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瓜分「網際網路天下」,為什麼歐洲印度日本掉隊了?

2021-01-18 互聯狗

提到歐洲大家都有著什麼樣的印象?相信很多人還是把歐洲當作了全球最發達的地區之一,但實際上歐洲在最近30時間裡一直在走下坡路,德國總理默克爾默大媽在去年年初的一次講話中都提到,歐洲已經失去了以往的優勢,如果再不銳意進取的話,勢必只能越走越偏。

曾經的歐洲確實是「天之驕子」,也是現代文明的發源地,為什麼默大媽會說歐洲已經衰落呢?其實原因有很多,單純從網際網路角度來看,歐洲的確是沒有什麼存在感。

全球排名前20網際網路企業裡,比爾蓋茨的微軟是當之無愧的全球網際網路企業老大,排在第二第三第四的分別是亞馬遜、google、和facebook,從第五開始到第八則是被我國騰訊、阿里、螞蟻以及美團所佔據,在往後就又是美國的S/F、網飛、以及我國的拼多多、某跳動等企業。

中美二分「網際網路天下」,為什麼歐洲印度日本不行?在全球前20名的榜單裡,完全沒有歐洲企業的影子,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中美瓜分「網際網路天下」,為什麼歐洲印度日本掉隊了?其實這是一個歷史進程的必然結果,歐洲的網際網路時代的衰落並非某個人某件事導致的,而是一個和人口、市場、文化相關的綜合原因。那麼過去的幾百年時間裡,到底發生了什麼讓歐洲從世界中心滑落到了現在的尷尬地位,這一切還要從最初的工業革命說起。

現代文明發源地 曾經輝煌的歐洲

其實真的要說起文明史,實際上歐洲在歷史上的文明程度並不是太高,在過去幾年前的人類文明史中,東方華夏文明一直處在世界文化之巔,而歐洲長期都是「蠻夷之地」。

直到260年前,瓦特發明了人類第一個蒸汽機以後,歐洲才擺脫落後的農耕文明,作為蒸汽機的發源地,歐洲抓住了第一次工業革命帶來的紅利,迅速從農業文明進化到了機械文明時代,通過機械代替人工的方式讓整個歐洲的生產力得到了巨大的釋放。而此時美國也才剛剛建立百廢待興,唯一可以和歐洲文明進行抗衡的東方亞洲文明卻還在閉關鎖國中依舊保持著人力和動物勞作這種抵消能的生產水平中。

因此在第一次工業革命以後,歐洲一下子就成了一躍而起成為現代文明的引領者。

第一次工業革命帶來的紅利讓歐洲迅速開啟了第二次工業革命,使歐洲從簡單的機械文明進化到了內燃機和電氣化工業時代,那個時候電燈這種洋玩意已經在歐洲被普遍使用了,而此時的中國老百姓很多尚且連低級的煤油燈都還用不起。巨大的工業革命紅利讓歐洲創立了很多到現在都還很有競爭力的工業企業,比如汽車領域的大眾、福特等百年企業。

那個時候,美國尚且還不是世界霸主,甚至「美國製造」一度成為製造業鄙視鏈的末端,就像曾經「中國製造」代表了廉價和低端一樣,曾經作為世界工廠的美國也長期被歐洲看不起。

如果不出意外,歐洲應該會持續享受到兩次工業革命的紅利而繼續保持發展優勢,然而,兩次世界大戰的爆發讓美國這個後來者得到了反超的機會。

兩次世界大戰對美國的好處

第一次世界大戰,整個歐洲最大的幾個國家基本都被打的一團糟,而美國作為北美洲的一個國家卻逃過了家底被砸爛的命運,通過強大的工業製造迅速把自家的家底建設的固若金湯。

好不容易在一戰後歐洲諸國得到了一定的喘息恢復生產,但是很快第二次世界大戰又爆發了,再一次把廢墟上建立起來的歐洲砸的稀巴爛,而美國卻隔岸觀火的在盟軍和法西斯國家中反覆橫跳兜售軍火賺的盆滿缽滿,雖然後來在日本的進犯下也參與到了二戰中,但美國本土卻從未受到過二戰戰火的摧殘。

更重要的是,希特勒的種族主義和歐洲的戰火,讓許多原本生活在歐洲的科學家都紛紛遷往了美國去避難,這就給美國後來的科技發展奠定了超級豐厚的基礎。

因此我們看到,在二戰結束以後,美國利用強大的經濟和工業製造底子再加上人才的加持,在70多年以前超越歐洲開啟了第三次工業革命——計算機時代!因此美國在過去的70多年時間裡雖然有著前蘇聯這樣的龐然大物與之對抗,但始終保持著超高的發展水平,直到前蘇聯解體以後,毫無意外的成為了世界霸主。

