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粉蟲脫貧黃土人-光明日報-光明網

2020-11-28 光明數字報

    【攜手邁向美好生活】

    掀開門帘,熱氣撲面而來,窯洞裡兩排木架上整齊地碼著上千個紙盒子。盒子裡飼養的黃粉蟲爬動時發出沙沙的響聲。屋裡熱,不透風,村民趙青紅時不時要到窯洞外透口氣。走出窯洞,眼前還是那熟悉的黃土高原和溝溝梁梁。趙青紅所在的季家莊村就在半山坡上。

    季家莊村是山西汾西縣和平鎮的一個行政村,地處黃土高原呂梁山腹地,地薄人稀,全村有214戶600多口人,村民們以種玉米、土豆、穀子為生,祖祖輩輩靠天吃飯。溝壑把出村的山路變得曲折難行,仍沒有阻止住趙青紅走出去。多年前,他把十多畝玉米地留給家人,外出打工。隨著更多有勞動能力的人外出務工,季家莊村也日漸蕭條,村裡常住人口只剩下六七十人。

    2016年,山西省科技廳在汾西縣定點扶貧,為鄰近的和平村引進了優質蛋白飼料黃粉蟲。並投資50萬元與汾西縣康瑞萊生物科技貿易有限公司合作建設了年產300噸黃粉蟲幹蟲加工基地。今年年初,見到收益的和平村將黃粉蟲養殖作為「一村一品一主體」脫貧產業。目前已建成黃粉蟲養殖大棚5座,養殖規模5萬盒,帶動貧困戶30戶。鄉政府鼓勵村民利用閒置的窯洞飼養黃粉蟲,並為村民提供飼養技術培訓和種蟲,還給每戶貧困戶免費發放500個養殖紙盒。去年5月,趙青紅辭掉工作回到村裡。「投資了近3萬元,飼養了1000盤黃粉蟲。烘乾後以每斤16元的價格賣了3000來斤。」趙青紅說,不僅當年就收回了投資成本,還賺了近兩萬元。嘗到甜頭的趙青紅今年把飼養量增加到了2000盤。

    從無到有,季家莊村終於有了一份可以人人都能參與的產業。黃粉蟲持續脫貧的作用立竿見影。有24戶貧困戶的季家莊村去年也實現了整村脫貧。季家莊村為鼓勵貧困戶養殖黃粉蟲,把村裡閒置的校舍借給他們,以擴大養殖規模。

    進村的山路還是曲曲折折,眼前的家鄉依舊如故,但趙青紅覺得回來是對的。「每天8點給黃粉蟲澆水、餵麩皮、揀蛹,保持室內溫度在30攝氏度左右,忙活到11點多。下午從3點再忙到7點。活輕鬆不說,掙得比工地上還要多。」他說,種地的同時還兼顧了飼養,兩不誤。

    政府提供養殖技術,企業負責收購銷售。村民們與康瑞萊公司籤訂有回收協議,不用擔心養得出賣不出。今年3月,這家公司成功實現了汾西縣黃粉蟲出口英國。年可加工黃粉蟲幹蟲300噸,年創匯100多萬美元。趙青紅和村民頭一次賺上了出口的錢。

    趙青生2000盤、趙康1500盤……養殖黃粉蟲的村民一撥接一撥。季家莊村、和平村、回王村……黃粉蟲養殖在和平鎮以至汾西縣擴展開來。

    「產量上去了,接著就要做產業鏈的文章,孵化培育深加工企業,研發黃粉蟲產品來提升附加值,讓村民有更大更多收益。」趙青紅憧憬著未來,看到了不斷發展的希望。黃粉蟲蛋白質含量很高,既可以做動物飼料,也能做成食品,市場很大。「把原料變成產品,這需要藉助科研和企業的力量來共同推動,和平鎮將創造有利的政策環境引資引智,推進脫貧。」趙青紅說。

    (本報記者 李建斌)

