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是冬至日,冬至是我國農曆中的一個重要節氣,作為吃貨的小夥伴們肯定早已將冬至節氣包含的地理知識都忘光,只記得吃餃子。
所以,今天我們就來補補冬至裡包含的地理、氣候學知識,以及了解一下冬至吃餃子的習俗是怎麼來的吧!
冬至節氣你知道多少?
冬至,是24節氣中的第22個節氣。有古書中記載:「大雪後十五日,鬥指子,為冬至。」冬至沒有特定的日子,和清明一樣,被稱為「活節」。陽曆12月21日至23日,太陽運行到黃經270度時,交冬至。這是地球赤道以北地區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進入冬至,天氣越來越冷,寒風蕭蕭,雪花飄飄,中國北方開始出現大幅度降溫降雪的天氣。
中國古代將冬至分為三候:一候蚯蚓結;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動。意思就是——蚯蚓是陰曲陽伸的生物,此時陽氣雖已生長,但陰氣仍十分強盛,土中的蚯蚓仍蜷縮著身體;麋與鹿同科,卻陰陽不同,古人認為麋的角朝後生,所以為陰,而冬至一陽生,麋感陰氣漸退而解角;由於陽氣初生,此時山中的泉水已現流動且有溫熱。
冬至為什麼要吃餃子?
冬至時節,必然還有一個「南北大戰」,戰爭的焦點就是餃子,那麼,北方地區冬至為什麼要吃餃子呢?有什麼由來?
「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據說這個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漢南陽稂東人張仲景曾任長沙太守,訪病施藥,大堂行醫。辭官返鄉時,他看到白河兩岸的鄉親饑寒交迫,不少人凍爛了耳朵,便讓弟子搭起醫棚,支起大鍋,舍「祛寒嬌耳湯」醫治凍瘡。後人學著「嬌耳」的樣子包成食物,也叫「餃子」或「扁食」。至今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
另一冬至節食俗是吃餛飩,因為中華民族始祖之一的盤古生於混沌,以此紀念始祖盤古誕生。
另外,從餃子的營養層面分析,餃子本身就是一種「食物多樣、營養豐富」的食物,從餃子皮來看,穀物為代表擀制而成,富含蛋白質以及碳水化合物,特別是還有很多人用粗雜糧製作餃子皮,其營養會更加豐富,還很好的促進了粗細搭配。除了「皮兒」,當然還有飽滿的餡料,餡料當中以菜、肉為主,很好的做到了葷素搭配,加之調味料的填充,味道誘人,形態誘人。皮兒與餡兒的完美結合,不失為冬至之時的絕佳美食。
冬至吃餃子雖說是一如既往的習俗,但也是有講究的。從現代營養學角度來說,建議大家要「健康過冬至,餃子變花樣」。很多人拘泥於「豬肉大蔥、羊肉胡蘿蔔」等餡料的傳統水餃,但是這種水餃相對而言食材還是比較單調,建議大家可以多用一些其他的新鮮食材。素三鮮(蝦仁+韭菜+雞蛋)、鮁魚餡(鮁魚+芹菜+土豆)都是很不錯的搭配,既達到了味道的鮮美,又促進了食物多樣以及營養均衡,是明智之選。
冬至節氣還有什麼講究?
冬至可謂是養生的重要時機,主要是由於「氣始於冬至」。因為從冬季開始,生命活動開始由盛轉衰,由動轉靜。此時科學養生有助於保證旺盛的精力而防早衰,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
冬至之後,調整飲食作息也至關重要,冬季乾燥寒冷,極易上火,飲食需要「增酸減辛」,多攝入水分;冬天陽氣日衰,脾喜溫惡冷,因此宜食溫熱之品保護脾腎;為了避免上火,飲食宜少量多餐,注意「三多三少」,也就是蛋白質、維生素、纖維素多,而且糖類、脂肪、鹽少;還要注意避免加重燥氣,影響身體的正常運轉。
冬至來了,預祝大家節日快樂安康!
我們都知道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那麼,
你知道冬至是為了紀念誰嗎?
冬至吃餃子每年農曆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諺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那麼冬至為何吃餃子呢?(註:十月一,是十月又一的意思,也就是十一月。)
據說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
張仲景是南陽西鄂人,他著《傷寒雜病論》,集醫家之大成,祛寒嬌耳湯被歷代醫者奉為經典。張仲景有名言:「進則救世,退則救民;不能為良相,亦當為良醫。」
東漢時他曾任長沙太守,訪病施藥,大堂行醫。後毅然辭官回鄉,為鄉鄰治病。其返鄉之時,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兩岸鄉親面黃肌瘦,饑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凍爛了。便讓其弟子在南陽東關搭起醫棚,支起大鍋,在冬至那天舍「嬌耳」醫治凍瘡。
他把羊肉和一些驅寒藥材放在鍋裡熬煮,然後將羊肉、藥物撈出來切碎,用麵包成耳朵樣的「嬌耳」,煮熟後,分給來求藥的人每人兩隻「嬌耳」,一大碗肉湯。人們吃了「嬌耳」,喝了「祛寒湯」,渾身暖和,兩耳發熱,凍傷的耳朵都治好了。後人學著「嬌耳」的樣子,包成食物,也叫「餃子」或「扁食」。
原來冬至吃餃子,是不忘「醫聖」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至今南陽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
中國各地餃子的名品甚多,如廣東用澄粉做的蝦餃、上海的鍋貼餃、揚州的蟹黃蒸餃、山東的高湯小餃、東北的老邊餃子、四川的鐘水餃等,都是受人歡迎的品種。
西安還創製出餃子宴,用數十種形狀、餡心各異的餃子組成宴席待客。
餃子餡的美好寓意
餃子餡料的選擇和寓意有著直接關係,最常見的韭菜餡預示著久財之意。
最為常見的白菜肉餡即百財之意。
香菇最有養生功效,將其包進餃子餡裡寓意著鼓財之意,鼓即高起,凸出,香菇的形狀如同向上的箭頭,飽鼓之意,謂之鼓財。
還有最近興起的酸菜餡,據說有算財之意。
而芹菜餡則為勤財之意,勤即經常,頻繁的源源不斷,謂之勤財。
冬至
冬至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過冬至節的習俗。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我國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冬至來了,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陽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間。
在我國古代對冬至很重視,冬至被當作一個較大節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而且有慶賀冬至的習俗。《漢書》中說:「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人們認為:過了冬至,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回升,是一個節氣循環的開始,也是一個吉日,應該慶賀。《晉書》上記載有「魏晉冬至日受萬國及百僚稱賀……其儀亞於正旦。」說明古代對冬至日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