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界的廣東人鵜鶘:「只要能吞下,沒有我們不敢吃的」

2021-01-08 網易

2020-12-26 09:30:34 來源: 鍾銘聊科學

舉報

  鵜鶘,由於嘴巴特別大,再加上看到什麼東西都想吞進嘴裡,因此有人戲稱為:「動物界的廣東人」


  儘管它們的嘴巴是為捕魚而設計的,但是當鵜鶘遇到其他鳥類時,也會忍不住嘴欠地想要將其吞入到口中。


  遇到動物,也會忍不住嘗嘗人家是什麼滋味。


  即使遇到長頸鹿,也會嘴欠地想要將人家吃掉。


  如果鵜鶘針對的僅僅是動物也就算了,它們居然還把主意打到人類身上,看到小朋友就想嘗嘗可不可口。


  不僅是小孩,就連大人也不放過。


  儘管它們的嘴巴非常大,但它們顯然是沒掂量掂量自己有幾斤幾兩,人類沒吃掉它們就算不錯了,它們居然還想把人類吞入口中。

  鵜鶘超乎尋常的大嘴並不是它們嘴巴特別大,而是它們有著超級大的喉囊,在沒有張嘴之前,鵜鶘的嘴巴看起來很正常,但張開嘴巴之後,你就能感受到什麼叫做血盆大口。


  鵜鶘最早出現於距今3000萬年前的漸新世,當時的鵜鶘已經有這麼大的嘴巴,在之後很長時間裡,它們的嘴巴都沒有發生較大的變化,這意味著該嘴巴非常有利於它們的生存,以至於演化出其他類型嘴巴的鵜鶘要麼因無法適應環境滅絕了,要麼改吃其他食物了,只有鵜鶘依舊延續著祖先的習慣。


  鵜鶘的嘴巴非常大,在覓食時,它們會在水面上緩慢又平靜地遊動,等到發現魚兒時,它們會突然將大嘴伸入到水中,將水和魚都兜入到嘴巴中,然後收縮喉囊,將水從嘴巴中擠出,然後吃掉嘴巴裡的魚。


  不過,由於鵜鶘的大嘴非常能裝,它們在捕魚時,也經常把河底的淤泥、樹枝等一併吞進口腔中。但是鵜鶘有辦法應對,它們會經常清理自己的喉囊,將喉囊裡的小沙子、小石頭都清理乾淨。


  鵜鶘的喉囊雖然看起來非常薄,甚至能夠透過它們的喉囊看到口腔裡的魚,但實際上它們的喉囊非常結實,即使是一群魚在裡面折騰,都無法刺破它們的喉囊。


  然而,有一些魚被魚鉤所釣著,然後又掙脫了,導致魚兒攜帶著魚鉤逃脫了,當它們不小心被鵜鶘捕捉到時,鋒利的魚鉤有可能會劃傷鵜鶘的喉囊,使其無法捕魚。

  鵜鶘屬於一夫一妻制的鳥兒,和其他鳥兒不同的是,鵜鶘一旦確定了伴侶就會終身不換,一直相伴到老。在交配之前,雄性鵜鶘會向雌性跳舞求愛,只有當雌性對它們滿意時,它們才會交配,之後共同繁衍後代。

  在繁衍後代期間,鵜鶘會把喉囊當做儲物袋,將魚兒裝在裡面,不過如果裝的很多的話,鵜鶘就會頭重腳輕,很難飛翔。當鵜鶘返回巢穴時,它們就會將讓幼崽深入到它們口腔裡,吃掉媽媽給它們準備的食物。


  全世界一共有8種不同的鵜鶘,其中在我國分布著3種鵜鶘,分別是白鵜鶘、斑嘴鵜鶘以及卷羽鵜鶘,它們都是我國二級保護動物。

  從全世界範圍來看,鵜鶘處於無危狀態。但我國境內鵜鶘數量非常少,大約只有50隻左右的卷羽鵜鶘,以及零星幾隻其他種類的鵜鶘。然而在過去,鵜鶘曾經是我國西北地區非常常見的鳥類。


  導致我國鵜鶘數量較少的原因非常複雜,首先鵜鶘是一種候鳥,它們每年會在歐洲地區繁殖,而在非洲以及亞洲西南部地區越冬,在過去我國的新疆天山地區、塔裡木河地區以及青海湖都是它們的棲息地。

