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曝光:125元網購「保健品」成本不足5元!含致命禁藥!老人吃後...

2021-01-10 央視財經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央視財經《經濟信息聯播》欄目報導)隨著生活水平提高,各種宣稱具有調節人體機能的保健食品,越來越受到人們 特別是老年消費者的青睞。可是河北承德的李先生,在吃了買回來的「保健食品」後,總感覺心裡發慌,身體不適,這是怎麼回事呢?

網購「保健食品」 老人吃後心慌

李先生今年60多歲,患糖尿病有10多年。有朋友給他介紹一種名叫「仁合胰寶」的保健食品,說具有降糖功能,適合糖尿病患者食用。李先生上網查詢後,在一家電商平臺上找到售賣仁合胰寶的網店。

河北承德消費者 李先生:這一大盒子一百多塊錢,當時我就買了五盒。但李先生吃了一段時間後,卻感覺身體明顯不適。

河北承德消費者 李先生:吃了以後心裡發慌,就有點低血糖的感覺。

李先生覺得這個仁合胰寶不大對勁,於是送到承德市食藥監部門進行檢驗。經過檢驗發現,這款產品中添加了化學藥品苯乙雙胍,苯乙雙胍早期曾用於治療糖尿病。

但醫學實踐發現,在使用過程中可引發乳酸酸中毒,嚴重的可導致死亡,2016年11月,國家明令禁止苯乙雙胍原料藥及其製劑在我國生產、銷售和使用。承德食藥監部門立即將這一線索移交給承德警方。警方經過調查發現李先生是從重慶市吳吳食品經營部購買的「保健食品」,吳吳食品經營部負責人程某僅是二級批發商。給他供貨的是河南鄭州的張某,他是此案的關鍵人物。

張某交代,2016年,他發現一種名叫仁合胰寶的保健食品,在市場上比較受歡迎,於是就從網上買來樣品,找到專門做代加工的劉某某仿照生產造起假來。

犯罪嫌疑人 張某:配料根本我完全不懂那些,具體怎麼操作生產那一塊,我沒見過我也不懂。在抓捕張某的同時,警方也抓捕了做代加工的劉某某,並查抄其生產窩點。這個所謂的代加工工廠,不僅沒有生產保健食品的資質,生產環境也極其簡陋,現場沒有任何衛生防護措施,完全就是一個造假窩點。

河北省公安廳食藥總隊 熊亮:總的感覺就是四個字:觸目驚心,他的生產,把生產設備放在了廢棄的一個農舍裡面,生產出來的成品包括一些原材料有的就胡亂堆放在廁所、雞舍這些比較骯髒的地方。

「保健食品」造假 禁藥從何而來?

那麼,這些在極其髒亂差的環境中生產出來的 打著保健食品旗號的仁合胰寶,膠囊裡裝的到底是什麼成分呢?

犯罪嫌疑人 劉某某 就是西藥加稻糠粉,別人給個方法就是按照這個買(原料)就行了

劉某某交代,這些膠囊實際上就是摻雜了化學藥物苯乙雙胍的稻糠粉。另外他加工的產品除了仁合胰寶,還有32種。這些所謂保健品全部冒用或編造批准文號,32種產品除了外包裝不同,膠囊裡的成分完全一樣。

承德市公安局食藥支隊 張忠鈺:比如說你需要仁合胰寶,那我就給你裝一個仁合胰寶的包裝。

「保健食品」造假 牟取暴利 警方了解到,代加工窩點的劉某某將成本不足5元一盒的造假「仁合胰寶」,以12元左右的價格賣給張某;張某再以40元左右的批發價,賣給程某;而程某在電商平臺上以125元的價格賣給消費者,每一個環節都存在暴利。

制假的關鍵原料苯乙雙胍,是禁止生產的藥品,這些藥是從哪裡來的呢?劉某某交代,是從山東曲阜一家化工企業買到的。

警方將負責人顏某等4名主要犯罪嫌疑人抓捕。但顏某稱,他們經營的是精細化工產品,沒有涉及原料藥。犯罪嫌疑人 顏某:經營範圍內有精細化工產品,醫藥中間體,還有植物提取物,我們這一塊屬於精細化工產品。

所謂醫藥中間體,是原料藥的前身,是製成原料藥之前各個階段的化工產品,然而,警方把從這家企業查扣的1.3萬公斤白色結晶粉末取樣送往權威部門檢測時,卻檢出苯乙雙胍和二甲雙胍成分,被定性為化學藥品。

