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力法則》:每個人都會講故事,但不是每個人都能講好故事

2021-01-11 楚汐思讀繪

美國知名演說家安妮特·西蒙斯曾經說過,「一個好故事總是充滿溫情的,不像數據那樣冷冰冰,所以總是能打動人心裡最柔軟的部分,不管一個人多麼有心機,多麼強硬,都會被好故事影響。用講故事的方法去與別人溝通,這就是故事思維的核心。」

誠然,我們每個人都是有故事的女(男)同學,或是來自親眼所見,或是親耳所聞,或是親身經歷...... 我們也喜歡在和朋友聊天聚會時講述那些發生在自己身上難忘的故事。只不過,有些時候,當我們自嗨於自己的經歷故事時,卻不曾發現身邊的人略顯不耐煩的神情。

顯然,並不是所有的我們,都擅長講故事,也不是所有的故事都能引人入勝。換句話說,並不是每一個人都具備講好故事的能力。

不過,也不用沮喪,有很多經驗豐富的故事高手,已然用他們的經歷告訴我們,講故事的能力是可以在刻意練習後學會的。

華語世界首席故事教練許榮哲曾經寫過兩本和故事有關的書——《故事課 1+2》,通過對故事內在規律的分析,拆解出一個故事套路,即 「靶心人公式」,可用於個人品牌建設、演講、說服等方面,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而在微軟國際認證培訓師哈迪婭·努裡丁的這本《故事力法則》裡,則是更聚焦於如何把講故事這個能力用作一種培訓策略,幫助學員更好地掌握課程內容,並與自己的經歷、各種想法和周圍人物事件進行融會貫通,讓枯燥沉悶的培訓內容變得更加生動有趣個人化,進而產生想要改變的源動力。

作為人才發展協會首席培訓師,哈迪婭·努裡丁有著 20 餘年的故事思維培訓經驗,通過對故事支柱的結構,總結出了一套可以直抵人心的故事塑造方案:確定故事寓意 → 找到故事焦點 → 安排故事順序 → 塑造故事布局 → 增強故事效果。

第一步:確定故事寓意

確定故事寓意,也就是說,我們想要通過故事達到什麼樣的培訓目的。

如果是要講述一個能夠讓學員產生共鳴聯繫的故事,那麼在選取故事素材的時候,要思考培訓內容和真實經歷之間的聯繫,要能幫助學員將現有想法與新想法聯繫起來,還要能鼓勵到學員將自己的各種經歷相互聯繫,融會貫通,舉一反三,進而可以從不同的角度看世界。

如果是想講述一個可以體現出變化的故事,那就需要挖掘出能夠引起學員內在改變動機的要素。在選擇故事素材的時候,要思考有哪些積極成果的事例,可以激勵學員做出改變?可以讓學員看到他們有能力做出改變?能夠指導學員如何做出改變?

通常,這樣的故事素材都得是足夠誠實、內省,需要時間來反映、識別真實的變化。

除此之外,還得注意故事的相關性和娛樂性,不是簡單地陳述一個故事經歷,而是要和培訓內容有關聯,努力去創造一種愉快體驗的故事,能夠給人驚奇、有懸念、妙趣橫生的故事,這樣才能達到藉故事來促進有效培訓學習的目的。

第二步:找到故事焦點

找到故事焦點,也就是確定故事的焦點,即故事本身的意義。

故事所支持的觀點不同於故事寓意。有可能是幾個故事同時服務並支持於某個寬泛的觀點,也可能是一個故事足以支撐幾個寬泛的觀點。

第三步:安排故事順序

對故事中各種事件的時間順序安排,是為了更好地支撐故事的關鍵事件,以及緊隨關鍵事件前後的前導事件和後續事件。

第四步:塑造故事布局

要想故事講得精彩,結構布局不可不花點心思。比較常見的故事結構模式有兩種:

