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的公德代替不了私德

2020-12-05 搜狐網

  法律人語

  王 彬

  近日,《南通市公務員思想品德和社會誠信行為規範》出臺,其中有40種有違職業道德和社會公德的行為被明令禁止,這部「規範」的亮點在於對公務員職務行為之外的18條生活約束,這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這部規範不僅僅要求公務員勤勉敬業,恪守職業道德,同時,觀看黃色錄像、搞婚外情、不見義勇為、違章搭建等社會生活中司空見慣的不良行為,也被這部「規範」以「禁令」的形式明令禁止,並且作為對公務員進行考核的指標和尺度。

  這部規範之所以對公務員在道德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公務員被視為黨和政府形象的代表,所以公務員在社會生活中的道德和行為底線自然要高於普通人;二是當下中國社會轉型過程中,少數公務員的違法違紀行為導致政府和群眾關係緊張,公務員的道德淪喪成為受人矚目的社會問題。可以說,這部規範出臺的初衷是好的,體現了人民群眾的良好願望。殊不知,我們在過分強調公務員的特殊身份的同時,卻忽略了公務員作為公民的一般身份;通過約束公務員個人生活強加於其義務時,卻遺忘了公務員作為公民在法律上的權利和自由。

  私德的選擇實際上是主體的權利權衡過程,也就是根據私德而進行的行為選擇完全是個體的自由。儘管大量的私德並不為法律明文規定,但是,「法不禁止即自由」,按照「權利推定原則」,可以將未受法律規定的私德推定為權利。那麼,人們在實踐中究竟是選擇一種「常人道德」,還是「聖人道德」,甚至在不違背法律規定的情形下選擇一種「不肖者道德」,都屬於公民的權利選擇範疇,對此,法律只能放任而不能強制。

  按照道德對人們的行為要求,可將其大致分為義務的道德和願望的道德。前者體現社會生存的基本要求,是向上的道德、不為惡的道德,這是社會生活要求人們必須履行的義務或者不能打破的禁忌;後者是社會所提倡的美德與善行,是人類能力所能實現的最高境界。一般而言,義務道德是道德和法律共同覆蓋的領域,是可以通過禁止性的法律強制執行的底線道德,而願望道德則屬於不受法律規範調整的領域,願望道德只能鼓勵和提倡。介於兩者之間的私德,則屬於不受法律調整的自由範疇,是個體可以任意選擇的權利範疇。因此,作為「願望道德」的見義勇為就無法作為公民的義務和責任進行強制推行,「不見義勇為」作為公務員行為規範的「禁令」,實際上是通過法律強制幹涉了公民對個體自由的選擇和個體權利的權衡。在個體選擇高尚道德的時候,做出犧牲私利以濟公益等行為時,法律也只能出於道義的引導,出於對良善行為的提倡,採取激勵措施進行獎勵。而觀看黃片等行為既不違背法律規定又不屬於「願望道德」的範疇,對此,法律雖不能引導但也不能強制,而只能放任。否則,就構成對公民自由的幹涉。

  現代社會是一個價值多元、諸神共舞的社會,在這樣的社會形態中,我們難以用一元的價值觀念來協調人們的觀念衝突和價值衝突,個體的價值選擇成為不受任何人幹涉的意志自由和行為自由。因此,對於道德領域的價值衝突和觀念衝突,法律只能採取寬容和中立的態度。來源法制網——法制日報)

(責任編輯:Newshoo)