但其實此時的歐洲也並沒有落後太多,因為計算機開啟的PC網際網路時代,歐洲的跟進腳步還算是很快的,並且美國作為一個移民國家,本身和歐洲諸國就同宗同源,因此在PC網際網路時代歐洲這趟車和美國的列車始終保持著幾乎同步的發展態勢。

不過隨著2010年進入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以後,歐洲就明顯跟不上節奏了,不僅諾基亞、愛立信這種老牌手機廠商迅速被蘋果、三星以及我國的廠商所擠兌,甚至在移動網際網路的開發應用上,也始終舉步維艱。而這一切的根源,卻並非是歐洲沒有優秀的科學家和研發者,而是一個非常無奈的因素——

歐洲並非一個統一的國家,而是諸多有著不同文化、不同語言的國家,每個國家的地盤和人口都十分有限,這就非常不利於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而我國和美國之所以能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高歌猛進,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我們都是大一統的國家!網際網路元老歐洲正逐步掉隊,中國已是名副其實的大佬。

割裂的歐洲沒有移動網際網路開發的溫床

支撐移動網際網路發展的最大因素就是APP的開發,而APP的開發以及發展壯大對我們來說並非是一個難事,但對於歐洲來說卻是地獄模式!

大一統的最大優勢就是整個國家擁有相同的語言,相同的文化、相同的文字以及相同的法律法規,這意味著在我國開發一款APP,只要是普通話版本的,開發者只需要開發一套軟體就可以14億人通用。所以在我國開發出一款優秀的APP產品以後,根本就不用愁沒有用戶這件事,只存在用戶多寡的問題,也就是在我國想要做一款移動網際網路的應用產品,只需要開發一套程序即可。

這點,美國和我們是一樣的,雖然美國是移民國家民族眾多並且是個社會制度是聯邦制,但是主流語言卻都是英語,各州之間雖然有彼此不同的法律但大面上基本還是一致的,必須要遵守同一個憲法。

而歐洲則不同,歐洲的地盤不大,但是國家卻有很多,每個國家的地盤和人口數量都不多,即便是德國這樣的「大國」總人口也才八千多萬,也就只能相當於我國四川省的總人口,其他的法國、英國、西班牙、瑞典、挪威這樣的國家就跟別說了,人口更少。因此這些國家開發的移動網際網路APP,市場發揮空間太小了,就算是資本也拉不動市場容量。

但歐洲畢竟總人口也有5億多,整體的人口也不算少,甚至比美國的總人口還多一些,如果那麼歐洲國家開發的移動網際網路產品如果能夠走出國門在全歐洲推廣的話其體量按理說也不會小,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的歐洲國家APP基本沒法走出國門呢?

原因很簡單,他們的語言太多了,法語、德語、英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等等一抓一大把,幾乎每個主要的歐洲國家都有自己不同的語言和不同的文化,同一個APP基本不可能在歐洲地區通用。

不如德國開發一套基於德語文化的APP就沒辦法融入到法國、西班牙等國家,如果想要在其他國家推廣,那麼開發者就必須去研發能夠對應市場國家文化的特供版APP,這樣的開發成本無疑是十分巨大的,更何況每個國家的法律都不一樣,同樣一個APP在這個國家可行,換一個國家就未必符合法律規定。

這就使得歐洲諸國在開發移網際網路產品的時候天然就不具備優勢,雖然歐洲也有很多創業公司,但礙於本身的市場體量和規模被鎖死在單一國家的框架之內,不管是創業者本身還是投資人,歐洲的天然環境對他們都十分不友好,自然也就無法孵化出超大影響力的世界級網際網路公司,也自然造不出能夠面向五湖四海的網際網路產品。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購買一些手機產品私活的時候,要麼是美版的,要麼就是日韓版本的,從來沒有聽說過有歐版的海量私活可以選擇,而且在應用層面大部分我國APP的外海版都叫「國際版」,有時候也有「美版」,但同樣從來沒有聽說過有「法版」、「德版」這種說法,就是因為歐洲本身的天然屬性限制了移動網際網路產品的研發。

所以從「基因」上歐洲沒有統一的文化,各國也沒有海量的人口,因此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掉隊,也就成了必然的事情。

人口、語言和國情是移動網際網路高速發展的核心三大要素,歐洲因為「分裂」沒有發展起來很正常,那麼為什麼同樣人口眾多的印度和科技高度發達的日本也沒有產出世界級網際網路公司呢?

