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顯示
2019年中國城鎮寵物消費市場突破2000億元
整體規模達到2024億元,同比增長18.5%
人們為什麼越來越願意給寵物消費?
寵物經濟催生了哪些新的商機?
寵物經濟痛點在哪兒?
怎樣建立客戶思維?
近期寵物消費
為何出現較快增長?
疫情過後,寵物消費迎來了一個令人矚目的高潮。
美團的本地生活服務消費回暖大數據顯示:
在疫情剛剛有所控制的今年4月,寵物絕育訂單量漲幅達到203%,寵物洗澡美容SPA訂單量上漲348%,寵物疫苗訂單量上漲240%。
從數據來看,疫後的寵物消費增長速度十分驚人,到底為什麼呢?
首先,從心理學角度剖析,面對洪水猛獸一樣的疫情漸漸退去,出於災後補償心理,寵物業迎來了一波彌補式消費。
此次疫情打了全國人民一個措手不及。情緒上的緊繃,造成了人與人關係上的緊張。
同時,有關於「寵物也能傳染新冠病毒」的謠言,也把人與寵物的關係推上了一個尷尬的位置。
當那些小傢伙們因為疫情而陷入困境,不少主人才意識到平日裡那些本以為是稀鬆平常的的陪伴是多麼重要。
這便下定「疫情結束之後,更要好好照顧主子」的決心。
因此在生活秩序回歸正軌,快遞物流重新運行之後,出於從大災大難中逃生後的補償心理,為寵物屯糧、買零食、買玩具等一系列行為。
就具體而言,疫情過後,寵主們解決寵物自身所產生的的各類剛性需求是不可忽視的。
正如剛才數據提到的,寵物貓狗的洗澡、美容、絕育、疫苗等各類需求亟待疫情平息後,走出家門,來到專門地點解決。
寵物市場規模已高達千億
其間是否還隱藏潛力?
如今,養寵物的熱潮正在一步一步滲透入中國家庭。
目前,北京、上海、廣州、重慶和武漢是中國公認的五大「寵物城市」。
預計未來十年,中國的寵物飼養人數將會出現爆發性增長。
隨著寵物數量的增長,寵物服務的消費需求不斷擴大,對投資的需求也相對日趨旺盛,中國的寵物產業將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這些行業包括但不限於與寵物相關的寵物醫院、寵物食品、寵物用具、寵物繁育、寵物買賣、寵物美容、寵物藥品、寵物保險以及寵物殯葬等。
老杜給大家總結幾點養寵變化,朋友們就能明白寵物行業背後的巨大潛力了。
01
地域轉變,從農村到城市
從前的貓和狗存在地區主要在農村,現在已經轉移到城市。
主要原因是城市化進程加快,現代家庭規模變小,消費能力提升和工作壓力增大,城市人越來越願意養一個寵物作為陪伴。
02
功能轉變,從看門到陪伴
之前的寵物功能或者說養寵目的以看家護院,除害為主,如養貓抓老鼠、養狗看家護院。
現在則以陪伴逗樂,滿足現代人類的精神需求為主。
03
年齡層轉變,從老齡到青年
以前養寵人群主要是老年人為主,現在養寵的年輕人數量急劇提升。
80、90 後因其消費能力、消費意願和對於寵物的高接受度成為養寵主力,其中女性養寵人數多於男性。
04
飼養方式轉變,從粗養到精養
之前的寵物飼養方式都是粗養為主,如餵養剩菜剩飯等。
而現在由於自身可支配收入的提升,加之寵物品種和價格的原因,很多養寵人士把寵物當作家庭成員、伴侶來看待,也開始注重寵物的營養和健康。
針對不同品種寵物的各種食品和營養品層出不窮。
05
品種轉變,從貓和狗到多品類
以貓狗為例,寵物品類也開始變得豐富起來。
從前的中華田園犬和中國特有品種開始延伸到全世界的品種。貓狗的品種多達幾十上百種,不同的品種特徵和生活習性也帶動產業的迅速發展。
可以感受到,其實以上每一條變化,都隱藏著寵物市場規模成長擴大以及消費的巨大潛力。
年輕人
為何成為養寵消費主力軍?