  但由於世界範圍內的環境破壞,導致鵜鶘在遷徙過程中的補給點被破壞,以至於它們無法飛越到我國。另外,鵜鶘是一種溼地生物,對環境的要求較高,不僅要求當地環境適宜,還要求溼地裡有大量的魚類,能夠滿足它們的生存需要。


  然而在過去,溼地環境不斷被破壞,溼地內大量捕撈魚類,導致它們的食物銳減,以至於一些鵜鶘遷往他處過冬。

  但在最近幾十年,隨著我國環境的保護,以及退耕還田等措施,在原來鵜鶘的過冬季,現如今也發現了一些鵜鶘的痕跡,相信隨著我國環境的恢復,這些鵜鶘會再次返回我國越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鵜鶘,堪稱鳥界廣東人,動物界的王大陸!
    鵜鶘,這應該是廣東人被黑的最慘的一次。同時,王大陸也難逃被調侃的命運。在我印象裡,鵜鶘體型巨大,特別擅長捕魚。對它的了解僅限這些,然後就去百度了一下,發現這種生物真是什麼都想吃。它的嘴巴超級大,簡直是鳥屆的王大陸。
  • 鵜鶘什麼都想嘗一口,熊和長頸鹿也都被咬,網友:嚇壞廣東人!
    有的人說最皮的是蝦!為啥,皮皮蝦啊?那鐵定沒那麼簡單呀,我們本屆動物最皮之王就是我們專吃皮皮蝦的鳥!鳥怎麼皮了?不記得控主給你講的跑警察局還不知道自己吃貓糧還是鷹糧的貓頭鷹了?但是貓頭鷹也不算什麼,鵜鶘這種鳥才是真的皮,還是真牛皮!
  • 鵜鶘什麼都想吃,連長頸鹿都敢直接下口,吃貨網友:輸了輸了
    說到吃貨,大家可能都會會心一笑,這年頭,誰不知道咱天朝人最能吃呢,嘿嘿。那說到動物界的吃貨,又有哪些呢?有人說是蟒蛇,因為有句話叫貪心不足蛇吞象;有人說是蠶,從生下來,嘴就沒停過;還有人說是小松鼠,因為嘴裡永遠鼓鼓的,塞著滿滿一嘴的堅果……而我們今天要說的動物吃貨是——鵜鶘。
  • 動物丐幫成員,鵜鶘 海獅討魚吃不計形象,為了魚還要臉做甚
    動物丐幫成員,鵜鶘 海獅討魚吃不計形象,為了魚還要臉做甚喜歡看武俠小說的小夥伴們,對丐幫一定非常熟悉,他們衣衫襤褸穿梭在大街小巷,總是等待好心人的施捨,卻也能為江湖大義貢獻出自己的生命。其實在這動物界也有丐幫,而幫主非海獅莫屬,丐幫成員就是鵜鶘。它們經常靠賣乖來換取遊人的施捨,這邊海域附近的人都知道,海獅是這裡最拉得下臉的動物。為了吃魚可以連臉面都不要。這天一對情侶在海上遊玩,無聊時就釣幾條小魚打發時間,這一切被海獅盡收眼底。
  • 愛吃會吃敢吃的廣東人,遇到山海經裡的異獸,恐怕也下不了口吧
    廣東人在會吃、敢吃方面是出了名的。在很多外地人眼裡,廣東人真的是天上飛的除了飛機、地上跑的除了坦克、水裡遊的除了潛水艇,四條腿的除了桌子都吃了個遍,以此比喻廣東菜品的種類繁多。似乎很多冷門的食材,很多其它省份的人都不敢吃的東西,放到廣東人這裡,「都不是事」,甚至,在某一年還興起了一個段子,起因是在某搜尋引擎的搜索框裡打出「廣東人」三個字,緊彈出來的搜索反射就是,「廣東人吃XX省人」,讓人瞠目結舌,雖說調侃的成分佔據多數,但這一現象也說明了廣東人的愛吃敢吃會吃也成了很多其它地區的人看待他們的標籤,造成了一定影響,暫且不說是正面或負面的影響。
  • 廣東人吃生猴腦喝嬰兒湯?為什麼廣東人什麼都敢吃?
    我牙疼在你那開了藥,不知道怎麼吃?」大夫:「有腫麼?沒腫就別吃了!」我插,我會沒種?勞資一口氣全吃了,你敢說我沒種?談到美食,最近幾年比較流行的要數「舌尖上的中國」了,整個紀錄片圍繞我國傳統的八大菜系展開,同時通過多次融合也收錄了不少地方特色美食。但是,現實生活中很多外地人談到廣東人的吃食文化都是聞之色變,除了「廣東人愛煲湯」就是「廣東人真的什麼都吃嗎?」
