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鍋俠」,現如今網絡流行用語之一,意思是這個人或物並不是造成某事出現壞的後果的原因,卻要為此承擔責任。俗稱「背黑鍋」。也叫「替罪羊」。
中國歷代都是個官本位的國度,在生死抉擇時歷來有「捨車保帥」的傳統,即在某些鬥爭中為了保全主要的人物,出了問題就把責任推到次要人物的身上,也就是所謂的「背黑鍋」、「替罪羊」。
背鍋人以其俠肝義膽的精神深深地打動了網友,被人們稱為「背鍋俠」。比如馬嵬坡下含冤屈死的「紅顏禍水」楊玉環,請問一個「侍兒扶起嬌無力」的柔弱女子如何「禍國」?禍害嶽飛的秦檜固然可恨,但趙構如果沒有殺嶽之心,一個跳梁小丑似的秦檜,如何能殺得了嶽元帥?馬前張保,馬後王橫任意一個就把老秦提溜下去了。吳三桂前有多爾袞十萬鐵騎橫刀立馬,後有李自成大軍虎視眈眈,哪一方捏死他都像捏死一隻螞蟻,降清是漢奸,降闖是事賊,只好推出一個「替罪羊」陳圓圓,美其名曰:「衝冠一怒為紅顏」,清朝修明史時,還是把他寫入《貳臣傳》,永遠把他釘在恥辱柱上!
個人使用「背鍋俠」、「替罪羊」稱呼自己,一般用來表達自己被誤解的冤屈與憤怒、無奈之情。稱他人為背鍋俠用於表示對某人的同情,認為事情另有他因。
網友總結當代社會中某社會事件主角為躲避社會譴責或法律懲罰常用的三大背鍋俠:精神病、未成年、臨時工。
像「背鍋俠」一類的「替罪羊」古之有之,那麼為什麼是替罪羊,而不是替罪狗呢?
實際上,「替罪羊」一詞是舶來品。英語裡專門有(替罪羊)一詞。世界各地都習慣於用「替罪羊」一詞,比喻代人受過的人。羊是古代祭祀中必不可少的最主要的祭品。羊除了用作獻祭上帝的犧牲,還承擔了一項任務,就是給人類「替罪」。這在猶太教的《舊約》、基督教的《聖經》、伊斯蘭教的《古蘭經》中都有記載。
用羊替罪來自古猶太教。古猶太人把每年的七月十日(即:猶太新年過後第十天)定為「贖罪日」,並在這一天舉行贖罪祭。儀式是這樣的:通過拈鬮決定兩隻公羊的命運,一隻殺了作祭典,另一隻由大祭司將雙手按在羊頭上宣稱,猶太民族在一年中所犯下的罪過,已經轉嫁到這頭羊身上了。接著,便把這頭替罪羊放逐到曠野上去,即將人的罪過帶入無人之境。最後,再把那贖罪的羊燒死。「替罪羊」一說由此傳開。
在基督教的《聖經》中記載:亞伯拉罕,是傳說中古希伯來民族和阿拉伯民族的共同祖先。亞伯拉罕,妻子撒拉。神賜名「亞伯拉罕」意為「多國之父」;他的妻子撒拉為「多國之母」。
在亞伯拉罕75歲時,神應許亞伯拉罕有一個後裔並成為大國。到了亞伯拉罕85歲時,撒拉還是沒有身孕,於是她把自己的使女夏甲給了亞伯拉罕為妾。夏甲生下亞伯拉罕的第一個兒子,取名為以實瑪利。
神在亞伯拉罕99歲的時候,並告訴他撒拉將為他誕下孩子。對於神要使撒拉懷孕一事,兩人都覺得不可思議。當時亞伯拉罕已經是99歲,撒拉則是89歲。果然在亞伯拉罕100歲,撒拉90歲時,他的嫡子以撒出生了。