智研諮詢發布的《2019-2025年中國寵物行業市場分析調研及發展趨勢研究報告》數據顯示,養寵越來越成為以80後、90後為主體的年輕人的時尚。
在當前的養寵群體中,狗主人和貓主人均以80後、90後為主,佔比皆在75%以上。
那麼為什麼年輕人這麼喜歡養寵物呢?這個問題要從當代的90後身上剖析。
第一,作為獨生子女,當代90後確實「壓力山大」。
90後現在已成為社會的消費和賺錢主體,面臨著住房壓力,工作壓力,結婚壓力,許多也已經在面臨育兒壓力了。
養寵對於90後而言,確實是一個不錯的排解壓力的方法。
第二,作為「空巢青年」,80、90後是城市裡的孤獨者。
出於深造、工作等因素的影響,許多80、90後佔據了大齡、未婚、社畜等標籤於一身。
在面對孤獨的單身生活、繁重的各種壓力時,把內心最美好的期望寄托在寵物身上,不失為一劑舒緩情緒、療愈孤單的良藥。
第三,跟風心理暗中作祟。
社交平臺成為年輕人不亞於現實的重要生活場景。平臺上,萌貓萌狗的動圖、短視頻層出不窮,許多人更是依靠寵物而一炮走紅。
80、90後在「上網衝浪」時看到那些「網紅狗狗」或者「網紅貓咪」憨態可掬的神態或者令人捧腹的動作,難免不動心,想要養一隻專屬於自己的萌寵。
那為什麼年輕人願意為寵物花錢呢?
隨著對寵物看門、抓老鼠等功能性要求的減少,陪伴安慰的要求提升,不少年輕寵主實際上是將寵物的地位提升到「家人」的級別,願意像照顧孩子一樣照顧寵物。
因此他們會對寵物的健康、愉悅程度給予更多的關注,從而在寵物食品、寵物醫療方面進行消費。
同時,寵物美容、寵物培訓、寵物殯葬等更細分和多元的產品和服務,也體現出寵物主對寵物關注度的提升。
從養寵目的來看,養寵已成為一項情感消費,這一點與母嬰消費相似。
寵物在家庭中扮演的主要角色是孩子和親人。情感需求和真心喜歡成為養寵物的主要原因。
據調查,當前55%的養寵家庭視寵物為自己的「孩子」,28%的養寵家庭則視寵物為自己的「親人」。
寵物所扮演的角色與主人的親密性不言而喻,兩者的所產生的情感聯結,讓寵物消費與母嬰消費一樣,成為「情感消費」。
為什麼「擼貓」的人越來越多?
近年來,隨著「吸貓」、「貓奴」、「雲養貓」、「網紅貓」等等一系列與貓有關的網絡熱詞出現,貓咪經濟悄然興起。
貓咪受到追捧,其實與城市發展、人們的孤獨感息息相關。
人們選擇貓作為夥伴,是為了滿足情感需求,並因此對貓咪產生了依戀。
依戀理論:最早是在上世紀60年代由約翰·鮑比提出,指的是兩個個體之間的一種「持久親密的情感心理聯結」。擴展到人與動物之間的情感連接被稱為寵物依戀。
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對貓咪進行照顧和互動,感受到貓咪帶來的溫暖與愛,或者在「吸貓」過程中得到的舒適感,這些都可以使人們獲得心理上的滿足和情感上的支持。
在中國,這種依戀是伴隨著老齡化的加深和單身現象的廣泛而出現的。
研究指出,人與寵物的互動可以降低精神壓力水平。
這可以充分說明在高壓力、高強度的工作之後,空巢青年通過「吸貓」得到一些情感的釋放。
此外,還有研究證明,在人與寵物的交流互動過程中,寵物會讓人變得更加的放鬆和快樂,更有安全感,讓人們有了更多的微笑。
因此,「喵星人」可以彌補一些青年男女和空巢老人們的孤獨感。
作為一種社交性不強的動物,貓通常會無視主人的召喚,我行我素,這恰好迎合了人的「感情投射」。
對人類愛理不理的貓,更容易引起自我代入的想像。
從進化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人類在進化過程中需要照顧剛出生的子女,對嬰幼兒會產生保護欲,擴大到會對幼小的、萌的、可愛的東西都會產生類似反應。
個頭小、毛茸茸的貓咪,恰好完美符合了人類的這個進化心理學機制。
此外,社交平臺「曬貓」中衍生的貓表情、貓片、貓顏文字等都成為重要的社交素材和道具。
在社交媒體中以貓咪為談資,也可以增加更多的社交機會和頻率,減少孤獨感。
面對消費進口寵物用品大勢
國產寵物用品如何升級?