承德市公安局食藥支隊副支隊長 張忠鈺:他們以化工品中間體為名,實際銷售的是原料藥 。

據警方查證,從2015年10月至案發,顏某組織人員以化工產品或醫藥中間體名義,非法銷售150多噸苯乙雙胍和30噸二甲雙胍。截至目前,全國共抓獲相關犯罪嫌疑人76人,查扣有毒有害保健食品15萬盒、西藥原料1.3萬餘公斤,整個案值高達12億元。

(本文編輯:魏園園)

轉載請註明央視財經

相關焦點

  • 央視揭秘:保健食品暗藏致命禁藥 成本不足5元賣出125元
    2018年5月7日訊,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宣稱具有調節人體機能的保健食品,越來越受到人們特別是老年消費者的青睞。可河北承德的李先生在吃了買回來的所謂保健食品後,總是感覺心裡發慌,身體不適,這是怎麼回事呢?記者隨警方展開調查,揭開保健食品黑幕。
  • 保健食品暗藏致命禁藥 成本不足5元賣125元
    可河北承德的李先生在吃了買回來的所謂保健食品後,總是感覺心裡發慌,身體不適,這是怎麼回事呢?警方展開調查,揭開保健食品黑幕。警方在全國各省市抓獲與此案有關的犯罪嫌疑人76人,打掉制假黑窩點19個、黑工廠3個,涉嫌非法經營犯罪的化工廠1個,查扣有毒有害保健食品15萬盒、西藥原料1.3萬餘公斤,整個案值高達12億元。
  • 保健食品暗藏致命禁藥 央視記者調查揭秘保健食品黑幕
    所謂的保健食品卻暗藏致命禁藥 央視記者調查揭秘保健食品黑幕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宣稱具有調節人體機能的保健食品,越來越受到人們特別是老年消費者的青睞。可河北承德的李先生在吃了買回來的所謂保健食品後,總是感覺心裡發慌,身體不適,這是怎麼回事呢?來看今天的記者調查。
  • 「降糖神藥」仁合胰寶違法添加西藥 成本5元售價300元
    原標題:「降糖神藥」保健品違法添加西藥 摘要 公安機關還調查發現,涉案「仁合胰寶」每盒生產成本不足5元,「出廠價」為12元,批發價40元,網絡零售價125元,
  • 央視曝光了一批網紅「保健品」,別再亂買了
    檢測結果:假保健品多數含西藥成分為了進一步分析查證,稽查人員將這批商品送往專業檢測機構進行進一步檢測分析。檢測人員專門針對11種對應糖尿病症的藥品,進行了逐一篩查,結果發現這些保健食品中都不同程度含有西藥成分。
  • 315晚會揭秘保健品騙局 安徽一公司被曝光
    昨晚舉行的2017年央視315晚會就曝光了一批將黑手伸向老人的企業,其中包括一家安徽潤九生物技術公司。在央視曝光的畫面中,陝西白河縣的一個會議現場,安徽潤九生物技術公司將一款名為蜂膠膠囊的保健品,一次向80名老年人銷售23萬元產品。公司一名講師現場宣稱,服用此藥,「糖尿病的人,兩個半月血糖正常,百分之百正常。」
  • 98元被子包裝成4780元贈品 忽悠老人買假冒保健品
    有的專門到老年人聚集的地方發傳單,用麵條、眼鏡等小禮品吸引他們參加健康講座,將進價98元的產品當做4780元的禮品相贈,忽悠老人購買假冒保健食品;有的將辦公樓變成包裝車間,違規更換產品包裝,非法銷售假冒保健食品……昨日,長沙市綜治辦、長沙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聯合行動,依法查處了上述兩家機構。
  • 2017年315晚會視頻回顧 保健品騙局令人觸目驚心!
    央視315晚會直播地址 315晚會曝光名單誰會入榜  2017年315晚會直播在即:有可能曝光哪些消費領域?昨晚舉行的2017年央視315晚會就曝光了一批將黑手伸向老人的企業,其中包括一家安徽潤九生物技術公司。  在央視曝光的畫面中,陝西白河縣的一個會議現場,安徽潤九生物技術公司將一款名為蜂膠膠囊的保健品,一次向80名老年人銷售23萬元產品。公司一名講師現場宣稱,服用此藥,"糖尿病的人,兩個半月血糖正常,百分之百正常。"
  • 劣質羽絨服成本不足10元 假冒名牌網上賣百元
