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種生物的數量都不同,有的多一些有的少一些,自然法則下決定了它們的數量,但當人類出現之後,數量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限制,有一些生物甚至滅絕了。還有很多的物種,因為長期被人類利用,也到了瀕危的地步,還好如今人們開始挽救它們,限制利用希望它們的數量可以得到增加。
今天咱們也來說一種小動物,它曾被視為寄生蟲宿主,一度泛濫,如今卻成瀕危物種,只有東北才有。
它就是蝲蛄,是一種河蝦科的水生動物,因為它的第一對足類似蟹鰲,所以又叫鰲蝦。在我國的歷史上,有很多流行性疾病,其中有一種叫做肺吸蟲的疾病,這種小蟲子通常寄生在小蟲子上面,當人們食用不當後,就會感染到人體中,引起肺吸蟲病,這種疾病在上世紀60年代的時候比較長發,所以那時候的人們只要看到肺吸蟲的宿主,就會去抓捕它,消滅它。人們最為熟悉的寄主就是川卷螺,其實川卷螺只是第一中間宿主,第二中間宿主還有溪蟹和蝲蛄,在那個時候蝲蛄也是非常的多。
後來,肺吸蟲病終於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人們也不必再躲避肺吸蟲的宿主了。也開始食用蝲蛄這種水生動物了,只是在食用的時候一定要煮熟。蝲蛄的口味非常的鮮美,肉質細嫩、易消化,而且營養也非常的高,其中粗蛋白和脂肪的含量也非常多。在上世紀70年代的時候,蝲蛄的數量可以說非常多,一度泛濫了,這和那時候自然生態環境非常好也有很大的關係,因為蝲蛄對於生長環境的要求非常高,稍微有點汙染對於它的生長尤其是繁衍下一代會有很多的影響。數量非常多,所以人們在開始食用的時候也沒有注意去保護它,有記錄顯示在1990年到1993年這幾年中,長春的一個蝲蛄的批發市場年均上市量就達到了4300噸,這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數字,而這時候還主要依靠野生來供應。
但是近些年,人們卻發現蝲蛄在野外的數量急劇的減少,一方面是在環境惡劣的條件下生存和繁殖能力下降,另外一個方面就是人類過度的採捕,多重因素的影響疊加下,自然種群的數量日益減少了。使得它成為了一種瀕危物種,雖然還沒正式進入保護階段,但數量稀少卻是不爭事實。目前,市場上供應的蝲蛄主要是養殖戶飼養的品種,但目前在人工繁殖養殖技術的研究上極度缺乏,國內外都沒有人工繁殖成功的報導,這也大大的限制了蝲蛄的發展,這也迫切的要求人們保護好野生資源,要是野生資源都沒有了,就沒法進行人工養殖了。
蝲蛄作為一種水生動物,可不是在什麼地方都有,目前只有在東北地區的才有分布,而且還只有在深山的無汙染的環境中才有,要是您有幸遇見蝲蛄,請不要去打擾它,讓它們安靜的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