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不會講故事的領導不是好領導?

2021-01-20 老闆學習會

微信最近又改版啦,為了讓大家能第一時間瀏覽,

請大家點擊上方 「老闆學習會」  → 點擊右上角「...」 → iPhone的朋友點選「設為星標 ★ 」(安卓的朋友點選「置頂公眾號」)感謝支持。

亞里斯多德建議商業領袖要「像智者一樣思考,像普通人一樣說話」,可是我們現在的商業環境中到處充斥著像普通人一樣思考,像智者一樣說話的人。


作為領導,與其說著故弄玄虛的大話、空話,還不如講個故事有助於溝通。

如果你從來沒聽過這個說法,或者從來沒想過領導為什麼需要講故事,估計你在職場生涯中所接觸的領導大都是命令型的——他說什麼就是什麼,也不給下屬做什麼解釋。


這種領導風格在中國的文化傳統裡是有跡可循的。《論語》裡有一句話:「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有人認為,其大意是要讓老百姓按照領袖指引的道路走,沒必要讓他們知道為什麼。這樣的領導方式在2000多年前可能是行得通的,但是在資訊高度發達的今天就行不通了,更不要說年輕的一代了。

每一個領導都需要知道,當你在上面講話的時候,聽的人腦子裡一直有這三個字 ——「憑什麼?」,如果你不能回答這個問題,那你的溝通就是無效的。

當你新官上任的時候——憑什麼會是你?

當你發號施令的時候——憑什麼聽你的?

當你激勵員工的時候——憑什麼信你的?

要回答這些問題就需要搞清你是誰。你有什麼樣的價值觀。作為領導,你的內在動力是什麼。

你想要成為什麼樣的領導?你又想要把你的團隊帶向哪兒?如果這些都搞不清還想領導他人,那你還是先領導領導自己吧。


通過講故事影響下屬的前提是你要搞明白自己的故事。

領導要講的故事很多,但是最重要的3個故事就是回答傳達室大爺問你的3個問題:你是誰?來幹什麼?要去哪兒?

「我是誰」的故事

作為領導,每次你開口之前都要問問自己,要講的是領導的故事,還是領導力的故事?

領導的故事是「想當年,我×××」的自我陶醉的故事,而領導力的故事,一定是為了激發他人,影響他人,讓他人興奮起來的故事。

在講「我是誰」的故事的時候,我們的目的就是贏得他人信任,讓他們心甘情願做事。


然而,我看到的領導在講我是誰的故事時經常會陷入兩個誤區:一個是「只有我牛才能證明我行」,另一個是「只有我行才能證明我值得信任」。

領導力培養是一場旅程。既然是旅程,就包括過去、現在和未來,而且總是在不斷變化的。

好的領導者通常熱衷於分享他的過去給聽眾,因為那是塑造他生命、職業生涯和成功的禮物。對任何一個人來講,只有理解了你的過去,才能理解你的現在,也才能理解你的決策。

我的現在=我的過去+我的改變

我的未來=我的現在+團隊願景

「我為什麼來到這兒」的故事

對於團隊領導,另一個非常重要的故事是—「我為什麼來到這兒」。講這個故事的目的就是要拉近彼此的距離,讓團隊知道你被提拔或空降,不是因為你有關係,也不是因為你顏值高,而是因為你的奮鬥和別人的幫助。


你需要講一個「我本來有個夢想,但英雄之旅很艱難,做了這、學了那,還是經常失誤,後來我的老領導給我指點迷津,才讓我有了方向,能往前衝,今天才能到這兒」的故事。這其實也是「我希望我能成為受你尊敬的領導」的故事。

記得有一次,一個學員請我幫她看看她的述職演講,請教還需要增加什麼內容。她剛從設計院的基層被提拔到一個大的項目團隊當總負責人,需要在老領導、新領導和新團隊面前做一個十幾分鐘的演講。


我看了一眼她發來的稿子,雖然內容很多,但總體感覺還是比較假大空的,尤其是感謝領導的那部分。而且作為空降的新團隊的領導,雖然她有很多表決心的話,但大都是祈使句,我要如何如何,我希望大家怎樣怎樣,聽起來更像是強行表態。雖然我能理解有些話是必須要說的,但這並不代表除此之外,我們不能做一些更有情感的溝通。

