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視為寄生蟲宿主,一度泛濫,如今卻成瀕危物種,只有東北才有

2021-01-08 村上農民

每一種生物的數量都不同,有的多一些有的少一些,自然法則下決定了它們的數量,但當人類出現之後,數量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限制,有一些生物甚至滅絕了。還有很多的物種,因為長期被人類利用,也到了瀕危的地步,還好如今人們開始挽救它們,限制利用希望它們的數量可以得到增加。

今天咱們也來說一種小動物,它曾被視為寄生蟲宿主,一度泛濫,如今卻成瀕危物種,只有東北才有。

它就是蝲蛄,是一種河蝦科的水生動物,因為它的第一對足類似蟹鰲,所以又叫鰲蝦。在我國的歷史上,有很多流行性疾病,其中有一種叫做肺吸蟲的疾病,這種小蟲子通常寄生在小蟲子上面,當人們食用不當後,就會感染到人體中,引起肺吸蟲病,這種疾病在上世紀60年代的時候比較長發,所以那時候的人們只要看到肺吸蟲的宿主,就會去抓捕它,消滅它。人們最為熟悉的寄主就是川卷螺,其實川卷螺只是第一中間宿主,第二中間宿主還有溪蟹和蝲蛄,在那個時候蝲蛄也是非常的多。

後來,肺吸蟲病終於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人們也不必再躲避肺吸蟲的宿主了。也開始食用蝲蛄這種水生動物了,只是在食用的時候一定要煮熟。蝲蛄的口味非常的鮮美,肉質細嫩、易消化,而且營養也非常的高,其中粗蛋白和脂肪的含量也非常多。在上世紀70年代的時候,蝲蛄的數量可以說非常多,一度泛濫了,這和那時候自然生態環境非常好也有很大的關係,因為蝲蛄對於生長環境的要求非常高,稍微有點汙染對於它的生長尤其是繁衍下一代會有很多的影響。數量非常多,所以人們在開始食用的時候也沒有注意去保護它,有記錄顯示在1990年到1993年這幾年中,長春的一個蝲蛄的批發市場年均上市量就達到了4300噸,這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數字,而這時候還主要依靠野生來供應。

但是近些年,人們卻發現蝲蛄在野外的數量急劇的減少,一方面是在環境惡劣的條件下生存和繁殖能力下降,另外一個方面就是人類過度的採捕,多重因素的影響疊加下,自然種群的數量日益減少了。使得它成為了一種瀕危物種,雖然還沒正式進入保護階段,但數量稀少卻是不爭事實。目前,市場上供應的蝲蛄主要是養殖戶飼養的品種,但目前在人工繁殖養殖技術的研究上極度缺乏,國內外都沒有人工繁殖成功的報導,這也大大的限制了蝲蛄的發展,這也迫切的要求人們保護好野生資源,要是野生資源都沒有了,就沒法進行人工養殖了。

蝲蛄作為一種水生動物,可不是在什麼地方都有,目前只有在東北地區的才有分布,而且還只有在深山的無汙染的環境中才有,要是您有幸遇見蝲蛄,請不要去打擾它,讓它們安靜的生長。

