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駱駝不用馬鐙,巨弓殺大象,中世紀東非基督教國家軍隊武備概覽

2021-01-09 騰訊網

作為曾經最古老的接受基督教的地區之一,東非文明在中世紀的軍事資料鮮為人知。除在埃及南部、努比亞和蘇丹北部,基督教王國保持了幾個世紀的獨立,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比他們更強大的伊斯蘭鄰國,例如盛極一時的法蒂瑪王朝、阿尤布王朝幾乎沒有認真地試圖徵服它們,更遠的阿克蘇姆王朝即著名的衣索比亞,直到今天仍是一個基督教佔優勢的國家。

在中世紀時期,努比亞人及幾乎所有信奉基督教的蘇丹居民,都以弓箭手而聞名,努比亞人或蘇丹人的弓箭手大量在薩拉丁的軍團中服役。大多數書面資料表明,努比亞弓並不屬於複合弓,而是類似於古埃及土著所用的簡單弓,但奇特的是,南蘇丹的土著弓箭手卻使用中西亞複合弓手常見的扳指,這可能是伊斯蘭軍事文明的濫觴。這些弓非常龐大,威力驚人,直到現代,一些偷獵者甚至還在使用這種弓來射殺大象。

上個世紀的南蘇丹土著戰士照片

基督教努比亞王國控制著從尼羅河以東到紅海的大部分地區,與各種原始宗教和穆斯林遊牧部落雜居。他們騎著駱駝,用皮革盾牌和長矛作戰,身披軟甲,戰術上宛如他們的北方鄰居,根據大英博物館藏《努比亞手稿》顯示,一些騎手光著背,沒有馬鐙,手持刃大得誇張的長槍和盾牌,風格酷似貝都因阿拉伯人和柏柏爾人。

《努比亞手稿》上的騎手

埃塞爾比亞北部沙漠地區的居民也在戰爭中使用駱駝,但到14世紀,他們的軍事開始更加的「非洲化」,開始使用類似於土著人的大弓、劍、標槍和長矛作戰,以及極具本土特色,長達80cm,適合對抗盾牌的衣索比亞彎刀。位於衣索比亞東南地區的穆斯林遊牧民則顯得更加「原始」,因為他們的輕裝騎兵甚至直到文藝復興時期仍然沒有馬鐙!要知道,這一騎兵的重要裝備已經誕生足足有一千年了。但奇妙的是,一些衣索比亞和努比亞騎兵卻保留著羅馬時代留下的重要騎兵裝具——馬鎧,出土於索巴的羅馬式馬胄就由鐵甲和織物內襯組成。

衣索比亞鉤刀

努比亞出土的鐵馬胄

東非一些其他地區卻更受隔海相望的阿拉伯軍事影響,例如肯亞、坦尚尼亞海岸,儘管一些原始宗教的部落武士還在使用戰象和駱駝,而並不在軍隊中設立騎兵部隊,但索馬利亞的穆斯林蘇丹國卻似乎完全按照中東模式組織軍隊,以弓箭手、長矛兵、騎射手和劍客組成軍隊的基礎。

出土的中世紀東非鐵兵器,以寬刃長矛為主

中世紀的東非人較少使用盔甲或除盾牌外的其他身體防護裝備,可能是源於當地氣候過於炎熱,因此造成適合對付輕甲或者無甲單位的寬刃大矛在東非地區長盛不衰。一些精銳貴族可能和11-12世紀的努比亞或者衣索比亞科普特教堂中聖像反映的那樣,戴有較好的護甲,例如鎖子甲、帶有護鼻的鐵盔,但武器依舊當地化,使用寬刃長矛和大刀。

