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總是自我否定,厭惡憎恨自己,情緒焦慮懊惱怎麼辦?

2021-01-16 真我智慧

厭惡與憎恨,是人類情感中比較負面的一種。這種強烈的負面情緒、負面感覺和負面念頭,傷己害人。特別是一些毫無道理的自我否定的負面情緒,更是有巨大的心理世界的破壞力。

對於第三者,也許我們可以躲避,不必要做針鋒相對的殊死搏鬥。

但如果這個被憎恨的對象是自己,那有當然如何處之?

一顆不安分的靈魂,憎恨它人世間的軀體,又怎樣在人世間愉快地行走?

案例故事:

老師好。我很容易陷入自我厭惡感,自我否定,自己看不起自己,進一步引發了焦慮,甚至自我憎恨。

我不知道怎麼處理這種自我否定的負面情緒?

舵主導航:分析及建議。

我們非常理解你的這種心情和內心的衝突。情緒和心理念頭上,充滿了對自己的厭惡甚至是憎恨。但是理智又告訴自己這是不對的,至少是沒有辦法迅速消散的。自己還得繼續做自己,又不可能變成希望的人或者樣子。

總之,披著自己這張人皮,內心卻充滿了對這幅軀體的厭惡,還沒辦法擺脫這種困局,是人都會很難受,無奈、無力和挫敗。

以下是一些通常的建議。

首先,培養自我認同感。

如果你有一種自我厭惡的感覺,你可能有一種低自我認同感,並習慣於否定自己。所以長期來說,需要提高自我認同感,看到自己的長處,獲得價值感。

1、理性地認識自己,快樂地接受自己。接受自己並不意味著感覺完美,而是在理解的基礎上了解自己的優點、缺點、性格特點、行為等,必須是一個有價值的人。這不是說要把缺點當作優點來發展,而是在肯定自己是有價值的人的基礎上,接受自己的缺點,盡力改正。只有接受自己,才能有更多的發展機會。認識自己,既不高估也不低估自己,快樂地接受自己是前提。

2、增強自我效能感。為自己設定現實的目標。事實上,為我們設定目標的總是別人。為了滿足這些現實或不切實際的期望,我們常常不得不使自己負擔過重。一個人最需要的是根據自己的喜好為自己找到正確的目標。即使你暫時沒有達到目標,也不要放棄。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真實地了解自己,也才能慢慢培養自信。同時,更多地關注你的優勢,或者你需要改變或者改進的地方。我們總是因為短板或困境停下來,因為我們擔心自己的損失和缺點。我們只從挫折中學習,我們所學到的往往是失敗的經驗。只有關注積極方面,才能不斷更新自我,實現潛能和力量的發揮。

第二,緩解不良情緒。當不良情緒來臨時,找到一種減輕或減輕焦慮的方法。

1、選擇一個健康的方式來發洩你的情緒。跑步、旅遊、聽音樂、冥想、找朋友聊天等都能幫助你擺脫煩躁的環境。

2。改變你看待事物的方式。當一個事件的結果與預測不同時,找到一個解決方案,從不同的角度思考。俗話說得好,「因禍得福,因禍得福」,凡事都有兩面性,不只是不好的一面。

最後,給自己一些積極的心理暗示。積極暗示,未必立即會有自信自強的效果。但是暗示持久了,會影響潛意識,積極信念和感覺會慢慢充斥你的大腦,從而減少負面感覺和負面念頭、情緒等等。

你可以在書籍、臥室和其他常見的地方寫一些名言來鼓勵自己,讓自己相信你是發自內心的最好的人。

結論:

我是彼岸舵主。有句話說,兒不嫌母醜,狗不嫌家窮。我們無法選擇父母,我們也無法選擇身軀。這就是鐵律。人從自然規律中來,從天地中來。天地父母是我們的根本,身軀是我們今生的靈魂居所。

所以,遵從科學理性,不能大腦裡面想什麼就是什麼,就幹什麼,就情緒反應什麼。

人生在世百十年,我命在我不在天。我們遵從生命規則的科學理性,所以,我們敬天地,愛父母,護己身。

尋找方法消除這些自我憎恨感覺和念頭是一個方面。根本的途徑,我們要知道,這些自我憎恨本身,就是一種違反科學理性的外來感覺信號和思維感覺信號的入侵而已。

對待入室搶劫的強盜,我們該如何處置?是個人都知道的。

「情緒主題」延伸學習建議:

