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一到冬天,白天短,夜晚長,天氣寒冷,人特別容易乏困。尤其是南方,沒有暖氣,很多時候靠著火爐,總有睡不夠的感覺,不知不覺哈欠連天,睡過去半天。
時間一長覺得這樣下去要不得,成天的昏昏欲睡,無所事事,身心仿佛時刻傾斜著,有隨時倒地的感覺。
於是抖擻精神,重新坐正,雖靠著火,兩眼圓睜望著窗外灰濛濛的天,卻依舊不想挪動半分,剛振作起來的那點精神很快又在一種溫暖綿軟的包裹中變得綿軟,要做的事情變得模糊了。
醒過來,不覺又是半日。一面沉浸,一面後悔,頹靡地循環。
02
其實,如果有要緊的事必須去做必不會這樣,但若是一堆可早可遲的事,就很難不貪享安樂。
然而,人畢竟不是那冬眠的動物,沒到動不了的地步,恣意在昏睡中虛度,內心難免忐忑。這時最好的辦法是讓自己先動起來,一是身體動起來,二是思想上動起來。
從眾多事情中挑選一件最重要的去做,身體和思想便有了目標,專注在目標事情上,身心就不容易渙散、頹廢。
如果暫時找不到一件必須要做的事,不如去跑步,先讓身體活動起來。經驗證明,當不想跑步的時候去跑步,結果往往是會慶幸自己的跑步之舉。
03
當換上外套和跑鞋,出門便有了不同尋常的儀式感。要知道這看似平常的舉動是多麼具有勇氣,是暫時遠離溫暖與舒適,選擇了寒冷與努力。真的走出家門時,一定是為自己豎起大拇指的。
冬天跑步前一定要充分熱身。
天氣寒冷,為了減少熱量發散,手腳、關節和肌肉處於緊縮狀態,僵硬不靈活,熱身活動可以使身體發熱,將各關節活動開,調動起各器官的功能,避免跑步時受傷和跑步「奇點」現象。
一個尚未將跑步當成吃飯一樣必然的人,跑步之初要儘量慢一些,繼續在慢跑中持續熱身,直到身體充分活動開,再以正常速度跑步。
04
俗話說「冬練三九,夏練三伏」,指的是最冷與最熱的時候跑步,天越冷,越要鍛鍊,氣溫越低,鍛鍊效果越好。
為適應寒冷,身體會作出自然反應。例如,皮膚會起雞皮疙瘩,肌肉緊張,身體收縮,以抵抗寒冷的侵襲。冬天適當到寒冷的環境中活動,有利於增強體質,提高身體的適應能力。
尤其在身心煩悶,無所適從的時候,跑步能讓事情簡單化,暫時專注到自己的身體和心靈上,並在一種行進的過程中感受到生命力。
因為在戶外可能不得不留意到氣候、植物或環境的變化;
也因為跑步,不斷騰起與落下的動作,可能不得不留意到身體與內心的感受與變化;
在一種看似單一枯燥的移動過程中,容易聯想到時間、人生、意義,尤其容易產生對未來的憧憬與想像。
跑到一定距離,跑步變得越來越輕鬆,只需機械的邁步而絲毫不感到身體的艱難,這時便是最愉悅最自由的時候:身體活動產生快樂,自我肯定也產生心理愉悅。
隨著跑步狀態越來越輕鬆,那種出門前還有些猶豫,想懶散地靠在火爐邊刷手機的狀態消失了,不知不覺剝落出一個嶄新挺拔,想要端端正正做點什麼的樣子。
今天不想跑,所以才去跑,這才是長跑者的思維方式。
正如作家兼跑者的村上春樹在《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中說的,不想動只想懶,那就去跑步,跑步會讓你重新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歡迎關注@一路慢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