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古代文人多喜「號」

2021-01-16 騰訊網

文 / 唐朝

中國人的名字,是很值得研究的。從起名到用字,皆有學問,尤其是古代。一般來說:名,代表的是人的標誌和符號;字,則是古代成年人的正式稱謂。現在的人們似乎「名」與「字」合二為一了,不再講究這些!

古代的知識分子,也就是那些文人們,除有「名」有「字」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別名,那就是「號」。而這號,不同於一般對他人的泛稱,也不是他號,而是自號,有著特別的涵義。在內容上,號和名之間不需要有什麼某種聯繫。那麼,號是什麼呢?簡單地說,號就是文人在人生經歷豐富之後,為了表顯自己的內心,以自況的形式設計出的文化符號,散發的多是人生的雅韻味道。

在歷代文人中,宋代的大詞人李清照的號,別有一番況味。據查,才女李清照出身宦官家庭,父親李格非,大宋禮部員外郎是也!應該說相當於現在的比較高級別官員吧。才女李清照18歲就和太學士趙明誠結婚了,結婚後小夫妻的日子過得相當美好相當幸福,共同寫詩作詞,出雙入對。遺憾的是這等甜蜜的生活卻遭到了不測。靖康之難後,國退家亡夫君命赴黃泉,李清照的命運發生了根本的改變,真是滅頂之災啊!更可恨的是,某些人還要落井下石,為了謀奪趙明誠留下的圖書文物,蓄意造出個「玉壺頒金」案來,這冤案可是政治誣陷,要人命的啊!要不是趙明誠的姻親、翰林大學士綦崇禮先生,在當時的皇帝文宗面前極力澄清求情,百般斡旋,李清照一定不會有後來的生活。1132年,冤案得以昭雪,李清照總算鬆了口氣。

經過此番折騰,李清照算是傷透了心,對社會對世俗真是看了個透,也就不怎麼和外界來往了!她在浙江臨安的那個寓所裡和日月相伴,聽風悅雨,讀書寫作。寓所名易安居,自號為易安居士。從此,在僻靜的易安居,過著清淡的日子。

是一種聰明的選擇,還是一種無奈之舉?也許只有李大才女自己知道。

根據後人們理解,這易安居士的用意,大概和《毛詩序》裡的「賤易安,幽居靡悶」以及陶潛《歸去來辭》裡的「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之詩意有關吧!不難看出,「號」的出現,是和文人的人生際況有關的。特殊時代,往往有特殊的心緒;特殊的處境,又給了人們特殊的處世態度,號的概念正是這一特殊現象的反映。

文人的號,不僅透露出一個人待人處事的態度,還可表現出某種情操。像陶淵明,東晉大詩人啊!當過彭澤縣令,但他不願為五鬥米折腰,硬是印綬一扔,回歸田園,成為一名平頭百姓,或曰隱士。「採菊東籬下,悠悠見南山」,多美的畫面啊,多美的心態啊!

這個時候,一身輕鬆的陶大詩人便要自「號」了,叫了個「五柳先生」。為什麼叫這個看似很平常的號呢?他在自述自己生平的《五柳先生傳》裡這樣寫道:「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嫻靜少言,不慕榮利。好之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嗜酒,家貧,不能恆得,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宴如也。」意思已經很明白了,讀之,我們看到的是詩人對人生的大徹大悟,表現的是遠離紅塵的超脫,好學於嫻靜,飄逸於人間。筆者每每讀到此,心中便產生嚮往。

尋找古代文人的號,很容易地發現,大多數人用的是一個,多是隨意為之的,也有用心良苦的。當然,一生中有多個「號」的,也大有人在,蘇軾蘇東坡先生就是一個典型。據我查藏的就有:大蘇、小蘇、蘇子、蘇長公、眉山先生,眉山學士、眉山公、長帽公、峨眉先生、東坡居士、雪浪翁、蘇賢良、蘇使君、蘇學士、蘇端明、大坡、禿鬢翁、西湖長、白髮兄、老泉山人、笑履翁、王局翁、毗陵先生、坡仙、東坡道人、妙善道人、文星、奎宿、蘇文公等等,大概近30個之多。有我們熟悉的,也有不怎麼知道的,有詼有諧,有喜有愁,或幽默,或端肅,人生百味,盡在其中,實為五光十色的一道人文風景,嘆!

