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去年改造升級完成後,濃濃的「文藝範兒」讓雙塔市集成為姑蘇古城的打卡聖地。5月14日,蘇州雙塔市集迎來了第一位高鼻梁、深眼窩的老外攤主雷龍,一邊叫賣,一邊嫻熟地幫助顧客挑選蔬菜。
所有的蔬菜以盆栽形式和土壤一起出售,雷龍的菜攤顯得「生機勃勃」,也是市集內唯一售賣有機蔬菜的。5月15日下午1點半,記者來到雙塔市集看到,雷龍賣的有機蔬菜品種很特別,市場上並不多見,包括小松菜、奶白菜、小白菜、烏塌菜、紫油菜、生菜、木耳菜等品種,每盆售價12元。
有機奶油生菜
疫情影響,44歲老外轉行賣菜
站在攤位前的雷龍十分搶眼,對於每一位路過的顧客,他都報以淺淺的微笑,當顧客有疑問時,普通話不太熟練的他只能請來妻子幫忙翻譯。夫妻倆分工合作,妻子主要負責銷售,雷龍承包進貨和售後服務。一位顧客買下木耳菜盆栽後,雷龍熟練地用繩子綑紮打包好。雷龍的妻子介紹說,有機蔬菜的種植要求比較高,用的是有機土壤,不容易生蟲子,大部分種在大棚裡,不需要打農藥,屬於安全健康的綠色食品。空閒時,樂觀開朗的雷龍打著節拍哼起了小曲。
雷龍和妻子
採訪中記者了解到,雷龍來自遙遠的古巴,今年44歲,來中國已經10年了,目前住在雙塔街道的祖家橋。雷龍熱愛音樂,多年前受邀來蘇州表演,深深沉醉於蘇州的大街小巷江南風情,愛上了蘇州,並在這裡與來自雲南的妻子結緣,就此在蘇州定居,現在擁有了一雙可愛的混血兒女。
雷龍在菜攤前忙碌
疫情發生後,雷龍已經幾個月沒有演出機會了,原本做旅遊的妻子也無法持續運營,小家庭暫時失去了經濟來源。然而,夫妻倆十分樂觀,立刻「切換跑道」積極自救。雷龍思索良久,喜歡中國飲食讓他萌生了賣菜的想法,也希望通過服務居民認識更多中國朋友。雷龍的妻子告訴記者,做有機蔬菜生意很辛苦,但雷龍不怕吃苦,為保證蔬菜的新鮮程度,他每天四點多起床,驅車一個多小時去遠郊基地進貨,運來本地有機菜放在店面內銷售,菜品新鮮,價格實惠,菜品銷量還不錯。
雷龍展示他的「菜籃子」
支持環保,讓居民「重新恢復用菜籃子購物的習慣」
今年4月,雙塔街道第三聯合工作站的工作人員在走訪社區時,路過雷龍租的房子,房子擺設十分獨特,從屋頂懸吊了不少麻繩,下面繫著各式各樣的竹編籃,裡面擺滿了琳琅滿目的蔬菜水果。走進屋子一看,雷龍麻溜地揀菜稱菜,熟門熟路將其分揀在不同的菜籃子裡。
由於經營場所問題,雷龍的營業執照遲遲無法申請。經過工作站牽線搭橋,雷龍聯繫到雙塔市集的管理方,多次協商、一系列證件審批過後,雷龍終於申請到了準入證。姑蘇區雙塔街道第三聯合工作站站長顧蘇全表示,雙塔市集作為一個蘇州對外的窗口,需要更多元文化的融合,希望更多人喜歡上蘇州這座城市,在這裡安居樂業,也希望更多人通過雙塔市集,講好新時代的蘇州故事。
用網兜為顧客裝菜
雷龍夫妻倆都是不折不扣的環保主義者,記者看到,店裡不用塑膠袋等一次性物品,售賣的菜放置在菜籃子和可循環網兜袋裡,如果有居民菜買得多了拿不下,他就會把菜籃子借給居民,下次再帶來。雷龍笑稱,他的理念就是讓居民「重新恢復用菜籃子購物的習慣」。
菜籃子裡裝著黃瓜、番茄、胡蘿蔔
開業兩天來,市集裡的「老外菜販」吸引了很多市民的關注。顧客李女士表示,種在土壤裡的有機蔬菜看起來綠油油的,非常新鮮,買回去再剪下來,洗乾淨後直接食用,尤其適合做沙拉等各種涼拌菜,吃得放心。記者採訪時遇到一位頭花白的蘇州老奶奶,她了解到雷龍的故事後,專門乘坐公交車前來看望他,購買了一盒有機小番茄,支持他的創業精神,並為他的環保理念點讚。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周曉青 通訊員 梁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