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巨型鸚鵡螺化石驚現安徽巢湖

2021-01-16 中國新聞網
版權聲明:凡標註有「cnsphoto」字樣的圖片版權均屬中國新聞網,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使用。

  7月11日,安徽巢湖古生物愛好與研究者任怨先生公開展示他近日在該市東風石礦附近一礦山發現的一塊巨型珍稀古海洋生物鸚鵡螺化石。據介紹,此化石高53釐米、寬42釐米,經安徽師範大學王心源教授及西北大學、中國海洋大學、南京大學、中國石油大學等專家鑑定,確定此化石為寒武紀至奧陶紀時期化石,為中國目前最大的鸚鵡螺化石(中國地質博物館收藏的僅有拳頭般大小)。據了解,生物界稱珍稀海洋生物鸚鵡螺化石為海洋水下「大熊貓」。中新社發 李遠波 攝

相關焦點

  • 2.5億年前的巢湖蝦長啥樣?形態類似於現生的貝殼(圖)
    據江淮晨報消息,記者27日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由中國、義大利、美國古生物學者組成的科研團隊,在我國安徽巢湖地區發現了上百塊埋藏有一種新型節肢動物的化石。這類新發現的節肢動物生活在距今約2.5億年前的早三疊世海底,與同一時期最常見的海洋底棲蝦類形態明顯不同,研究團隊將這一新物種命名為「巢湖安琪蝦」。
  • 600萬年前巨型水獺新種化石現昭通:命名「似獾泰國水獺」
    摘要:這一化石是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領導的聯合發掘隊2010年在昭通市太平鄉水塘壩廢棄了的一個磚廠煤坑發現的。而從地層剖面研究顯示,600萬年前的水塘壩屬於淺水沼澤環境,螺殼、貝類及水生植物非常豐富。 「似獾泰國水獺」復原圖「似獾泰國水獺」化石和現生水獺骨骼對比據新華社昆明
  • 女子發現家中馬桶現巨型蜈蚣 嚇壞網友(圖)
    女子發現家中馬桶現巨型蜈蚣 嚇壞網友(圖)   專家指出,這種大型蜈蚣可能是巨型非洲千足蟲(giant African millipede),喜歡待在潮溼的環境中,最長可達31釐米長。遠看還以為馬桶中沒衝乾淨,但近看竟然是一隻大蜈蚣,嚇得女子驚聲尖叫。  更可怕的是,這隻大蜈蚣還在馬桶內探頭探腦不停蠕動,似乎是想離開馬桶。  專家指出,這種大型蜈蚣可能是巨型非洲千足蟲(giant African millipede),喜歡待在潮溼的環境中,最長可達31釐米長。  這段視頻上傳不到兩天,已經有數萬人觀看。
  • 雲南昭通發現600萬年前巨型水獺新種化石 復原身長2米(圖)
    據云南網1月25日報導,中美法三國科學家共同研究確認了發現在雲南的距今600萬年前一巨型水獺新種化石,並將其命名為「似獾泰國水獺」。 水塘壩似獾泰國水獺生活場景復原圖 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圖
  • 現存海洋的鸚鵡螺,它們的祖先在史前曾稱霸海洋?
    德國在北美洲都有發現約兩公尺左右的菊石化石。而在哥倫比亞更是有發現一個直徑超過2.3米未確認品種的菊石化石,一旦確認就是目前已知最大的菊石化石。這些菊石化石在學者眼中可不只有觀賞的作用,由於菊石的存在年代橫跨的期間相當長,再加上在海中分布的數量也非常廣泛,所以巨石是地質學家推算巖石年代最有用的化石,所以學者只需要分析菊石的話,是就可以輕鬆推斷出巖石的年代。
  • 50餘萬尾鰱魚、鱅魚被放入安徽巢湖市巢湖水域!以後還有!
