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軍借東西必還,70多年前的一張借糧借條,獲得軍隊巨額補償

2020-12-03 網易新聞

《三大紀律八項注意》,這是我國流傳甚廣的一首歌曲,它產生了紅軍時期,在當時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在歌曲中有這樣兩個要求,「不拿群眾一針一線」和「借東西要還」。

戰爭年代,無論是紅軍還是八路軍的行軍路線不是固定的,向人民群眾借東西也時有發生。如今我們經常能看到這樣的新聞,一些地區發現了抗戰期間八路軍向人民群眾打的借條,這些借條以借款居多。

在當時來說,借款的數目可能不大,但跟現在的物價水平相比,借款放到今天就是一筆巨款。比如經常被大家提及的賀龍在1945年打的一張借條,上面寫道:借愛國人士周連池先生大米陸拾肆鬥、大肥豬壹條、銀元肆佰貳拾塊、銅錢伍佰塊、小錢十貫,祖國統一時來中央。八路軍賀龍。

下面筆者給大家介紹這樣一張借條,內容是:「借擇石村周模旦谷兒1擔,民國三十年秋。」這張借條是1941年八路軍358旅打的,當時的八路軍軍糧緊張,於是向家住山西婁煩縣擇石村徵集軍糧。

由於年代久遠,很多借條最後的都不了了之,這張借條的發現實屬偶然。2012年年初,婁煩縣對全縣革命遺址大調查,在一間即將倒塌的窯洞裡發現了一本抗戰期間當地村民的公糧簿。

雖然年代久遠,可公糧簿上的字跡依舊清晰可見。除了記載村民交公糧的情況外,公糧簿中還夾了一些借條,其中就有八路軍借周模旦穀子的借條。這張借條被發現時,周模旦早已去世多年。

當這張借條被婁煩縣人武部獲悉後,立即派人核實情況,當確認借條真實無疑後。接下來的一幕讓周模旦兩個兒子激動不已,2014年4月,山西婁煩縣人武部領導專程來到周模旦的兒子家中,將3袋麵粉、兩袋大米、一桶油和2000元現金,交到周家兩兄弟手中。

感人的一幕出現了,周家兩兄弟激動地淚流滿面。兩人做夢也沒有想到,父親70多年前借出去的糧食,軍隊領導還記著,如今把當年的借去的糧食加倍給還上了。婁煩縣人武部的領導表示,「借條的錢物雖然不多,但它見證了戰爭年代軍民之間的深厚魚水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相關焦點

