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俗語是一種有生命的文化形式,因為在閱讀俗語時,總會有一種難以抗拒的情感和魅力。由老百姓創造出來的通俗語言,經過不斷整理和加工最終形成了俗語。不僅是當時社會生活狀態的體現,同時也是人們思想以及習俗的縮影。
「生人借房,門不避塘,屋上砌牆,家敗人亡」,相信很多人都沒有看過這句俗語。這三樣其實是農村人非常忌諱的事情,因為無論哪一項,都有著「家敗人亡」的危險,不妨學習一下。
生人借房其實指的是孕婦在家裡生孩子,如果大門正對著池塘就很容易出現意外,屋上砌牆就更是一件犯忌諱的事情。
第一、生人借房
相信很多人看到生人借房四個字,都會認為是陌生人想要借自己家的房子。事實上從「生人」兩個字中就可以看出,是別人家的孕婦借房生孩子。
相信在很多地區都非常犯忌諱,因為女人生孩子的時候會流很多血,房主就會認為會給自己帶來血光之災。
在古代社會由於每個家庭的人口都比較多,自己家的人做起來都比較擁擠,就更不會借給孕婦生孩子了。
事實上「生人借房」雖然只有四個字,但是卻道出了農村人的人情世故。一個將要臨產的孕婦,想要借別人家的房子生寶寶,這本身就是一件比較奇怪的事情。
按照現代人的看法,生孩子是一件大事,雖然現在的醫療水平比較高,但也難免會出現一些意外。由於古代社會醫療條件比較落後,所以就很容易出現難產的現象。
無論是孩子還是大人,如果在借來的房子中出了意外,都會讓房主感覺到特別彆扭,所以誰也不會將房子借給將要生孩子的孕婦。
而且在很多比較封閉的民族地區,人們都認為女人生孩子會流很多血,這其實是一種非常晦氣的事情。
這樣說對女性不是特別尊重,但是在古代社會,這就是赤裸裸的現實。所以他們寧可將房子借給辦喪事的人家,也不會借給一個即將臨盆的孕婦。
第二、門不避塘
從「門不避塘」四個字就可以了解到,如果蓋房子的時候,大門不避開池塘,那麼就很容易出現一些意外情況。
這主要是因為,池塘的水一般都會比較深,走夜路的人,很容易因為不注意而掉入池塘身亡。如果這種事情頻繁發生,相信一定會讓很多人的心裡不好受。
再加上有很多年紀比較小的孩子,如果經常上池塘邊上玩,其實也很容易出現一些嚴重的意外情況。
一旦小孩子掉入池塘,恐怕就是九死一生。這其實既是一件非常不幸的事情,同時也會讓「門不避塘」的人家,感覺到特別不舒服和喪氣。
所以絕大多數情況下,無論生活在南北地區的老百姓,他們在蓋房子的時候,大門絕對不會對著池塘。
就算是沒辦法必須要面對池塘,也會在大門前面修建一個影壁,目的就是為了將大門和池塘隔開,達到眼不見心不煩的目的。
除了上面介紹的這些原因之外,如果自己家距離池塘特別近,那麼在下大暴雨的時候,就很容易漲水。
一旦水勢比較迅猛,就會湧入家門,這種情況下就會遭受洪澇災害。所以古代人對蓋房子的朝向非常重視,他們根本不會讓大門衝著池塘。
第三、屋上砌牆
「屋上砌牆」 簡而言之就是在,已經蓋好的房頂繼續砌牆。由於過去農村地區都特別貧困,再加上家裡面的人口,這就很容易導致房子特別擁擠。
為了能夠有效緩解這種現象,很多家庭比較貧困的人,就會在原來的房頂再蓋一座房子。
事實上這種類型的房子並不是小二樓,因為在蓋房子之前並沒有把好地基,所以這種所謂的二樓往往都會比較危險。
遇到大風大雨等惡劣天氣時,就很容易導致後加裝的二樓倒塌。如果下小房子的裡面有人住,那麼就很容易導致命喪黃泉。
事實上這個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很多農村人都住進了二層小洋樓。由於這種形式的房子地基比較牢固,所以根本不需要擔心房子倒塌的問題。最重要的是也可以有效避免,在「屋上砌牆」的忌諱出現。
各位讀者,你們那裡有「生人借房,門不避塘,屋上砌牆,家敗人亡」的說法嗎?你覺得有道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