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熱的夏天,常會聽人說『熱死了』,但這不是開玩笑!中暑處理不好,真的有人會被熱死;另外,別以為室外才會中暑,就連室內也會發生,尤其是老人與小孩體溫調節比較不好,更要小心。
散熱機制出問題就會中暑
人是恆溫動物,隨時要維持體內溫度恆定,當外在氣溫一直升高,就像一直幫身體加熱,人體就需要散熱機制,如果散熱出現問題就會發生中暑。
中暑可分為三級
根據嚴重程度不同,中暑大概可以分為三級:
第一級:熱痙攣
當氣溫很熱,身體會流汗,汗水中有電解質如鈉、鉀,大量流汗時體內電解質也會跟著流失,身體會有一點不平衡,造成肌肉痙攣,所以中暑比較輕的症狀,可能是小腿肌肉抽筋或是某些肌肉不自主抖動。
第二級:熱衰竭:
若是嚴重一點的中暑,肌肉痙攣等症狀會跑到全身,同時可能出現頭痛、噁心、嘔吐,而且流出來的汗是溼冷的,不像熱痙攣是熱汗,出現這種變化,就是熱衰竭,得趕快處理,不然會進階到更嚴重的熱中暑。
第三級:熱中暑
熱中暑是體內調節體溫能力喪失,患者體溫會超過40度。一般中暑的人會流很多汗,主要為了降溫,但熱中暑的人因為喪失體溫調節能力,身上反而沒有汗,更嚴重者會肝腎功能衰竭,因此若未好好處理,死亡率非常高。
室內也會中暑2大原因
大家都認為室外才會中暑,但室內也是有可能中暑。因為室內通風不好,造成室內溫度比較高,另外,人體散熱時要靠空氣流動,若在通風不好、空氣不流動的環境下,人體散熱功能會變差,特別是老人小孩的體溫調節能力本來就比較差,若他們在車內要更小心。
處理中暑5招:
當發現周圍有人中暑時,記得『陰涼、脫衣、散熱、喝水與送醫』5步驟。
1、陰涼:把患者移動到陰涼處。
2、脫衣:脫衣服可增加患者體表面積,幫助散熱。
3、散熱:在患者身上灑一點水、吹風扇或用冰袋降溫,但冰袋要放在大血管旁邊散熱速度比較快,也就是雙側的頸部、腋下與腹股溝等6個地方。
4、補水:儘量多喝水,因為流汗才是散熱最好方法。
5、送醫:處理15分鐘患者情況未改善,就得儘快送醫。
預防中暑
預防中暑就要多喝水,如果大量流汗時還要記得補充電解質,但市售電解質水裡含有糖分,買回來時留意糖分,其糖尿病人要小心。不要在太熱地方待太久,儘量選擇涼爽通風處,回家到家記得開窗戶、開冷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