相關焦點

  • 黃粉蟲脫貧黃土人
    【攜手邁向美好生活】  光明日報記者 李建斌  掀開門帘,熱氣撲面而來,窯洞裡兩排木架上整齊地碼著上千個紙盒子。盒子裡飼養的黃粉蟲爬動時發出沙沙的響聲。屋裡熱,不透風,村民趙青紅時不時要到窯洞外透口氣。
  • 黃粉蟲脫貧黃土地人
    2016年,山西省科技廳在汾西縣定點扶貧,為鄰近的和平村引進了優質蛋白飼料黃粉蟲。並投資50萬元與汾西縣康瑞萊生物科技貿易有限公司合作建設了年產300噸黃粉蟲幹蟲加工基地。今年年初,見到收益的和平村將黃粉蟲養殖作為「一村一品一主體」脫貧產業。目前已建成黃粉蟲養殖大棚5座,養殖規模5萬盒,帶動貧困戶30戶。  鄰村村民能在村裡掙錢了。
  • 西部高校的「黑駿馬」-光明日報-光明網
    【首屆「招辦主任光明大直播」】    賀蘭山色青嵯峨,長風蕩雲生翠波。6月23日上午8點,光明日報、光明網首屆「招辦主任光明大直播」走進寧夏大學,在招辦主任羅進德帶領下,信息工程學院院長高玉琢、數學統計學院副院長劉國軍、化學化工學院院長倪剛、機械工程學院副院長張波、後勤集團副總經理馬彥峰等與廣大網友實時互動,介紹了寧夏大學學科建設及辦學情況。直播的觀看量達17.7萬,點讚數7.9萬,互動留言量719條。
  • 小小黃粉蟲,脫貧「好幫手」
    ,脫貧「好幫手」 □牡丹晚報記者 文杰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黃粉蟲還算「稀罕物件」,而在單縣高老家鄉卻成了脫貧致富的「好幫手」。   2010年,劉永徵從不足30平方米的黃粉蟲養殖房做起,如今發展成擁有75名職工、佔地26畝的單縣永徵寵物食品有限公司。「黃粉蟲容易養殖,投資還少,非常適合勞力少、土地少、住房面積不大的貧困戶養殖。」昨日,他向記者說。   「剛開始搞養殖並不一帆風順。我第一次養殖黃粉蟲,由於市場不成熟,導致公司虧損不少,後來不甘心,又重新搞起來。」
  • 助農民脫貧 億萬隻黃粉蟲在行動_地市新聞_山西新聞網 - 主流媒體...
    繼黃花、枸杞之後,大同市雲州區又一產業扶貧項目正在形成氣候 助農民脫貧 億萬隻黃粉蟲在行動 時間:2018年12月06日 06:10 來源:山西新聞網--山西晚報
  • 光明網社會責任報告(2019年度)
    20餘年來,光明網延伸和發揮光明日報的核心價值和傳統優勢,在新媒體領域開拓創新,形成了強大的傳播力和影響力。  5、主動宣介,用心用情講好中國故事  光明網不斷壯大海外社交媒體陣地建設,並積極與捷克《文學報》、塞爾維亞《政治報》、土耳其《光明報》和泰國沙炎叻報業開展合作,著力提高對外傳播能力,用心用情講好中國故事。截至2019年底,光明日報臉書粉絲497.2萬、光明網臉書粉絲207.3萬、光明日報推特粉絲24.2萬。
  • 光明日報:菱角
    《光明日報》( 2020年09月25日 15版)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 黃粉蟲在「行動」
    黃花是大同市雲州區產業脫貧的「主力軍」,去年屢被著名影星成龍提及的「大同枸杞」則是近年崛起的一支「生力軍」,12月3日,山西晚報記者在雲州區峰峪鄉採訪時,發現又一產業扶貧項目正在形成氣候--黃粉蟲養殖規模已達國內一流,這些不消耗糧食就能飼養的億萬隻「小家畜」正在「行動」,成為當地農民脫貧致富的
  • 水杉的遐想-光明日報-光明網
    書中的14篇文章分別發表在當時的上海《大公報》、南京《中央日報》和《科學時代》《科學大眾》《讀書通訊》《科學》《科學世界》等報紙雜誌上。     看了這本小冊子,我才知道,水杉與銀杏一樣被稱為植物中的「活化石」,他的發現曾多麼的轟動。我這才知道,水杉是一種極不普通極不平常的樹,它可是植物界的大熊貓啊!