  • 在敢吃的廣東人面前,什麼都吃的雲南人,瑟瑟發抖,怕了怕了!
    中國人的胃可是很強大的,在中國吃的美食只有你想不到的是,沒有你吃不到的。要說中國哪個地方的人最會吃,大家都知道自然是廣東人,廣東人會吃,能吃,敢吃,廣東人敢吃」福建人「。在敢吃的廣東人面前,什麼都吃的雲南人,瑟瑟發抖,怕了怕了!
  • 畫風喜感又沙雕,除了自己啥都敢吃,鵜鶘這鳥也太欠了吧!
    但只要一張嘴……畫風就變得喜感而又沙雕起來。簡直是「開口跪」!鵜鶘的嘴巴容量非常大,大約能裝下11升食物(大概20瓶農夫山泉礦泉水的量),而且異常柔軟。只是看的時候總感覺有些莫名的即視感,估計男生們在上廁所的時候,會瞭然地點點頭。鵜鶘的下嘴的皮囊非常柔軟,可以做出一些反常識的高難度動作。
  • 為何都是說鵜鶘一張嘴就很可怕?實拍鵜鶘吞下鴿子,過程難以言表
    仗著自己嘴大,這種鳥看見什麼吃什麼,太可怕了!鵜鶘大家應該不陌生,是一種很惹人喜歡的大鳥,它的特點是表情眼神呆萌,走起路來姿勢也笨笨的,一張「深淵巨口」更是十分引人注意。如果單單從外表來看,鵜鶘也能用「霸氣側漏」來形容。鵜鶘屬於大型遊禽,成年後體長約1.7米左右,翅展可達3米,體重可達13千克,是現存鳥類中個體最大者之一。鵜鶘的標誌性特徵可能就是它神奇的嘴巴了。
  • 論吃雞,我只要服廣東人!網友:沒有一隻雞是「活」著走出廣東
    在「無雞不成宴」的廣東,論吃雞,我敢保證只服廣東人!連網友都說:沒有一隻雞是完整的「活」著走出廣東。在中國博大精深的美食文化裡面,締造出了粵菜,川菜,閩菜,魯菜等著名的八大菜系。其中粵菜最被廣泛人知,追求食材最原始的原汁原味烹飪方式,什麼都敢「吃」的道理,締造出了千千萬萬流傳至今的經典名菜。要說廣東人最會吃的食材是什麼?
  • 鵜鶘這種鳥,憑藉著一張巨嘴,真可謂是誰都敢去惹一惹!
    鵜鶘是一類水鳥的總稱。它們的外形辨識度很高:只要看到長著一張長長的尖嘴和一個巨大喉囊的水鳥,那必定是鵜鶘無疑了!而鵜鶘這種鳥,憑藉著一張巨嘴,真可謂是誰都敢去惹一惹!爺不吃了~~~3.「我嘴大,我最大!」
  • 嘴巴最大的鳥類,一口能吞下一斤多的魚,張嘴的時候好呆萌!
    嘴巴最大的鳥類,一口能吞下一斤多的魚,張嘴的時候好呆萌!對於一些我們沒見過的鳥類,我們了解的途徑基本上就是在電視上面的紀錄片,今天說的這種鳥類在很多漫畫和動畫片裡面都有見過,這種就是鵜鶘,一種嘴巴特別大的捕魚鳥類,嘴巴和自己的身形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大小差不多和我們見過的鵝差不多,不過它的那張大嘴就是它最為明顯的特徵了,在水裡面捕魚的時候,基本上就是一張嘴連魚帶水都被吞進最裡面,吃魚帶喝湯,美滋滋。
  • 這種動物只有廣東人吃,據說味道發酸但是很補,外地人看了不敢吃
    說起中國的飲食文化,那可是自古就有,以前的叫花雞、東坡肉等就是人們在當時的烹飪技術限制之下發明的一種美食,即便是現在大多人對於美食也是沒有抵抗力的,只要是美食在前,其他事情都可以拋之腦後。今天就來給大家介紹一種美食,這種美食一般人不敢吃,因為它的味道非常的怪異,也只有廣東人敢吃了。