總之,古代文人喜歡用號,這裡有歷史文化方面的原因,也有個人的因素,如若探究,各有不同。《周禮》上說,號主要是「尊其名而更為美稱焉。」作為一個人的「名」和「字」之外的「號」,往往是文人內心最親密的朋友,有著特殊的文化,其味無窮。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古代文人為什麼那麼愛魚?原來魚對他們作用多多
    魚,不僅在現代受到不少人的青睞,在古代人的眼中更加是意蘊深遠的珍饈美味,尤其是文人,對魚近乎有一種瘋狂的執念,仿佛與魚結下了不解之緣。能讓文人寵愛有加的,想必不僅僅是因為美味那麼簡單而已,那麼為什麼古人那麼愛魚呢?其實是有一定歷史淵源的。
  • 不僅我們,古代文人多愛釣魚,看看他們是誰
    不僅我們,古代文人多愛釣魚,看看他們是誰中華文明源遠流長,我國古代的歷史人物,文人墨客很多都酷愛釣魚,其中不少在當時還是垂釣高手,從中悟出了很多哲理,為我們留下了不少關於釣魚的詩詞歌賦。今天帶大家補補歷史,說說古代與釣魚有關的名人。從遠到近按他們的資歷排行我們先來說說舜帝,不少人說舜帝是我國古代釣魚第一人,舜出生於山東諸城和小編是老鄉,他從小就出類拔萃,能吃苦又有過人的智慧才能,所以在青年時代就已經是一方首領,在能力基礎上為人公道正直所以很多其他部落的人都來依附他,舜的領地也就越來越大,地位也一天比一天高,內部矛盾也逐漸凸顯。
  • 原來古代的文人也熱愛吹口哨
    原來古代的文人也熱愛吹口哨少年輕狂時,有一陣子迷上了吹口哨,整天琢磨怎麼能吹得更響,而且能吹出一些曲子,偶爾博得女孩回眸,頗為得意。但這種雅興,不久就被一個撿廢品的獨眼流浪漢打消了:他吹的口哨不僅音域極寬,而且音準很好,有金屬感。
  • 一個齋號拍了2300萬!文人原來這樣取齋號......
    齋號多是古代學富五車的文人雅士標示自己做人作文的追求的形象化符號,從齋號就可以領略其不同於別人的個性化心境和情趣。當下,藏家對於齋號的熱衷度持續上升。2015年某拍賣公司春拍,李可染《九藤書屋》四字為代表,成交價高達391萬元,名副其實的「一字千金」。而此前一年,伊秉綬《遂性草堂》創造了齋號拍賣的最高價紀錄,估價僅為80-120萬元,但最終成交價高達2300萬元。
  • 古代文人駕照指南:騎馬C1,騎驢C2
    然後你再想想,和驢有關的詞是不是多和「蠢」關聯在一起?再想想,阿膠是什麼做的?低頭幹活的驢,莫名背上這麼多惡名,有一個萬惡之「元」——柳宗元。柳宗元不喜歡「驢」到了什麼程度呢?但是,雖然驢不會說話,但依然有文人不同意柳宗元這一派的觀點,硬是要把驢包裝成具有文人仙氣的動物,有且只有一種用途:坐騎。據說李白失意時曾騎驢遊華陰縣,縣宰認不得他,他也不報姓名,只說「曾令龍巾拭吐,御手調羹,力士脫靴,貴妃捧硯。
  • 壹字讀書會|古代文人生活中的香事
    中國是一個有著悠久香文化歷史的國度,用香傳統在古代文人雅士之間廣為盛行,現代人卻對香文化的緣起、沿襲、製作和藥用等知之甚少。香在古代文人中究竟扮演著怎樣的角色,又有著怎樣千古流傳的故事呢?吳清在壹字讀書會現場 主辦方供圖用香一則防遭蟲咬,二則頤養性情用香貫穿了整部中華古代文明史。在古代,人們無法擁有像現代一樣舒適的居住條件,需要經常面對自然環境中一些惡劣的狀況,比如蚊蟲和瘴氣等。兩宋期間被流放到海南島的官員,比如宋代詩人蘇軾、宰相丁謂,均因受不了當地的蚊蟲叮咬和瘧疾不幸去世。在這種情況下,古人發明了很多用香的方法。