  • 吳復星:養殖黃粉蟲嘗到甜頭 - 菏澤日報社
    日期:[2018年07月20日] -- 菏澤日報 -- 版次:[A6] 吳復星:養殖黃粉蟲嘗到甜頭   「黃粉蟲也叫麵包蟲,家庭飼養根本用不了多少本錢,養殖一茬就能把本錢掙回來,就按我現在1800盒的飼養規模計算,月收入萬元很輕鬆。」
  • 用生命書寫十八洞村的故事-光明日報-光明網
    或幫著村民賣菜吆喝,或陪著老鄉種地聊天,或鑽進飯店後廚給老闆打打下手,逮著誰就饒有興致地聽對方說說村裡脫貧攻堅的故事。很快,李迪的到來就成了十八洞村人盡皆知的新鮮事,老鄉們都說:「這個從北京來的李老師,沒什麼派頭!」他們把「李老師」當成了拉家常、話脫貧的老朋友。    大山深處,這個愛穿紅衣服的老頭兒總是活力充沛、激情澎湃,像一團火閃耀著、躍動著,不知疲倦地聆聽著、記錄著。
  • 山東高青:黃粉蟲變成了「金」蟲子
    不過,由於李秀芬在8歲那年被火車奪走了一條腿,不能從事重體力勞動,老伴李月星已經60多歲,早已出嫁的女兒家裡也不是很富裕,單憑政策兜底,李秀芬家遲遲難以脫貧。  針對這種情況,2016年,高城鎮因戶施策,為李秀芬家牽線搭橋了一個養殖黃粉蟲的扶貧項目,當地愛心企業科通生物公司與其結成了幫扶對子。  「養蟲子就能脫貧致富?我才不信呢!」
  • 盤州市:「陽光工程」助就業 黃粉蟲變「致富蟲」
    近年來,為維護社會治安,提升人民群眾的安全感,盤州市下大力度開展禁毒工作取得成效,從根源上解決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難點,實現吸毒人員這一特殊群體「戒毒所內脫毒、所外脫貧。」  為有效降低復吸率,解決戒毒人員回歸社會後的就業問題成為重中之重。
  • -光明日報-光明網
    (光明網記者 張雪瑩)
  • 家門口來了文藝輕騎兵-光明日報-光明網
    「紅色文藝輕騎兵」既為鄉親送文化,還為脫貧攻堅注入精神動力。    「像這樣的文藝演出,這個月已經是第3場了。」石梅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鄧年華告訴記者,村裡老人多,他們最愛看的就是粵劇,每次演出都有很多村民觀看。    文藝到群眾中去,也從群眾中來。「紅色文藝輕騎兵」在為群眾送文化的同時,聽百姓聲音,察百姓生活,吸取養分,激發靈感,創作出了群眾更喜聞樂見的文藝精品。
  • 光明大直播走進武漢大學等5所高校-光明日報-光明網
    【2019高校招生服務光明大直播】    6月16日,「2019高校招生服務光明大直播」全媒體團隊走進武漢大學等五所大學。
  • 青山留下一首歌(報告文學)-光明日報-光明網
    「給老百姓票子、房子,更要給智慧的腦子」    桂東正進行脫貧攻堅戰役。位置最偏遠、底子最薄弱、脫貧難度最大的就是青山鄉。    八面山主峰海拔2100米。山下有個桃寮村,有「紅軍村」之稱。村內先後有46人為革命獻出了生命。村裡至今還留有紅軍留下的標語、戰壕、堡壘。
  • 家雀兒-光明日報-光明網
  • 泰寧:黃粉蟲化身「金蟲蟲」
    7月11日,走進泰寧縣杉城鎮王石村淘泰寶黃粉蟲養殖基地,一間養蟲房內,兩排木架排列著1000多個紙盒,盒裡的黃粉蟲蠕動著身子,擠作一團。「黃粉蟲,也叫『麵包蟲』,可食用,可作食材,也可做養殖飼料,一公斤黃粉蟲可賣30元。」基地負責人謝金勇介紹說。
  • 新聞集錦-光明日報-光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