    原標題:劣質羽絨服成本不足10元 假冒名牌網上賣百元   劣質羽絨服換個馬甲變身品牌上網做促銷   炎炎夏日,波司登、紅豆、雅鹿等知名羽絨服品牌等網店正處在反季促銷季節,普遍降價至三四折。   百元可買品牌羽絨服   入夏以來,電商集體年中大促銷,波司登、艾萊依等知名羽絨服品牌,紛紛打出反季節消化庫存口號,促銷手段令人應接不暇。記者打開淘寶、阿里批發等商城發現,二三十元的羽絨服比比皆是,就連波司登等大牌,在多家店鋪標價僅為一兩百元。   「庫存時間長難免有些黴味。」
  • 網購農藥不合格率高達80%,復購率不足50%,10元假農藥會導致1000元...
    業內專家表示,10元假農藥會導致農民損失1000元。 模仿正品標籤、編碼、然後刮碼造假,成本只有幾毛錢,然後將正品和假貨摻在一起,在某寶等各大電商平臺銷售。 網購農藥省3000,損失30萬
  • 豬飼料加藥粉變保健品 1盒賣398元
    豬飼料加藥粉變保健品 1盒賣398元 2014-12-23 16:11 來源:新華網 編輯:常磊
  • 20元成本假全聚德烤鴨賣120元
    北京市公安局豐臺分局環食藥旅中隊中隊長趙宇介紹,一隻半成品烤鴨成本約為20元,套上假冒全聚德外包裝後以50元的價格批發給導遊,導遊轉手以120元左右的價格銷售給遊客,且進行半成品加工、包裝的「黑作坊」,均沒有食品衛生許可證,包裝、倉儲、運輸等環節的衛生防護措施難以保證,有可能造成烤鴨變質,對食用者身體健康存在潛在危害。
  • 央視曝光防偽標籤造假 0.12元一套仿真度高到「真假難辨」
    TechWeb報導 8月23日消息,央視新聞今日曝光了一起防偽標籤造假案。一些明明是假貨的商品因貼上了仿真度極高的「防偽標籤」,用手機掃描防偽標籤二維碼後,竟變身為「正品」。這些假冒的「防偽標籤」都是通過網絡購買,一套0.12元或0.13元。
  • 「老媽樂」剛倒「老爹樂」又來:專盯老人,稱買保健品能賺錢
    老楊告訴記者,去年底,他和一幫老年人朋友一起被邀請到位於福州五一中路的鐵道大廈參加了一場投資活動,活動中,主辦方聲稱只要投資5000元買保健品就可邊消費邊賺錢(承諾高額返現,並當日兌現)。公司可以購買的保健品種類繁多,有中藥材、各種保健食品以及水療床等。
  • 女主播發自製化妝品視頻 1支山寨口紅成本不足10元
    一支山寨口紅 成本不足10元近日,有網絡主播在視頻平臺發布自製化妝品視頻,由於自製的化妝品容器均為知名國際品牌,這段視頻引起了不少網友議論。北京青年報記者調查發現,不少視頻平臺上都有自製化妝品的主播,他們不僅發布製作教程,也售賣自製化妝品。
  • 整頓專坑害老人的保健品勢在必行
    很多老人退休在家閒得無聊,於是就容易三五成群地去保健品店裡轉悠。因為他們晚年生活無憂無慮,拿著不菲的退休工資,就希望能夠延年益壽。正是因為希望延年益壽,才容易被保健品推銷人員利用這點進行成功行騙。漸漸地,店員們看老人對店家不排斥並與他們關係不錯時,就順勢進行產品推銷,而這些保健品大多就是食品級的保健品而已,甚至很多是三無產品,被店員誇大宣傳後,原本價格很低的保健品,經過他們對老人反覆洗腦後,價格搖身一變,動輒一盒上百元。老人嘛,上了歲數多少有點毛病很正常,但是經過店員毫無底線的誇大宣傳,老人們急於延年益壽的心理被他們利用,老人們就容易動心。
  • 朋友圈「9塊9」網購水果,有人被坑40萬元!詐騙成員角色扮演...
    安徽的周女士最近在朋友圈裡添加了一名所謂的客服,可以9.9元網購水果,不但可以貨到付款,而且可以先試吃後付錢。這本來應該是件高興的事情,卻最終損失了一萬四千塊錢。怎麼優惠的水果到最後卻變成了苦果?前不久,警方揭開了這背後的詐騙圈套。9塊9的便宜水果 引出800萬元的朋友圈詐騙案!
  • 「迷」上保健品的老人們著了什麼道?
    「我奶奶每天跟上班一樣去保健品店報到,哪天不去還要請假。」夏海濤陷入無力感的泥潭,他直言保健品來自「喜來健」。  記者搜索「喜來健」發現,早在2007年央視《今日說法》欄目已曝光其非法行醫。  也有專家表示,一些老人在服用保健品後會覺得精神好、有療效,實際上與老人的自我心理暗示有關。當他們連續服用一段時間後,會發現這些保健品根本沒有效果,而這又會成為推銷員勸導老人多服用幾個療程的藉口。  「我奶奶是在前幾年就開始購買了,除了吃他們的保健品,還用理療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