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到底有什麼用?現在還需要思想嗎?

2020-12-05 騰訊網

什麼是哲學?

哲學是一門特殊的學問,是同人們的世界觀聯繫在一起的。所謂世界觀,就是人們對於生活於其中的世界以及人與世界關係的根本觀點、根本看法。人與世界的關係有三類,即人與自然的關係、人與社會的關係以及人與自身的關係。

人們在處理自身與世界的關係中,積累了許多具體的經驗,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漸漸形成了具體科學知識,這些知識大致可以概括為三類:一類是認識和改造自然的知識,即自然科學知識,如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等一類是認識和改造社會的知識,即社會科學知識,如經濟學、政治學、倫理學等;另一類是關於人自身的思維的知識,即思維科學知識,如心理學、邏輯學等。

(這種知識的分類很重要,它可以迅速的理清人類整個知識脈絡)

世界觀分為三種,即哲學、宗教世界觀和經驗世界觀。

宗教世界觀以信仰為主,經驗世界觀以感性認識為主,而哲學以理性認識為主。人人都有世界觀,但一般人自發形成的世界觀還不等於哲學。一位七十多歲的老太太冒雪爬上海拔一千多米的高山,祈求神靈為她生病的孫子降福,並保佑老伴長命百歲。這位老太太也有世界觀,但她的世界觀是自發的、不系統的,缺乏理論的論證和嚴密的邏輯性,它是一種樸素的世界觀。這種非系統、缺乏論證的世界觀還不能稱之為哲學。

哲學是通過一系列特有的概念、範疇和系統的邏輯論證而形成的思想體系。當人們對自然、社會和思維知識的積累達到一定程度,社會具備一定的實踐條件,特別是人類的思維達到一定水平時,哲學家把自發的、不系統的世界觀加以系統化、理論化而形成關於世界觀的思想體系,才出現哲學。

世界觀和方法論是同一問題的兩個方面。

所謂方法論,就是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則和根本方法。用世界觀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就轉化為方法論。如世界的本原是物質,這是世界觀,轉化為方法論,就是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方法論可分為哲學方法論、一般科學方法論和具體科學方法論。關於認識世界、改造世界和探索實現主客觀世界相一致的最一般的方法是哲學方法論;研究各門具體科學,帶有一定普遍意義,適用於許多有關領域的方法是一般科學方法論;研究某一具體科學,涉及某一具體領域的方法是具體科學方法論。一般來說,世界觀決定方法論,方法論體現世界觀,有什麼樣的世界觀就有什麼樣的方法論。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

那麼,哲學到底有什麼用?

1, 哲學能夠給人智慧。哲學一詞源於古希臘,本義為愛智慧或追求智慧。中國古語說:「知(智)人則哲」,哲學就是智慧之學,即愛智之學。哲學的智慧表現為一個人對自然、社會和人生的正確認識,即讓人正確地看待宇宙和人生。馮友蘭認為,哲學的功用在於提高心靈的境界,正所謂哲學「定位宇宙,安排人生」。

2,哲學能夠使人對生活充滿希望。李瑞環在《學哲學用哲學》中談到:「學懂了哲學,腦子就靈,眼睛就亮,辦法就多。」哲學的任務在於尋找光明,在人類生活的路途上點起前行的明燈,指導人們正確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作為智慧之學,哲學可以指導人們生活得更加美好。蘇格拉底認為,未經反省的生活是沒有價值的生活。同樣的遭際,為什麼有的人能夠在漫長而短暫的生命歷程中笑看人生百態、靜觀世事無常,有的人卻沉浸在痛苦中無法自拔。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我們是否以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去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

3,哲學能夠開闊人的視野。哲學的研究對象是人與世界的關係,它從整體上把握人與世界關係的一般內容和普遍形式。哲學的使命在於對四方上下的探索和對往古今來的追尋。哲學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

4,哲學能夠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哲學以具體科學為基礎,是自然科學知識、社會科學知識和思維科學知識的概括和總結。

5, 哲學能夠提升人們的邏輯分析能力。用世界觀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就轉化為方法論。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

