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豬肉價格又漲了,一個星期沒買肉,發現豬肉價格又長了2、3塊錢,怎麼豬肉又回到2020年年初一天一個價的狀態了?有人說是豬都死了,沒豬了,屠企提價搶豬導致的;有人說是屠企為了消化庫存豬肉,故意提高豬價導致的;有人說是因為凍肉不乾淨,沒人吃凍肉而導致的。不管什麼原因,只是希望豬肉價格能趕快降下來,這馬上就要過春節了,豬肉再不降價就註定今年要過一個「無肉春節」了,那就是一件很悲涼的事情了。
說起豬肉,肯定有不少人存在疑問,我們從市場上買的豬肉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只有二百多斤的肥豬肉,我們在路上有時候能看到拉著二百多斤肥豬的車,有時候也能見到就拉個兩三頭母豬的車,據相關數據統計,截止到2020年11月我國生豬存欄數量40254億頭,能繁母豬存欄數量4090萬頭。肥豬我們吃了,那四五百斤的母豬肉去哪裡了?
筆者就這個問題,聯繫了專門幹收購母豬這活的老王,老王專業收母豬已經有十幾年的時間了,據老王說在這十幾年的時間裡面,母豬肉的去向也在不斷發生著變化:
最早的時候,母豬肉都被吃了,當然這個吃不是大家主動吃的,而是被動吃的,被動吃的意思就是大家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吃的,以前豬肉安全監管不嚴,有一些屠夫就會專門收購低價的母豬,然後將母豬肉摻雜在肥豬肉中一起賣,從中賺取高額的差價。
後來國家出臺規定,母豬肉是可以在市場上賣的,但前提是必須註明是母豬肉,在很多地方都有說母豬肉含有激素,孕婦和小孩是不能吃的,那自然直接註明是母豬肉的肉就沒人買了。有些商販就想到了一個曲線救國的方式,將母豬肉送到飯店、餐館或者是包子鋪用來製作肉丸、肉餡這些,因為母豬肉的脂肪含量更高,做出來的肉丸、肉餡反而更好吃,而這也是目前母豬肉的一個重要去向。
如果說將母豬肉加工成肉丸、肉餡還算是合法的話,那下面這個去向就是不合法的,甚至是在欺騙消費者。因為母豬的飼養年限是4-5年時間,所以老母豬肉的肌纖維是很粗的,而且相對比較耐住,有牛肉的感覺,一些不法商販就收購母豬肉滷煮後充當牛肉賣。鮮牛肉價格是40塊錢一斤,而滷牛肉只需要30塊錢一斤的時候那就說明滷牛肉是假的,極有可能就是母豬肉或者公豬肉充當的牛肉。
目前,有專門的屠宰場是屠宰母豬的,當然屠宰後的豬肉也基本不會流向市場,而是有正規的銷售渠道,一般是給豬肉深加工企業了,或者是用來加工成火腿腸、午餐肉、豬肚包這種熟食產品,或者是加工成肉鬆、豬肉脯等豬肉深加工產品,尤其是肉鬆,因為肥豬肉的生長時間短,肌纖維更細,同樣重量母豬肉的肉鬆產量明顯高於肥豬肉,所以我們吃的肉鬆大多數情況下都是母豬肉加工成的。
引申閱讀:母豬肉到底能不能吃?吃了對人體有害嗎?
大家要明白的是母豬肉也是豬肉的一種,它同肥豬肉最大的差別就是飼養時間長,肉中的脂肪含量更高,肌纖維更粗更耐煮,其餘沒有任何差別。
至於民間流傳的母豬肉中有激素,孕婦吃了會流產,小孩吃了會早熟這個問題,那就是多慮了。我們現在吃的肥豬肉如果是母的也多數都是沒有被閹割過的,其中同樣含有激素,為什麼肥豬肉中的激素對人無害,而母豬肉中的就有害呢?所以說這是無稽之談,豬肉中確實含有激素,但是它對人體的危害幾乎是零,因為大多數激素都難以承受烹煮的溫度,經過高溫烹煮後激素也就失去了生理活性,也就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
但是,相比牛肉和羊肉而言,豬肉中的脂肪含量更高,所以能量的含量也更高,豬肉吃多了確實會更容易讓人長胖,也許這就是有人說豬肉不健康的原因吧。
其實,母豬肉相對肥豬肉還要好吃一些,有些地區的人甚至更喜歡吃母豬肉,因為母豬肉中的脂肪含量更高,不論是燉著吃還是炒著吃,多更香一些,在喜歡吃母豬肉的地方,母豬肉的價格甚至比肥豬肉的價格還要貴一些,這種情況一般是出現在華南和西南等喜歡吃豬肉的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