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裡尋它千百度,驀然回首,那美食卻掌握在自己手中。愛美食、愛探店、愛做早餐的二胎90後寶媽。大家好我是珠珠。"
我這個人有個小興趣,倘若出門在外,一定要在嘗一嘗當地的滷水如何。大刀揮下,剁板上的聲音此起彼伏,豬腳片成片,切塊的大腸油光恍若光輝,還有豆乾浸潤的鹹味,無一不在挑戰著我的味蕾。
廣府的口感會偏鹹,偏甜一些,帶著一種甜絲絲的味道,而潮汕和汕尾的滷水則更香濃一些,越品越有味,至於其他地方的滷水倒是知之甚少,畢竟未曾遠遊過。
但即便如此我也算是心滿意足,畢竟在廣東這邊有著相當多的滷水店,每一種滷水店味道的品嘗都宛如在品味經典一般,雖然也有過嘗到難以下口的經歷,但尋找驚喜的過程便是如此,沾染著艱辛和點滴運氣。
潮汕和汕尾地帶的人們離不開滷水,恍若血液都帶著深沉的滷汁,雋永而鮮美。
倘若是在潮汕,或者汕尾地帶,總會有著幾家店門口,掛著燒雞和大大小小的滷肉擺在最顯眼的地方,香味帶著淡淡的勾魂氣息向你招手,店老闆還會時不時地吆喝幾句"老細食乜,來個滷水拼盤啦……"
不僅僅是遍布大街小巷的受歡迎程度,滷水在潮汕更帶著一種超然的地位,凡是拜老爺祈福過節,都要準備好滷味。尋常的滷鴨,滷豬頭,豬腳自不必說,更有令人豔羨的潮汕滷鵝。
如果說隆江豬腳是廣東地區耳熟能詳的潮汕有名滷味,那麼潮汕滷鵝必然是另一方面的稀有滷味,宛如遊戲中的SSR卡一般,帶著有些令人豔羨的光輝。
滷鵝當屬澄海獅頭鵝為上品,尋常的成年鵝不過八到十斤斤已實屬不易,而澄海的獅頭鵝標準便是十四五斤之重,其中價值昂貴的老鵝更有著20斤之重。
倘若只是論鵝肉,獅頭鵝肉質其實是有些粗糙,口感不算上佳,但倘若加上老火滷製,那麼便可堪絕品,令人好吃到唏噓。
獅頭鵝是當地的特產之物,需要專門養殖,因此外地所見不多,名氣遠不如隆江豬腳出名,但在潮汕和汕尾地區便是身價昂貴,相當貴重了。
獅頭鵝好動喜水,必須要臨水而養,定時放養,在池塘任其遨遊,頗有一種唯我獨尊的感覺,倘若不給下水便要嘎嘎的叫喚著,令人難以忍受。所以,飼養者往往都會由著性子放養,讓其心情良好,運動不止,這樣培養下肉質自然鮮美勁道,尤其是鵝掌和鵝翅更是韌性十足,嚼起來特別彈牙爽口。
鵝一般是高傲的,獅頭鵝更是如此。小時候曾被大白鵝攆的經歷令我對於獅頭鵝這樣的"龐然大物"又怕又恨,只能在"動口"的時候發洩一下心中怨氣。
獅頭鵝的滷製方式大抵千篇一律,但用料卻是不盡相同。
獅頭鵝的滷製過程多需要大鍋,最好是是砂鍋,不會和滷水進行反應,相當適合保存。滷製的過程中需要放入大鵝,猛火烹製,將滷水燒開後轉文火浸潤二十多分鐘,再提起高掛令肉質緊繃,瀝乾滷汁,然後循環往兩三小時才算成功。
儘管過程相差無幾,但用料帶著相當大的不同——南姜除腥提味,是潮汕滷料中必加的食品;香茅則是用來提味,讓氣味更加香醇;則是天然的防腐劑,放入一兩隻有效保存滷水;而紅蔥頭炸過之後有種鮮洋蔥的鮮味,熬製深處更析出淡淡的甘甜;魚露更是調味的絕對選擇……
選用的材料因為地域的不同,分量的差異,以及方式的細微不同都會導致口味不同,醞釀出不一樣的口感,所以滷鵝的味道很難說得上誰高誰低,只能說是好吃為佳。
至於選擇哪家店,就去潮汕和汕尾當地看看,哪家滷鵝店門口人多,多的總歸不會讓你失望的。
口味或許不同,但都推動著當地的人們,歸家的遊子們相聚於街坊,於歲月中舉杯,於節日中共同品味眼前的美味。
好的滷鵝切開來後,肉質薄而齊整,泛著透亮的油光,用筷子夾起一塊,鵝肉粘帶著鵝皮放入口中,鵝皮脆而濃香,鵝肉韌而豐潤,期間還有著鵝的油潤,不顯膩味,反增一絲爽口滑舌,倘若再在粘帶著些許蒜泥醋,則更是完全不會膩,可以吃好幾碗哩。
吃獅頭鵝,層次感很重要,你品味它身上的不同味道,都會有不同的口感,清甜者有之,爽滑下飯者有之。倘若要劃分水嶺,那麼肉在其次,鵝肝,鵝掌等為佳,獅頭鵝的老鵝頭則為上品之姿,據說個別地方一個滷鵝頭能賣到2600,買家還大呼"值了!"
可惜我未曾嘗過老鵝頭這樣的高極品,不免感到有些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