後來,我幫她捋了一下她從基層成長到團隊領導的過程,包括這中間她曾經參與的項目,她是如何從一個什麼都不懂的大學生一步一步走上來的。


用英雄之旅的故事模型幫她重塑了她的蛻變故事。讓她的團隊成員理解,原來領導也是人,領導也是這樣一步步從「狗熊」變成「英雄」的。這樣講非常有助於和新下屬建立信任。

脆弱的力量—失敗的故事

如果你仔細研究馬雲的演講,就會發現不同於其他的中國商界領袖,馬雲經常講失敗故事。比如,他當年開翻譯社的時候怎麼賠本賺吆喝,後來做「中國黃頁」又是怎麼失敗的。為什麼馬雲經常講失敗故事呢?這就是他精明的地方。

首先是讓別人對你產生好奇。看電影的時候,當你看到主人公失敗了,你會認為電影結束了嗎?當然不會!反而你會自然而然地想知道主人公後來是怎麼克服困難、擺脫困境的。所以,生活中的失敗和失敗故事裡的失敗不是一個概念。


故事裡的失敗不過就是一個在當時尚未解決的衝突。當馬雲講到他開翻譯社失敗的時候,聽眾就想知道「那後來他是怎麼解決的呢?」「賠了多少錢?」這些問題激發了聽眾的好奇心。

其次是不讓人感覺被說教。沒人喜歡被說教,當說教的人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時,聽的人,除非是你的忠實粉絲,否則多少會有些牴觸。


當你分享自己失敗或者失落的故事時,得把自己的姿態拉低,從而迅速和他人達成共鳴:你看,我也失敗過,敗的比你還慘呢!我也焦慮過,所以你還焦慮什麼呢?當你有了這個親和力,後面的陳述和教導就沒有威脅感了。

第三點是建立信任。有一位投資人朋友跟我說過,他從來不投沒有失敗過的創業者。在他看來,只有輸得起的人才能幹大事。很多人以為只有講自己成功的案例才能證明自己有多牛,卻不知道只有「失敗」才能凸顯你的學習和成長。只有經歷過磨難而形成的性格才是真實的,而且很多人生命的轉折點都是來自一次刻骨銘心的失敗。

每個人都經歷過一些失敗,每個人都有不為人知的故事,正是這些失敗和無助的經歷塑造了我們現在看世界的方式。很多成功人士之前認為的至暗時刻成就了他們人生中最輝煌的時刻。正是他們在至暗時刻的渴望,成就了他們的成功,讓他們走出了艱難的局面。渴望往往來自挫折、痛苦或者欲望。

我認為講好一個故事需要左腦、右腦和勇氣。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看到很多領導,左腦發達,右腦欠佳,勇氣缺乏。在表達的時候充滿邏輯性,但是缺乏情感的表露,更沒有勇氣去展示真實的自己。

真正有勇氣的領導從來不諱談過去的失敗、不堪、轉變和成長,他們抓住每一個機會,將其作為和聽眾建立更深的情感聯結的階梯。因為當你有勇氣去展現自己脆弱的一面時,你就能迅速和他人建立連接,而不只是高高在上地說教。

你可能會說,大家不都嚮往成功和幸福嗎?既然這樣,為什麼要講失敗的故事呢?要知道「嚮往」和「共鳴」是兩碼事,正如好萊塢劇作家羅伯特·麥基所說:「人們對權力毫無共鳴。人們尊重權力,依賴權力的庇護,反抗權力,崇拜權力,但不會和權力產生共情……失敗者的感覺要比其他一切都更能讓人產生共鳴。世間對成功人士是難以共情的。」

那難道成功人士就永遠無法和他人產生共鳴了嗎?倒也不是,我們會和夜深人靜獨自躺在床上的那個成功人士共鳴,因為當一切光環褪去,他也會和我們一樣感到孤獨,甚至自卑。

正因為此,羅伯特·麥基建議:「請以優雅的謙卑姿態做營銷。」無論是在推銷自己、推銷觀點,還是在推銷產品,沒有什麼比高高在上的樣子更讓人討厭的了。

激勵團隊的故事

做領導少不了要給員工打雞血,激勵他們在面對困難的時候繼續努力實現目標。這個時候最有效的方法不是用鞭子抽,用績效壓或是用獎金砸,而是講故事。

我們在企業裡做過多年的管理者,深知員工日常工作的動力都是圍繞著自己的。也許這是外在動力,是跟物質、社會標準掛鈎的目標,要想激發這樣的外在動力,用工資、獎金和公開的認可就可以實現。