  • 一張借糧條上的初心印記
    每次讀到這裡,就讓我不由自主地想起那張借糧條。抽個時間,我想過去再看看。」  「是啊,這張借糧條是黨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繫的體現,也是軍民魚水之情的最好印證。感謝欒川人民把它獻給西柏坡,讓更多的人了解它的歷史,懂得共產黨人的初心。歡迎你來看看。」電話那頭的趙福山說。  這是一張什麼樣的借糧條?背後有著怎樣的故事?
  • 孔子借糧,好借好還
    不知道大家現在最怕的是什麼,小編現在最怕的就是借人家錢,好吧,借了如果能準時還的還好,不能準時還的,那可是愁死了小編,也不知道如何開口問,今天小編要講的就是孔子的弟子向老子借米,好借好還的故事。"孔子嘆息說:"看來我教你們的東西太少了,要是你對世情能跟魚識水性那樣,也就不會這麼問我了。"子路雖然覺得孔子的話裡還另有一層意思,卻沒有再往深處去琢磨,只有嘆了口氣說:"倒了的樹會有根,枯了的青草會再生,人卻不能和草木一樣。就這樣困在這裡,還能經得住幾天的折騰呢!"孔子尋思了一陣,便打發子路上老子那裡去借糧。
  • 借糧
    童年的記憶中,每年的這個時候,一段艱苦的日子就開始了,因為,每到這個時候,家裡就沒糧了。我最怕看媽媽愁眉不展的樣子,出來進去,兩手空空,不知道該給我和妹妹做點兒啥吃食。屋外的老榆樹迎風招展,樹上的榆錢,早被我們吃的差不多了。媽媽是個樂觀的人,愁上一會兒,就有辦法了。媽媽的辦法,就是借,借糧食。那些個春天裡,媽媽帶著我,似乎把能借的人家都借了個遍。
  • 「新四軍借條」事件進展:經鑑定為現代仿製品
    」上周經信陽市文物管理局組織專家鑑定後,得出的鑑定意見是,該「借糧款收據」為現代仿製品。  2014年11月4日,光山縣村民張志良向媒體反映稱,家中有一張1946年由新四軍開出的借條,至今已保存了68年,借條顯示其爺爺曾借給新四軍3萬元,該村民多年向政府要求兌現無果。這張「新四軍借條」披露後,隨即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  張志良提供的「借糧款收據」上面寫著,「今承湘店鄉(後更名南向店鄉)保莊張炎山先生借給本軍現金叄萬元,特給此據為憑。」
  • 朋友借43萬遲遲不還,拿著借條起訴卻被法院駁回?!
    欠債還錢天經地義台州王女士借給朋友43萬白紙黑字有借條本應該走遍天下都有理要求朋友還錢2008年5月31日,好友陳先生因為經營需要向台州臨海市的王女士借了43萬元周轉,當時王女士手頭比較松,好友有需要便答應借錢。陳先生白紙黑字寫了一張借條給王女士。雙方約定,所有借款要在3年內還清。
  • 借米 - 借米- 文創瀏陽 - 新湖南
    (如今晶瑩剔透的大米) 二十世紀70年代以後出生的人,對借米、討米這個詞基本上沒有概念。 (當年量米用的竹升筒) 二十世紀60—70年代,物資匱乏,農村中能吃上米飯餵飽肚子的家庭還蠻少。遇上災年歉收,生產隊上也無存糧,就只好生產隊上出面去向鄰村鄰隊借糧,需借糧的農戶自己安排人去鄰村鄰隊擔谷。我記憶中就隨父母去相隔8裡路遠的鄰鄉金鐘大隊孔家生產隊擔過谷。 除了向生產隊借糧外,日常生活中鄰裡親戚之間借米借油借錢更是家常便飯常有的事。不少人家都會因為白天要出集體工,晚上才發現米桶空了,沒有第二天的早飯米,才臨時晚上去找鄰居或親戚借早飯米。
  • 「東西三不借,借了家準敗」,哪三樣東西不能借?生活中不妨留意
    常言道:「有借有還,再借不難」。借人東西是再平常不過的一件小事,但這其中蘊含的門道也要讓人不得不提防,因為借的好便成了一份恩德,若借的不好甚至會讓親人反目,損人不利己,好心也成了壞事。
  • 楊學藝:借糧
    親愛的糧食投稿借 糧楊學藝當太陽疲倦地從兌山頂上慢慢沉落時,一道晚霞悽涼著山村的晚照。幾聲狗的吠叫,讓山村的夜晚更加顯得寂寥,一兩個紙糊的窗戶裡,透出幽幽的搖曳,弱弱的煤油燈焰,被夜風抽搐著左右搖擺,有一種忽明忽暗的恍惚。
  • 孔子顏回借糧的故事
    以前,孔子曾經向一位瞎先生借糧,派徒弟顏回去的。顏回找到瞎先生說:「借點糧食。」瞎先生說:「借糧食可以,但是我有個條件。」顏回問:「什麼條件?」瞎先生回答說:「我提個問題,你回答上來,我就借給你,回答不上來,就不借。」顏回說:「行,你問吧。」
  • 借條上沒寫出借人的名字,打官司能贏嗎?認真看看才行!
