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男人慾成大事,首先要學會「和光同塵」

2021-01-10 國學新導航

「和光同塵」這個詞語出自於《道德經》,老子分別用2個章節來解釋其真正內涵。

《道德經》第四章說: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道德經》第五十六章又說: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

那麼,「和光同塵」到底是什麼意思?老子他老人家又想表達什麼意思呢?

我們先來看看「和光同塵」的字面意思,即:混合、調和各種光彩,使得不光耀不突出,混同於塵垢。

但是,「和光同塵」引申的意思是:做人要不露鋒芒,擦汙納垢,與世無爭。

我們知道了「和光同塵」的意思後,再來看看老子為什麼要這麼說?

第一,和光同塵的人,謙卑不驕盈

《道德經》第四章的內容屬於老子《道德經》上篇「道經」,主要是在表達天道範圍的內容,即:老子闡述某些天道,然後告誡人們要遵循天道。就如《道德經》25章所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天道的基本特徵就是物極必反,盛極必衰,而且大自然的萬事萬物都遵循此種盈虛之理,比如說水滿則溢,月滿則虧,日中則偏等等。

人生社會也是如此,好事到了極點就是壞事,壞事到了極點就成了好事。正如老子《道德經》第五十八章所說:「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福與禍相互依存,互相轉化。

所以,我們為人處世的時候,也要順應天道,謙虛低調做人,永遠不要驕傲自滿,因為滿則充盈,則福氣外流,甚至是招致禍患。就如曾國藩在家書中所說:天地間惟謙謹是載福之道, 驕則滿,滿則傾矣。

《道德經》第四章還說:道衝,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即:道是不可見的虛體,雖空虛無形,但它的作用卻無窮無盡,不可估量它是那樣深邃,好像是萬物的主宰。

一個人,首先要能衝虛謙下,永遠不盈不滿,思想不要偏執,來而不拒,去而不留,這樣才能除故納新,真正做到和光同塵,常保積極健康的狀態;否則,就會偏離天道,處處受阻。

拿曾國藩來舉例,他48歲之前,做人做事非常剛強,眼睛裡總是融不進沙子,與周圍環境格格不入,因此得罪了很多同僚,做人做事也很不順暢。這就是因為他沒有順應天道,沒有遵循「和光同塵」的處事原則。

後來,他在家閉門不出,潛心研讀老莊思想,終於悟透了「至剛非剛,至柔非柔」,以及做人要「和光同塵」的道理。於是在重新被重用的時候,曾國藩一改之前剛強自負的處世風格,升華為「和光同塵,剛柔並濟」,繼而人事通達,一切問題都迎刃而解。

正如他在家書中所寫:近來見得天地之道,剛柔互用,不可偏廢,太柔則靡,太剛則折。的確如此,一個人,過於剛強,就會人至察則無徒,不能與周圍環境相融,自然做事情處處受阻礙。更何況,做人清高,本是一種驕傲、充盈,是違反天道的。

男人慾成大事,首先要修煉到「和光同塵」,要有大肚量,不能搞「獨善其身」那一套,要與人搞好人際關係,最後才能眾人拾柴火焰高。所以說,和光同塵的人,為人處世時候,更加符合天道,也能順道者昌,福氣最多。

第二,和光同塵的人,大智若愚

《道德經》第56章屬於老子《道德經》下篇「德經」的內容,主要是在道德範圍來論述人生必須遵守的某些真理。所以說,和光同塵,不僅是順應天道,還是符合人道,即道德。

《道德經》第56章說:有智慧的人不會誇誇其談,誇誇其談的人沒有智慧。塞堵住嗜欲的孔竅,關閉住嗜欲的心門。不顯露鋒芒,解除俗事的紛擾,收斂他們的光耀,混同他們的塵世,這就是玄妙齊同的境界。達到「玄同」境界的人,為天下貴,會被天下人所尊重。

