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橫女被拜耳辭退,職場裡的公德與私德

2020-12-06 職場魚說

現代人,職業是「人」在「社會」的第一標籤。是無限放大公德的場景;而在公德的要求過高,就擠佔了私德的空間,過分壓抑的私德就會在不經意間通過透過自己內心的陰暗面(就像某些X籍華人非要找機會秀優越)展現出來。

今天,「雙微一抖」被一個中年婦女的「救命啊」喊叫聲刷屏。這位澳籍華人婦女朋友在被全網討伐了一天之後,她的僱主全球藥企巨頭拜耳在18:40發表了一份解僱聲明,完成絕殺。

01時代創造的鴻溝,和無處安放的優越感

筆者來自南方「華僑省」,家家戶戶都幾乎有人出國。見證了因為國人與外籍華人,從經濟落後到經濟發展所創造出的鴻溝和難以抹平的裂痕。

上世紀90年代,我國發展經濟的起始階段,只要是華僑回國都是貴賓待遇。華僑拿出些微的外幣做捐贈,對國內都是天文數字。

在國外打工,回國都是老闆。20個工友一起聯手捐贈,國內學校的一棟樓就蓋起來了。稍微有點錢的華僑回到家鄉,想見當地一把手並不難。

因為官方對華僑投資和捐贈的希冀,給了華僑很多超國民待遇。親屬子女入學名額、專設酒店專供物資接待,這些操作筆者都見怪不怪了。

這導致了一個怪象,很長一段時間,X籍華人認為理所應當的可以藐視國內的規則,獲得特殊的待遇。而經過30年發展的中國內地,實際已經沒有給予這類特權的空間和可能了。

所以我們看新聞時常會見到類似「救命啊」這樣的衝突,而在疫情之下,這種衝突又被放大了。這是一種私德上的瑕疵,所有人都希望被重視就像每個人都有暴力的弱點一樣常見。

但不要試圖處處給自己營造這種優越感就像不準隨意使用暴力一樣,它又是一種公德。

02公德的無處不在,擠佔了私德的份額

在此我並不想討論X籍華人和國人之間的問題;只想聊一聊公德、私德和拜耳這份解僱聲明的微妙關係。

看過暢銷書《自控力》的朋友應該都會對其中的一個觀點有深刻的影響的;此書作者凱利·麥格尼格爾認為;一個人的控制力是有閾值的,但凡在生活中的某個板塊對自己的要求過於苛刻,那自己必定會在另外的板塊放鬆要求,對自己進行「補償」。

其實這個道理同樣適用於一個人的道德領域。假設普通人的道德可用分值是100分;那如何在職場和生活中良好的分配這些分值,就是一個很有訣竅的事情了。

電視劇《人民的名義》中的公安廳長祁同偉的角色,就是一個很好的公德崩塌,在工作中壞事做盡、利用老婆有唾棄老婆、背叛家庭的角色;但他對待自己的「本家人」,又是一個私德完美的角色,只要和祁廳長有一點沾親帶故,就一定能得到他的關照。

而很多人,在工作中展示了近乎完美的人格和工作能力,卻在私德被人挖掘之後「人設」一夜崩塌。比如美國高爾夫巨星:「老虎」泰格·伍茲;在球場上擁有著無與倫比的天賦和傲人戰績,是高端品牌的首選代言人。但是在婚外情被曝光後,接二連三的被發現情人,並且爆出有性癮;「完美」人設一夜之間崩塌。

曾經的廣告寵兒-「完美先生」泰格·伍茲

現代人,職業是「人」在「社會」的第一標籤。是無限放大公德的場景;而在公德的要求過高,就擠佔了私德的空間,過分壓抑的私德就會在不經意間通過透過自己內心的陰暗面(就像某些X籍華人非要找機會秀優越)展現出來。

如果上面一段話太繞口,就參照日本人:一面是工作畢恭畢敬,黑社會都井井有條;另一面是色情業發達,出軌率、自殺率居高不下。

03辛苦的現代人,不再有工作和生活的邊界

馮小剛經典電影《手機》中有一個橋段,張國立扮演的長者教授在出軌被抓後,向自己的朋友吐槽:「還是農業時代好,交通不便,沒有手機,僅僅趕考幾年,回家了說什麼都是成立的!」

他一定不會想到,不過20年不到,現代人已經懷念只能用手機聯繫的日子了,起碼掛掉手機,說什麼都是成立的。

從掛掉手機逃離一切,到QQ隱身逃掉一切,到微信假裝不在,再到釘釘的「定位打卡」、「看到即已讀」和「釘一下」。

現代人已經無處可逃!