一天,耶和華為試驗亞伯拉罕的信心,他呼叫亞伯拉罕,命他將愛子以撒作為犧牲獻給耶和華。篤信神的亞伯拉罕甘願忍受這一殘酷的天命,帶著孩子和祭具到摩利亞山上去行祭。父子倆到了山上,亞伯拉罕作好一切準備,正欲將兒子放上祭壇動刀砍殺時,神的使者從天上呼叫他,天使說:「你不可在這童子身上下手,一點也不可害他。我知道你是敬畏神的了,因為你沒有將你的兒子,留下不給我。」告訴他這是上帝的磨練。這一考驗超出了凡人的最大限度。
當時在迦南地,以長子獻祭是很普遍的事。神以這個外邦人的習俗來考驗亞伯拉罕。耶和華本不喜歡以人為祭,並且在日後嚴禁希伯來人進行這個習俗。所以他在獻祭的現場,為亞伯拉罕父子準備了獻給他的羔羊代替以撒為燔祭。
在伊斯蘭教,有古爾邦節(意譯為宰牲節),是伊斯蘭教重要節日之一。在伊斯蘭曆每年的12月10日,麥加朝聖過後。據《古蘭經》記載,即先知伊卜拉欣直到晚年也沒有兒子。他祈求真主安拉賜給他一個兒子。不久,伊卜拉欣果然有了兒子伊斯瑪儀。
十幾年後的一天夜裡,伊卜拉欣作了一個夢,夢見真主安拉命令他把心愛的兒子宰掉獻祭以考驗他的誠心。伊卜拉欣惟命是從毫無遲疑,他懂事的兒子也毫無懼色並鼓勵父親宰己獻祭。當伊斯瑪儀側臥後,他把刀架在兒子的喉頭上。這時他傷心痛哭,淚如溪流。第一刀下去只在兒子的脖子上留下了一個白印印,第二刀下去刮破了一點皮。伊斯瑪儀說:「我的父啊,你把我翻個身,讓我匍匐而臥,這樣你就下決心吧,順從真主的命令。」
伊卜拉欣聽了兒子的勸言,把他翻了個身,然後解下刀子使勁宰時,真主讓伊卜拉欣刀下留人,派天仙吉卜熱依勒背來一隻黑頭羝羊替伊斯瑪儀作為祭獻,代替了伊斯瑪儀。這時伊卜拉欣拿起刀子,按住羊的喉頭一宰,羊便倒了。當伊斯蘭教創立後,穆斯林們承認伊卜拉欣並尊為聖祖,每年的這一天,便形成了宰牲獻祭的習俗沿襲至今,成為所有信伊斯蘭教(安拉)的人們的傳統節日之一。
為紀念這一事件和感謝真主,先知穆罕默德繼承了這一傳統,列為朝覲功課禮儀之一。教法規定;凡經濟條件寬裕的穆斯林,每年都要奉行宰牲禮儀。朝覲者在12月10日舉行宰牲,其他各地的穆斯林自10~12日,期限為3天。
《聖經》舊約中的創世紀和《古蘭經》中皆記載亞伯拉罕的嫡子以撒是猶太民族的祖先、庶子以實瑪利是阿拉伯民族的祖先。在基督教信仰中,亞伯拉罕(易卜拉欣)是信心的楷模,他願意服從神、把自己的獨生子以撒獻祭,預表了神獻出耶穌。在伊斯蘭教裡,易卜拉欣(亞伯拉罕)同樣是信仰之楷模,順服神把兒子以實瑪利獻出。
而更為有趣的是:在中國也有類似的事例。《孟子·梁惠王上》中載:「王坐於堂上,有牽牛而過堂下者。王見之,曰:『牛何之?』對曰:『將以釁鐘(註:新鍾鑄成,宰殺牲畜,取血塗鐘的儀式)。』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棘,若無罪而就死地。』對曰:『然則廢釁鐘歟?』曰:『何可廢也,以羊易之。』」齊宣王不忍心看見牛恐懼戰慄的樣子,而命以羊替換牛來祭鍾。
從此以後,「替罪羊」作為一個具有悲劇色彩的詞彙就流傳開來。所以替罪的就一直是羊而不是狗。
編輯/秦 楚
責編/沈朝旭
來源:南召縣北鬥文化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