相關焦點

  • 老子獨創的15大成語,洞見《道德經》智慧精髓!
    3、和光同塵 【成語出處】《道德經》第56章: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 【成語含義】指不露鋒芒、與世無爭的平和處世方法。 【智慧精髓】和光同塵,就是要含斂光耀,混同塵世,不要標新立異,不要過分張揚自己的特殊之處,融入社會,融入周圍的環境。要不在前也不在後,這樣就能遠離紛爭和恥辱。 「和光同塵」既是對外的處世,也是對內的修身。大凡有道之君子,或德行高潔之士,必有一股清高之氣,不願與人和同,於是流於狂狷。
  • 《道德經》中的這十句名言,意味深遠
    出處:《道德經·第二十二章》釋義:委屈反能保全,屈就反能伸展,低洼反能充盈,破舊反能生新,少取反能多得,貪多反而迷惑。有時候,後退並不意味著放棄,而是為了更好地一躍。理雖然是直的,但常常需要繞道前行,有時還必須委曲求全。
  • 狼性:成大事的男人,在人生低谷時,往往有十種隱忍思維,錯不了
    男人成大事,隱忍也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處於人生低谷時的隱忍,更是考驗一個男人能否成大事的基本標準。以下分享十個隱忍處世的狼性技巧!成大事的男人,在人生低谷時,往往也有這十種隱忍思維,錯不了!一、狼的隱忍是一種醞釀勝利的非凡手段,是一種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成功智慧。
  • 在於「和光同塵」,和氣生財
    幾年前,當時我接觸到《道德經》的時候,只能看懂某個章節的片段。僅僅幾個句子幾個文字,仔細想想,某種「頓悟」,豁然開朗的感覺。並不能系統有所詮釋,也沒有自己的眼光。真的被它吸引,被牽著鼻子走的。那是牛,有點像《西遊記》裡面太上老君的牛也是成了仙的。
  • 《道德經》中沿用至今的12大成語 洞見人生大智慧
    源流於老子《道德經》的成語,歷經二千多年的歷史沉澱,而逐漸被更多人領悟,成為沿用至今的簡潔精粹之語,所成之語充滿著人生大智慧。有三、四、五、七字的,有兩組四字連用的,但人們廣泛熟知的多以朗朗上口的四字組成。 這裡精選出極具人生智慧底蘊的成語。讀懂明晰,會對我們的立身處世大有裨益。
  • 《道德經》:不論對外界有多少欲望,終歸是要回歸自己的
    老子所著的《道德經》,全書八十一章,區區五千字,卻是字字珠璣,句句箴言,很多人只知《道德經》是一部深奧玄妙的哲學著作,老子在書中向世人傳達了一些人生之道。在《道德經》第七章的時候老子提出了一個重要的道理——天長地久。【原經】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 每個中國人都應該牢記《道德經》中這十句名言
    從《道德經》中抽出了十句名言,牢記這十句話,你就更接近一個中國人。1、道可道 非常道 名可名 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2、有無相生 難易相成 長短相較 高下相傾 音聲相和 前後相隨。這句話意思是說相對的,一切東西都是相對的,一個杯子高不高,要看它跟誰相比較,跟一張紙相比它就很高了,跟房子相比它就很矮了。3、治大國,若烹小鮮。這句話告訴我們的核心含義就是別折騰,不要整天翻,要學會無為而治。4、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我們都非常熟悉《塞翁失馬》這個非常充滿智慧的故事,禍福相依的這個原理大家都懂。
  • 《道德經》名言賞析——生活中的智慧
    今天繼續和大家分享《道德經》中的名言名句:一,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道德經.第六十三章》想做一件難度很大的事,要從這件事最容易的地方下手;要想做成一件大事,先要從最細小的地方做起。「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無論工作還是學習中,都應該從細節入手,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三,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 《道德經》中的以有觀有,以無觀無是什麼意思,怎麼理解?
    這是朋友問到的一個問題,說實話剛剛聽到的時候其實有點懵逼,看了多年《道德經》都沒有發現原文有:以有觀有,以無觀無。裡面倒是有「有無」的論述。為保險起見我還特地再看了一遍《道德經》,然後去查了資料,確實沒有「以有觀有,以無觀無。」
  • 曾國藩:男人慾成大器,能力不是唯一,牢記3句話,翻身有望
    從一介布衣到「千古第一完人」,曾國藩被稱作是男人們成大器的榜樣。世人都把曾國藩稱作孔子和王陽明之後的「半個聖人」,七次科考,七次落榜,十年七遷,官升十級,至二品。他身上所具有的剛柔相濟、文圓質方的大智慧,被很多的著名企業家文學家思想家所敬佩。
  • 《道德經》:遇事懂得變通,學會小人的手段,是為了更好的做君子