一種是食譜型模式,典型代表是約瑟夫·坎貝爾在《千面英雄》一書裡提到的英雄之旅的神話模型。模式結構化的每一步都在描述主角從當前的身份到成為英雄的過程中都經歷了什麼。

這種模式顯然更具戲劇化,也更適合於電影與小說的情節發展,或是比較有傳奇色彩的個人傳記故事。

相較而言,另外一種積木型模式,更關注故事中的各種要素,而不是特定的類型化情節。

作者在本書介紹的ICAP 模式則是積木型模式的一種變體,包括意圖(intention)、上下文語境(context)、行動(action)和寓意(point)四個部分。這種模式突出的是關鍵故事結構,以及構成故事的各種事件之間的依賴關係。

第五步:增強故事效果

終於到最後一步了,也是要小心避免虎頭蛇尾的最後一步。

有點經驗的培訓師都知道,演講的技巧之一是 「要表演,不要講述」,想要講好一個故事亦是如此。

只不過,講故事是一種以真實為本的表演,也就是說過程裡要儘量自然、真誠,不妨藉助肢體語言來傳情達意,盡情展現自己的個性魅力,也可以適時邀請學員參與互動,建立彼此信任的交流氛圍。

寫在最後:

普通講述者與故事高手的區別在於,是否對自己經歷過的事件進行反思,然後從中挖掘教益意義,使別人在某方面發生變化。

果然,講好故事是有套路可循的,只要我們參照上述的故事力法則五步驟,刻意練習,假以時日,相信我們都能成為最會講故事的高手。

誠如本書作者所言,成為故事高手也是一種生活方式。所以,要多體驗,多學習,多分享,用心講好每一個故事。

「部分圖源網絡,侵刪」

-END-

我是@楚汐思讀繪,感謝閱讀,期待關注。

相關焦點

  • 講道理的人從來不缺,缺的是講故事的人
    大家好,我是作家李尚龍。近幾年,短視頻行業的崛起,開啟了新流量的第二曲線。這是一個短視頻時代,無論是短視頻還是長視頻,想要達到傳播的效果,講故事都是不二法則。這個時代從來不缺講道理的人,缺的是講故事的人。我在新東方教課教了4年,在2015年的時候在線教育來臨,我們幾位老師就從新東方辭職,創立了中國最大的四六級考研在線網站。
  • 王國慶:把中國故事講好,講得讓人聽得懂、聽得進
    新華網/中國政府網 陳競超 攝  以下為直播實錄:  紫光閣雜誌社記者:中國啟動不文明遊客黑名單制度以來,已經有十多人榜上有名,你曾在全國政協大會上作過發言,提出中國人是中國故事最好的講解者,請問怎樣讓每個人都能講好中國故事呢?  王國慶:謝謝你的問題,我想起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個故事。
  • 講故事勝於講道理,人人都會聽故事,但講故事卻少有人會
    俗話說:聽故事勝於聽道理;講故事也勝於講道理。故事,本身有其巨大的魅力。可是,人人都會聽故事,但講故事卻少有人會。那麼,我們究竟該如何講好一個故事呢?簡單來說,故事應該講述發生的事情是如何影響某個人,而這個人正力圖實現一個困難的目標,最終這個人是如何變化的。也就是說一個故事包括某個人、發生什麼事、遇見什麼困難、有何變化和作者的觀點這五個方面。
  • 故事為王,創企高管講好「故事」的六大技巧
    從績效考核中的晉升理由到傳達項目的共同願景,每個職能部門的每個員工都可以通過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而受益。能不能講好故事,是經理和領導者的差別,是失去客戶和贏得客戶的差別,這已經是一個公開的秘密了。本文中,一些創始人、工程負責人、市場營銷專家和設計總監從不同的角度探討了「講故事」的概念,總結了講故事的六大最佳策略。
  • 有些故事不一定要講給每個人聽,有些悲傷不一定誰都會懂