  • 鵜鶘:長得怪,本領高
    說起鵜鶘(tí hú)許多人都知道,它們抓魚,走路搖搖擺擺,看起來其貌不揚,但是它們卻給物理學家和生物學家提出了一些問題:這麼重的鳥是如何成功起飛的?它們喙上的大袋子不會成為它們的障礙嗎?它們怎麼能抓到敏捷遊動的魚?你說太重,是什麼意思?
  • 廣東人都不敢吃的野生四腳蛇,被稱是中藥補腎食材!網友說:有毒
    廣東人可以說是被各地稱為最能吃的人了,基本上什麼奇特的野生動物都逃不過被吃的厄運,越是野生的, 也越特別喜歡吃,因為人們覺得野生天然的動物,會越能補身體,誇張一點說只要能見到肉的動物,都能成為當地人的食材!
  • 「啥都敢吃」的廣東人,為何不敢吃貓肉?《本草綱目》告訴你答案
    僅僅從兩個例子,便可一探究竟,一是小龍蝦,小龍蝦是外來物種,來到中國並沒有泛濫,而是被當成美食吃得幾近絕種,如今的小龍蝦,是得靠人工飼養才能滿足供求。二是烹飪方法,西方料理的烹飪方式相對單一,而中華美食尤其是粵菜,對食材的處理精緻入微,烹飪方式就五花八門,有:溜、燜、燒、汆、蒸、炸、燴、扒、燉、爆、炒等等飲食的文化,與地域文化是分不開的,從北到南,越往南,對吃就越講究,改革開放以來,廣東的經濟率先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時,對於工作的投入就更多了,辛苦賺錢之後,用食物來犒勞一下自己,是再合情合理不過的事情了
  • 沒有廣東人不敢吃的東西
    長沙有臭豆腐,廣東也有雞屎藤餅,雞屎就問你敢不敢吃?眾所周知,長沙的臭豆腐,聞起來很臭臭,吃起來很想很想,但是,廣州也有一種小吃,叫做雞屎藤餅,沒吃之前你很好奇地問:「雞屎」也可以吃?會不會像臭豆腐那麼臭啊?首先這個餅並不常有,而是一個地方的節日性的小吃。
  • 動物界詭異行為盤點 有些動物總愛搭「便車」
    【科技訊】7月16日,動物界詭異行為盤點,有些動物總愛搭「便車」。動物界當中有許多非常詭異的行為,這些詭異行為是動物界的天性,也讓我們在人與動物的認識上有了很大的幫助。    難以想像,一隻勇敢的蜜蜂竟然敢站到蜥蜴的頭頂休息,都不怕被吃掉。當蜜蜂站到自己的頭頂時,這隻雌性蜥蜴似乎有些驚訝。
  • 符號鵜鶘意義和鵜鶘象徵性,那些不為人知的神奇面紗
    像鵜鶘一樣。讓自己處於有利位置,並觀察自己的資源。抓住你最大的,最好的抓住,然後無所畏懼!此外,花時間與社區中的人建立健康的關係,目標是為團隊建立合作福利。這就是鵜鶘的作用,或者至少是白鵜鶘。這些鳥是集體漁民。他們作為一個團體聚集在一起,通過在水面上敲打翅膀將魚一起捕食,將魚移到另一側的地表水中,另一組鵜鶘在那裡等待舀起魚袋。可以肯定的是,鵜鶘象徵著集體努力,以識別和捕獲資源。
  • 不懂廣東話,你怎麼敢說懂廣東人?
    廣州火車站的白馬商場長年四季都擠滿了全國各地來進貨的人,連虎門、南海這種小地方都能搞起規模盛大的模特大賽;廣東鄉鎮企業像拔節一樣飛速生長,實行「三來一補」等策略賺得盆滿缽滿,多少年之後,江浙一帶才把這種體制發揚光大;廣東流行樂壇上世紀90年代率先出現籤約歌手制,推出了毛寧、楊鈺瑩、李春波等當紅炸子雞,北京等地才如夢初醒抄個不亦樂乎;作為一個被譏為「沒文化」偏於一隅的城市,廣州出了敢於言人所不敢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