理和發展。

而中國的情況卻恰恰相反,中國是一個農業人口佔多數的國家,人多地少的局面十分明顯,在人均耕地面積本來就不多的情況,還有66%的耕地分布在高原和山地丘陵地區,受地形影響,農業很難實現規模化生產和集中管理;除此之外,我國農業的機械化水平也遠遠不夠,這一方面是因為農業機械化的成本比較高,普通的農民沒有足夠的經濟實力購買大量的農業機械,另一方面,目前在農村種地的農民受教育水平也不算高,在操作農業機械方面的能力還有待提高。既然不能完全實現機械生產,大農場這條路很難走得通,那麼到底什麼農業模式才適合中國呢?

事實上,相比美國的大農場模式,很多人認為反而是小型的家庭農場更適合中國,這是一種以家庭為主體,家庭成員為主要勞動力,共同從事規模化、集約化農業,農業商品化的農業經營模式。這樣的模式更適合中國農村的實際情況,有利於提高農民的收入水平。這幾年,國家一直在扶持家庭農場,其中就包括引導農村的土地流轉,鼓勵和支持農民承包土地,發展家庭農場之類的適度規模經營。在一些專家看來,家庭農場的出現不僅能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還推動了農業商品化的進程。對此你怎麼看?你覺得中國適合哪種農業模式呢?歡迎留言和我們討論。