    我們知道,借條對於借貸關係的雙方都非常重要,因此在借款時寫借條需要規範,可能幾個字的錯誤就導致欠款追不回來。在籤訂借條的過程中,有的出借人出於某種原因不在借條上寫自己的名字,那麼這樣的借條還有效嗎?拿著沒出借人名字的借條打官司,能贏嗎?現在就由找法網來告訴你吧。
  • 借東西的小人阿莉埃蒂:「借」走的方糖,還回去的「心」
    今天咱們就聊聊宮老的《借東西的小人阿莉埃蒂》吧!《借東西的小人阿莉埃蒂》,在平哥看來,是一部很治癒的動漫電影。很喜歡翔這個少年,配音特別棒。翔,這個少年有著一顆柔軟善良的心。電影一開始,少年就出現在我們的視野裡,好看的臉龐,白皙的面容,還有溫柔的聲音。
  • 衛立煌:中國軍隊要是都能像八路軍,日寇哪裡還敢進犯中華
    衛立煌立即命令衛立煌指揮衛立煌的守衛部隊反擊,但根本不是敵人,衛立煌驚慌失措,急忙向八路軍求援。接到急電後,八路軍115師立即派出343旅686團前去營救,這個團的團長,就是楊勇,#楊勇接到命令後,立即率領部隊火速馳援,在石樓地區找到衛立煌後,將其護送到八路軍駐地。
  • 米房上借三千,還了13萬還欠12萬?米房:又沒逼著你借
    而前不久,一位姓沈的小夥子因為手頭較緊,在一個叫米房的平臺上借了三千塊錢,可噩夢也隨之到來。那麼,具體的情況如何呢?小沈告訴記者,年初時,他就經常接到自稱是米房工作人員的電話,問他需不需要借錢。2月份,因為手頭有點緊,他就想在米房上借三千,但當時寫的借條是六千,而實際到手卻只有2100塊錢,並且只有三天的還款期,利息一共900塊錢。
  • 別人找你借錢,不想借怎麼辦?高情商巧妙應對不得罪人
    更多是借了不還,或者超過承諾時間很久才歸還,並且隻字不提「利息」2字,甚至歸還時候對方還覺得自己是做了好事,一副施捨的模樣更讓人難受。正因為如此,很多人都不願輕易借錢,但人總逃不過人情世故,不借有時候面子上過不去,借了又覺得要不回來,陷入左右為難,怎麼辦?高情商的人會這樣處理借錢的事情,巧妙應對還不得罪人。
  • 「借50萬給你妹有去無回,不準借」「我年薪百萬,沒借錢自由?」
    小彤也騰出了很多時間去學習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日子朝著穩定的方向發展。小彤的年收入比丈夫高出一些,自然而然就成了一家之主,啥事小彤說得算,大大小小的事都得經過小彤的同意。最近小姨子家遇到了難事,妹夫投資的生意黃了,經濟無法周轉,找小彤借50萬,並且承諾之後會慢慢還清。小彤知道妹妹是全職太太,肯定沒有多少積蓄,這次妹夫碰到了難事,自己也不能袖手旁觀。
  • 老農拿著一張破舊欠條,是八路軍寫的1100萬欠條,僅僅拿回八萬?
    老農拿著一張破舊欠條,是八路軍寫的1100萬欠條,僅僅拿回八萬? 可能現在我們生活在和平的年代,所以體驗不到當年打仗的時候是有多苦。
  • 朋友借錢,借還是不借?正確處理好三原則一暗示一主動
    別人跟我借錢,我的準則是:三原則一暗示1借小不借大我一個月的工資也就1萬,除去必要的開銷,每個月剩餘的錢也不多。5萬塊錢也許是我1年的積蓄,她借的這個數額,對我來說有點大。2借急不借窮她買婚房首付款都要借,隱含的意思是她買婚房的錢真的不寬裕(我真的沒有貶低她的意思)。她和我的收入差不多,未來的她,還要還房子貸款、結婚、生子,萬一我要急用錢、她還不了怎麼辦?
  • 紅樓拾珠:倉老鼠和老鴿去借糧
    滄海桑田,日新月異,但人性相貫通,到如今,也還有將其人性中的惡劣面泛濫出來的例子,隱瞞自己的「倉儲」,而向窮「老鴰」伸手言「借」,這所謂的「借」,其實就是「騙」。從第58回到61回,他把關於大觀園的故事,從茜紗窗放射到廚房灶臺,從大丫頭、小丫頭一直寫到想進園裡當丫頭而不得的廚頭閨女,甚至還寫到單管開關角門的,頭上留著「榪子蓋」的小么兒,而且把各色人等的欲望,之間的衝突,漣漪般展開,每個人物都活跳如見,其話語都生動如聞,真是一支妙筆,寫盡人間哀樂。
  • 還敢隨隨便便用借唄?借了借唄首付買房被拒!年輕人的買房之路太難了
    一些人首付還缺點錢,就會選擇通過螞蟻借唄來籌錢。但是借了借唄首付買房被拒是怎麼一回事?今天大表哥就為大家詳細介紹,再來看看有借唄但房貸也批了是真的嗎?以及借唄用於購房的後果,給有需要的朋友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