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一個討厭的自己,如何停止「自我厭惡」很重要

2020-12-03 小允兒的媽媽

文 | 小允兒媽媽(此文為原創 ,版權歸屬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中提到,人在滿足基本的生理需要之後,會想要通過更多的途徑和方式滿足自己內心的需求,不再局限於物質層面的渴求。那麼,我們是如何滿足自我內心需求的呢?許多孩子和成人都沒能做到這一點。

郭敬明是一位作家,同時他也是一名導演,許多身份和頭銜蓋在他的身上,但是沒有多少言語是真正讓他開心的。在《演員請就位》中他說到,自己是一個很難被人誇獎的人。從這裡可以看出,享受《小時代》輝煌榮耀的郭敬明,並沒有在精神層面對自己完全的認可。

有的家長提出,為什麼自己總是那麼「喪」,一點點兒工作的不順利,就足以打垮幾十年來積累的勇氣,就像郭敬明一樣,即使名譽堆身,金錢不再是人生的困難,他也同樣會出現失落、沮喪等負面的情緒。

不管是郭敬明,還是那些意識到自己情緒受外界幹擾的人,這都說明了,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正在被「自我厭惡」支配著,然而沒有人自知。

一、什麼是「自我厭惡」?

自我厭惡,即個體對自身由內而外的否定和討厭,否定的程度已經達到很深,足夠形成厭惡情緒。

而在許多成年人身上,我們能看到太多太多同類型的事例了。

同事小雪出身農村,她總是說,自己在大城市的時候非常沒有歸屬感,不僅僅是因為自己沒有房子,對於生活沒有控制感,也是因為自己是外地人,外地的農村人,她沒有安全感,對自己極度缺乏信心。

一次同事3個人共同做一個項目,在最初討論的時候大家各抒己見,討論的非常愉快,小雪因此非常開心,覺得自己能力得到了同事的認可。可是在投標之前,她因為個人原因請假了,以至於這個項目被中途停止,擱淺了好長一段時間。

就是因為這件事情,小雪很長一段時間都不願意在午餐的時間裡和我們一起,聚會的時候也不出門,團建也拒絕參加。一次打擊敲碎了這個女孩兒的玻璃心,讓她更加否定自己,內心自卑、自責的情緒更加濃重。

自我厭惡影響人對自己的評價,不利於完整的自我認知形成。每個人都有缺點,不會接納自己不完美的人,終究會在成功的路上跌倒。

二、成人有哪些「自我厭惡」的行為

成年人的世界裡壓力來源於多個方面,但有的時候壓力並不是因為我們不行,也不是因為競爭太大,純粹的因為我們自己「想不開」。「自我厭惡」的這些行為,你做過嗎?

「便利貼」女孩--職場裡的老好人。陳喬恩曾經演過一部電視劇,劇中,她扮演的就是一位便利貼女孩。同事要的咖啡,臨坐要吃的便當,老闆要喝下午茶,通通都是由她負責的,別人的口頭禪很拉風,但是便利貼女孩兒的口頭禪永遠都是「對不起」,「謝謝」,「不好意思」。

「偽裝者」--生活中的「變臉大師」。一首歌裡這樣寫道:「關上門,回到了真實人生,卸下了這軀殼。」,都市人的生活大多呈現這樣的模樣,除了想在同事朋友面前展現一個最好的自己,我們還有什麼理想做偽裝的自己呢?自我厭惡,不喜歡自己原本的模樣,是我們在「鬧市」裡故作鎮靜的原因。

「佛系青年」--談戀愛絕對不能接受別人的好。前幾天看了一篇文章,標題叫「為什麼談戀愛能這麼甜」,出於被標題的吸引,我點了進去,才發現,原來現在的年輕人還有這樣的毛病?很多人在談戀愛的時候都遇到過這樣的男孩子、女孩子,自己絕對不能接受對方的任何給予,付出才是最舒服的狀態。這也是「自我厭惡」的重要表現。

三、為什麼很多人會陷入「自我厭惡」?

按理來說,每個人應該都是自戀體,儘管會吐槽自己,可是在內心深處依然是堅定不移的相信著自己,為什麼現在的生活裡,會出現如此多的「自我厭惡」群體呢?

