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涉及劇透量極少,基本不影響影片觀看,文章出品原創號維躍話,禁止轉載。
影片故事背景發生在1942年的大西洋航線,湯哥飾演弗萊徹級驅逐艦「灰獵犬號」艦長,帶領驅逐艦小隊護衛30餘艘貨輪經大西洋航線前往英國。
與去年上映的戰爭題材大作《決戰中途島》不同,《灰獵犬號》全程採用單一故事線、時間跨度小,專注於這場發生在驅逐艦小隊與德國U型潛艇狼群之間的惡鬥。
為了避免過多的劇透,我們今天主要來聊聊這場狼與犬惡鬥中,電影還原了哪些大西洋護航戰的細節,也藉此感受一下曾經的美國,那時還是代表著正義的模樣。
沒有花哨的感情故事線,這場專注的惡鬥,讓觀者身臨其境體會著為什麼U艇叫狼群。
運輸船隊剛起航,湯哥艦長接到總部電報,通知沿途可能遭U艇攔截,電影在這裡沒有展開,但是顯然本次德國U艇的活動情報已被盟軍獲取。無線電通信和情報戰,對雙方都非常重要,決定U艇能否找到獵物和運輸船隊如何規避陷阱。
雷達可以算二戰中美英兩國的核心黑科技,由於氧氣供應問題,U艇大部分時間需要在海面航行的。對海面航行狀態的U艇,片中驅逐艦雷達發現距離保持在10~15海裡,同時可以測出目標的距離及方位角度。捕獲目標後,驅逐艦向目標方位機動,目視搜索U艇在海面上的指揮塔,隨後使用主炮展開炮擊。
當然U艇也有自身的態勢感知體系,通過聲吶、無線電測向儀、潛望鏡,大概率在遭到炮擊前就順利下潛了。
尋找下潛狀態的潛艇,就要靠大名鼎鼎的聲吶了,聲吶定位目標後就可以開過去投深水炸彈。
這是一場正義方上演貓捉老鼠的遊戲麼?如果稍稍劇透一點的話:完全不是這麼回事。
雷達的可靠性和探測距離是不太行的,畢竟是那個時代的黑科技;聲吶的探測距離是很近的,還會被驅逐艦自己和友方貨船的噪音幹擾;深水炸彈扔著爽,但是備彈數量真撐不了一直扔一直爽;況且U艇還能釋放叫做「藥片投擲器」的聲學誘餌。
《灰獵犬號》可謂完全從獵犬們的視角,詮釋了為什麼U艇們被稱作狼群。
一隻狼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狼擅長團隊捕獵。U艇在大西洋航線上成群出沒相互配合,有吸引獵犬注意力的,有趁機撲向羊群的,還有準備咬向獵犬喉嚨的。
狼群在追蹤獵物的時候是半公開的,跟在遠處時隱時現,獵物是有感知的,這是一種恐懼。每次U艇間的無線電通信,都不難被驅逐艦的無線電測向儀探查到,但追過去也可能中了調兵之計。
黑夜屬於狼群,也同樣屬於U艇群,藉助夜色掩護能更方便的上浮換氣、觀瞄。當第一顆慘白色的救援火箭信號彈在船隊中升起,陰森的大西洋離日出還有漫長的煎熬。
因為U艇群也像狼群同樣的貪婪,咬死更多的羊或者獵犬。
船隊早早揮別了因為航程需要返回的「卡特琳娜」反潛巡邏機,剩餘的航程中羊與獵犬們時刻在緊張、恐懼、憤怒、勇敢、悲傷間輪轉著,獵犬稱作牧羊犬確實更合適一些,一路上竭盡所能守護羊群。
全片節奏緊湊,只有護航過程一條故事線,只要不太過挑剔瑕疵,比如為什麼新銳的弗萊徹級驅逐艦會提前出現在大西洋護航戰中,本片肯定算得上一部品質上乘的戰爭題材影片。
未能以院線形式上映的《灰獵犬號》到底火不火還不好說,同屬美國海軍的「好人查理號」兩棲攻擊艦這兩天確實火了,只不過大火燒的已經基本放棄撲救了。
不禁讓人要問,二戰時美國海軍那股子精氣神還在麼?可以確定的是,現在的美軍早已不是正義守護者的化身。高品質的好萊塢美國主旋律戰爭題材電影,掩蓋不了的是時隔70多年,二戰美國與現今美國,一正一邪判若兩個國家的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