    今日上午,在巢湖市黃麓鎮南側的巢湖水域,安徽省巢湖管理局漁政管理總站舉行今年首次增殖放流活動,共向巢湖投放50餘萬尾鰱魚、鱅魚魚苗,這也是巢湖自1月1日起實行全面禁捕後的首次增殖放流活動。在放流過程中,還邀請了當地漁民、漁業合作社代表、社會團體等代表參加,以及安徽華榮會計事務所、公證處全程現場公證和巢湖管理局監察室、農林水產處全程監督,最大限度地做到公平、公正、公開。對增殖放流的水生生物種類、數量、規格通過發布公告等形式向社會公示,接受社會監督和群眾監督。此次放流的魚種主要是鰱魚和鱅魚苗兩種,大小尺寸在15釐米至25釐米。
  • 安徽巢湖,成群「食人魚」在湖邊樹林遊蕩,釣魚人蜂擁而至
    近日,在安徽巢湖邊,就有許多當地市民反映,巢湖邊被淹的樹林、溼地裡,成群的「食人魚」躲藏其中,數量極多,大的四五斤,小的也有一兩斤.......巢湖邊林地被淹的,成群「紅腹食人鯧」躲藏其中可以看到,因為前日子的強降雨,巢湖水位猛漲,連湖邊原來的林地都淹沒。而據當地市民反映,就是在這處「水下樹林」中,大量「肚皮鮮紅的食人魚」四處遊蕩......
  • 巢湖大橋通車 系安徽跨度最大的市政斜拉橋
    1月12日11時18分,隨著一聲號令,備受期待的環巢湖大道首座跨湖大橋巢湖大橋正式通車。這座橋是安徽跨度最大的市政斜拉橋。當日上午,儘管風很大,但依然陽光明媚,大橋南北主橋墩上「巢湖大橋」的紅色大字在陽光照耀下熠熠生輝,格外醒目。
  • 菊石:我就站在你面前,你看我有幾分像鸚鵡螺?
    體外有一個硬殼,與鸚鵡螺的形狀相似。在頭足類的進化過程中,惟有鸚鵡螺還背負著一個沉甸甸的硬殼,慢慢地在水中遊動,依靠硬殼保護自己,而其他的種屬在進化中已脫掉硬殼,輕裝前進。按照鸚鵡螺的運動方式推斷,菊石也是一種遊速不快、運動連貫性很差的動物。
  • 南極發現5000萬年前巨型飛鳥化石
    近日,來自5000萬年前的南極洲的化石被鑑定為一種已滅絕的巨型遠洋鳥類——偽齒鳥。偽齒鳥因其特殊的「骨齒」而引人注目,它們的顎上有獨特的骨刺,就像是長了一嘴尖牙。此次發現的這一記錄是巨型飛鳥類的最早化石記錄。
  • 史前掠食者,見證地球生命進化的「活化石」——鸚鵡螺
    鸚鵡螺在古生代幾乎遍布全球,經過億萬年的進化和滄海變遷,遠古鸚鵡螺類動物中的大部分都已滅絕,只有現生的1科6種卷殼鸚鵡螺,頑強地生存下來。但都是暖水性動物,分布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暖水區域我國臺灣、海南島和南海諸島均有發現。分布水層為表層至600米水深,最適水層150~300米,壽命可達20年。
  • 瀕危物種鸚鵡螺:深海中的遠古萌萌怪,販賣走私牢底坐穿~
    另一種大名鼎鼎的古生物——菊石就是鸚鵡螺已經滅絕的親戚,話說人比人氣死人,菊石都只有化石了,但鸚鵡螺不僅活了下來,而且跟上億年前的外表和習性都沒有太大變化:一個有黃金比例的漩渦形外殼,像蝸牛殼又像鸚鵡嘴(這也是它們被稱為「鸚鵡螺」的原因),一對大大的圓眼睛,還有很多很多短短的觸腕——這樣子看起來就超有那種遠古生物的
  • 巨型水獺化石再揭新種起源之謎
    雲南昭通成古老物種避難所巨型水獺化石再揭新種起源之謎光明日報記者 張勇  日前,在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古人類實驗室內,記者看到一具完整的水獺頭骨化石,它是剛發現的名為似獾泰國水獺的新種。
  • 鸚鵡螺和章魚是一家?