相關焦點

  • 在海洋泛濫的「蘇眉魚」,遇中國吃貨後成瀕危物種,如今一斤700
    不過,也有一些海鮮,在早些時候在海洋中泛濫,數量巨大,也無人食用,然而當人類發現它味道鮮美之後,最終走向了瀕臨滅亡的地步,比如蘇眉魚。曾經泛濫的蘇眉魚,如今瀕臨滅絕蘇眉魚又叫做波紋唇魚,是一種生活在珊瑚礁中的魚類,可生長到170千克。
  • 九大入侵物種,松鼠居然也成了入侵者?
    九大入侵物種,松鼠居然也成了入侵者?生物圈中動物與動物之間存在著天敵關係,人們面對許多泛濫成災的動物時,會採用天敵消滅法減少另一種動物的數量,維持生態平衡。許多泛濫成災的動物會成為入侵者,下面一起來看看九大入侵物種吧!
  • 掏空草場的「大肥鼠」,因國人「溺愛」 數量大增,如今已在泛濫
    所以由此可見旱獺在中國的分布面積是很遼闊的,並且數量也不少,雖然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2016年被列入瀕危物種紅色目錄VER 3.1,但在中國的數量都比較穩定,也不屬於保護動物,甚至因為人類的溺愛,這個物種在部分地區的數量已經達到了讓人憂慮的地步。
  • 浙江古樹雌雄同體,壽命長達百年已成瀕危物種,如今世界僅存一棵
    引言 我國南宋時期的著名政治家、文人葛洪曾在《抱樸子·明本》說道:「然物以少者為貴,多者為賤」,表明了世間萬物多數會因為其數量稀少而顯得珍貴,一旦數量多了反而就變得低賤。比如在我國浙江省現身的「普陀鵝耳櫪」,這種樹木雌雄同體,如今在世界都只有一顆,被譽為「全世界最珍貴的樹」。
  • 瀕危物種水鹿現身雲南,曾被認作是「神鹿」,如今卻百年難遇
    地球是一個物種豐富的星球,在整個生態圈中,有著數百萬種生物,其實每一座對於地球都非常重要,正是這種多樣性,我們的地球才會如此美麗,但是由於人類對於環境的破壞,還有人類的捕殺行為,現在有許多動物都已經消失,或者正在面臨著滅絕的危險。
  • 世界瀕危鹿種現身雲南白馬雪山,連老虎都敢打,曾一度被認定滅絕
    而就是在這個看似弱肉強食的動物世界裡,卻有一類食草動物,遇到老虎也絲毫不會退縮,儼然像一名鬥士,用生命捍衛著食草動物的威嚴。它,就是因自信驕傲而一度「被滅絕」、「被瀕危」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水鹿。該物種目前分布於中國、斯裡蘭卡、印度、尼泊爾、以及東南亞等地區。2013年,該物種已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 如果寄生蟲滅絕會發生什麼?這項計劃,將用10年拯救全球寄生蟲
    不過,動物王國的範圍遠遠不止這些,有一類動物總是躲在黑暗的角落中、不受我們的待見,在討論動物保護時也往往被忽略,它們就是寄生蟲。只有4%會感染人類,而大多數寄生蟲卻對生態系統起著不為人所知但至關重要的作用。
  • 違背進化論的猜想:癌細胞進化成了寄生蟲?
    這樣在宿主死後,它們能逃出來,傳染新的物種。在這個過程中,它們逐漸獨立演化成了多細胞生物。 儘管每一步都是有可能發生的,但這個過程有著看似不可逾越的障礙。 首先,傳染性腫瘤細胞出現的機率很低,其中最出名的是幾乎導致袋獾滅絕的袋獾面部腫瘤(DFTD)。
  • 保護瀕危物種海南在行動
    我們無法知道歷史上已經消失的物種有多少,但我們有責任去保護和拯救那些瀕危的生命體。  海南記錄到的野生及栽培的維管植物超過5800種,陸棲脊椎動物有600餘種,在這成百上千種動植物中,沒有一個物種是無用或多餘的。部分物種從「常見→近危→易危→瀕危→極危→滅絕」的過程似乎在加速,而保護瀕危物種,往往就是一場與時間賽跑的「救援」。
  • 混得最差的國寶:考拉麵臨功能性滅絕,已成瀕危物種,還有救嗎?
    在對岸的大西洋中有一塊獨立的板塊,那裡的國寶考拉,可能混得確實有些糟糕。考拉已經在地球上生活了2500萬年(大熊貓800萬年),但如今的地位確實已經遠遠不及大熊貓了。的確,澳大利亞山火就像是將考拉推向深淵的最後那隻手,直接讓考拉從「易危物種」變成「瀕危物種」。據了解,澳大利亞山火至少讓5000隻考拉在大火中喪生,佔了現有數量的將近1/3。從這個數據我們可以看出,澳大利亞的考拉雖然貴為國寶,其實本身的數量並不是很多了。
  • 繼野兔之後,澳洲再被「泛濫物種」困擾,專家提議讓國人接受不來
    對於大洲,眾說周知世界是只有7個大洲的,不過很多人經常有一個認知誤區的存在,那就是將「澳洲」也視為是一個大洲。事實上,「澳洲」是一個國家,也就是我們熟悉的澳大利亞,它是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的一個國家,也是世界上唯一國土覆蓋一整個大陸的國家,因此才會有「澳洲」這樣的名字。