① 兒時家庭的影響

許多家長奉行「打罵教育」、「打擊教育」,覺得孩子不能誇,一誇就驕傲,這樣當然不行,「棍棒底下出孝子」的理念,被這些家長運用的淋漓盡致,這才培養了這些極度「自我厭惡」的人。家長在孩子教育階段的方式方法,是影響一個人自信、自卑、自棄的重要原因。

② 不被肯定

每個人都會受到外界評價的影響,沈夢辰在節目裡說過,自己的黑粉都可以圍繞地球一圈了,別人開的是粉絲見面會,而她開的是吐槽大會。

所以身邊的人如何評價我們,對我們來說是「自我認知」的重要組成。這些自我厭惡的人,正是因為生活中不被肯定,才會在自我認知上出現偏差,不被肯定的人生讓他更加討厭自己。

我們才是生活的主宰者,才是生活的主角,自我厭惡的源頭莫過於內心的陰影和他人的負面評價,如何排解這些負面影響,是我們需要學習的地方。

四、如何停止「自我厭惡」

停止對自己的譴責,做一個對自己好些的人。學會這樣接納自己,不再被他人的評論和言語左右。

審視自己,接納自己的缺點。人無完人,有缺點才是正常的,沒有缺點的人一定存在著某些問題。所以作為一個「普通人」,我們就是有缺點的,學會接納自己,這樣的生活會比想像中更加美好。

學會為自己做加法,不斷提高自身能力。我們會有不喜歡自己的情緒,無非是因為自己做的不夠好,我們不認同自己的能力。那麼不要止步於「想」的階段,放手去做,用實際的提升打消我們對自己的否定。

學會寬容自己,我們不是聖母,「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用愛和包容生活,才能獲得更多的陽光、歡聲。

關於這個話題,您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和我們一起分享討論。

我是小允兒媽媽,是一名2歲寶寶的媽媽,也是一名高級育嬰師。有關更多的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分享給更多的人,別忘了點讚 + 轉發