    《道德經》:遇事懂得變通,學會小人的手段,是為了更好的做君子何為君子?何為小人?用一句古詩來形容就是:「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君子就是能夠守住自己的本心,做人有個標準,不偏不倚,這才為君子。如果在日常處理事情的過程中,並不考慮實際情況,一定要按照規章來辦,這也不是君子,這叫軸。老子在《道德經》中就有說過,要學會變通才是真正的君子。變則通,通則久最好的方式,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持守原則,而是懂得圓潤變通。
  • 《道德經》釋義
    為了方便溝通交流、用言語文字來形容、表達這個能生宇宙本源的能量,老子勉強起了個名字叫「道」,所以老子說:強名曰「道」,老子在道德經開篇前兩句話說的也是這個意思。「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可道非常道的第一個「道」字說的是化生天地萬物本源能量的道,這個「道」用言語文字表達不出來。
  • 《道德經》入門的關鍵是對「道」的理解,「道可道」是什麼意思?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道德經》如何入門?《道德經》在距今大約2500年前就已經成書,文字簡短、精煉、版本繁雜,以至於我們今天研究起來非常困難。
  • 文化之母《道德經》,這50個常用成語全部出自它!
    出處:《道德經》第一章:「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2、功成不處 成功以後而不以為是自己的功勞。 出處:《道德經》第七十七章:「是以聖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
  • 《道德經》:真正厲害的人,多數都是「雌雄同體」,細品才知高明
    《道德經》有言:「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這句話是要深知保持剛強,也要守著柔軟的心態,甘願去做一條天下的溪流。因為,作為天下的溪流,便可以保持永恆的品德,從而恢復到最初的嬰兒的狀態。
  • 周深《和光同塵》是什麼電視劇的主題曲?周深《和光同塵》歌詞
    電視劇《大江大河2》主題曲《和光同塵》上線啦,周深傾情演唱,這首歌帶著催人奮進的力量,動情動人,溫暖入心。那麼周深《和光同塵》歌詞是什麼?下面小編帶來:《和光同塵》完整版歌詞在線聽歌。  周深《和光同塵》歌詞是什麼和光同塵--周深  和你一起歌  和你一起合  月落星沉  日出東海  和你走過  理想的大河  從容的  沸騰著(奔騰)  你看那 盛放的花兒  來自期盼的種子
  • 《道德經》另一個重要作用:修煉
    我遂用師父教的《道德經》中的修煉方法,調理身體,取得很好的效果,在這裡分享給大家,以期待對大家有所幫助。《道德經》由老子所著。老子出生在群雄紛爭,跌宕變換的春秋時代,又處在政治漩渦的中心,其所面臨的的政治、社會和人文環境比常人複雜得多。但老子「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不為而成,不求而得,最後又逍遙而去。這位聖人是真正「活的教導」。
  • 《道德經》:得道之人有哪些常人不能及的特質?是怎麼做到的?
    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道德經的第十五章。首先我來為大家誦讀道德經的第十五章,我的誦讀是以王弼版道德經為底本。「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客;渙兮,若冰之將釋;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濁。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動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 悟透《道德經》第28章中的3句話,你就明白了
    正所謂是「非知之難,行之惟難」,我們要明白一個道理不難,但做起來卻很不容易,知易行難啊!真正低調的人,首先要有一定的實力,要不然就是虛偽、假謙虛。如果你本事實力很弱,還故作謙虛低調,就會更加讓人看不起。《易經》謙卦云:地中有山,謙。即:《謙卦》的卦象是艮(山)下坤(地)上,為高山隱藏於地中之表象,象徵高才美德隱藏於心中而不外露,所以稱作謙。
  • 王陽明:能力不是唯一,男人慾成大器,需修煉好這12字心訣
    很多時候,男人們想要成就一番偉業,能力並不是唯一,很大程度上要重視修煉自己的內心。心無雜念,則無異動,心若妄動,勢必妄行。王陽明告誡世間人:欲成大器,需得修煉好這12字心訣。男人只有不斷地修心,才能練就鋼鐵般的意志。讓自己的內心強大到無堅不摧,那也就摒棄了很多雜念,做事自然也就十分會更加順利了。2、良心:知行合一人都需要有良心,而欲成大事者則更需有良心。需要注意的是,世間凡事皆有善惡,所有的是非善惡都是按照你的良知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