印度人多而不合 日本科技發達但老年化嚴重

首先來說印度,印度的人口那確實也是一個重磅炸彈,大有要超越我國人口總和的態勢,但是印度人口雖多,內部卻極度分化。

雖然印度早就廢除了種姓制度,但是在印度人的文化裡,種姓制度已經刻到了骨子裡。雖然在法律上種姓已經不存在,但是在社會公約裡,種姓歧視和階級劃分卻始終抹不掉,並且除了種姓以外印度的文化並沒有做到我國「書同文、車同軌」的高度統一,而是各個民族都固守著自己的文化和語言,所以印度也沒有能夠孵化出世界級網際網路公司的基因。

再來看看日本,日本的科技和工業製造能力確實是全球一絕,但是日本這個國家的人口比例卻嚴重老齡化,65以上的老年人佔了整個日本人口的三分之一。

而我們都知道,年輕人才是推動移動網際網路發展的主力軍,老年人對於APP這種新鮮玩意本身就不感興趣且缺乏快速學習能力,再加上日本的大和民族本身就有著極端保守的特點,所以從文化角度和社會推力上來看,日本也沒有發展移動網際網路的優勢。

結語

所以,在弄明白了以上內容以後,我們就很好理解為什麼在全球網際網路中,我國和美國能夠「二分天下」。

不過雖然我國在移動網際網路趕上了時代的快車,但我國的企業不管是騰訊還是阿里巴巴,在全球市場份額還是估值上都完全沒有辦法和TOP5的微軟、谷歌等美國企業相提並論,並且在英語還是全球通用語言沒有改變的前提下,我國的網際網路企業始終會被美國企業穩壓一頭是沒辦法改變的事實。

此外,雖然歐洲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已經全面落後,但是在精密儀器製造和高新技術研發上,我國和歐洲還尚且有很大的差距,我們千萬不能因為這幾年我國互移動網際網路高速發展和5G通訊全球領先就沾沾自喜,還是要清晰的認清我們和歐美之間的差距,只有始終保持先進的生產力和發展動力,我們才能真正的實現華夏民族的復興!