6,哲學能夠使人思想深刻。哲學是「思考的思考」,即反思性思維活動。反思是對思維對象的再思、三思、多思。由於反覆思考,形成了關於對象的舊的思維、新的思維和更新的思維的一系列差異,此時就會反過來引起對思維本身的思考。哲學以批判性思維為己任,思考個人及社會的局限性,從而提升人們自主思考的能力。

7,哲學能夠使人品格堅毅。聯繫的觀點和發展的觀點是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徵,是人們考察事物、分析問題的基本原則。規律是事物運動變化發展的必然趨勢。唯物辯證的歷史觀揭示了歷史的發展規律和發展趨勢,從而使人具有理想目標和為目標而奮鬥的堅定信念。

8,哲學能夠使人確立正確的人生觀。哲學的智慧是在人們處理人與世界關係的實踐中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哲學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哲學作為一種世界觀是關於人的「生」的學問,是教人們如何生存、如何生活得有價值。只有哲學才能真正「看透」人生,教人明確人生的意義、目的和價值。哲學是一種生活態度。作為生活態度,哲學要確立的是終極原則,這種原則是人生行為的最終根據。有了這種原則,就確立了人生方向,也就確立了生活態度——寧靜致遠、睿智通達。

相關焦點

  • 學哲學到底有什麼好處?沒好處!那還要不要學?必須要
    它並沒有標準答案,絕不會有一個人能站在你面前,告訴你哲學到底是什麼,或者什麼都不是。所以不要寄託於有人用一段話來告訴你哲學的本質,因為哲學的概念本身就是隨著歷史不斷發展的抽象概念。在漫長的歲月裡,總有研究哲學的人站出來說:醒醒吧,凡人,你們都錯了,我說的才是真正的哲學!
  • 尼採的哲學到底有什麼意義,看看此文就懂了
    但物質為什麼是物質,包含邏輯詞問題,就需要證明。而物質是意識,不是自證!需要繞一個圈來說明,物質為什麼是意識,懂了嗎?其實很簡單,現實中的實驗和現象就是哲學,電磁場,電場和磁場的關係大家都懂,可以互相轉化。但我們都清楚,二者是有別的,但又都能轉化成為對方。
  • 《易經》的哲學思想是什麼
    陰陽是《易經》的總體思想,也是我國古代哲學的重要思想之一。 《易經》認為,整個世界是在陰陽兩種力量的互相作用下不斷運動、變化、生成、更新的。表現為氣,陽氣上升,陰氣下降,陰陽互動,和諧統一。《易經》的卦象就是立在陰、陽二爻兩個符號的基礎上。它們按照陰陽二氣的消長規律,排列組合成八卦,八卦的構成排列,就體現了陰陽互動、對立統一的思想。
  • 「萬物一體,超越生死」,重新發現列子哲學思想價值
    其實,列子是在老子之後、莊子之前發展道家學說,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的:可以說,老子的哲學思想得以流傳,離不開列子的深入發展,而莊子在宇宙觀方面的宏闊思想,得益於列子給予他的啟發。而且,與老子、莊子純粹的直覺主義真理不同的是,列子的哲學思想有一種實證主義的傾向,即從科學的角度來設立思想根基。
  • 實用主義哲學分享:凡是有用的,能滿足人的需要,就是真理!
    ——題記實用主義是20世紀思想中最具影響力的哲學之一,其對世界的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影響。但隨著各流派的發展,對實用主義質疑批判的聲音越來越多,因此實用主義的真理觀也是備受爭議的話題。更有一些批判者認為實用主義反對客觀現實,是主觀唯心主義,認為這種觀念完全不可取。真的是這樣麼?實用主義完全是一無是處嗎?
  • 哲學,有著大用的智慧之學