    一、人生路上,太多的為什麼,沒有答案 ;有時我們是在付出的路上,是能夠收穫的,是清楚的看到了自己想要的,或者是不想要的,這又何嘗不是一種寶貴的結果。命運會厚待溫柔多情的人,好過冷漠的一顆心。二、一件事,想通了是天堂,想不通就是地獄。既然活著,就要活好。有些時候我們由於太小心眼,太在意身邊的瑣事而因小失大,得不償失。
  • 為什麼不會講故事的領導不是好領導?
    如果這些都搞不清還想領導他人,那你還是先領導領導自己吧。通過講故事影響下屬的前提是你要搞明白自己的故事。領導要講的故事很多,但是最重要的3個故事就是回答傳達室大爺問你的3個問題:你是誰?來幹什麼?要去哪兒?
  • 聰明的銷售都是怎樣講故事的?掌握3個步驟,你也能講好銷售故事
    人們喜歡從自己信任的人那裡購物,因而建立信任感是銷售中的重要的一課。如何建立信任感,很多人以為只要產品好就可以了,因此在培訓中,公司通常都會教員工如何去展示產品特點、用數據結合事實的方式來展示產品。這些信息需要用邏輯思維理解,也會被邏輯思維所質疑。然而利用故事的方式和客戶溝通,只要故事講得好,你就能充分調動人們大腦中的感性區域,導向積極決定。
  • 講故事
    小傢伙給我講故事,具體故事如下:一個很醜的女孩愛上了一個很帥的男孩,男孩也愛女孩。後來,因為一次事故他們不再相愛了,他們在陽臺聊天,男孩把女孩推下了樓。然後,男孩每天都夢到女孩找他麻煩,他就找了個大師幫忙,大師讓他每個房間都貼了符,並叫他晚上躲在床底,囑咐他無論聽到什麼聲音都不要出來!男孩躲在床底,就聽到外面兵兵乓乓響了一晚上。
  • 鳳姐都當主筆講故事了,講故事必殺技你還沒Get到?
    突發新聞、段子、明星、潮品……沒有什麼能再那麼輕易地讓我們注意、在意和記憶。 ——除了故事,有血有肉的故事。 二、為什麼講故事 有人說,「故事太假,數據才真。」「事實勝於雄辯。在強大的數據面前,再動聽的宣傳都是忽悠。」「以手機為例,不服?咱跑分!」 持這種態度的人,不在少數。
  •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故事
    人生在世,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故事:有的人把故事寫成了詩篇;有的人把故事深埋心裡;有的人把故事變成了現實;有的人卻把故事變成了事故…世人多多,故事千變萬化,各人適得其所…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座城。
  • 為什麼每個人都覺得自己說的故事很精彩?用編劇查理的話講給你聽
    我們經常在生活中經常遇到一些人,講起自己的故事來滔滔不絕,也不管別人的感受是喜歡還是不喜歡,還覺得自己的故事很有趣,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我們都知道劇本就是從故事中轉變而來的,所以我們今天就來從編劇的角度上來講一下這個問題是怎麼出現的,就從編劇查理的這一段關於劇本取材角度的話來解釋一下吧!
  • 不要把我當成故事講給另外一個人
    不要把我當成故事講給另外一個人 不是每個故事都能有一個圓滿的結局
  • 武漢2月每個凌晨驚心動魄的故事,他要講給所有人聽
    長江日報全媒體記者現在他即將赴北京參加第七屆「好記者講好故事」複賽講述普通武漢人的戰疫故事他記錄下最後一座方艙關閉的歷史時刻新冠疫情來勢洶洶,我們的戰鬥瞬間拉響。疫情前後5個多月,我沒回過一次家,家人不知道我每天外採,為了不暴露自己的工作狀態,疫情期間我甚至不敢發朋友圈,每天晚上9點在宿舍跟他們視頻,讓他們以為我一直在家辦公,直到今天,我父母都不知道我曾經幾次出入紅區。也正是有了這樣的切身體會,所以我對奮戰在一線的醫護也有了多一份理解和共情,在做片子的時候也挖掘出了更多感人的細節。