精銳東非基督教騎馬武士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洗兵大秦海上波,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龔劍:敦煌塑像、壁畫中的唐朝武備
    《舊唐書》、《新唐書》、《唐六典》、《神機制勝太白陰經》等著作記錄了相當數量的唐朝武備情況,筆者梳理出其內容,有助於對唐朝武備有一個較為詳細的了解。筆者從宮廷和軍隊兩個角度來闡述唐軍的裝備。軍隊裝備在唐史料中也有明確的記載,《新唐書》兵制載:「人具弓一,矢三十,胡祿、橫刀、礪石、大觿、氈帽、氈裝、行藤皆一,麥飯九鬥,米二鬥,皆自備,並其介冑、戎具藏於庫。有所徵行,則視其入而出給之。其番上宿衛者,惟給弓矢、橫刀而已」。《神機制敵太平陰經》載:「一軍一萬二千五百人,甲,六分七千五百領。戰袍,四分五千領。
  • 中世紀基督教哲學與文明產生的碰撞淺析
    根據希羅多德從波斯人敘述中獲取的說法,來自沙漠邊疆的印度人,也可能是來自喜馬拉雅或西伯利亞,他們向波斯帝國支付他們部落的黃金,而這些黃金是從那些「比鴨子還要大」的螞蟻的蟻穴裡偷來的,而且只有騎著奔跑的駱駝才能從蟻穴中逃脫。這個故事長期作為一則寓言不斷重複,似乎令人難以置信,歐洲文人圈因此抨擊說這是希羅多德的編造。
  • 圖像的藝術:漢代大象與駱駝畫像研究
    將大象和駱駝組合在一起的圖像材料還有不少,可參見附表,這裡不再一一列舉。另外,陶製模型中亦見有這樣的組合。洛陽主幹線商業圈東漢墓M4904中出土有陶象和駱駝各一件,其上各有一人乘騎,與之組合的還有騎羊俑一件。
  • 為什麼不應該去泰國騎大象?
    對於許多旅行者來說,去泰國如果有一件事情一定要做,那就是騎大象。
  • 蘭州大學的小夥伴騎駱駝上學 這是真的嗎?
    蘭州大學的小夥伴騎駱駝上學 這是真的嗎?時間:2019-03-02 18:24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蘭州大學的小夥伴騎駱駝上學 這是真的嗎? 最近一個問題刷爆了網絡,聽說蘭州大學的小夥伴上學都是騎駱駝,這是真的嗎?
  • 明代邊軍常用的開元弓竟是軟弓?解密明帝國實戰弓箭的種類與保養
    按《天工開物》的說法,明代的弓使用竹材做弓胎,桑木做弓弭,弓弣部位用樺樹皮包裹。《武備要略》的說法大致相似,但認為弓弣應該使用檀木製造。 ▲樺樹 《武備志》裡說:明代邊軍常用的弓是一種被稱為開元弓的大稍弓。開元弓使用竹胎和牛角製成,桑榆木做稍,牛角和堅木做弓弣。
  • 你還在想著去泰國騎大象?背後的黑暗你知道嗎?!
    對於許多旅行者來說,去泰國旅行,必須要做的一件事就是騎大象。或許有人會問,我們能騎馬、能騎駱駝,騎大象有何不妥?那是因為馬、駱駝、牛等都是被人類馴化過的動物,而大象並沒有,他們的基因決定了他們並不適合做牛做馬。
  • 在金字塔下騎駱駝
    飛機降落後,隨著人流走下懸梯,與其他國家不同的是,飛機旁邊站著荷槍實彈的武裝戰士,目的是為了保護遊客的安全,可他們那嚴肅的勁頭嚇得俺的小心肝撲通撲通地跳,好象這飛機是俺從北京劫來的。   辦完出關手續,一看接機的人群裡,還真有地接導遊在等著,心裡一塊石頭落了地。導遊是個埃及帥哥,叫阿里,估計是阿里巴巴的曾曾曾孫之類的。
  • 《世界宗教源流史》基督教之三十三:教會的世俗化1
    基督教之三十三:教會的世俗化1 中世紀時期,羅馬教會非常有勢力。教會自成體系,在宗教、政治、司法和道德、文化方面都具有重要影響。到了近代前期,教會已經處於危機之中。
  • 被忽略的那個中世紀歐洲
    回顧羅馬帝國的歷史對我們理解歐洲在中世紀的發展非常重要。在他影響巨大的《羅馬帝國衰亡史》裡面,吉本對公元1世紀和2世紀帝國的政治成就有些容易引起讀者誤會的籠統概括,譬如把它形容為古代最文明、富有和強大的君主制國家,具有最強大的武備和法制,讓境內不同種族的眾多人民成為羅馬公民。
  • 「人騎駱駝你看過,狗呢?」  這條貴賓犬,騎駱駝完成沙漠之旅
    【 真的,要不是親眼所見,我真的不知道,狗還能騎駱駝呢!對,我真的遇見過,說的就是貴賓犬麥蔻的故事。】有幾隻駱駝已經在營地等候,麥蔻慢慢地靠近這些龐然大物,好奇心戰勝了恐懼。麥蔻繞著駱駝轉了幾圈,發現駱駝沒有敵意,也並不像它的身軀那麼恐怖,就試探性的跟駱駝打招呼。無奈,麥蔻在駱駝的眼裡,就是微不足道的小不點,主人訓練它們的時候,可沒教它們怎麼對待這些小不點。駱駝對麥蔻的問候視若罔聞。