  • 文人有名、字、號,書法落款時如何寫?不懂就看鄭板橋的教科書!
    有書友諮詢說:文人有名、字、號,書法落款時如何寫才規範?這個問題涉及到文人的名、字、號的區別以及它們在書畫落款中的應用知識。細說如下:一、文人的名、字、號現代人一般只有「名」,也就是通常所說到「名字」、「姓名」,即身份證或戶口本上的姓名。
  • 古代文人的詩酒情調與個性
    [摘要]古代文人的酒文化現象,與當時的社會現狀、人文環境,以及個人際遇是分不開的。用通俗的話來說,玩情調,彰顯個性。 範曾《飲中八仙圖》(圖源網絡)古代文人嗜酒,是不爭的事實。與酒結緣一生,儘管有悲喜愁苦諸味雜陳,卻從飲酒中體味生活的樂趣,追尋文化的品味。
  • 古代文人如何過春節?無邊春色入畫來!
    《青綠山水春遊圖》(清)蘇六朋    古代畫家筆下的春天  本次展覽以春天百花盛開、奇花異草清供案頭、農夫春耕放牧、文人雅士遊春雅集等題材的明清繪畫,力圖從風俗、風物、風景等方面,展現古代畫家筆下生意盎然的春天。
  • 古代滿100歲的人稱為什麼 螞蟻莊園1月7日課堂答案[多圖]
    螞蟻莊園古代滿100歲的人稱為什麼?古代滿100歲的人很多人都不太了解,畢竟很多年齡段也有專屬的稱呼,而今天我們就是要來看看古代滿100歲會被稱作什麼,下面有遊戲鳥小編帶來的答案攻略,大家可以多看一看。
  • 那些令人驚豔的古代文人雅稱
    文人的別稱,是文人生平的一個小小縮影,這些別稱或代表著他們的性格、或代表著他們的文章風格、或濃縮著他們的信仰、或代表著他們的外貌······ 關於文人的別稱大家了解多少呢?下面這些文人的別稱,你是否全知曉?
  • 喜粵8號|金庸的兒子為什麼偏要為難這家店的廚師
    這家餐廳可是號稱全球性價比最高的米其林2星餐廳,它就是來自上海的喜粵8號。你沒看錯,這是一個來自上海的粵菜館,是不是覺得錯過了什麼,且待萬裡君慢慢道來。為什麼一個上海的品牌把粵菜做出國際公認的水平,原來喜粵8號的廚師長簡捷明師傅,是一位地地道道的香港人。
  • 「散發披襟,紈扇輕搖」 古代文人的那些酷暑雅趣
    這是明代民間流傳的一句俗語,足見炎夏酷暑在古代人們心目中之可怕。      農曆六月以後,真正的酷暑天氣來臨。俗話說「熱在三伏」,真正的暑熱天氣是以夏至和立秋為基點計算的,大約在陽曆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我國各地的氣溫均為最高。「暑景方徂,時惟六月。大火飄光,炎氣酷烈」,這是三國時魏國的繁欽在他的《暑賦》裡講的一段話。「六龍鶩不息,三伏起炎陽。寢興煩几案,俯仰倦幃床。
  • 石光華:文人美食家的川菜生活
    現在想起來覺得有些黑色幽默,之前寫了那麼多純文學的詩歌散文評論,都是名不見經傳,寫了一本川菜,反而火了。 破而後立,誕生全新的川菜文化 記:今天的川菜與古代川菜有何關係? 石:有人追溯川菜的歷史,追溯到了2000多年前,我不太認同這種說法。