如果想徹底成為情緒的主人,享受自在的人,建議多深入關注和學習有關「情緒的高緯度本質及自我情緒控制技術」,相關的概念、理論和實際操作技術。

相關焦點

  • 抑鬱症的前兆——自我否定與反芻思考
    以我自己的經歷和我觀察的經驗,如果出現這幾點就需要及時注意了!自我否定與厭惡我們都知道,人類最反感的就是別人否定自己,甚至討厭自己。可一旦人們進入抑鬱狀態時就會開始自我否定與厭惡,很多抑鬱症患者發病前總是沉浸於自己的世界之中,他們會不自主地進行思考,且這種思考往往帶有唯一性和主觀性,外界的思想和言語並不能干擾他們,他們總是能保持一種偏激的狀態。
  • 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一個討厭的自己,如何停止「自我厭惡」很重要
    在《演員請就位》中他說到,自己是一個很難被人誇獎的人。從這裡可以看出,享受《小時代》輝煌榮耀的郭敬明,並沒有在精神層面對自己完全的認可。有的家長提出,為什麼自己總是那麼「喪」,一點點兒工作的不順利,就足以打垮幾十年來積累的勇氣,就像郭敬明一樣,即使名譽堆身,金錢不再是人生的困難,他也同樣會出現失落、沮喪等負面的情緒。
  • 總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怎麼辦?
    總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怎麼辦?每個人都有情緒。面對負面情緒的爆發或是正面情緒的過度,許多人總是對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感到困擾。其實,情緒之所以難以控制或無法控制,是因為人們對情緒的解讀出現了偏差。只要能夠正確的解讀並學會管理它,它就會化作你成長的動力而不是阻力。
  • 以《聲之形》女主硝子為例,詳解從自我厭惡到自我接納的現實意義
    其實這種自我認知說白了就是自我厭惡,厭惡自己的缺陷,厭惡自己給人帶來了災難,這是自我厭惡的心理基礎。為什麼我會這樣理解硝子的內心想法,因為在很久以前我也同樣經歷過這樣的自我厭惡,小時候因為父母帶著我到處尋醫問藥,那個時候的交通沒有現在這麼發達,因此在看病的過程中受了很多的苦,甚至有兩次差點送了命。從那以後我就覺得家裡所有的不幸都是因為自己。
  • 臨近高考考生多焦慮和恐慌情緒 適度焦慮是好事
    《養生周刊》記者隨機對我市主城幾所中學的高三學生進行了調查,發現受訪考生近段時間都普遍有緊張、焦慮情緒,主要表現為失眠、頭痛、記憶力下降、心情煩躁等。專家提示,作為高三考生,壓力人人皆有,沒有焦慮反而不正常,所以考生、家長和學校都應正確看待焦慮。面對焦慮,趨其利避其害,做到不增加焦慮,引導考生釋放焦慮、並愉快地接受適度焦慮。
  • 男人在有情緒時為什麼喜歡自我封閉
    男人的這種自我封閉的行為會讓我們感覺到失落,因為我們會感覺我們跟他們之間有了一種距離感,這種距離感讓我們感受不到他內心的真實想法,我們就會因此而變得焦慮。為什麼我們會有焦慮的情緒?本質上是因為對方封閉自我的行為讓我們沒有了安全感,我們不確定對方是不是還在乎我們,還愛我們。
  • 《如何停止焦慮,開創人生》:解決你的焦慮,才能開創新的人生
    當我們對生活感到茫然無措的時候,這本書無疑是讓我們停止焦慮的救命稻草。因為它會告訴我們如何避免情緒上的不適,如何應對他人的否定和批評並把這些負面的東西轉化成對我們自身有利的條件。它會告訴我們面對焦慮時該如何出招,讓我們在和焦慮過招的過程中處於優勢! 問自己這幾個問題① 我是否習慣逃避現實,擔心未來?我是否總在幻想「地平線另一端那座夢幻的玫瑰花園」?
  • 生活中如何緩解焦慮情緒
    第一、做最感興趣的事情:我們在做自己感興趣事情的時候,一般都會全身心投入,進入一種忘我的境界,所以如果人們面對焦慮的時候,可以放下手邊的工作,做一些讓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比如說聽音樂、看電視、打籃球等,等做完這些事情的時候,人們會發現自己的煩惱、焦慮等負面的情緒早就無影無蹤了。
  • 心理學:生活中的焦慮多來自於「想太多」?
    「我的失誤會不會影響到別人對我的看法?」「我好失敗,我的人生怎麼這樣呢?」乍一看,似乎這和我們平時說到的「反省」或「自省」好像很相似,但事實上兩者有很大的區別。「反省」從本質上來說是一種正向反饋,它的作用是使我們走出自怨自艾的負面情緒,將目光放在未來的生活中;而「過度思考」則會讓人深陷負面情緒中無法自拔。
  • 看別人交談,心中總告訴自己是在議論我,無法控制、焦慮怎麼辦?