此時不需要講故事,直接畫大餅就行。就好像我跟我的團隊說,今年業務如果翻番,我們就去海外團建,這一句話就夠了。

然而大餅偶爾畫一畫還行,但對於員工在工作中面臨的實際問題,比如完不成銷售業績,有畏難情緒,不自信,不敢說出自己的想法等行為和信念上的問題,餅畫得再大也解不了近渴。此時最重要的就是要通過激勵員工幫助他們實現內在成長。

激勵的目的就是在「是什麼」和「可以成為什麼」之間搭建起一座橋梁,激勵他人的故事的實質就是讓別人從「現在是誰」聯想到「可以成為誰」。如果你的故事能做到這一點,那麼你就贏了!

但是在講這個故事之前,你必須搞明白,你的團隊當前是缺乏動力還是缺乏能力?對於這兩個問題,要講的故事是完全不一樣的。這就像吃補藥,你得先搞明白自己要補什麼,不能隨便補。

多講自己的個人故事,多表達自己的感受,能夠讓你更好地和員工產生聯結和信任,讓員工知道:我的老闆不僅僅是老闆,還是一個和我一樣的普通人。


多講自己的失敗故事,展示你脆弱的力量,一方面可以讓自己坦然面對曾經的失敗和挫折,另一方面,也讓自己從失敗中學到的道理成為鼓勵員工成長的那一道光。


多講自己和企業「為什麼」的故事,讓員工感受到,我做的不只是一份掙錢的工作,而是一份真正有意義,能為社會帶來價值的工作。

老闆學習會 向企業家致敬!

讓天下的生意不再難做

作為老闆,如果你存在如下問題:

1、業績遇到瓶頸,無法突破;

2、自己每天太忙太累,沒時間休息、陪家人;

3、員工管理不好,不監督就不幹活;

4、人才招不來,來了留不住;

5、企業突然陷入危機,不知道怎麼處理;

6、員工抱怨,家庭抱怨,搞得團隊支離破碎。

不妨使用以下管理機制:

「識別」下方二維碼添加主編微信,回復」學習「,即可免費獲得以上資料學習權限,只為幫助一心想把企業做大的朋友!