  • 書畫家的名、字、號,都有講究
    中國人的名、字、號都是具有豐富文化內涵的。古之書畫家非但有名,而且還有字和號,這在題款、印章和考證書畫家生平及作品時都會涉及。所以研習與鑑賞書畫有必要了解名、字、號的相關知識。 名,是人在社會生活中為了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繫而對各自的稱呼。現在,人們都將名稱作「名字」,其實在古代,「名」和「字」是兩個概念。
  • 《文人與貓》——折射了時代的文人風範
    歷代文人描寫過的動物中,貓是最常見的。隨便翻看了一下這個序,覺得這個一句話引起了我的好奇心,便這樣閱讀了下去,感覺好像我需要重新認識一下身邊有貓的朋友和在這大千世界裡這些文化人和貓的故事了。挺贊同序裡的關於文人與貓或多或少有著相似之處,寫作者在序裡總結了這些文化人和貓的特點,貓是屬於獨立,落落寡合,帶著少許清高的姿態,而文人恰恰也大多不願阿附,偏愛坦蕩的心境。《文人與貓》,這一本書裡是文人寫過的貓的一本集合體,裡面的文人我比較熟悉的 錢鍾書、豐子愷、 季羨林、老舍等名人,他們筆下的班有的是家貓,有的是比較珍貴的貓。
  • 別急著說你畫的是文人畫,先來看看文人畫的九大境界!
    文人畫在形而上的哲學表達上有極高的空間刪除和空間想像,刪除了太多合理的空間布局。這樣做牛逼之處是從精神內涵上可以迅速把看畫人分為兩種:看的懂的和看不懂的,而巧妙的地方是往往看懂的少,看不懂的多,有印象派作品的鑑賞功能。  不過可悲的是,20世紀十年特殊時期,有些不懂裝懂的,有政治毀滅傾向,有自保傾向的一群人,腦子一熱,毀了不少文人畫。題外話,不多說。
  • 古代文人眼中的備胎坐騎:騎驢歸騎驢,關鍵時候還得是馬
    三彩驢,唐,1955年西安東郊十里舖第337號 ,唐墓出土,高16釐米,現藏中國國家博物館西漢時期,驢子應該已經算不上奇畜了。賈誼 《吊屈原賦》中云:「騰駕罷牛,驂蹇驢兮;驥垂兩耳,服鹽車兮。」明確了這兩點,那麼結合著廣大文人的經濟水平和瘦弱的身形 (雖然胖子而兼作文人的,數量並不少,但畢竟以瘦子為idealtype),可以說為什麼會有文人和驢子的組合,我們已經找到了庸俗的理由。
  • 俗語「五喜不請自來,家中能人輩出」,五種動物帶吉祥,隨處可見
    你拿五毒來說,就包括蛇在其中,各種奇奇怪怪的神話傳說,也多是以蛇為妖。那蛇為什麼在「五喜」行列呢,首先,上古傳說中,女媧伏羲都是蛇身人首,那可是人類的祖先,並且原始社會很多部落也以蛇為圖騰,最後才慢慢發展成龍的。這樣說來,蛇在華夏民族的發展過程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
  • 古代食盒:裝食物太low,既是文人「百寶箱」,又能隱晦「定生死」
    文人與食盒 古代的"食盒",是古代盛放食物的重要器具。 古代食盒種類繁多,「造型」愈發精緻 中國古代的食盒無論是從材質還是其形狀上來看,都與當時人們的思想和其地緣有很大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