就像20年前,我們任何人都想不到,因為不配合小區保安的工作,就被公司辭退了。並且,公司不得不退辭退,以免對自己品牌造成不良影響。表面是這位澳籍華人婦女私德不過關,本質是生活中的私德已經成為職場的公德考量的一個部分。

而更背後的根因是,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已經失去了邊界。所有抱著「工作就拼命幹,生活就盡情撒歡,互不影響」的想法的人,幼稚的就像等待「群體免疫」的英國專家,除了能騙自己,對任何事都無濟於事。

抬頭是探頭,手裡握著定位器,電話郵件微信釘釘隨時call,一鬧彆扭對著的就是攝像頭;這就是現代人的處境。我無意為「救命啊」的澳籍華人婦女辯解,我只是感嘆她的第一個懲罰是來自她的僱主。

你我都是是最辛苦的一屆職場人。

04態度決定一切,心態戰勝一切

其實在職場呆了有些年頭的老鳥,一定都會遇見幾個相信「吸引力法則」的上司或者老闆。其實「吸引力法則」的迷人之處就是在務實、凡事都明碼標價的職場,帶來了一個唯心的說法,讓人能夠有美好的說辭來說服自己。

帶領國足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打進世界盃的前南斯拉夫籍的主教練米盧蒂諾維奇有一句名言:「態度決定一切」。此言妙哉,職場人如何看待工作和生活,如何排解壓力和負面情緒完全取決於你一開始看待它的態度。

而在態度之後,我想加上一句「心態戰勝一切」。畢竟職場還是個殘酷的戰場,它每天都在變化發展,都在淘汰。

擁有良好的心態,才能修煉我們的私德,展示良好的公德。你想一想,如果澳籍華人婦女在跑步之後被保安質詢,只是笑了一笑,表示能配合工作;就不會成為網紅,失去工作了。

不同的心態面對不同的問題,可以達到完全不同的結果。而處處較勁的心態,不能微笑的心態,面對一線服務崗位的工作人員的傲慢不屑的心態,對於國內規則踐踏心態都是這位澳籍華人婦女在一把年紀了還失去工的罪魁禍首。

從」唯心「給自己一劑安慰劑;讓自己用微笑的心態面對燦爛的世界。

05私德和公德,此事古難全

金無赤足,人無完人;老祖宗早就精闢的總結出來了。私德和公德都完美,此事古難全;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都不曾改變。

現代職場人唯一能做的就是:回家關門撒野,出門老實做人

關注「職場魚說」,定期發放粉絲福利,分享營銷訣竅,獲取職場秘籍,提升職場EQ。記得關注、點讚、評論三連!