相關焦點

  • 2019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模擬題答案:私德自覺 方能公德提升
    2019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題庫:每周一練匯總點擊查看>>>2019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模擬題:私德自覺 方能公德提升國考申論題庫>:2019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練習持續更新中,幫助各位考生備考2019國家公務員考試,包含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題庫、申論試題、申論答題技巧,本文整理2019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模擬題答案:私德自覺 方能公德提升。
  • 2019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每周一練:私德自覺 方能公德提升答案解析
    2019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每周一練:私德自覺 方能公德提升答案解析 我們都知道,要想在申論上拿到理想分數,離不開多讀多練,為了幫助各位考生比較好的備考2019國家公務員考試,甘肅中公教育為大家整理了申論每周一練練習題與答案解析
  • 修私德以養公德
    這部將於2007年6月1日起施行的條例還規定,有拒不承擔贍養、撫養、扶養義務的行為,有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的行為,或有嚴重違反社會公德的行為,將被給予警告、記過或者記大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降級或撤職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處分。
  • 「私德」有虧「公德」不立
    原標題:「私德」有虧「公德」不立 近日有網友在知乎、微博上曝光「清華大學物理學系馬某妮和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學生宋某睿被指私生活混亂」一事,清華大學學生部綜合管理辦公室工作人員12月5日稱,院系正在討論調查中,具體情況會有通報。 此事一經曝光,便引起了輿論的關注。
  • 公德與私德
    張 煒  說到李白和杜甫等歷史人物的言行,對其評議,有人認為也有個「公德」和「私德
  • 私德與公德,人民與公民
    齊桓公最後聽從了鮑叔牙的建議,不計前嫌,讓治理國家的大權都交給了管仲。管仲欣然地接受了任命,很快表現出了強大的治國才能和外交才華,幾年下來,齊國久成了國力雄厚的東方大國,贏得了其它諸侯國的信任,助齊桓公完成稱霸大業。
  • 2020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社會公德
    2020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社會公德由國家公務員考試網申論欄目由提供,更多關於2020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國考申論範文,國考申論備考,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的內容,請關注國家公務員考試網/廣東公務員考試網!
  • 梁啓超:從公德到私德
    梁啓超:從公德到私德——陳來在華東師範大學的講演  梁啓超《新民說》中的公德說在近代以來最有影響,人們甚至把《新民說》的道德思想僅歸結為公德說;而實際上,《新民說》中的「論私德」部分,對公德說作了很大的補充和修正,更加深刻地思考了私德在整個道德結構中的基礎意義和重要價值。
  • 公德與私德,一個都不能少
    因此,提高對私德的重視十分必要,只有人人遵守私德,社會公德才有更加牢固的基礎;只有重視整個社會的私德建設,將私德與公德置於同等位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下的道德建設才能真正取得實效。【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私德 公德 【中圖分類號】D616 【文獻標識碼】A「德」是源自社會公眾內心的情感和信念,是指社會個體的品行和道德。
  • 評論:公德和私德,可以為修養,不可以為工具
    公德和私德,很多時候要分開來講。有人私德有虧,但在公德不含糊。有人私德特好,但是公德全無。就這兩年來講,道德是一個很微妙的話題。就說最大的公眾圈兒:娛樂圈。說到道德,就繞不開娛樂圈。因為現在滿屏都是娛樂的新聞。有時候也不得不悲嘆,如今我們除了娛樂還能做什麼。
