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日本北上受挫,南下計劃被中國拖住,同時因為他們奪取了英國在華利益,而被美國以斷供高辛烷石油警告,可是沒有石油他們寸步難行,那怎麼辦?12月7日他們炮轟了珍珠港並成功突襲,美國海軍沒有了可怕之處,太平洋終於如入無人之境,隨後大舉進犯東南亞和太平洋西部,奪取橡膠石油資源。
日軍很快佔領了紐幾內亞島,並依然我行我素按照殘忍本性對當地居民進行了慘無人道的屠殺,很多人死於非命,在那其中還有560名少女,她們穿著統一的制服,一看就不是當地的居民,其中還有些舉著手,用蹩腳的日語大喊:「我們不能殺」,可是話還沒有說完,她們就遭遇了接連的槍擊,無一倖免。
可這些日軍沒有想到的是,這560名少女的身死,竟讓他們18萬日軍的性命成為了草芥。當時是1942年,日本偷襲珍珠港後過分得意,打起了中途島的主意,他們這邊覺得中途島非常重要,既能報復美國,又能直入夏威夷群島,從此他們就能成為太平洋一等一的霸主,於是投入了幾乎全國的兵力,動用了約200艘艦艇和600餘架飛機。
但是他們第一次進攻就沒有什麼效果,因為飛機出了故障,而美軍已經趁此機會破譯了日本海軍的通訊密碼,對他們的計劃堪稱是了如指掌,在經過洶湧猛烈的二次攻擊後,最終因為日本過分輕敵和過分自大,連偵察都沒有搞的情況下就出戰,以至於美軍僅僅只是用了3/1的太平洋軍力,勉勉強強湊足了76艘艦艇就大獲全勝。
日本狠狠受挫,陣亡3057人,同時4艘航母、1艘重巡洋艦、332架軍機戰艦覆滅,而美軍是僅僅折了307人。從此日本真就是「爹不疼娘不愛」,連跟美國保持同一水平線的資格都沒有了,美軍再次收回對於瓜島和巴布亞半島的統領地位,太平洋又成為了美軍的領地,被留在紐幾內亞島的20萬日軍供給也徹底被切斷,他們逃不出去,又加上瘧疾肆掠,很多日軍都奄奄一息。
按道理他們是可以求援的,就算日本自己鞭長莫及,但是興許也有別的國家願意伸出援助之手,畢竟當時還是很多國際救助組織?可惜的是他們早早放下了大錯,因為整個民族血液裡的倭寇本性,他們從來殺人不眨眼,甚至都來不及聽那560名女孩後面的話,如果他們聽了,就會知道那560名少女是紅十字會的醫護人員。
紅十字會衍生於1864年瑞士日內瓦締結的《日內瓦公約》,這一份公約是為了保護戰亂中的平民和戰爭受難者,平民即包括沒有參加戰爭的全世界所有百姓,戰爭受難者即包括戰爭中被俘虜的人,和因此受傷的任何軍士,而紅十字會的構成人員是瑞士公民,他們為全世界提供傷患救治和醫療設備。
從J.H.杜南發起開始,這份公約的締結者從最初的12個國家和國王代表,每年開始逐漸增加,但是日本在1929年堅決抗議加入日內瓦公約,因為當時《日內瓦公約》修訂和補充了不準使用細菌等大規模殺傷武器,日本認為妨礙了他們的侵略手段,之後也從來沒管這件事,才會在紐幾內亞島大規模屠殺紅十字會醫護人員。
當時這屠殺手段回傳到瑞士,就立馬引起了廣泛的聲討,加上日本人本來就惡行累累,輪到他們需要救助了,自然沒有人理會,甚至還有人拍手稱快,認為他們是自作自受是遭到了報應,最後有18萬日軍慘死紐幾內亞彎島,為這可憐的560位天使陪葬。又1944年麥克阿瑟指揮美軍採取「蛙跳」戰術拿下了紐幾內亞彎島,打開了通往日本的大門。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寄諸佛子,共結來緣」,這是日本非常喜愛佛法的、著名皇族詩人名古屋所作之詩,它被繡在袈裟上通過遣唐使遙遙送給了唐朝的僧人,意思是讓唐朝的僧人前往日本講授佛經,因為我們「處在同一片天空下,也算是同一家人」,從此這一首詩成為對於兩國邦交的美好祝願。
但是日本後人並沒有承接前人的善意,沒有善待中國,還發動了侵華戰爭,沒有善待全世界的俘虜,連進行人道主義救助的醫護人員都屠殺,那又怎麼可能會有佛法傳至日本?又怎麼會有人為他們伸出援助之手?他們的國際聲譽又怎麼可能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