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尺收縮,時鐘變慢,為什麼相對論不講這些?

2020-12-04 天文在線

大部分人所理解的愛因斯坦相對論的邏輯與其本意背道而馳。

這是不幸的,因為完全相反的這部分內容,正是相對論獨創的精髓所在;這部分內容與洛倫茨、龐加萊、菲茨傑拉德、赫維賽德以及在他之前手上有研究出一部分理論的人割離開。

錯誤的邏輯方向也會使人們感到疑惑,為什麼相對論中沒有提到時鐘究竟是如何變慢的,為什麼杆子的長度會收縮;人們也十分詫異,為什麼物理學家對同時取代許多其他理論的狹義相對論總是對其深信不疑。

一如往常,當愛因斯坦解釋相對論與大多數理論的不同之處時,他自己是非常清楚的。

我們可以區分開物理學中的各種理論。而這些大多數是有建設性的。他們試圖從一開始相對單一的形式體系的材料中,建立出現象更為複雜的模型。因此,氣體動力學試圖將機械運動、熱運動和擴散運動簡化為分子運動,即在分子運動的假設中建立起相應理論。當我們說已經成功理解了一組自然過程,指的是已經找到了一種建設性的理論,而它涵蓋了所有討論的過程。

除卻這個最重要的理論類別外,還有另一種稱之為「原理理論」的類別。這種理論使用的是分析方法,而不是綜合方法。構成其基礎和出發點的要素並非假設構造的,而是憑藉經驗發現的要素,是自然過程的通用特性,是產生數學公式化的準則的原理,是這些數學公式的獨立過程或者理論表述必須滿足的。

因此,在永恆運動是不可能的這一從普遍經驗得出的事實的基礎上,熱力學試圖利用分析方法推導出獨立事件必須滿足的必要條件。構造理論的優勢在於理論完備、可靈活應用和直觀清晰,而原理理論的優勢則在於其邏輯完善和基本原理有據可循。

而相對論屬於後一類。

(愛因斯坦,1919)

「構造」和「原理」相結合的方法,正是愛因斯坦的想法區別於前人的地方。如果我們追溯洛倫茨、赫維賽德或者龐加萊的意圖,以此來解釋以太漂流實驗的無效結果,可以看到他們嘗試將已知的物理理論的構造理論組合起來。也就是說,他們研究了在以太的靜止參考系中構造出的電磁方程,然後推測出類似帶電球體這樣的物體在以太中受到激發時形狀可能會如何改變(從而推導出洛倫茨收縮等現象)。

愛因斯坦所做的完全不同。前人以以太參考系中構造的物理定律為基礎,提出微物理結構來證明以太參考系的不可檢測性;與之相反,愛因斯坦將其反過來看待。

也就是說,他假設不可檢測性是普遍存在的,是自然法則的一部分,並將它提升到原理的等級。愛因斯坦根據相對論和光量子假說,進一步推導出這兩個特性對物理定律意味著什麼。所有這些結論只佔用了他1905年論文的第一頁;文章其餘的部分則用來推導出結果,結果是不可檢測性在力學和電動力學(當時的主流構造理論)中都非常普遍。

數學家們應該認識到愛因斯坦的原理方法,和他們所探討的邏輯結構是相似的:基於一些前提,他們可以得出概括性的結論,這些結論只在這些前提成立的領域是準確有效的。典型的示例當然是歐幾裡得幾何學(相當諷刺的是,也是它推動愛因斯坦相對論的誕生)。

民間有一個說法,使用「構造法」的人一開始有被愛因斯坦的行為嚇到;據傳,龐加萊曾諷刺地說,愛因斯坦僅僅假設了他和其他人正在試圖證明的東西就獲得了表揚。不管這是不是最初的反應,短短幾年,他們已經理解並欣賞愛因斯坦的方法的影響力,洛倫茨明確地將其歸功於愛因斯坦,因為他推動了這種概念上的轉變,而且他的理論可以推導出這麼多意義深遠的結果。