相關焦點

  • 美國大農場成標杆,耕地多出4.5億畝,為何糧食產量卻不如中國?
    提到農業生產,中國和美國都是全世界數一數二的農業大國,不過從農業發展水平來看,中國和美國之間還有很大一段差距,眾所周知,美國的大農場模式已經成了很多國家的標杆,因為規模化生產,加上機械化程度高,所以與全球範圍內的大多數國家比起來,美國的農業水平可以說是遙遙領先。美國也正是憑藉著這一點全世界成為出口糧食最多的國家。
  • 150噸 - 150噸_邯鄲之窗
    150噸,歡迎各位新老客戶前來參觀、洽談業務。150噸, 換輪胎按每個 50 元(每車 150 元)計收;足 1 噸按 1 噸計)計收。人工裝卸貨物的按 80 元/噸(不足 1 噸按 1 噸計)計收。
  • 美國農場有多牛?看過發現我們還需努力,網友: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農業是人們衣食住行的發展基礎,只有農業得以保證,人們才能更好的投入到工業發展中,就算是在科技化的今天,糧食依舊是人們生活的基本生活物質保證,如果一個國家沒有足量的糧食保證,那百姓生活就會沒有任何的保證,儘管可以去國外進口糧食,但到時候糧價可就不是那麼低了。
  • 觀中國|非洲農民:「種了20年地,今後我要改種中國雜交稻!」
    項目結束時,烏幹達農牧漁業部及FAO駐該國代表處為中國專家組頒發了「傑出貢獻獎」。//成效斐然//在糧食生產方面,項目點雜交水稻產量達到每公頃9-10噸,約為本地高產品種的3倍,雜交小米的產量約為當地常規品種的2-3倍。項目示範帶動烏幹達境內十多個行政區生產小米70公頃、水稻60公頃,增強了該國發展農業、提高糧食安全水平的信心。
  • 耐吉斯暖心公益 為支持導盲犬再捐犬糧3.6噸
    2020年9月,寵糧品牌耐吉斯推出「一起支持導盲犬」公益活動, 向大眾科普了導盲犬相關知識,同時在亞洲寵物展呼籲現場觀眾共同支持導盲犬,活動吸引了150家寵物店,五千多寵主,共達成捐糧目標3680kg。
  • 中國導盲犬大連基地13周年慶 耐吉斯再捐犬糧3噸
    5月15日,中國大連導盲犬基地舉辦周年慶活動,慶祝基地經歷風風雨雨成功走過13載。本次活動中,耐吉斯受邀出席,並現場捐贈3噸犬糧。目前為止,耐吉斯已經連續三年致力於中國導盲犬的公益事業,為大連基地共捐贈出近10噸的犬糧。
  • 暖心公益 為支持導盲犬再捐犬糧3.6噸
    本文轉自【中國網】;2020年9月,寵糧品牌耐吉斯推出「一起支持導盲犬」公益活動, 向大眾科普了導盲犬相關知識,同時在亞洲寵物展呼籲現場觀眾共同支持導盲犬,活動吸引了150家寵物店,五千多寵主,共達成捐糧目標3680kg。
  • 一畝地能產3000斤,收購價3塊多,為何農民不願意種植?
    導讀:農民都靠什麼來賺錢養家呢?相信只有在農村真正紮根生活過的人才了解。除了種地種莊稼外,種植蔬菜和果樹以及搞一些養殖是比較常見的。畢竟相比於種地,果樹種植和養殖產業的收益要高一些。但隨著禁養令的實施,養殖戶在農村也不多見了。
  • 3種高產牧草品種:第1種畝產高達12噸,第3種1年能割8茬
    導讀:3種高產牧草品種:第1種畝產高達12噸,第3種1年能割8茬 近些年在農村發展養殖的農民朋友有不少,像養牛、養羊、養兔、養鵝和養豬等等的就有很多。正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搞養殖的朋友都很清楚,既然要搞養殖那就為了降低養殖成本,需要自己種植一些優質高產的畝產。
  • 天貓賣家稱 5 月 1日起美國產寵糧將被下架,恢復時間未知
    今天,多家天貓進口寵糧商家在店鋪首頁發布暫停銷售公告,將於 5 月 1 日 21 時起下架美國品牌寵糧,恢復時間待定。新浪微博用戶、認證頭銜是寵物訓導師的@狗糧專家狗哥 27 日發文稱從兩個美國貓狗糧總代那裡證實了這個消息。不過,天貓國際官方直營店內的 WELLNESS 寵糧並沒有貼出類似的通告,客服說目前小二還沒有通知。此前網上流傳一份《關於加強對美國產商品自檢自控的函》,落款單位是跨境電商商品質量安全風險國家檢測中心、時間是 4 月 24 日,天貓品牌旗艦店下架商品被認為與此有關。
  • 美國BayDo拜爾登寵物糧生物提純工藝配方-打造寵物糧中的茅臺
    是一家集科研、生產、倉儲、運營、銷售為一體的,並專業致力於動植物提取技術的高科技生物公司,依託公司高端前沿的科研背景以及強大的動植物提取技術,BayDo科研團隊,針對中國區寵物的特點,科學的研發出6:3:1「國際黃金組合比例糧」。將高技術含量的動植物提取物與寵物糧食完美結合。
  • 疫情下美國農民的無奈
    據美國《紐約時報》網站4月15日報導,在美國威斯康星州和俄亥俄州,當地農民正在把上千加侖的新鮮牛奶倒入池塘和肥料坑中。愛達荷州的一名農民挖了好幾條大溝把大量洋蔥掩埋。而在為美國東部大部分地區提供農產品的南佛羅裡達州,拖拉機正在四季豆和捲心菜田裡縱橫往返,把長熟的蔬菜犁回地裡。
  • 中國為啥要進口豬精液?
    (作者:@暗號 @千年老妖)「中國將向英國購買價值736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4.5億元)的豬精液和種豬,以滿足中國市場對高品質種豬持續不斷的需求。儘管中國消費的豬肉比其它任何一個國家都多,但豬肉儲備卻不容樂觀。此次向英國進口豬精液,有助於培育出更健壯的豬品種。」
  • 「十三五」,這5年 | 糧豐農穩質量更優
    「畜牧業的重點是穩生豬和興奶業,穩生豬就是要在優化生豬生產布局的同時,支持發展規模養殖場,穩定豬肉供給;興奶業就是要種好草、養好牛、產好奶,加強奶源基地建設,全面振興中國奶業。」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局長楊振海說,近年來,我國著力推進以生豬和草食畜牧業為重點的畜牧業結構調整,目標是在畜牧主產省份率先實現現代化。
  • 每天產3噸蛋 只賣出150斤 鵪鶉養殖戶急尋銷路
    20餘噸鵪鶉蛋滯銷
  • 這種動物在加拿大泛濫,農民苦不堪言,中國吃貨嫌太難吃不想幫忙
    繼澳大利亞野兔、丹麥生蠔、美國鯉魚等泛濫成災之後,加拿大魁北克省烏塔韋區的農民們都快被野生火雞們折騰哭了……好歹野兔生蠔鯉魚還算是外來入侵物種,這種本國野生動物多到影響人類生活的還真是不太多見。火雞這種生物是在墨西哥被馴化的,野生火雞遍布北美。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國家後來有引進,但是不多,基本上都是預備著過節的時候吃的。按照中國標準的話,像這種過節必吃的動物就算一年只吃兩次,美國加拿大那麼多人怎麼著也得把它們吃到人工養殖才對……但是並不是啊。因為本身火雞肉就不好吃,再加上大洋對面那些人的烹飪水平太差,好生生的火雞烤熟了端上桌其實並沒有幾個人會認真吃它。
  • 世界性糧食危機逼近 西方和中國誰是耗糧大戶?
    美國學者萊斯特?布朗1994年一份《誰來養活中國》的報告引起很大反響,他首度提出「中國糧食威脅論」,稱中國必將出現糧食短缺,進而造成世界性的糧食危機。14年過去了,糧食短缺沒有在中國出現,世界性糧食危機卻在逼近,中國不可避免地被捲入漩渦。
  • 去年1.6今年2.6,大豆瘋漲農民賺錢了嗎?專家算了一筆帳
    三、企業一豆難求要說大豆有多瘋狂,從貿易商和企業的表現就能看出來,從10月份開始,不少小型加工企業就已被迫停工停產,主要是手裡沒有大豆,且市場的大豆持續上漲,生產成本加大,沒有足夠的資金,只好選擇暫停收糧。老董是一個貿易商,他收購大豆20年了,今年卻給自己放了個假,原因是根本就收不到大豆,價格低了農民不賣,高了他沒有利潤。
  • 新增14個進口貓狗糧批文中,中國臺灣,比利時糧騙你是美國進口
    之前我以為4月到8月都沒有出新的批文,結果是我搞錯了,我一個個看農業部公告發現,有一些公告不好搜索被我漏掉了,今年還是有14個新的品牌拿到了批文今天就講這些新拿到批文的幸運鵝吧中國臺灣生產工廠:富崴生產品牌:奧藍多 Allando 貓糧這個產自中國臺灣的貓糧也拿到了批文,我在亞寵展也在一個展位裡面看到了這個工廠,不過這個品牌取了一個洋名字
  • 糧企遭遇進口米低價衝擊:100斤稻穀只能賺3元
    「現在加工越多,虧得越多,行業整體不景氣,今年公司的產能已經從5萬噸縮減到3萬噸。」  「原來是談糧起舞,如今是談糧色變。」記者在萬年縣、餘干縣等地採訪,不少大米加工企業老闆都同樣擔心。  培榮米業位於萬年縣清雲鎮,年加工4萬噸大米,原來日子過得滋潤,最近卻走起下坡路。公司董事長平其兵說:「以前全縣12個鄉鎮基本都有大米加工廠,現在只剩下我一家在挺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