相關焦點

  • 梁啓超:從公德到私德
    梁啓超:從公德到私德——陳來在華東師範大學的講演  梁啓超《新民說》中的公德說在近代以來最有影響,人們甚至把《新民說》的道德思想僅歸結為公德說;而實際上,《新民說》中的「論私德」部分,對公德說作了很大的補充和修正,更加深刻地思考了私德在整個道德結構中的基礎意義和重要價值。
  • 公德與私德
    張 煒  說到李白和杜甫等歷史人物的言行,對其評議,有人認為也有個「公德」和「私德
  • 「私德」有虧「公德」不立
    原標題:「私德」有虧「公德」不立 近日有網友在知乎、微博上曝光「清華大學物理學系馬某妮和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學生宋某睿被指私生活混亂」一事,清華大學學生部綜合管理辦公室工作人員12月5日稱,院系正在討論調查中,具體情況會有通報。 此事一經曝光,便引起了輿論的關注。
  • 私德與公德,人民與公民
    如何評價管仲,既是看待問題的視角問題,同時也是一個公德與私德的問題。私德屬於個人的道德範疇,比如一個人善不善、仁不仁,對人有沒有禮貌,做事講不講規則等都可看作是私德領域。公德指的主要是家國情懷上的表現,在民族存亡之際,能不能守得住大節,不投敵不偷生,就是守住了公德。拿這次疫情來說吧,在病毒肆虐之際,有的商家為了獲得高額利潤,囤貨居奇。哄抬價位等行為,就是有悖了公德精神。發國難財,吃帶血的饅頭,缺失的是基本的公義之心。
  • 人民日報人民論壇:說說「公德」與「私德」
    今天,我們的社會已發生了巨大變化,但缺乏公德的現象依然存在,比如隨地吐痰、亂扔垃圾、濫吃動物、破壞環境、損壞公物、大聲喧譁、不遵守公共秩序等等。在一些國家裡,有人專門用漢字作遵守公共秩序之類的提示,實在讓我們汗顏。  一些人缺乏公德心的社會歷史根源在於,我們傳統的社會形態是以血緣關係為紐帶的宗法社會,而不是公民社會。
  • 公德與私德,一碗高鐵泡麵引發的爭議...
    公德與私德,一碗高鐵泡麵引發的爭議......這段視頻引發網友熱議,開啟了一場公德與私德的大討論。  就事件本身來說,網友們就迅速站成了兩派。有細心的網友查詢了鐵路乘車的相關規定,發現並沒有禁止食用泡麵的規定,因此他們認為吃泡麵的男乘客並無過錯,女子大吵大鬧才是影響他人。甚至有人認為,乘火車吃泡麵已經成為一種文化、一種符號,只有在火車裡吃的泡麵才最好吃。而從鐵路部門沒有在火車上禁售泡麵的做法,也從側面佐證了,高鐵可以食用泡麵。
  • 公德與私德,一個都不能少
    因此,提高對私德的重視十分必要,只有人人遵守私德,社會公德才有更加牢固的基礎;只有重視整個社會的私德建設,將私德與公德置於同等位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下的道德建設才能真正取得實效。【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私德 公德 【中圖分類號】D616 【文獻標識碼】A「德」是源自社會公眾內心的情感和信念,是指社會個體的品行和道德。
  • 私德與公德:家校共育的選擇
    私德與公德是兩個不同概念,1902年到1906年,梁啓超用4年時間寫了《新民說》,書中收錄的20篇文章由公德談及私德。他對私德的界定是「獨善其身」,對公德的理解是「相善其群」。認為中國人關於私德談得很多,但是公德談得太少,在歷史上很長一段時間內,大家談一身之德、一家之德、一族之德,還有一天下之德,但是很少談一國民之德。梁啓超重視公德,實際上強調的是公民道德。
  • 評論:公德和私德,可以為修養,不可以為工具
    公德和私德,很多時候要分開來講。有人私德有虧,但在公德不含糊。有人私德特好,但是公德全無。就這兩年來講,道德是一個很微妙的話題。就說最大的公眾圈兒:娛樂圈。說到道德,就繞不開娛樂圈。因為現在滿屏都是娛樂的新聞。有時候也不得不悲嘆,如今我們除了娛樂還能做什麼。
  • 評論:「私建電梯盡孝」的私德與公德
    評論:「私建電梯盡孝」的私德與公德 2014-12-23 10:45:30筆者認為,作為一名現代公民,最應當要在酈先生「私建電梯」的故事中明晰其中的「公德」與「私德」。如若將「公德」與「私德」混為一談,恐怕永遠也得不到一個合理的答案。  孝,屬於私德。百善孝為先,在孝的方面,酈先生可謂表現「完美」。母親患腿疾,卻住在五樓,自然是行動不便。安一部觀光電梯,自然能夠實現「一口氣上五樓不費勁」的目標。
  • 金仲兵:讀懂《私德》,理解公德、規則、法律與文明