    中國哲學是有著大用的智慧之學。不過,現實生活中,有些人在學習、做事的時候,功利性的思維往往佔據上風,凡事先問一句:學這些東西有什麼用?不了解孔孟老莊、諸子百家以及歷代著名哲學家的思想,對我的生活和人生有什麼影響嗎?在這些人看來,中國哲學是無用之學,還不如學一些實用的謀生手段和就業技能來得經濟實惠。如果以功利世俗工具的眼光看待中國哲學,認為中國哲學太抽象玄虛、沒有什麼實際用處,則大謬矣。
  • 學哲學專業就需要家裡有礦嗎?也不盡然
    現在如果誰要是想高考填志願的時候選擇了哲學或者已經學了哲學,可能會被問家裡有礦嗎?不然誰給你的勇氣學哲學。可能是因為兩點原因,第一點是對口的工作實在是不多,第二點是找到的工作收入一遍都不會很高。雖然很多大科學家研究到最後,都研究哲學或者神學問題了,雖然哲學號稱是很多學科的最終問題,但是研究了哲學卻不能直接指導任何學科方便找工作。跟管理類的專業有點像,很多學生都是奔著將來能做管理者,去學的管理學,最後發現做人資、行政和銷售的居多,雖然工作到後面會有很多管理問題需要解讀,但是直接就學管理,並不能幫助你直接走上管理者的崗位。
  • 王德穎:哲學發展需要問答邏輯
    原標題:哲學發展需要問答邏輯(學術隨筆)   問題是時代的聲音。時代之問必然引發哲學之思。先哲們常常在一問一答之間,揭示事物本質和世界本源;後學則將其語錄奉為經典,皓首窮經,索解和詮釋其中的微言大義。殊不知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問題,而答案就隱含在其中。
  • 《漢字中國》首發 詮釋本土哲學思想與文化基因
    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許嘉璐為該叢書作序,他認為《漢字中國》不是研究中國文字的學術叢書,而是在文字研究基礎上通俗地講述中國文化哲學體系中一批重要觀念的著作,力圖將以漢字為單位的基本觀念及其承載的哲學意涵發掘出來的創新之作。  許嘉璐提出,立足本土哲學思想和文化基因的詮釋方式,有助於「消解中國哲學與文化之雙足只穿西方哲學之鞋履所帶來的誤解、困惑與尷尬」。
  • 脫口秀大會算什麼?看看這場好玩的哲學脫口秀吧!
    《和狗狗的十二次哲學漫步》作者:[英]安東尼·麥高恩譯者:王喆出版社:未讀·思想家 天津人民出版社你買回去供著的嚴肅哲學書讀完了嗎?你以為的哲學入門真的就能讀懂嗎?如果沒有,那可能是你還沒遇到這本書,12次遛狗,12個哲思時刻,輕鬆入門西方哲學,還有什麼比聊著天、遛著彎兒就把知識學到了更爽的事?一個是喋喋不休的主人,一個是聽到哲學術語就頭疼的狗狗,一場有趣的哲學脫口秀。作者安東尼和狗狗孟弟的互動調皮又溫馨,而只要安東尼一拽詞,說些讓人聽不懂的專業術語,孟弟就會貼心地替讀者們要求作者趕緊閉嘴說人話。
  • 哲學有什麼意義?哲學無用論?
    大部分普通人對於哲學的印象存在兩極化。一個是認為哲學,純屬就是瞎想,就是一個人吃飽了撐的沒事做,才去做的哲學。另一個是認為哲學太神秘,和普通人沒有關係。今日就客觀的來說說哲學的意義,以及它的用處。當今時代,普通人普遍認為哲學是沒有意義的,或者用處的。如果這個用處或意義是指可不可以給人帶來物質財富,或者是物質利益,那麼哲學確實無用,但是不能因此就全盤否定哲學,也不能因此就說他無意義,無用處。哲學有這幾方面的意義與價值。
  • 中西哲學如何對話
    中國哲學和西方哲學在根基上不同,我今天主要說這個不同。   哲學是無處不在的。近100多年來,我們努力向西方學習,不僅引進來了器物、技術、制度,還引進了科學和西方的哲學。我們很多大學都有教授康德、黑格爾哲學的課程,但是我們不可能在西方哲學裡安身立命,原因何在?根源在語言。如果對地球上不同的民族在文化上進行分類,劃分出最大的文化單位,這個劃分標準是什麼?