進口寵物用品消費正逐步成為一種趨勢。
由於很多人開始把某種情感寄托在養寵物上,甚至很多寵物愛好者都把貓貓狗狗當成家庭一分子來對待,因此他們想要給自己寵物最好的呵護。
那麼,質量更好的進口主糧、進口玩具,雖然價格更高,但也讓人絕不手軟。
此前一組數據顯示,進口寵物消費近3年增長超過10倍,消費者在寵物飼養上越來越追求進口品質產品,客單價持續攀升。
數據還表示,除了注重進口寵物食品以外,養寵人士對寵物的健康也頗為關注。
因此進口寵物藥品與保健品消費也在逐年走高。
各位「氪金養寵」的寵主將目光集中在進口寵物用品之上,必然給對各個國產寵物用品生產商樹立了更高的新要求。
食品的高蛋白質、低致敏原、好適口性;藥品的安全性、效用;保健品的針對性、多樣性都是當前國產寵物用品生產商亟待解決的問題。
雖然目前寵物食品市場國外佔比更高,進口替代的需求在國外品牌主導下的市場上更突顯。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中國本土品牌正在快速崛起,2018年上半年零售份額已超過整體市場的1/3,其增速要遠超過國外品牌。
與此同時,國內消費升級、新零售風口的興起,也為國內的寵物食品行業帶來了新的機會。
那麼,國產寵物用品品牌如何突圍?
調整思路,進行差異化競爭
01
雖然目前國外寵物用品品牌更為強勢,但隨著寵物用品的消費升級,國內寵物用品,比如一些國產糧,打出了定製糧、訂閱糧等,進行差異化競爭。
可以結合本身市場、氣候等條件,進行技術和營銷的本土化,從而形成突圍,才有可能實現彎道超車。
02
抓住新零售機會
過去寵主買寵物糧食主要以線下商超或寵物店為主,但隨著電商的崛起,大多數主人都願意選擇網購。
寵物食品、藥品、保健品、用具等屬於消費品,不像寵物美容、寵物醫療等領域過度依賴線下服務體驗,且線上渠道更便利同時產品也豐富,因此電商渠道未來仍將是重點方向。
抓住寵物零食這個突破口
03
寵物零食主要供犬、貓類寵物食用,類別豐富,可滿足於寵物增加食慾、健康保健、靚麗毛髮等多樣性需求,類似於人類食品中的副食。
主糧市場國外品牌強勁,競爭強烈,而寵物零食的門檻更低,消費者嘗試的意願也更強。
由於寵物零食產品並不標準化,不能像主糧一樣可以實現高度機械化的生產。
同時,零食較之主糧更多樣性,品類更豐富,寵物零食的許多環節仍然需要手工製作,人工成本佔比達10%-15%,
國內在人工成本方面較發達國家有更強的優勢,零食不失為一個好的突破口。
寵物私教、職業遛狗、寵糧試吃
新職業你聽說過嗎?
寵物產業在資本的加持下,迎來一波「瘋長」。寵物行業逐漸呈現出一個「大市場,小細分」的態勢。
每一條賽道都充滿著競爭,寵物行業似乎確實到了迎接嬗變的時機。
在這其中,不少和寵物相關的特殊行業也悄然地應運而生。
01
寵物減肥師(寵物私教)
當前寵物食品種類多,口味豐富,購買渠道暢通。
加之此前疫情的影響,寵物出門和運動的頻次大大降低,肥胖成為了不少寵物面臨的問題。
一對一減肥私教,寵物減肥師在此背景下成為新現象。
目前,國外寵物減肥行業已經較為成熟。在美國,不少機構都為「寵物減肥師」開出了5萬美元以上的年薪。
據老杜了解,國內這種「一對一私教」型減肥收費並不低,每月的平均客單價基本在5000元左右,願意買單的客戶不在少數。
02
職業遛狗師
現代年輕人的工作壓力也越來越大,白天上一整天的班,晚上還可能面臨加班。
有需求就有市場,既然上班族沒有時間遛狗,專門的「幫忙遛狗」業務就誕生了。
在美國,一般的職業遛狗師人均年收入最高可達人民幣 30 萬,每周只需工作 35 小時。
在國內,部分城市也有職業遛狗師,按小時收費,一小時大概在100元左右。
不過職業遛狗師並不像聽起來那麼輕鬆。
每隻狗的性格不一樣,有的狗並不會聽從於你。而且不少狗還會有撲人的習慣,遛起來更加困難。
所以,職業遛狗師必備訓犬技能,才能控制好狗狗。
03
寵糧試吃員
很多寵主出於好奇,會偶爾嘗試一下自家毛孩子的食物。
但在寵物行業中,職業寵物糧試吃員是真實存在的,而且薪水可觀。
他們的工作內容就是每天品嘗各類寵物糧食,通過食物的味道來判斷寵糧的品質。
在國外,職業的寵糧食試吃員年收入可達50萬人民幣。
大家聽上去感覺,哇!這工作太簡單了吧?