相關焦點

  • 大國博弈中的窮國站隊:中美差異日漸縮小,印度和越南作何選擇?
    大國博弈下的窮國站隊:印度和越南在中美之間選哪邊?  中美差異日漸縮小,摩擦日益增大  改革開放,中國的發展算是震驚了整個世界。曾有歐洲的學者就此評論過:中國幾十年的發展是歐洲上百年的發展。  之後,隨著中國網際網路的發展,中國面臨經濟轉型。低端技術向中端技術過渡,低端技術行業漸漸被淘汰,而印度越南接了中國的班,成為了下一個世界的工廠,但口碑一直讓人詬病,這讓世界更加依賴中國製造。
  • 唐僧死後的悲慘經歷,遺骨遭人盜挖,天靈蓋還被日本和印度瓜分!
    因當時唐朝的佛教為小乘教法,而印度已有了大乘教法,玄奘就去到印度取經,想以此教化世人。玄奘西行取經的壯舉,也為他在後世留下了盛名,成為了家喻戶曉的高僧。公元669年,玄奘法師圓寂,作為高僧,玄奘的屍骨被葬到了西安的白鹿原之上,由專人世代進行看守。但到了唐末,農民起義頻發。
  • 馬化騰感悟:網際網路大洗牌開啟,有人將掉隊
    馬化騰感悟:網際網路大洗牌開啟,有人將掉隊 萬鳴宇 發表於 2020-12-02 16:10:52 逆勢增長或許是騰訊 2020 年的關鍵詞之一,從今年 5 月公司市值突破
  • 維賈伊·普拉沙德:一個印度學者眼中的中美衝突
    印度《前線》雜誌發表印度學者文章評論當下的中美緊張關係 圖片來源:網站截圖要是在早些時候,中國就會無視這些聲明。但現在不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稱蓬佩奧有關中國和新冠疫情的聲明是「毫無根據的」,他指責蓬佩奧對公眾撒謊。中國駐智利大使徐步直言不諱地批評蓬佩奧和美國試圖在拉美地區散布反華言論。在智利《三點鐘報》上,徐步稱蓬佩奧是個「騙子」。
  • 中美消費信貸對比:為什麼有頭有臉的美國網際網路巨頭都沒有放貸?
    繼上一篇《五大階段觀測美國消費與消費金融演變 | 中美消費信貸20年差距暨深度分析一》發布後,受到讀者熱捧,今天這一篇我們來探討《中美消費信貸對比及背後現象》 6、中國消費能力:人均GDP、槓桿率與 80 年代的美國接近 6.1 人均可支配收入與居民槓桿率 2017 年,中國基於購買力平價下人均 GDP 為 16,762 國際元,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為 10,332
  • 中美俄搞五代機靠單打獨鬥,歐洲喜歡搞拉幫結派,印韓能否聯合?
    現代武器裝備的研發成本越來越高,許多國家很難承受高昂的研發成本,如今中美俄三國搞五代機尚可以靠單打獨鬥,輪到歐洲就喜歡搞拉幫結派,試圖進行聯合開發,以便分擔成本,減輕難度,日本咬牙堅持自主研發前景不明,印度與韓國依然獨自完成,那麼印韓能否聯合?
  • 百度CFO李昕晢:中美兩國網際網路投資合作前景廣闊
    12月17日,第25屆中美商貿聯委會投資圓桌會議在美國芝加哥舉行,百度CFO李昕晢出席會議並發表演講。在演講中,李昕晢指出,「中美兩國網際網路領域的投資合作前景依然非常廣闊」。在她看來,中美雙方有能力、有空間共同推動全球網際網路市場的繁榮。中美網際網路投資合作的歷史,雖然只有不到20年,但卻湧現出了一大批稱得上教科書式的案例。
  • 好奇心日報:2016年BAT財報解讀 百度掉隊淪為二線網際網路公司
    當滴滴、美團等新一代網際網路公司還在為盈利而掙扎的時候,騰訊靠遊戲、廣告和增值服務盈利 561 億元。有些事就是沒有變化,十幾年前控制中文網際網路的騰訊、阿里、百度,今天依然是這裡最賺錢的公司。你用到的新服務,大部分也都有它們的投資。但有些事變了。騰訊的廣告收入繼續擴大,達到 269 億元、同比增長 54%。這原本是百度的主場。
  • 這部豆瓣9.4分的神劇,說出了日本網際網路的妄想-虎嗅網
    這些不切實際的劇情,也和日本網際網路的現狀形成了鮮明對比。日本在網際網路領域早已落後中美一大截,也沒有誕生騰訊、阿里、微軟、亞馬遜這樣量級的巨頭。日本廣告巨頭博報堂集團,曾針對中美日三國用戶的網際網路產品使用習慣做過一個調研,發現外賣、共享單車、打車軟體和生鮮 O2O 等網際網路產品在中國的接受度達到 50%,而在日本的接受度不到 10%。
  • 唐僧去世以後:屍骨遭人毀壞,天靈蓋被瓜分,日本和印度爭搶供奉
    唐僧,原型人物是唐朝的得道高僧玄奘法師,他在印度留學十幾年,帶回幾百本經書,為佛學的傳播做出了極其重要的貢獻,促進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在玄奘去世以後,出於對他的敬重,其頂骨更是被日本和印度等國視若珍寶,爭相供奉。
  • 網際網路進化論:中美不同網際網路環境下的新物種