  • 【哲學教育專題】哲學本性與大學使命
    文/夏年喜 學哲學有什麼用?講授哲學課的教師最害怕學生問這樣的問題,事實上這也是哲學教師經常被問到的問題。不僅國內如此,國外也如此,不僅現在如此,過去也如此,並且這種狀況還將持續下去。我嘗試從哲學本性及其與高等教育目標的實現間的關係來論述哲學之用。
  • 哲學筆記:急功近利的時代,哲學究竟能給我們帶來什麼?
    1語言對人認知的影響詞彙本身沒有情緒,只有說詞彙的人才有情緒。詞彙所帶的情緒是作為感性動物的人在閱讀或表達思想時,在其大腦中產生的由一系列化學反應催生的情緒。人生是苦的,是矛盾和荒謬的,想要推脫這種困境,就得超越,遠離存在的荒謬,或者用自己的強有力的意志和精神賦予荒謬以意義。在眾多問題中,其中一個最核心的問題就是如何成為一個人,即如何做人的問題。很多人,只會批判,不懂人情世故,不食人間煙火,這樣導致的結果就是把自己逼入思想偏見的死角。
  • 坤鵬論:如何學習哲學?(上)
    換腦是什麼意思?換腦就是替換信念。信念=相信的觀念(想法);信念,是對某人或某事信任、有信心或信賴的一種思想狀態;信念,是情感、認知和意志的有機統一體。就像雅斯貝爾斯所說:「自覺地錘鍊哲學,是永遠無法臻於完善的、隨時隨刻都要重溫的、始終要當作當下一項完整事物來完成的使命。」哲學是什麼,我們看到的是眾說紛紜。但是,它對於你到底是什麼,這要靠你自己去探索。
  • 《令龍讀書,中醫學的哲學思想、診法合參與辨證論治》1、2、3
    中醫的哲學思想  哲學,是一門深邃的學問,它有著豐富的理論知識和思想。一提到哲學家,我們就會認為一定是一位侃侃而談的學術大師。哲學它揭示了自然界事物和現象的基本規律,可以說它在各學科中都有滲透。中醫在幾千年的發展中,它在臨床實踐中也受到了哲學的影響。
  • 《西西弗神話》中的哲學思想
    斷片一真正嚴肅的哲學問題只有一個,那便是自殺。判斷人生值不值得活,等於回答哲學的根本問題。斷片二自願死亡意味著承認,哪怕是本能地承認這種習慣的無謂性,承認缺乏生活依據的深刻性,承認日常騷動的瘋狂性以及痛苦的無用性。斷片三在被突然剝奪了幻想和光明的世界中,人感到自己是局外人。這种放逐是無可挽回的,因為對失去故土的懷念和對天國樂土的期望被剝奪了。
  • 千年宋詞的哲學究竟是什麼
    以此方式來追問,我們顯然是站在哲學之上,也即站在哲學之外。但我們這個問題的目標乃是進入哲學中,逗留於哲學中,以哲學的方式來活動,也就是進行哲思。智慧說的是,一是一切。在這裡,一切意指所有人的思維,即人的思維之整體,總體。但一切人的思維都是在言語所表達人類思維方式的集合中統一的。這個智慧是說:一切人的思維在言語所表達人類思維方式的集合中。
  • 當哲學遭遇了時尚:《Funny Face》
    片中以大段的演員獨唱來代替人物獨白,加之以復古的踢踏舞,精緻的服飾,算得是一部有哲學思想的時尚片。如果你喜歡類似於《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裡女主的穿搭風格,這部影片同樣會給我們靈感啟發。而片中對於當時巴黎咖啡店公民社會的展示,隱含著人們對人性、社會的探討,更有社會學的氣息。
  • 淺談相位三角形的一些哲學思想與應用案例
    說再學,是因為我之前和別的老師已經學過了,而且我覺得我學的還不錯,然後,在福州工作坊,我就發現了山外有山…… 後來,我們發現很多學員可能在其他地方也學過同名的內容,但大家發現,講的層級與內容飽和度根本不同…… 我很難描述,我聽了孟浩老師講三方四正那個思想,在我腦海裡的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