實際不然。這一職業門檻非常高——
對嗅覺、味覺要求非常靈敏,經過培訓能夠分出不同品種的寵物糧食,甚至可以掌握貓狗喜歡或厭惡的味道。
「網際網路+寵物」發展
有多「高大上」?
十多年前的中國市場上就已出現寵物保險。但由於寵物身份識別難等問題,這一險種並沒有被普及。
今年7月,支付寶保險平臺宣布開放寵物鼻紋識別技術,並聯合大地保險、眾安保險將這一技術首次應用於寵物保險。
這一險種能夠迅速走入大眾視野,得益於技術的進步。
那麼,「寵物產業+科技」的碰撞地帶未來還會誕生哪些新的商業機會?
人工智慧+寵物產業
01
AI具有廣泛的應用場景,其中之一就是解決寵物丟失問題。
寵物丟失後如何尋找一直是很大的難題,如果用AI技術幫助尋找寵物,大部分寵物丟失後都很容易找回。
例如,如果在每一個寵物身上安裝一個電子晶片,寵物主人就可以隨時掌握寵物的位置。
但是想讓每個寵物「實名制」入網,短期內難以實現。
但正因為此,這其中孕育著巨大的商業機會,畢竟寵物丟失是養寵物家庭的痛點問題。
當然,AI技術的創新應用遠不止此。
近期,深圳一家公司針對大量白領工作繁忙,無法陪伴寵物,還開發了一種寵物陪伴機器人,它能通過聲音、光線、運動等方式與寵物互動。
02
區塊鏈+寵物產業
區塊鏈具有不可偽造、全程留痕、可以追溯、公開透明、集體維護等特徵,這些特點在寵物產業也有著極大的應用價值。
以產業上遊的寵物交易環節為例,現在買賣寵物的一個很大問題,是很難確定寵物血統是否純正,這中間容易出現以次充好現象。
如今的技術發展,已經可以把寵物和區塊鏈技術結合起來,讓寵物每一代都「上鏈」,利用區塊鏈技術進行寵物家族溯源。
信息從源頭到用戶手上全流程可追溯,其不可篡改性,也保障了信息的準確性。
那種以次充好現象可能就會大幅度減少,甚至消失,即使再作假,顯然成本也提高很多。
大數據+寵物產業
03
大數據技術在很多產業都能發揮重要的作用,典型的應用領域就是寵物醫院。
現在寵物醫院非常多,有連鎖的也有個體的。但客觀來說,寵物醫院的治療水平參差不齊。
如果能用大數據技術把寵物患病的各種情況匯聚到一起,寵物醫生再結合大數據進行分析診斷,誤診率就會大幅度降低。
當然,任何一項技術都不是單一存在的,大數據下的醫療場景也需要結合人工智慧,從而快速定製出最適合患寵的綜合健康指導方案。
此外,也可以突破時空限制,讓專家遠程實現對寵物疑難病症的診斷和治療。
04
生物技術+寵物產業
生物技術和寵物產業關係密切,如在稀有寵物的生殖培育問題。
未來有可能讓寵物像人類一樣走向人工助孕的方向,從而解決純種寵物存在的生育難題。
這個技術如果發展起來,廣泛應用的話,相信對不少寵物主來說都是利好消息。
摸清寵物消費痛點,
入場該具備哪些「客戶思維」?