    相比之下,雖然Quora也有類似功能,但由於中美網絡環境不盡相同,其所承擔的使命也無法和知乎同日而語。「如果我在一個陌生的環境裡迷了路,我可能會用百度;但如果我想通過最前沿的專業知識去選購最適合我的保險產品,我會去知乎。」上海一位二十多歲的年輕女孩如是說。
  • 豆瓣9.4 分的神劇《半澤直樹 2》回歸,說出了日本網際網路的妄想
    不過這部劇可能也說出了日本網際網路的野望,曾幾何時,日本也是網際網路領域的先行者。這些不切實際的劇情,也和日本網際網路的現狀形成了鮮明對比。日本在網際網路領域早已落後中美一大截,也沒有誕生騰訊、阿里、微軟、亞馬遜這樣量級的巨頭。日本的網際網路生活和中國有什麼不同?作為長期位居全球前三的經濟體,日本在網際網路領域的發展可以說和其經濟地位不太相符。
  • 非洲、拉美或古巴:哪裡是中美網際網路巨頭的未來戰場?-虎嗅網
    百度此前高調進軍日本,雖以折戟告終,但並未因此而裹足不前,已進入非洲移動瀏覽器、泰國安全軟體和網址導航市場。今年4月,百度地圖也宣布其產品已經登陸亞太18個國家。開拓非洲的網際網路蠻荒區:國內科技巨頭迎來了好的時機對於國內網際網路巨頭而言,尋求新的增長點,開拓海外市場是必然要走的路。
  • 開拓歐洲市場,日本象印要擺脫對中國依賴
    【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歡】據《日本經濟新聞》2月26日報導,日本象印魔法瓶公司將調整海外戰略。最大市場中國因經濟減速而增長乏力。2019年,該公司將在歐洲推出高端不鏽鋼保溫杯等。此外,還考慮進駐印度市場,構建在廣泛地區盈利的體制。在日本,訪日中國遊客對電飯鍋的「爆買」也已降溫。象印將降低對中國的依存度,力爭實現新增長。
  • 「遊戲是印度網際網路的第四大風口」「遊戲是印度網際網路的第四大...
    遊戲是印度創投圈過去一年最火熱的行業之一。它的意外崛起,讓很多人開始重新打量印度用戶的支付能力。據估計,到2020年,印度手遊市場的規模將達到11億美元,擁有約6.28億的本地用戶。近日,志象網(The Passage)電話採訪了Gera,談到了印度在線遊戲行業最火熱的話題:遊戲行業的發展,Dream11的崛起,「吃雞」的流行,以及為什麼騰訊和Go-jek要押注這個領域。志象網:你如何看待近幾年印度的遊戲產業發生的變化?Ankush Gera:當我們在2012年創立公司時,遊戲公司還很少,也很不成熟。
  • 日本侵略了大半個中國,為什麼和印度打一仗就撤退了?印度真那麼強?
    要是換做德國和日本,別說是豬肉塗抹子彈,讓印度人吃豬肉都是有可能的,印度在二戰是生活在「和平」當中,其實日軍打過一次印度,但也僅僅只有一次。那麼日本為什麼不全面攻打印度呢?
  • 總說別人掉隊的虎嗅 沒想到自己先掉隊了
    在虎嗅上,經常可以看到這樣格式的標題《XXX已掉隊》或者是《XXX拐點以至》,京東、百度、新浪、搜狐等皆被虎嗅冠以這樣的標題「深度剖析」過。這看起來虎嗅要比絕大多數分析機構要深刻的多,因為總是能看到各家網際網路公司的短板,進而鞭策這些公司前行。既然虎嗅對中國網際網路愛之深恨之切,那麼它自己是否真的一騎絕塵了呢?
  • 德國將軍說中國不在歐洲是幸運?不敢想像,若中俄都在歐洲會如何
    在他們看來,中國與歐洲所隔的距離,保障了「中國的安全」。中國不在歐洲就是幸運?如果這樣的設想是在二戰時期的話,那肯定是可以成立的。畢竟在鋼鐵和戰火的時代,非工業化的舊中國根本不是歐洲國家的對手。但時過境遷,中國已經成為世界工業產值最大的國家,同時也擁有世界最大的工業體系和製造業網絡。在這兩大系統的保障下,中國軍隊的裝備和科技水準,也得到了極大的改善。
  • 日本和印度為什麼放棄後視鏡?原因很簡單,你們都知道嗎
    平時開車的朋友應該知道後視鏡對我們有多重要,它不僅可以幫助我們觀察道路兩側的交通,而且可以使我們的駕駛更加安全,在中國,沒有後視鏡的汽車被定義為不合格汽車,但在國外,情況不同,在日本和印度,兩國都放棄了後視鏡,後視鏡一直是汽車的重要組成部分,日本為什麼要取消後視鏡?印度車為什麼沒有後視鏡?本來印度為了降低造車成本,後視鏡都是可選的,所以很多車都沒有後視鏡。
  • IAB&IIACC:2013年中美移動網際網路用戶消費行為研究報告 | 網際網路...
    中美兩國都進入了移動終端時代,智慧型手機全方位融入生活,開啟新的生活方式;但中國移動網際網路覆蓋率不及美國一半,發展空間更為廣闊。此次調查顯示,中美兩國都發展到「移動終端時代」。2012年智慧型手機在美國15歲以上人群中的覆蓋率達到了51%,平板電腦的覆蓋率達到25%。在中國,智慧型手機在中國地級及以上城市10歲以上人群中的覆蓋率達到了23%,平板電腦的覆蓋率為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