牆繪作品《猿猿與咪咪》。
牆繪作品《森林童話》。
牆繪作品《窗子》。
光·景——公共空間藝術營造展覽。
光·景——公共空間藝術營造展覽。
市民在參觀鰲湖藝術村的公共空間藝術營造展覽。
隱在喧囂城市裡的鰲湖藝術村,可謂是城市裡的一方「靜」土。一排排客家建築經過翻修後,不再破敗髒亂。引入藝術家進行藝術創作,讓老村煥發出新的生機。如今走在鰲湖藝術村的巷道中,還能看到一幅幅色彩豔麗的牆繪作品,這讓前來打卡遊玩的人有了意外發現。新與舊的強烈對比,東西方的文化交融,讓這座古村愈加散發出極具現代感的藝術氣息。
老房子的「新外套」
20餘幅牆繪作品,由十幾位當代藝術家積極參與繪製,鰲湖藝術村的老房子,由此換上了一件件「新外套」。這些作品充滿著天馬行空的想像,豐富的色彩和誇張的圖案展示,讓身處鰲湖藝術村的人恍惚間有種時光錯覺,分不清是身在傳統的客家老屋,還是張揚的現代建築。
大面積的藍色和土黃色,形成了色彩鮮豔、對比強烈的作品。作為專業的繪畫從業者,譚軒用了一整扇牆,講述了一個「森林童話」故事。「生活於此應該像城市森林裡的樂園。」飛鳥、走獸,水、植物……在這個「森林童話」中,一切生物都是悠遊自在的。
看,「這裡有一個窗子」。老房子的外牆上,有一個老式的玻璃窗。生鏽的窗框,講述了歲月的故事。著名插畫家蔡伊楠發現了這個窗戶,並給這個寂寞的窗戶添了些「小夥伴」——顏色多彩的魚和一個抱膝的小女孩。屋內居住著誰仿佛已經不重要了,只要推開這扇窗,或許就會發現另一個新世界。
兩個極富當代生活氣息的卡通形象,是出自藝術家梓哲之手,名字叫做「猿猿與咪咪」。西裝革履的猿猴抽著香菸喝著咖啡,一旁的貓咪穿著精緻的套裝挽著手袋。梓哲說,他是在用深圳科技行業的程序猿與金融行業的貓女來表達對深圳高端行業人士的卡通化描述,展現新深圳的日常細節。
「這幅作品是我個人花了三天時間完成的,主要是根植深圳文化原點的基礎進行創作的文創形象。」創作需要一個完整的構思,每一筆都有其存在的意義。為了讓牆繪的圖案更具有衝擊力,兩個卡通形象周邊還繪上了傳統的祥雲圖案,凸顯裝飾效果。梓哲說:「牆繪的存在,與本身的老村、老房子形成了對比,同時也是一種文化的融合,我覺得給老村繪上現代的牆繪,突破了傳統的界限,賦予了更多的人性自由。」
多元創意激活社區文化氛圍
多元創意植入老村生活,讓原本慢時光的老村,也漸漸潮流了起來,成為了一個新的拍照打卡地點。鰲湖藝術村的負責人鄧春儒介紹,這些牆繪的出現,起源於「光·景——公共空間藝術營造」牆繪展,在這個展覽中,邀請了深圳當代藝術中的年輕新銳力量進行藝術創作。創作者針對社區的地方文化進行實踐創作,其中一半創作者本身就居住在鰲湖藝術村,他們把生活的觀感體現在創作題材上。
發源於美國紐約街區的塗鴉牆繪,從破壞城市景觀到增添城市、社區文化的活力和魅力,已逐漸發展成一種被廣為接受的藝術形式。「鰲湖藝術村的藝術活動,是以直接的、大範圍的角度,全面呈現和探討藝術家的工作及對社區產生的影響,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的活動,推動藝術生活化的概念落地實現。」在鄧春儒看來,牆繪展把文化藝術留在了觀瀾,留在了鰲湖藝術村,激活了社區文化氛圍。在他和藝術家、社區居民的內心,都有個願望,無論是鰲湖的自然環境還是人文環境,都能因牆繪展藝術創作的滲入而帶來真正的改觀。
龍華新聞記者 袁春燕 通訊員 王亭/文 蔡維澤/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