愛因斯坦的理論和熱力學的類比是很有幫助的,它證實了原理理論是強有力的理論,而且在世界物理學發生巨大變革時卻依然有效。

但在他們的熱力學理論結構裡,薩迪·卡諾和克勞修斯並沒有考慮氣體或者物質的微觀物理理論。對於微觀物理學,他們是完全的不可知論者,他們的結論是基於四個原理(熱力學三大定律再加上所謂的第零定律),而他們只是要求我們接受這些原理。考慮到這些,他們展示了是如何基於這些原理推導出涉及熱學任何過程的許多推測,而這當中並沒有考慮到微觀物理學。這些原始原理成立的理由僅僅是因為推測的結論與在實驗觀測中的結果成功吻合。

這是一個巨大的優勢,因為熱力學能夠通過衍生的氣體動力學理論、原子理論和量子革命來保持其有效性,而且現在還能被用於黑洞之類的另類物體的研究上。熱力學本身並不關心我們可以以其為基礎,利用統計力學來描述許多類型物質;有趣的是,我們可以這樣做,而且這是很有意義的工作,但這與熱力學邏輯無關,只要它的四個原理還是有效的就行。

相對論的相似之處是顯而易見的。愛因斯坦提出了他的兩個原理,然後用他們推導出涉及物體之間相對運動的任何物理過程的各種結論。同樣,這個推論是完全獨立於微觀物理學的。沒人需要擔心究竟是什麼微觀物理過程會導致每根米尺收縮,或者使每種時鐘運行變慢——解決這些問題當然會很有趣,但相對論的邏輯並不是為了解釋這些現象。作為一種原理理論,只要這個原理是合理的,那麼任何能夠作為測量標尺或者時鐘,都必須遵循愛因斯坦的理論,不管它是如何造的,或者在原子量級發生了什麼。如果不是這樣,就有可能區分出不同的慣性系。因此,愛因斯坦相對論的邏輯在量子革命、量子場論和(大多數人準備賭的)可預見的未來的任何新物理學的衝擊下,仍保有強大的生命力。

那些不認可相對論是一種原理理論的人可能會感到相當困惑,物理學家準備將幾乎所有都押在已有一個世紀之久的洛倫茨不變性概念的持續有效性上,而表面上類似的(有建設性的)理論卻不斷被圍繞其發展的新的理論取代。這是有區別的。

1、值得注意的是,愛因斯坦最初也是從構造方法開始的,但最終意識到他沒有任何進展。這讓他不得不尋求更為強有力的工具:

漸漸地,我對嘗試從基於已知事實進行構造假設從而發現真正規律的可能性感到絕望。試得越久,就越絕望;而我開始越來越相信,只有發現一種普適的原理,才能得到確定的結果。在我之前能看到的例子是熱力學(愛因斯坦,自傳體筆記)。

2、雖然這句話的版本經常被重複,但我找不到龐加萊說或者寫這句話的來源。我能找到的最接近的是洛倫茨的,但這是他在讚揚愛因斯坦的前提下,承認他的方法更強有力。如果有人知道可靠的信息來源,請告訴我。