    個人理解,人的言行可以對私德的外在表現形式起到支撐作用,由內而外,進而產生「公德」這個顯性結果。 據檢索,「私德」一詞好像並非皮藝軍教授首倡,但肯定是首位將私德作為課題和專業述語並系統化闡述的學者。在公德(集體主義)壓倒一切的語境下,私德的確立將使道德之議的邏輯性和系統性更加完整且趨於平衡。這對私德的全面認知十分重要。
  • 私德和公德:家校共育的選擇
    私德與公德是兩個不同概念,1902年到1906年,梁啓超用了4年的時間,寫了《新民說》,書中收錄了20篇文章。他在此書中最早談的是公德,然後又談及私德。他認為中國人關於私德談得很多,但是公德談得太少,在歷史上很長一段時間內,大家談一身之德、一家之德、一族之德,還有一天下之德。但是很少談一國民之德,他重視公德,實際上強調的是公民道德。他對私德的界定是「獨善其身」,對公德的理解是「相善其群」。
  • 論核心價值觀要求的大德、公德、私德
    原標題:論核心價值觀要求的大德、公德、私德  蘇令銀   在中華文化語境中,作為一個道德範疇,「德」涵蓋了誠信、仁愛、正義等一切美好品行。日前,習近平關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一系列講話,從「大德、公德、私德」三個層次揭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本質,使我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 陳來:中國近代以來重公德輕私德的偏向與流弊
    從公德私德之分而言,他似認為,國民道德有公私之分,國民之私德應以活潑進取為主。他又說:夫私德者,公德之根也。公德不完之國民,其私德亦不能完,無可疑也。歐美公德之發達也,其原本全在私德之發達……故私德之與公德也,乃一物而二名也。私德不完,則公德必無從而發生。表面看來,他的講法與梁啓超1903年秋回國後寫的論私德的語句相似,但立意完全不同。
  • 明大德 嚴公德 守私德
    明大德 嚴公德 守私德 2016年12月14日 08:51 來源:解放軍報 作者:魏智威 字號 內容摘要: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幹部明大德、嚴公德、守私德,重品行、正操守、養心性,做到以信念
  • 評價明星行為舉止應分清公德與私德
    公眾在對明星提出道德要求時,首先應當進行價值排序,劃清公德與私德的界限。所謂公德,是指人們在公共生活中應該遵守的行為準則,是每個人在與社會產生關係時可能產生的道德問題;而私德則是個人對自身品性的追求。對於明星來說,利用自身特殊的權能,行危害社會的不軌之事(比如接拍虛假廣告),即屬於違反公德的範疇。
  • 糾纏於公德與私德之間的副局長「開房」
    這就涉及到公共利益,是官員的「公德」,這種行為就不能算是隱私,公民有權用哪怕是偷拍的方式獲取並公之於眾。隱私與公共利益,私德與公德糾纏在了一起,我們確實很難對網民公布日記的行為簡單地下一個「違法」的判斷。 陳立巖「開房」事件,再次重演了「局長香豔日記」那種剪不斷、理還亂的情景。
  • 陳喬見 | 清末民初的「公德私德」之辯及其當代啟示——從「美德...
    不過,由於梁啓超深信「國也者,積民而成」,所以,他認為個人私德對於組成國家亦為必要,梁氏的意思是僅有私德(無私德則不能立)而無公德(無公德則不能團)尚不足以組成國家。這裡強調私德與公德皆為人生與立國之具,不可或缺。
  • 修私德以養公德
    這部將於2007年6月1日起施行的條例還規定,有拒不承擔贍養、撫養、扶養義務的行為,有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的行為,或有嚴重違反社會公德的行為,將被給予警告、記過或者記大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降級或撤職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處分。
  • 冰點時評:評價明星行為舉止應分清公德與私德
    公眾在對明星提出道德要求時,首先應當進行價值排序,劃清公德與私德的界限。所謂公德,是指人們在公共生活中應該遵守的行為準則,是每個人在與社會產生關係時可能產生的道德問題;而私德則是個人對自身品性的追求。對於明星來說,利用自身特殊的權能,行危害社會的不軌之事(比如接拍虛假廣告),即屬於違反公德的範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