相關焦點

  • 以《聲之形》女主硝子為例,詳解從自我厭惡到自我接納的現實意義
    之後的很多年裡,我都陷入到深深的自我厭惡中無法自拔,我討厭自己身體的殘缺,害怕自己給別人帶來不幸,所以對於父母家人,我內心總是有一種愧疚感,所以我很能理解硝子的做法,從社會壓力到自我否定再到逐漸接受不完美的自己。身體的缺陷,會讓人極度的自卑,自卑會演化成自我厭惡,並且帶來一系列自我認知的錯誤。
  • 自我鼓勵,做內心有力量的人
    但是,我們往往忘記了多去鼓勵自己,在做果媽閱讀這幾年的過程中,我們能夠感受到當媽媽們在親子關係、夫妻關係、婆媳關係等外在的關係遇見問題的時候。其實很多時候都是自我關係出了問題,如果我們想去讓自己和自己的關係修好,其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就是自我鼓勵,因為這裡面會涉及到自我認知、自我認同,然後做鼓勵。
  •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脾性,那麼十二星座最討厭的人是什麼樣的?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脾性,所以有喜歡的人那麼也會有討厭的人!那麼十二星座最討厭的人是什麼樣的?白羊座:白羊座的人最討厭做事磨磨蹭蹭的人了,特別是如果有重要的事情,那個人還在耽誤時間耽擱進程,那麼毫無疑問,你就進入了白羊座的人厭惡的黑名單中。
  • 我總是自我否定,厭惡憎恨自己,情緒焦慮懊惱怎麼辦?
    我很容易陷入自我厭惡感,自我否定,自己看不起自己,進一步引發了焦慮,甚至自我憎恨。我不知道怎麼處理這種自我否定的負面情緒?舵主導航:分析及建議。我們非常理解你的這種心情和內心的衝突。情緒和心理念頭上,充滿了對自己的厭惡甚至是憎恨。但是理智又告訴自己這是不對的,至少是沒有辦法迅速消散的。自己還得繼續做自己,又不可能變成希望的人或者樣子。
  • 心理學家:一個人討厭你的人,無論怎麼掩飾,都會在這裡表現出來
    原創、深度、格調心理學大師榮格曾經提出人格面具理論,即一個人公開展示的一面,目的都不外乎是給人一個好的印象,以得到社會的認可,甚至有時候可以掩蓋本真的自我。這便是所謂的「戴著面具」,即每個人都有兩個我,一是本真的自我,可以真實展現喜惡;而另一個則是被社會道德規則約束後的我,承受著社會賦予的相應角色,扮演好自己的應盡義務。人是很神奇的生物,在生活裡,我們可以用面具來偽裝自己對某個人或事物的討厭之情,但在心理學上,這會與固有認知體系發生衝突,會引發內心的焦慮不安。
  • 每個人的內心都有兩個自己,一個是天使,一個是惡魔——《公關》
    1993年有一部名叫《鋼琴課》的電影,說得是一段畸戀,拍得很美很文藝。女主憑此片拿下當年奧斯卡影后,但個人認為,最出彩的倒不是她,而是她的女兒。片中有一場戲,搬不動的鋼琴下船後只能就地放在海邊,愛琴的母親瘋狂地彈奏,宣洩著內心的不滿與苦悶。
  • 12星座內心的陰暗面,每個人內心都有魔鬼,他們正在操縱著你
    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一個魔鬼,他們平時不會出來,只有在你最脆弱的時候,他們才會出來佔領你的理智和心智。如果你的意志力足夠強大,他們便不會完全佔領,但如果你的心智不夠強大,就要小心一點了,下面我們就來看看12星座的陰暗面吧。白羊座:「衝動魔鬼」。
  • 愛一個人的眼神,是隱藏不了的,有這4種表現,及時離開
    網上有句話是這麼說的:「愛一個人的眼神是藏不住的。」眼睛是心靈的窗戶,一個人的內心無論有什麼想法,都會體現在他的眼神之中。所以,想要看一個人是不是真心愛你,從他的眼神中,也可以看出端倪。當他們面對自己虧欠的對象時,眼神便無法聚焦,總是不斷閃躲著。除此之外,還有另外一種可能,那就是他根本就不愛你。一個愛你的人,腦袋和內心裡都是你的影子。在這種情況下,他們的眼神中自然也藏不住。
  • 內向的人如何克服緊張恐懼感,最簡單的做法,竟是厭惡療法?
    心理建設對一個人的成長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每個人從小都會經歷很多的困難,在不斷的努力和改變之後,心理建設才會更加的強大。如果心裡不能承受這些問題,面對學習、事業,以至於婚姻都會受到很大影響。尤其是那些內向的人,經常會有緊張恐懼感。一般來說,內向的人會害怕在公共場所發言。
  • 美劇中最令人厭惡反派Top12:每個都讓人恨得牙痒痒
    反派角色的塑造也是一部劇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今天小峰就給大家列一下個人認為的美劇中(包含動畫片)最令人討厭的反派角色Top12。可以負責的說,每一個都是讓小峰看劇的時候恨不得衝進去暴揍一頓。那麼我們就來看看一下是哪幾個,這些角色是不是也令你厭惡呢?Top12.
  • 如何接納自己?如何讓自己內心強大?