  • 人民日報人民論壇:說說「公德」與「私德」
    今天,我們的社會已發生了巨大變化,但缺乏公德的現象依然存在,比如隨地吐痰、亂扔垃圾、濫吃動物、破壞環境、損壞公物、大聲喧譁、不遵守公共秩序等等。在一些國家裡,有人專門用漢字作遵守公共秩序之類的提示,實在讓我們汗顏。  一些人缺乏公德心的社會歷史根源在於,我們傳統的社會形態是以血緣關係為紐帶的宗法社會,而不是公民社會。
  • 公德與私德,一碗高鐵泡麵引發的爭議...
    公德與私德,一碗高鐵泡麵引發的爭議......  一時間,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爭執不下。  其實,引發此類大討論背後的實質是公眾對於公德與私德的關注,尤其是在兩者發生衝突時,這種討論就顯得更為重要起來。
  • 私德與公德:家校共育的選擇
    私德與公德是兩個不同概念,1902年到1906年,梁啓超用4年時間寫了《新民說》,書中收錄的20篇文章由公德談及私德。他對私德的界定是「獨善其身」,對公德的理解是「相善其群」。認為中國人關於私德談得很多,但是公德談得太少,在歷史上很長一段時間內,大家談一身之德、一家之德、一族之德,還有一天下之德,但是很少談一國民之德。梁啓超重視公德,實際上強調的是公民道德。
  • 評論:「私建電梯盡孝」的私德與公德
    評論:「私建電梯盡孝」的私德與公德 2014-12-23 10:45:30早前,母親腿上動過手術,上下樓不方便。酈先生心疼父母,便花幾十萬元裝了一部直達5樓的觀光電梯。因與規劃審批的方案有區別,遭到鄰居們的反對,「任性」的酈先生花了幾百萬元,加價將整個單元的房子都買下了。(相關報導見今日本報8版)  酈先生的做法引來極大爭議,支持點讚者有,反對吐槽者也有。筆者認為,作為一名現代公民,最應當要在酈先生「私建電梯」的故事中明晰其中的「公德」與「私德」。
  • 豪橫女被拜耳辭退,職場裡的公德與私德
    是無限放大公德的場景;而在公德的要求過高,就擠佔了私德的空間,過分壓抑的私德就會在不經意間通過透過自己內心的陰暗面(就像某些X籍華人非要找機會秀優越)展現出來。今天,「雙微一抖」被一個中年婦女的「救命啊」喊叫聲刷屏。這位澳籍華人婦女朋友在被全網討伐了一天之後,她的僱主全球藥企巨頭拜耳在18:40發表了一份解僱聲明,完成絕殺。
  • 金仲兵:讀懂《私德》,理解公德、規則、法律與文明
    個人理解,人的言行可以對私德的外在表現形式起到支撐作用,由內而外,進而產生「公德」這個顯性結果。 據檢索,「私德」一詞好像並非皮藝軍教授首倡,但肯定是首位將私德作為課題和專業述語並系統化闡述的學者。在公德(集體主義)壓倒一切的語境下,私德的確立將使道德之議的邏輯性和系統性更加完整且趨於平衡。這對私德的全面認知十分重要。
  • 私德和公德:家校共育的選擇
    私德與公德是兩個不同概念,1902年到1906年,梁啓超用了4年的時間,寫了《新民說》,書中收錄了20篇文章。他在此書中最早談的是公德,然後又談及私德。他認為中國人關於私德談得很多,但是公德談得太少,在歷史上很長一段時間內,大家談一身之德、一家之德、一族之德,還有一天下之德。但是很少談一國民之德,他重視公德,實際上強調的是公民道德。他對私德的界定是「獨善其身」,對公德的理解是「相善其群」。
  • 論核心價值觀要求的大德、公德、私德
    原標題:論核心價值觀要求的大德、公德、私德  蘇令銀   在中華文化語境中,作為一個道德範疇,「德」涵蓋了誠信、仁愛、正義等一切美好品行。日前,習近平關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一系列講話,從「大德、公德、私德」三個層次揭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本質,使我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 陳來:中國近代以來重公德輕私德的偏向與流弊
    其中所教,私德居十之九,而公德不及其一焉。從公德私德之分而言,他似認為,國民道德有公私之分,國民之私德應以活潑進取為主。他又說:夫私德者,公德之根也。公德不完之國民,其私德亦不能完,無可疑也。歐美公德之發達也,其原本全在私德之發達……故私德之與公德也,乃一物而二名也。私德不完,則公德必無從而發生。表面看來,他的講法與梁啓超1903年秋回國後寫的論私德的語句相似,但立意完全不同。
  • 明大德 嚴公德 守私德
    明大德 嚴公德 守私德 2016年12月14日 08:51 來源:解放軍報 作者:魏智威 字號 內容摘要: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幹部明大德、嚴公德、守私德,重品行、正操守、養心性,做到以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