相關焦點

  • 為什麼領導喜歡打小報告的人?領導的藝術
    領導的一個好的領導要注意一點不能跟下屬不要隔得太遠也不能離得太近,隔得遠了下屬說你高高在上沒有親和度說你擺譜,但是離得太近下屬覺得你沒有什麼威嚴不拿你當回事,可能隨時對你指指點點、打打鬧鬧。為什麼領導喜歡打小報告的人 ?
  • 領導一般不會說,但下屬必須懂的十句話
    下面職場君為大家整理了十句領導不會說,但是作為下屬必須懂的道理。第一句:在被問到狀況之前便主動報告部門人少的時候,可能領導會經常主動關心到每一個人的工作進展,然而再好的領導,也不可能面面俱到,而且關注點應該是整個團隊而不是你個人。因此如果總要等到領導主動來追問工作狀況,那說明下屬的工作是不到位的。
  • 誰不是一邊罵著領導,一邊埋頭苦幹呢
    和領導爭辯的名場面已經跳躍在腦海中。誰還不是一邊罵著領導,一邊埋頭苦幹呢。老實說,你有沒有一個叫做「沒有領導的微信群」,在每次開完會之後,微信群瘋狂震動,這可不是普通的手機震動,而是對剛剛會議的決策群起攻之,時不時還要問候一下領導的老母親。1、再不想罵領導,也架不住領導是個真傻X領導嘛,也是人,也有短板。能力不足,加班來湊的領導。
  • 《組織行為學》第十三講:領導風格-怎麼獲取團隊認同
    但這樣的領導者,近十年來越來越不吃香了,為什麼?你有沒有發現,用完美的人設獲取團隊認同有一個前提,就是你領導的人要默認自己的角色就是追隨。你指哪,他打哪。但是這些年追隨者的變化非常大。他們不像原來那麼循規蹈矩,遵守紀律,還特別會表忠心。相反,他們特立獨行,願意主動表達意見,甚至有點我行我素。這個情況不是中國獨有,美國也一樣。
  • 給領導送禮物,領導說太貴重怎麼答?不要說不貴重,最好說這三點
    要回答好這個問題,你首先必須要了解一下領導講這句話背後的意圖是什麼?主要有三點:她只是習慣性應付你有些領導,下屬送禮物給她的時候,她肯定會收下。因為她的內心是貪婪的,就算她對你無功,只要你送東西給她,她也會受之無愧。對於她來說,收東西或許已經成了習慣。但她是個在人際交往中 ,是個交際高手,所以她不會喜形於色。畢竟,接受了別人的東西,總是要感謝別人的。
  • 作為下屬,不懂這三個職場的規矩,領導也不會把你當成得力助手
    ,這位90後女員工並沒有給公司帶來多麼好的效益,反而是耽誤了公司的進展,而且影響了公司內部的團結,對此老闆也表示很無奈。第二、不把領導的話當回事其實現如今對於企業來說,大家都希望能夠花最少的錢去僱傭能力強的人才,希望這些人才在職場中有更好的作為,但是有些員工他們卻刻意的去跟領導針鋒相對,甚至會讓領導覺得在職場中的處境十分尷尬,從長遠來看,領導招聘員工,卻看到員工並沒有較好的態度,也不願意去認真專注在公司的工作,領導便會直接把這些員工勸退,甚至會通過一些特殊的理由和藉口讓員工不會得到更好的工作崗位
  • 職場「鐵律」:不會向領導「邀功」的員工,只能默默幹到懷疑人生
    而身在職場,幹好本職工作的同時,也要適當展現自己,想必職場中有很多人業務還算過得去,但是也沒達到很精的地步,再加上不懂得展現自己,往往這種人很容易被領導忽視,不會引起領導的注意。而已經入職一年的小偉依舊還是拿著剛轉正時的工資,眼看著跟自己同時進入公司的幾個妹子都已經升職加薪了,小偉實在想不通:自己明明不比她們差,為什麼卻還是不被領導重視。而比這個還讓小偉難過的是,人事找他談話,通知他已經被開除了,小偉一下子把一年的委屈說了出來。
  • 領導講話口若懸河、出口成章,為什麼我一上去就蒙圈了?
    上班以來,最大的困惑就是為什麼要有開不完的會,主要領導講,分管領導講,主持人講,而且每位領導坐那,都能面不改色心不跳,口若懸河、出口成章。別說都手拿稿子,其實讓他們不拿稿子更能說,區別不過是口語化、通俗話更多而已,但邏輯性、條理性上絲毫不差,甚至更加妙趣橫生、詼諧幽默。
  • 領導最怕員工怎樣報復?為什麼有些員工領導不敢惹?
    聊起兩人私下裡好像還有些過節,總監也給這個老員工穿過小鞋,都不是省油的燈,這次逮著機會好好報復一番,拉他下馬。其實職場中的太多事,不是我們旁人所能一語道明的,報復也好,競爭也好,也都是職場中的常態。說到報復,還真是一個巴掌拍不響。那領導們最怕員工怎麼報復呢?說說我的看法。
  • 領導並不是你到了領導的位置就突然有了領導力
    但不能突然狂妄自大,要尊重領導、尊重下屬,做到和大家相互理解,相互支持,讓團隊有凝聚力和向心力。02 了解情況、分析調查,當好引路人領導並不是你到了領導的位置就突然有了領導力,在你還不完全了解摸得清狀況之前,要多觀察。1.了解人。了解你的領導、下屬、聯繫密切的部門有哪些人,他們背後的關係、他們之間的關係以及圍繞他們產生的相關信息。
  • 面對領導的不點名批評怎麼辦?假裝不是說自己,這才最科學!