    其中有一個內容叫做「內聲」,就是我思考讀書的時候,仿佛大腦內部有一個我在默默地幫我們念出聲來。內聲,是幫助人們進行思維的重要生理、心理功能。不過,內聲的功能失控之後,也會引發不必要的心理擔憂和焦慮情緒。有時,還會演變成嚴重的心理病態。我們該如何正確認識和應對這些混亂的「內聲」現象呢?案例故事:老師好。
  • 職場人自卑不可怕,可怕的是自我否定、自我封閉、自我放棄
    自卑的人往往缺乏自信,它是一個自我否定的開端。自我否定的人遇事第一反應是我不行、我不會、我不能、我不懂。自我否定的人喜歡拿自己與優秀的人比較,他只看到了別人比他優秀,卻從來不去思考為什麼別人比他優秀,嚴重的甚至會找各種各樣的理由去搪塞他人、安慰自己。別人都在想辦法成為優秀的人,而自我否定的人卻開始讓自己變成一個垃圾。
  • 焦慮的孩子,我能拿你怎麼辦?「授之以漁」讓孩子從容應對焦慮
    她總是擔心自己題目不會做,擔心考得不好被老師和父母責罵,雖然每次媽媽都跟她說盡力就好,可是依然無法讓朵朵從焦慮中走出來。即便有的時候朵朵考試成績不錯,但是下次考試的時候仍然會陷入焦慮,其實不僅僅是考試,面對其他事情的時候朵朵也會顯得特別的焦慮,總是把事情往壞的方面想,對沒有發生的事情做著諸多不好的猜測。
  • 總是把「我太難了」掛嘴邊?這是個病得治
    但是也必須警惕一種人,相處既久後就會發現,他們可能只是單純為了抱怨而抱怨,於是總是把「我太難了」掛在嘴邊,這或許已經成為他確認自我、控制他人的一種手段,他的生命也永遠處於某種自我否定、自我消耗的過程中。
  • 考試之前非常焦慮,通過四種方法的調整改變,焦慮情緒減輕
    每一個人在這一生中,總有自己的決策,總有自己的想法。在決策和想法過程中,可以充分感受到那種矛盾感和衝突感。這種矛盾感會讓自己產生一種焦慮的情緒,焦慮的情緒不是每個人都有的,但是當焦慮情緒產生之後,人的內心會挺難受的。
  • 得了焦慮症,如何緩解焦慮呢?
    當代年輕人因為每天面對多種壓力多多少少都會有些焦慮,但如果不重視起來,後期就會嚴重起來,形成焦慮症,那麼就會有人問焦慮症要怎麼辦?如何緩解焦慮?學會自我調節是非常重要的。肯定自己當焦慮襲來時,可以反覆地告訴自己,「我可以。」,「我做得到。 」,「我做的會比別人好」。這樣的心理暗示真的會使你的焦慮情緒減輕。
  • 得了焦慮症怎麼辦?患有焦慮症如何自我調節
    駐馬店市第二人民醫院 李定遠在當下的這個社會裡,有很多人都或多或少都會有焦慮的心理現象。焦慮症的危害有很多,我們要及時的調節這種焦慮情緒,那麼得了焦慮症怎麼辦呢?焦慮產生的原因都有哪些呢?今天就向大家詳細的介紹這些內容。
  • 聽聽丨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總是很焦慮?
    今晚我們來聊聊: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總是很焦慮?焦慮是共同的體驗焦慮引發了共同的體驗。心理諮詢認為:焦慮是一種正常的人類反應。(此處所指的焦慮區別於臨床上的焦慮障礙,指普遍的焦慮情緒)人類普遍存在以下幾種與焦慮有關的體驗:分離/失去:無論是人際上的分離還是物質上的失去都會給人帶來焦慮。
  • 孩子遇事總是容易緊張焦慮,作為父母究竟該如何引導?一篇告訴你
    作為父母,孩子容易緊張怎麼辦?他們應該如何緩解緊張的心理?相信你一定很好奇,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孩子怎麼容易緊張?1.作為父母,一定不要在孩子面前特別焦慮。其實孩子的焦慮很大一部分來自父母。比如有的媽媽對孩子要求很高。一旦孩子表現不好或者達不到她要求的標準,就會批評甚至責罵。結果,孩子們會逐漸產生焦慮。2.平時可以多教孩子一些生活方式。
  • 經常焦慮該怎麼辦?教你7個自我療法很管用
    焦慮由很多因素造成的,很多成年人受到焦慮症的影響。應對這種疾病有很多方法,除了服用抗焦慮藥以外,還有其他的方法,比如要經常微笑,保證充足的睡眠,避免不良的生活習慣等。經常焦慮該怎麼辦?如果感到緊張,快步走,慢跑或有氧運動可以幫助放鬆心情,並減輕焦慮症狀。3、冥想冥想可以將思想集中在某個對象上,有助於實現情緒上的平靜,幫助調節焦慮等症狀。
  • 感覺自己什麼都做不好,還特別易怒,我該怎麼辦?
    就像你所說的,是因為「不開心的情緒」來影響到自己的生活,而導致這種情緒的原因像是你在話語中對自我的評價「總覺得自己不夠優秀,」「自己不會說好話。」 我們把這些心理過程串聯起來,就是我們每天每時每刻都在進行的認知,情緒和行為互相影響的循環。比如說,其中的一個自我認知「我不夠優秀」,會產生「不開心的情緒」,這樣不開心的情緒會讓我們在生活中對於不順心的事情發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