    最左側的確實是一枚海螺——唐冠螺,而右側兩枚則是李鬼——鸚鵡螺,這是一種長得像螺、名字叫螺,卻不僅不是螺,更和螺八竿子打不著的奇怪生物。        我們常說的螺,大體指得是軟體動物門腹足綱(就是用腹部的肌肉行走,典型代表是蝸牛),而鸚鵡螺雖然也是軟體動物,卻是頭足綱(也就是腿長在頭上)。我們可以試想一下,軟體,腿直接長在頭上的是什麼呢?
  • 秋天的第一塊化石
    阿蒙神之角 對於這類早已滅絕的生物的生態研究,人們只能從化石本身的生物硬體結構構造特徵、含化石巖層的沉積環境及共生化石以及從具親緣關係的現生生物來獲得信息 菊石化石常與善於遊泳的魚龍、海龍、鸚鵡螺、箭石一起發現,通過對這些共生化石以及沉積物的環境,如深水沉積環境的矽質巖進行分析,可以知道菊石也是善於遊泳的海生動物。
  • 鸚鵡螺--從遍布全球到如今只剩6種,當過海洋霸主,暗含天地至理
    距離地球誕生已經46億年的時間了,很多生物經歷了自然興衰,已經消失在了時間長河裡,我們只能通過發現的化石來了解它們的過去。但是有這麼一種生物,已經見證了地球5億年的興衰,至今還活躍於海洋裡,堪稱活化石一般的存在,它就是--鸚鵡螺!
  • 鸚鵡螺雖然有漂亮的螺旋外殼,但卻並不是螺,而是章魚烏賊的親戚
    Nautilus這個詞是多種鸚鵡螺們的統稱,也是鸚鵡螺屬的屬名,還是有關鸚鵡螺的幾乎所有分類單元的詞根:鸚鵡螺亞綱是Nautiloidea、鸚鵡螺目是Nautilida、鸚鵡螺總科是Nautilaceae、鸚鵡螺科是Nautilidae、鸚鵡螺屬是Nautilus,大家也看得出來,這些全都是圍繞著Nautilus這個詞加上不同分類單元的詞綴來定名的。
  • 驚了!神秘且炫酷的紙鸚鵡螺,其實是章魚?
    儘管被叫作「紙鸚鵡螺」,但它並不是真正的鸚鵡螺,而是一種章魚。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這種怪異而奇妙的無脊椎動物吧!紙鸚鵡螺是什麼?紙鸚鵡螺,又名船蛸,是船蛸科 (Argonautidae) 下所有物種的統稱。
  • 安徽:黑砂場捲土重來 萬噸汙水染黃巢湖 (3)
    人民網訊 2009年10月14日,安徽省巢湖市居巢區散兵鎮,一家外地老闆承包的洗砂場正在向巢湖直排廢水。沉寂了一年之久的散兵鎮洗砂場非法排汙現象又開始抬頭。這兩家廠緊鄰巢湖南岸,巢湖湖區近在咫尺。靠東面的一家專門進行石料加工。而西邊一家則是高高翹起的皮帶傳輸機伴著「轟隆隆」的粉碎聲,一邊是石粉和水在攪拌機裡發出的「呼呼」聲。這不難看出,這裡是一邊在生產石料,一邊是在洗砂。這家洗砂場兼石料加工廠內,漫天飛舞的灰塵讓人捂著鼻子感到窒息,大型貨車穿梭在內,數隻貨船等在岸邊。據村民介紹,這家洗砂場是浙江一位姓金的老闆來投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