參考資料

1.Wikipedia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translate:簪花小甜豆

author: Quora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運動的時鐘變慢?——帶你走進相對論
    前言   猶記得在高中上物理課的時候,那本書應該大多數講的是近代物理的內容,當講到相對論的時候,我完全被驚呆了,當時想著,這是什麼鬼?運動的時鐘會變慢?運動的尺子會縮短?我完全不能想像,這是顛覆人們正常的認知啊!
  • 時鐘雖然不會變慢,但時間真的會變慢,鍾慢效應與狹義相對論
    而時間與它們不同,看不見摸不著,所以很多人甚至認為時間是不存在的,認為時間只是一種人為的計量概念,是用來記錄物體運動和變化的。在宏觀世界中,時間的確是用來計量物質變化的,但這種計量方式並不是人為所發明的,時間真實存在,且與空間密不可分。時間真實存在,且與空間密不可分,所以二者並稱為時空。時間與空間皆不能捨棄對方而獨立存在,如果你深讀相對論,就會對此有所認識。
  • 為什麼一個物體接近光速時,時間會變慢?
    讓我們先退一步,回顧一個事實:根據狹義相對論的假設,一個物體接近光速(或者任何速度)的時候,時間都不會變慢。一種專門設計用來量化時間的儀器在運動或相對於觀測者運動時(速度接近光速),時鐘會走得更慢(稍後會詳細介紹)。愛因斯坦所描述的鐘的類型是一個特定的性質和設計的一個「光子鍾」。在光子鍾內,光在鏡子之間反射。
  • 「時鐘變慢效應」讓時間變成了相對的,絕對時間也不存在了
    不可能嗎?在速度慢的世界裡確實不可能,但是在速度快的世界裡,速度快到可以跟光速相比的時候,這事兒就可能了。例證:1905年,愛因斯坦用狹義相對論說明了這個可能性,狹義相對論包含以下兩個基本原理相對性原理,相對性原理:不管觀察者處於什麼運動狀態,物理定律不變。
  • 尺縮鍾慢效應已證明無比正確為什麼還有人說相對論不堪一擊?
    只要稍微懂得一點狹義相對論中的時間膨脹理論,也就是運動中的鐘慢尺縮效應,就會覺得這個題只是一個無知的笑話,就像看到一個傻子大笑著說別人傻一樣的好笑,難道這個傻子不是「妄想症」嗎?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關於鍾慢尺縮效應認為,當一個物體運動速度接近光速時,物體周圍的時間就會迅速變慢,空間會迅速縮小。但達到光速時,時間就會停止,空間會縮小為零。
  • 什麼是雙生子時鐘佯謬,對自狹義相對論有多重要?
    首先對雙生子(時鐘)佯謬的再討論雙生子佯謬(時鐘佯謬)是一個自狹義相對論誕生之初起一直引起爭議的問題。有人聲稱這一問題超出狹義相對論範疇,必須而且已經由廣義相對論解決了;有人又聲稱在狹義相對論範疇也可以解決,等等。
  • 牛頓力學、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通俗的講一下這些不通俗的事
    然而,牛頓力學體系並不完美,甚至可以說並不是一種普遍的規律,其所描述的其實是一種普遍規律之中的一小部分特例,所以,之後便有了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終於算是將力和運動的事情給說明白了。那麼,什麼是牛頓力學、狹義相對論以及廣義相對論呢?這些是複雜而高大上的話題,不是一句兩句,一天兩天能夠說清楚的。
  • 這很物理:時間的形狀、廣義相對論中的時間測量
    這也就意味著,如果要想讓GPS能夠準確地確定地球上某一點的位置,就必須對時鐘進行相對論修正。在設置GPS上的時鐘時,要同時考慮到廣義相對論和狹義相對論的影響。這兩種相對論的效應會部分疊加,但不會完全抵消。根據廣義相對論,一束在一個重力場中向下下落的光的頻率會變高;而一束上升的光的頻率則會變低。
  • 時鐘雖然不會變慢,但時間卻真的會變慢?鍾慢效應是咋回事
    相信對於每一個學生黨和上班族而言,由於晚上當修仙黨,所以早上起不來。既然是鬧鐘響了之後就希望時間能夠停止,最起碼能夠慢一些,這樣就能夠多睡會兒覺。但是現實卻是殘酷的。當你渴望睡眠的時候,時間永遠是過的最快的,但是你是否相信時鐘本身的指針走向速度即便不會減緩,但其實時間卻會變慢呢?可能看到這裡你會覺得有些雲裡霧裡,畢竟一天24個小時,這個認知已經深刻的印在你的腦海當中,時鐘走的慢不慢,跟我們的時間有什麼關係嗎?其實是有一定的關係的,因為時鐘只是一種記錄時間的工具而已。時間跟空間其實是成套存在的。
  • Google發補丁修復安卓6.0時鐘變慢Bug