  • 大象報仇十年不晚,研究者表示,去泰國旅遊儘量少騎大象
    如果有機會去泰國旅遊,很多朋友都會參與一個非常有趣的項目,那就是「騎大象」,而且在我們的印象中,大象似乎是一種非常溫和的動物。不過,很多研究者都表示,如果去泰國旅遊,並不建議遊客去騎大象。這是因為大象其實是一種非常「記仇」的動物,而且因為大象的壽命很長、智商很高,所以即便是過了10年,大象也會找機會去報復回來。為何不建議騎大象?大象作為龐然大物,對於我們來說,它們的體格很大。在一些景區中,很多朋友都騎過馬、駱駝等動物,或許會覺得大象既然看起來非常的強壯 ,自然而然也就可以承擔更大的重量,但其實並非如此。
  • 歷史:9次中世紀最著名的戰役比阿金庫爾戰役更為重要
    自從亨利五世於1415年10月25日率領英格蘭隊在阿金庫爾戰役中取得勝利已經超過600年,擊敗了一支比他自己大得多的法國軍隊。但中世紀戰爭專家Sean McGlynn博士認為,儘管阿金庫爾當之無愧地是中世紀最著名的戰役之一,但它並不一定是時代最重要的戰爭之一。
  • 【開眼】為什麼我們不能騎大象?眾媒體明星齊發聲,5000萬人落淚...
    黑象這部片子受到泰國一些旅遊網站的抵制,因為在泰國旅遊,騎「大象」似乎是許多遊客必修的一個項目。走進泰國,如同走進了一個大象之國,看花了眼的,就是那隨處不見的大象。在泰國的各大旅遊景點,人們喜歡穿著印有大象圖案的T恤;在夜市上,木雕大象、象皮皮具和印有大象圖案的手提包和靠墊最受遊客青睞。如果要喝地道的泰國啤酒,只要說「Chang」(泰語,意為「大象」),店家就會送上香甜醇厚的大象牌啤酒。大象簡直就是這個國度的形象代言人。不知你是否有去過泰國,也不知你是否即將要去泰國,有沒有把騎大象的項目寫在你的旅行清單上。
  • 矛槍刀劍棒戟鞭勾叉,從《水滸傳》好漢的兵器聊聊古代冶煉與武備
    槊從漢末至南北朝誕生,一直到唐,皆是軍隊武備中的驕子。遺憾的是,至今並沒有出土的實物。所以,並不能完全弄清楚它的具體造型和構造。矛,是從尖木棒發展而來。商代以前多用石矛或者骨矛,已發現的最早的銅矛是在湖北發現的商代遺址。湖北曾出土戰國時期的矛,長度為4.36米。隨著適應戰場的改良,矛漸漸變為以木棒為芯,外包竹篾,再纏絲塗漆。
  • 拜佔庭帝國是中世紀歐洲文明程度最高的國家!
    拜佔庭帝國是中世紀歐洲文明程度最高的國家家,其曆法是在古代希羅馬天文曆法基礎上,結合基督教神學思想,形成具有重要特點的獨立曆法體系。拜佔庭人將每年分為4季,將每季分為3個月,一般將每月分為4周,將每周分為7日,將每天分為12時辰。每周以周目為頭一天,稱周一為「第二日」,以此類推。
  • 騎駱駝的王昭君銅雕-蘭州黃銅駱駝雕塑製作廠
    騎駱駝的王昭君銅雕-蘭州黃銅駱駝雕塑製作廠例如高1.5米的銅雕駱駝,價格是9萬左右。接下來就是正式開始銅雕駱駝製作流程。全部完工少要半個月左右。銅雕駱駝製作完成後,為了運輸安全,我們經常使用有模具進行包裝。我們推薦您選用天地華宇進行運輸。1.5米的銅雕駱駝必須由專業人員安裝,安裝時吊車及費用,由僱主承擔。安裝費我公司負責。銅雕駱駝是銅雕的一種,人們經常在飯店看見銅雕駱駝。
  • 東非的「解放軍」:中國顧問親手訓練,卡扎菲都對它畏懼三分
    今天,我們來聊聊位於東非的國家坦尚尼亞。這個國家的軍隊由中國顧問親手進行訓練,其打出的戰績連卡扎菲都對其畏懼三分。坦尚尼亞是位於東非的小國,其面積94萬平方公裡,人口5900多萬。1964年其獨立以後為發展經濟尋找國外援助。
  • 在天主教中為什麼財主進天國比駱駝穿過針眼還難?
    一、天主教會編織的「世俗之網」眾所周知,基督教教條在某種程度上是倡導禁欲主義的。中世紀的修道院幾乎像是被高牆圍圈起來的一幢幢與世隔絕的孤島,修士們在院宇內耕作種植、讀經冥想,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這樣的作息方式乍看起來與世俗社會毫無關聯,卻又與現實社會有著微妙的聯繫。
  •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崛起,基督教世界面臨的生死存亡
    這樣的政府架構終將把拜佔庭帝國的殘餘領土整合起來,並賦予它們新生,幫助奧斯曼帝國填補上拜佔庭帝國衰亡後留下的空白;而這一點是當時任何其他國家都無法做到的。一個嶄新的奧斯曼文明在冉冉升起,這個文明成功地將其治下隸屬於不同種族、信仰不同宗教、操著不同語言的各個群體融合在了一起;而正是穆拉德一世,宣告了這個獨一無二的文明的崛起。此外,奧斯曼帝國向東歐擴張的時代又恰逢西方世界的收縮。