    批評老魏的時候,領導還拿眼睛一直盯著他。大家都知道這是在批評老魏呢。可是人家老魏,氣不大喘,臉不發紅,只要你不是點名批評我,那就不是在說我。那就是在說別人。這個時候誰如果表現的尷尬,那就是誰真正的尷尬。誰表現的尷尬,就好像批評的是誰。所以老魏一臉傲嬌的樣子,聽著領導的不點名批評。大家都覺得老魏的臉皮那是真厚。終於有一天,領導忍不住了。直接點著老魏的名字來批評他。罵得那叫一個激烈呀。
  • 請領導吃飯,怎樣讓領導感覺「美氣」?
    在職場生活中,邀請領導進行一次飯局,有時候效果比幹活還要好。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不注意細節問題,結果往往會適得其反,很有可能會讓領導感覺不美氣。領導如果心裡不舒服,雖然不會在口頭上表達出來,可各種奇怪的不滿情緒會體現到工作互動過程中,甚至影響你的提升和前途。職場套路深,所以請領導吃飯要講究方法。一、選準合適的機緣1.理由要充分。
  • 無端被領導罵,聰明的員工從不會頂撞,只需三步領導都要感謝你
    後來我的客戶告訴我,這位領導經常這樣訓斥下屬,有時候就是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可能下屬也習慣了。如果換做是你,你能忍受住這樣的當眾被罵嗎?到底是直接掀桌子走人,還是為了保住工作忍一忍呢?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被罵有時候並不是因為你錯了,而是因為你身處「下流」在心理學上有一個觀點是,憤怒是向下流的。
  • 帝皇經驗:領導身邊有奸佞小人,不是領導識人不明,是你道行太淺
    這些帝王沒有一個不是聰明透頂,但是他們寵信的這些人,無一不是十足的奸佞小人!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這些大領導明知自己喜歡的人是小人是奸佞,還要留在身邊重用呢?小人用著順手何謂小人,沒有固定的評判標準,大概是心中只有個人的私利,沒有他人、社會和國家利益,而且為了自身利益不擇手段的這一類,就是社會認為的奸佞小人。
  • 領導排擠你的3個跡象,你別再傻傻地替領導賣命,殊不知大難臨頭
    我們想在職場上有所發展,不僅要和同事搞好關係,也要顧及到與領導的距離。和領導的距離不能太近,太近容易被領導「避嫌」,有什麼好事領導反而不會偏向你;和領導的距離也不能太遠,否則你這個人沒有什麼存在感,更別談被領導重用提拔什麼的。
  • 主要領導不是好當的,不具備這4大本事,保證讓你領導工作玩不轉
    但是,主要領導可不是好當的,因為,在工作上,主要領導面對複雜的工作局面,你要科學決策,你要解決問題,你要開拓創新,你要管理許多人,沒有一定的能力,你還真的玩不轉,你的領導工作還真會陷入困境。在這裡,依據本人幾十年領導工作經驗和體會,向你說說當主要領導需要具備的4大本事,希望給你一點有益的幫助。一,當主要領導,要具備管人用人的真本事。
  • 職場權威恐懼症: 你為什麼老想躲著領導?
    陳青工作多年,但有個毛病,就是老想躲著領導。每次看到上司,她都感到緊張,當上司叫她談工作時,她也總是緊張和擔心。但卻不知道為什麼會緊張,常常希望要是領導永遠不找自己就好了。可是,領導總不找談話的人恐怕很難得到領導的信任,也不會有太好的發展前景。那麼陳青為什麼老想躲著領導呢?
  • 寫好領導講話稿的10方面技巧
    一、領導講話稿標題的寫作技巧 領導講話稿標題要擬好,簡潔、通俗、有物最重要。簡潔,就是惜墨如金,標題精短。毛澤東的著名講話稿《為人民服務》《論聯合政府》《愚公移山》《組織起來》等,都是簡潔標題的典範。講話稿主標題以10個字左右為宜,不超過10個字更好,最長應控制在20個字以內。
  • 在領導崗位上,無才、無德、無能,哪一種領導更可怕?
    如果非要找一個好的領導,德才兼備,德高望重一定是大家心目中選擇領導的標準配置。如果一個領導不能兼備這些,非要排個次序,大家一定要注意,稍有不慎,選擇了錯誤的領導,前途可能真就毀了。再比如給女程式設計師講問題的時候,總會鹹豬手搭到人家肩膀上,不停的動來動去;還有一次團隊聚餐,大家都帶著自己的女朋友,結果他的二B主管,當場就說誰女朋友漂亮,誰女朋友太差勁,結果同事女朋友被懟了一頓;這樣品德差的領導無時無刻不在尋找自己作為領導的優越感,存在感,這屬於最可怕的一種領導類型。
  • 向領導提離職,領導只回復了一個「好」字,這是什麼意思?
    一朋友向領導提辭職,領導只回復了一個字「好」,這讓他很是不理解。還特意跑來跟我說了一嘴。我表明沒說什麼,也只是站在他角度,安慰了一下他。但內心所想,可就多了。你提離職,領導都說好了,還能有什麼意思呢?無非就是同意你離職了唄。可能在自己看來,自己提出了離職,作為領導怎麼著也得多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