    如何接納自己?很多人都搞不清楚。只有真正接納自己,才能讓自己內心強大,才能擁有開心快樂、幸福的人生天聞說心理,我是天聞老師。我發現很多人陷入焦慮不安或自我否定的時候,其實就是忘掉了自己身上擁有的優點和優勢。在我們的心理學課堂裡,有一位來自山西的老師,大家都稱他為小晉。
  • 《你不重要,你的喜歡很重要》:在躁動不安的世界裡如何安置自己
    如何做到「一個人」活得好好的?如何真正做到人格獨立,從容地與不安和孤獨共存?直到最近再次閱讀《你不重要,你的喜歡很重要》這本書,我得到了某些答案。前兩年第一次閱讀這本書,是我極其迷茫和彷徨甚至有些焦慮抑鬱的時期,所幸這本書給了我一些信念和指引。而今心境較為平和,再次閱讀時,卻對一個人如何安置自己有了更深一層的體會。
  • 抑鬱症的前兆——自我否定與反芻思考
    一個心理諮詢匠帶你進入自己內心的世界,喜歡的關注吧!文/老K世界衛生組織預測,2020年,抑鬱症將成為僅次於心血管疾病的第二大致殘疾病。轉眼間,我們已經來到了2020年了,當下抑鬱情況如何呢?自我否定與厭惡我們都知道,人類最反感的就是別人否定自己,甚至討厭自己。可一旦人們進入抑鬱狀態時就會開始自我否定與厭惡,很多抑鬱症患者發病前總是沉浸於自己的世界之中,他們會不自主地進行思考,且這種思考往往帶有唯一性和主觀性,外界的思想和言語並不能干擾他們,他們總是能保持一種偏激的狀態。
  • 別人不喜歡你請不要責怪自己,每個人都應該有被討厭的勇氣
    當我們聽見別人的詆毀時不禁難過懊惱,但是,我們每個人肯定做不到得到所有人的認可,其實沒有必要太在意別人的眼光,更不要因為別人的否定而質疑自己,我們是我們自己,要有被討厭的勇氣。我們呀,總是容易看到自己身上的小小瑕疵,然後失落,然後自卑,可是千萬不要忘了,我們也閃閃發光,也溫柔,也可愛,也在努力並一定會成為更好的人,所以請放寬心,我們也一定會一步步靠近更喜歡的自己。同樣我們也不要因為看到別人發光,就承認自己的暗淡,別灰心,繼續努力,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閃光時刻。
  • 養寵貴族,要自我高貴—不要讓人厭惡,偏激乾貨!公正的心看下去
    養寵貴族,要自我高貴—不要讓人厭惡,偏激乾貨養寵如何不要讓人厭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喜歡養狗養貓,但同時討厭養狗養貓的人也在逐年增加。要我說無非兩點1,現在的人呢,生活的越來越精細,對於自己的生活範圍也越來越領地化,私域化,所以導致了:「我不喜歡寵物,別人也不能養寵物,我看見就煩,跟寵物生活在一棟樓裡就覺得渾身不自在,那別人也是一樣的。」「其實要我說:有錢您就去買別墅,那樣或許可以讓您像美國人一樣,擁有自己的私人地盤,擅闖者,別說是貓貓狗狗,就算是人,您也有權利先開一槍然後再報警。」
  • 非人哉:木吒被貓妖迷惑,卻被自己最厭惡的人拯救,真是冤家路窄
    此時的哪吒和九月還不相識,就直接被哪吒以「招聘」的名義騙到家中準備紅燒或清蒸,本以為自己找到了謀生的工作,結果卻淪為了食材,但好在雖然哪吒不聽九月的話,最後卻還是沒有把九月紅燒,在狐狸精九月的幫助下,採用障眼法讓木吒從迷惑中醒來,只是反映卻極其厭惡。
  •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 自己的故事,不要打擾最為好
    每個人都有壓力,來自生活各處不同程度的壓力,如何化解壓力,轉化為動力,繼續前進,靠自己,靠身邊人但最終還是得自己……都由所有事02決定展開空白我們要學會接受身邊所有人的改變,沒有一個人是一成不變的,也許有的人偶爾會冷落你,有的人偶爾會靠近你,有的人突然會討厭你
  • 《狗13》:每個人的心靈都是一個孤獨的宇宙
    《狗十三》,這部以西安為背景的電影,講述了一個少女成長的故事。一、平行宇宙——每個人的心靈都是一個宇宙在電影開始時,一個帶著牙套的女孩對著鏡頭講述自己對「平行宇宙」的理解,「在宇宙中,一定還有一個和我們這個宇宙一樣的宇宙,在那裡發生著和我們這裡一樣的事情。」稚嫩的臉龐上有著少女特有的純真和明媚,只是雙眼流露出淡淡的憂傷。
  • 每一個你討厭的人,都是你不願看到的自己
    每一個你討厭的人 都是你不願看到的自己。 然而當你重新把那個不願意面對的自我整合進來時,更多的可能性發生了。 完整的自我裡面不會有所謂的二元對立。 包含著自信和自卑,包含著抑鬱和積極,包含著懷疑和信任…… 沒有哪一個是問題,就像陰和陽一樣。
  • 自我弱小是各種心理問題的根源,每個人都需要終身成長
    自我弱小是各種心理問題的根源,每個人都需要終身成長 自我亦稱自我意識或自我概念,主要是指個體對自己存在狀態的認知,是個體對社會角色自我評價的結果。我們的生理與心理活動,組成每個人的自我,具有意識性、社會性、能動性、同一性等諸類特點。而按照結構細分,可以將自我意識分成三層不同結構,它們分別是自我認知、自我體驗,以及自我調節也就是常說的自我控制。而如果自我弱小,就會出現各種心理問題,抑鬱,自卑,傲慢,自欺等等,並逐步危害每一個自我弱小的人的身體健康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