    Google發補丁修復安卓6.0時鐘變慢Bug 2015年12月14日 00:15作者:Raymond編輯:小博文章出處:泡泡網原創   一個新系統的出現必然會伴隨著一些小
  • 如何自學廣義相對論,這裡有一份秘籍
    事實上,我們的學習欲望不止於此,我們還想學會如何進行廣義相對論計算。但是,自學太難了,書本上那些張量的計算足以繞暈我們的腦袋,而且有些步驟還省略了,這讓原本數學基礎差的同學雪上加霜。那麼,該如何入門呢?在這裡,我推薦北師大趙崢教授的廣義相對論教學視頻。為什麼推薦他的視頻,我覺得有以下幾點。
  • 四種生活中的相對論,金是金黃色、汞的熔點低都和相對論有關!
    我們知道,在通電導線周圍會產生磁場,帶電粒子在磁場中做切割磁感線的運動會受到洛倫茲力,通常情況下, 導線中帶正電荷的原子核,與帶負電荷的電子會相互抵消電荷淨值,對外不顯電性。當導線中的電子定向移動,外部電荷也相對於導線做軸向運動時,在外部電荷的參考系看來,導線是向左移動的,導線內部的正電荷也隨著導線向左運動,這時候就得考慮相對論尺縮效應,導致的結果就是給定導線空間內的正電荷密度大於負電荷密度,導線的淨電荷不為零,此時就會對外界的帶電粒子產生庫侖力,如果是兩條同嚮導線通電就會相互排斥。
  • 如何簡單理解相對論裡的時間和空間相對性?一張簡單的坐標圖搞定
    名不符其實的相對論很多人在聽說相對論時都有一個誤解,以為根據相對論,一切都是相對的,其實這種認識是錯的,因為在相對論裡頭,只是把一些原本被視為不同的個體、互相獨立的「東西」重新統一起來,比如時間和空間(統一為時空)、質量和能量(統一為質能)。
  • 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到底有啥區別?
    之前的所有文章,我們多次談到相對論中的時間膨脹和長度收縮概念,其實這裡所說的相對論僅僅是狹義相對論,其中長度收縮僅僅是一種相對效應,也就是地面人看運動的物體,長度變短了,但是運動物體自己看自身,長度依然是沒變的,這就是長度的相對性,如果不理解這個,可以翻翻前面的文章看下。
  • 十分鐘內讓你理解相對論
    二、狹義相對論。狹義相對論很短,只有幾頁。它要表達的意思更短,只有一句話:不管觀察者如何運動,被觀察的光速不變。從這句看似簡單的話可以得出一些非常奇妙的結論,這些結論嚴重違背了我們的日常經驗,但現在都被證明是正確的。
  • 一口氣搞懂狹義相對論
    其中,在1905年6月30號發表的《論動體的電動力學》,後來也被叫做:狹義相對論。今天是狹義相對論發表的114周年。這都100多年前的理論,我們沒有理由看不懂它。今天,我就來給你好好講一講:狹義相對論到底講了些什麼?
  • 現實生活中的8種相對論相關現象 你注意到了多少?
    如果光速是恆定的話,這就意味著一個相對於地球來說運動速度非常快的太空人,在測量秒數速度的時候將會比在地球上的測量者經歷更長的時間——對太空人來說,時間實際上變慢了,這一現象被稱為時間膨脹。大重力場中的任何物體都在加速,所以這些物體也會經歷時間膨脹。與此同時,太空人的宇宙飛船也將經歷長度收縮,這意味著如果你在飛船飛過時給它拍張照片,它看起來就會像在運動方向上被「壓扁」了。
  • 動動手、動動眼就能搞懂相對論
    《會動的相對論》 [加]史蒂芬·杜蘭德 著 張芳 譯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說起相對論,我們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這項理論堪稱20世紀最著名的科學理論之一,和其發明者愛因斯坦一樣被世人所仰望;陌生的是,相對論是物理學科的專業知識,廣大群眾往往對其「不明覺厲」,缺乏真正了解的機會。
  • 根據狹義和廣義相對論,天宮二號上的時間比地球上快還是慢?
    根據相對論的時間膨脹效應,由於天宮二號在太空中飛行,那上面的時間流逝速率與地球上相比會有所不同。不過,只有在接近光速和強引力場的情況下,時間膨脹效應才會變得很顯著。天宮二號和地球的時間流逝速率差異其實很小,小到只有用原子鐘才能測出來。
  • 高考考場時鐘慢了半小時,學生傻了
    9日,有微博傳出,四川廣元中學一高考考場時鐘一度失靈,在語文考試中,顯示的時間比實際時間慢30分鐘,誤導考生延誤答題時間,有30名考生受到影響。9日晚,廣元市教育局副局長、市招生辦主任向仕剛回應稱,已接到學生投訴,此事正在調查核實中。考試時,時鐘失靈騰訊微博「墨管老子」是瓊州大學大三學生,老家在四川廣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