  • 又到一年世界穿山甲日,它卻成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元兇的中間宿主
    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IFAW)發起的為了保護極度瀕危的穿山甲,發起每年2月的第三個星期六被設為世界穿山甲日。中華穿山甲2020年1月31日,有關機構曾發布《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搜索大數據報告-拒絕野味篇》。
  • 野生甲魚成全球瀕危物種 浙江原生品種年年放生
    日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發布最新版全球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瀕危物種名單中出現了中華鱉(甲魚),系瀕危物種3個級別中的最輕一檔「易危」,即「滅絕機率大增種類」。據說,這一結果是考慮到甲魚在日本、中國等地的生存狀況,理由是野生甲魚被捕獲用於食用與養殖,個體數量不斷減少。
  • 曾200元一隻,農民爭相養殖,如今南方泛濫成災,成生態殺手
    但最近有網友向筆者說到,最近在山裡的小河邊時常遇到一些小型龜類,抓了也抓不完呢。原來網友們反饋的烏龜泛濫實則是巴西龜泛濫成災,而不是我們過去常見的生態下野生烏龜或者鱉。巴西龜為何讓人如此產生擔憂呢?難道它跟我們大自然下野生的烏龜和鱉有很大區別嗎?
  • 中國有一種外來物種,曾造成巨大危害,如今吃得只能靠養殖
    ——羅素(英)文章類型/歷史見聞字數|851,閱讀約2分鐘說到外來物種,人們總是深感厭惡。這是人之常情,因為外來物種往往會對當地造成難以彌補的破壞。不過,並不是所有外來物種都沒用,比如小龍蝦。如今的小龍蝦幾乎成了中國人餐桌上的美味。野生小龍蝦幾乎被人吃掉,幾乎滅絕。只有育種,才能滿足中國人的飲食需求。
  • 吃掉宿主的舌頭,寄生蟲取而代之,它們還有一種更可怕的手段
    筆者-小文無論是人還是動物,對於寄生蟲這種生物都無比地反感,雖然一小部分寄生蟲和宿主是互惠互利的關係,但大部分寄生蟲只會帶來疾病,成為宿主最頭疼的存在。而在海洋中,就有一種極為「猖狂」的寄生蟲,它們不僅會寄居在魚類的身體,搶奪魚類的養分,而且還會在宿主不知情的情況下吃掉宿主的舌頭。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魚類其實是有舌頭的,只不過對比起哺乳動物,魚類的舌頭沒有味覺,舌頭的最大作用在於將食物向後推到食道,有些魚類的舌頭上甚至還長有鋒利的牙齒。
  • 雌雄共體的寄生蟲,不僅在宿主嘴裡「蹭飯」,還取代了宿主的舌頭
    審核-小文前段時間韓國一部名為《寄生蟲》的電影奪得了奧斯卡最佳影片獎,一時間很多人都對韓國電影有了新的認知。筆者認為,該片之所以取名為寄生蟲,其中一定蘊含著與寄生蟲相關的寓意。現實世界中的寄生蟲可以說是生物體又愛又恨的存在,恨它們是因為它們會通過寄生的方式不斷剝奪生物體內的營養,還可能導致宿主的死亡。愛它們是因為其中有些種類的寄生蟲能夠和宿主形成共生關係,從而協同發展下去。今天要介紹的這種寄生蟲非常奇葩,它就是縮頭魚蝨。看到這個名字,相信很多朋友會先入為主地認為這是一種寄生在動物身上的蝨子。
  • 混得最差的國寶:考拉麵臨功能性滅絕,已成瀕危物種,還有救嗎?
    在對岸的大西洋中有一塊獨立的板塊,那裡的國寶考拉,可能混得確實有些糟糕。考拉已經在地球上生活了2500萬年(大熊貓800萬年),但如今的地位確實已經遠遠不及大熊貓了。考拉有多珍貴考拉又名樹袋熊,是澳大利亞現存最原始的物種之一。由於澳大利亞板塊的相對獨立性,考拉也因此成為澳大利亞特有的物種。
  • 吃出人命的福壽螺是何方妖孽,10年前就讓80多人染上寄生蟲,一度遭...
    其實這次已經不是福壽螺第一次在國內「犯事」了,早在11年前的「福壽螺事件」,就曾引起了全國轟動。但可能因為年代久遠,頂多是在福壽螺泛濫的地區,老人才會偶爾提醒自己的孩子「福壽螺有毒,別亂吃」。雖然福壽螺現在如過街老鼠人人喊打,但它也曾經有過一段短暫的輝煌。
  • 東北虎的百年風雲:曾經數量上千的它們,因何走向瀕危?
    根據《北京日報》的報告,日前國家發改委將在未來15年時間裡,在全國多地設立自然保護區,對於野生動物展開全力的保護工作,其中東北虎、東北豹等瀕危物種是重中之重。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探討一下,東北虎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瀕危的。東北虎長啥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