  • 每個人都有故事,所以你的故事是什麼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或有相同,或有相近,傷心的感覺是一樣的。臨近過年,我想著又一年了啊,這些年經歷什麼?快樂的、傷心的、遺憾的、瘋狂的都已經成為了往事。坐在窗前,戴上了耳機,聽著歌,好像世界與我無關。我想,每個人聽歌都會有一個習慣吧,那就是邊聽邊看著評論,總有些評論會抨擊到你心底。
  • 《故事思維》教你學會講六種故事,並掌握七項講故事的技巧
    作者用它來說明,講故事往往比講道理的效果更好,如果斯基普只是憑空嚷嚷自己多麼厲害,那只會加深別人對他的懷疑。但他通過故事,讓股東們明白了他想表達的東西。《故事思維》的作者叫安妮特·西蒙斯,是美國一家很有名的諮詢公司的創始人,她認為,一個好故事總是充滿溫情的,不像數據那樣冷冰冰,所以總是能打動人心裡最柔軟的部分,不管一個人多麼有心機,多麼強硬,都會被好故事影響。
  • 春嬌與志明的故事,就像我們每個人的故事
    說是要溝通交流,彼此都很容易認為自己對了,對方錯了,然後變成無法互相理解只是互相指責的爭吵。還有逃避溝通,直接跳過問題暫且不談。還有為了挽救而一方做出某一樣努力,但是似乎並不能在對方那裡得到想要的結果。有些事情啊,講道理也沒有用,溝通也沒有用,跳過也沒有用,努力也沒有用。
  • 講故事的人更有影響力!掌握這五個故事核心點,小白也能變大師
    但凡懂得講故事的人, 通常都是備具影響力的人,講故事不僅適合於演講場所,同時適合於銷售,商業談判上,一個好的故事不僅可以增加講故事人的影響力,同時還能化解不愉快,以及談判僵局,會講故事的人,往往都能很好地掌握主動權,那麼如何能成為故事高手呢?
  • 《寵愛》講的是寵物說的卻是人與人之間的故事?
    我一直覺得拍有關動物題材的電影或電視劇會很難,不論是對動物還是對於演員都是一大考驗,故事中出現的萌寵即便是訓練有素,想來在拍攝期間也會出現狀況之外的情形。《寵愛》中6個故事都是圍繞友情、愛情、親情看似講與寵物之間的關係其實它更多的還是在表達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第一個故事小札這個故事裡細節滿分,吳磊與張子楓的表現也讓人挑不出什麼大毛病來。
  • 柏拉圖說:「誰會講故事,誰就擁有世界」白巖松:新聞也是講故事
    千百年來,全世界的文學實踐,音樂世界,包括近代的新聞事件,都在證明同一個道理,所有的故事最後都要回歸到「人」的主題。02在生活中我們發現,同樣的笑話,有的人講就特好笑,有的人講就不好笑;同樣的故事,有的人講就特好聽,有的人講就不好聽,為什麼?就是因為沒有講好。白巖松在《白說》中說:傳播,歸根結底就是給別人講一個好故事。那麼講好一個故事的核心是什麼呢?
  • 孩子只會聽故事?講故事的好處多多,家長千萬別忽略了
    我們跟他說,每天都要自己講一個故事,就像在幼兒園上臺表演那樣,爸爸媽媽會用手機幫他錄下來。於是,他就開始每天講故事了,講了一段時間後,我們發現他慢慢地改善了羞怯的姿態,整體表達變得越發自然了,而且語言也越來越流暢。最近他開始自封「故事大王」,每天化身一臺移動故事機,經常問我們要不要聽故事啊,就隨時隨地開始講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