把握行業痛點,就是切中要害,看清經營前景,摸準發展思路。消費者痛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與寵物商品相比,寵物服務不容易複製,不容易做大,因此競爭的門檻更高。
一旦把自己的服務做得很好,其他人想進來競爭,會比較困難。
那麼,對於寵主而言,寵物服務消費中究竟存在哪些痛點?
老杜這這裡結合《2019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裡的一組調研數據,來說清寵物消費中的消費者痛點,以便朋友們發現更好的經營、投資思路。
01
寵物診療服務痛點
2019年診療消費的滿意度小幅提升。近六成的寵物醫療消費者對診療服務滿意。
消費者對寵物診療服務不滿意的原因有哪些呢?
「價格不透明」、「醫生專業資質參差不齊」和「醫生資質不透明」是診療消費的三大主要痛點。
實際上,與人醫不同,由於寵物醫院不屬於公共服務,不具有公共性、公益性,因而其定價由寵物醫療機構自主明碼標價。
同時,寵物診療具有不同於人類診療的特殊性,客觀上給寵物醫生亂治療、亂收費提供了便利。
由於網際網路的普及和便捷性,「在線問診服務「近年來蓬勃興起。
調研顯示,寵主的接受度表現「一般」。28%的寵主表示接受在線問診形式,32.7%的寵主不接受,另有39.3%的寵主持觀望態度。
「在線問診」接受度低主要有兩大原因:「診斷的可靠性」和「醫生資質無法辨別」。
由此可見,對於寵物在線診療醫療來說,獲得信任是一道難題。
02
寵物洗澡美容
洗澡美容對於不少養寵用戶來說是剛需,但僅有不到一半的寵主會為此付費,更多寵主選擇自己為寵物洗澡。
在購買此項服務的寵主中,持「滿意」態度的佔62.1%,較2018年提升11.4%。
在不滿意的原因裡,「服務不專業,不照顧寵物的感受」和「美容師資質不透明」是寵主最不滿意的兩大原因。
由此可見,對於美容師而言,不單單只是掌握洗澡美容技能,還要了解更多寵物相關知識及客戶的溝通技巧,以提升服務的滿意度。
03
寵物訓練
說到寵物訓練,很多寵主的第一反應是「技能相關的訓練」,對於「寵物行為規範」、「寵物社交」訓練等並不太了解。
數據顯示,有超過9成寵主未購買過訓練服務,其中超5成用戶選擇自己在家學習訓練教程,4成用戶沒有關注過相關的服務。
可見寵物訓練服務關注度不高,也正說明著寵物訓練存在較大的潛在消費市場。
寵物訓練服務中排名前兩位的消費痛點是「收費價格高」和「找不到專業的訓練機構」。
因此,展開相關宣傳、提升訓練服務專業水準是展開寵物訓練的前提基礎。
04
寵物寄養
隨著寵物在家庭中的地位越來越高,寵主不僅在乎寵物是否吃飽穿暖,還會考慮寵物的感受。
寄養期間,寄養環境的整潔舒適度、關籠寄養或者散養的寄養方式等等,成為了消費者首先關注的因素。
較2018年相比,2019年寵物寄養消費滿意度提升了18.7%,超過60%的消費者持「滿意」態度。
消費者在寵物寄養上的顧慮和洗澡美容相似,一是擔心寄養期間寵物過多照顧不周,二是寄養期間無法獲知到寵物的情況,不放心。
可見,寵物在寄養期間是否得到了專業性的照顧,生活的環境是否舒適,成為了消費者最關注的問題。
05
寵物保險
近一年,寵主對於寵物保險的消費認知有大幅提升,更多的寵主認為有必要給寵物購買保險,以及願意為寵物支付保險費用。
但在寵主選購保險產品時,出現了兩面大牆擋住了購買的腳步:「不了解市場上的寵物保險產品」和「不知道如何挑選合適的保險產品」。
目前,險種不全、消費者不了解產品無法匹配合適產品成為了兩大最棘手的問題。
所以,根據消費者對險種的需求推出性價比高的產品,並進行正確的市場教育至關重要。
總而言之,對於服務機構來說,無論是診療、洗澡美容還是寄養,服務的本質就是客戶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